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天降赞普——吐蕃王朝的崛起【已完结】 -- 京华烟云AMIP

共:💬60 🌺5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7、黄帝与仓颉》

7、黄帝与仓颉

  

  

在西藏首府拉萨西南的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至今保存着一座古老的庄园,据说是从吐蕃时代一直传下来的,现在这里还居住着四户人家共20多人,以制作藏香和藏纸闻名于世。而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它的主人是吞巴家族,位列当年西藏的五大“第本”家庭之一。

在本文的开始部分我们说过,“第本”家庭因祖先的血统高贵而著称,吐蕃王的后裔拉加里家族就是其一,那么吞巴家族的祖先究竟是谁,他又何德何能,竟然能使后代忝身其中呢?

说起祖先,我们华夏民族的老祖宗姬轩辕先生——后人也称他为黄帝——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仅最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铸鼎而分九州,而且还推算出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制阵法,此外更有舟车、弓矢、房屋等发明创造,可谓纵横古今的全能人物。

其中文字的创建尤为后人称道,传说它的直接发明者是后来被称为仓颉的黄帝史官,这位先生的相貌相当有特色,据记载是“龙颜四目”,也就是长着四只眼睛,按照古人传统看法,这样的异相之人肯定也有异能。

果然,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也就是说,他创造了现代汉字的基础即象形文字。

当这项伟大发明诞生的时候,宇宙间简直轰动了,于是“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这些描述很有意思,按照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解释,文字把千百年的鬼事即过去的事一把捉着,鬼神便永远不得自由,永远跳不出几张纸,里面的人永远活着,不能变成死鬼,自然界的神,我们也可借文字宣布它的秘密,这都于鬼神不利,鬼焉得不哭。

据说,黄帝为了酬劳这位部下的伟大创举,特地按照他刚刚创建的文字赐其姓为“仓”——古体写做“倉”,借此谦虚地表示老仓的功劳已达到了“君上一人”,而自己只不过是“人下一君”。

甚至连老天爷为了庆贺这个历史性事件,都专门降给人间一场大雨,而雨点竟然都是那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谷子,即所谓“天为雨粟”,据说这就是现在“谷雨”节气的由来。

老扯闲篇儿,不好意思,让我们言归正传。在藏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古代吐蕃王朝也有类似黄帝与仓颉的这样一对君臣,他们就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他的大臣、传说中藏文字的创造者吞弥桑布扎,而后者,相传就是吞巴家族的祖先。

平定了四方叛乱后,即位不久的松赞干布做了一件对后世西藏影响巨大的事情——将吐蕃的国都,由现在的山南地区迁到拉萨河流域。

后世藏族佛教史书如《王统史》和《教法史》说,松赞干布按照父祖之意,为了统一吐蕃全境,保持安定,他首先考虑迁都之事,与众臣商议,对吐蕃中部地区的地形地貌详细考察后发现,伍茹下部(今拉萨河下游,即达孜至曲水沿河一带地区)中心卧塘湖边景致优雅,地势宽坦,中间的小山与左右山脉分离独立,仿佛狮子跃空,今天的布达拉宫所在地红山地势优越,立居山顶,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附近之地平如掌心,也可以看出对面摧伏异部的善相。于是,松赞干布在红山修建庄严宫殿,君臣、将士迁居这里,建立了统治全蕃的核心。

当然,这块以卧塘湖为中心土地当时还是无名之地,要到后来填湖建造了大昭寺,它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日后圣城拉萨的雏形。

与黄帝相似,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吐蕃许多基础制度的创建者,比如他设立了处理吐蕃政务的“尚论”系统,由九位部长级大臣分掌政事;将吐蕃本土按如、千户等划分行政单元,行政长官由国王直接任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王权;创建了区分官员级别的“告身制”,以玉、金、银等装饰来体现等级。

此外松赞干布还是位伟大的立法者,吐蕃的根本大法《赤则本谢之法》、确定度量衡的《本色妥夏哇坚之法》、立足奖惩制度的《王朝准则法》、类似于民事诉讼法的《扼要决断之法》、规定终审判决规则的《犯罪双方同审权威判决之总法》以及体现和谐精神的《内府之法》等六大法典,都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制订的。

在文化建设方面,松赞干布也成果颇丰,比如说后世一般认为佛教就是在这时候传入西藏,他也被后世佛教徒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方面的情况后面再详谈,在此不多说了。

由于松赞干布享年很可能只有短短的三十四岁,且其中相当多的时间是用来征战而非建设,如果让他独自一人来搞这么多事情,即使三头六臂也不太可能做到,因此以上成就他肯定是在手下许多人的襄助下完成的,而他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就是传说中发明藏文的吞弥桑布扎,也就是吞巴家族的祖先。

中国中央电视台偶尔也能出一两部好的片子,比如说前几年它拍了部关于西藏的人文记录片——《天上西藏》,起码笔者自己觉得做得相当不错,其中有一集《祖先的记忆》,讲的就是吞弥创建藏文的故事。

2003年9月的一天,吞巴乡吞达村村民白玛桑珠在清扫房间时,无意中将贴墙的报纸揭去,墙上的白灰也跟着脱落下来。在白灰的后面,隐藏多年的壁画显露了出来,只见壁画上吞弥桑布扎正在把第一部藏文赞美诗献给藏王松赞干布……

人们研究后发现,这些壁画记载的其实是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学习梵文和创造藏文的过程。

相传,吐蕃当年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松赞干布赞普有感于跟被其征服的广大区域以及周边地区频繁打交道时,没有一种文字的话进行交流相当困难,于是派了16个年轻的贵族,去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印度学习语言文字。藏文古籍《贤者喜宴》中记载,这16个被松赞干布派往印度去学习文字的青年,有些人害怕路途艰辛而半途返回,有些人虽到达印度却中暑而亡,有些人苦于不懂梵语返回了吐蕃,都没有实现松赞干布的愿望。

藏王不得不派出了吞弥桑布扎,这是一个聪慧、正直、机灵、出身高贵的年轻人。在接过松赞干布赏给他的一升沙金和带给印度土王的慰问品后,吞弥桑布扎就踏上了去印度学习文字的遥远路途,这一走,就是七年。

吞弥桑布扎在游历了印度大部分地区以后,在南印度拜一位精通语言的大学者婆罗门李勤为师,学习了关于文字的所有知识,经过潜心修行,成为了一名很有影响的学者。七年后,他带着很多经典礼品和书籍返回了吐蕃。

在今天拉萨市郊区北面的山坡上,有一处古建筑群,它的名字叫帕崩卡,“帕崩卡”的藏语意思是建在巨石上的宫殿。当年吞弥桑布扎回到拉萨后,松赞干布亲自把他送到了这里,让他在这里集中精力创制文字。

桑布扎住进去以后,从此闭门不出,独自一人在里边夜以继日地造字。他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能拼写出藏族人所有的语言,表达藏族人所有的意思。同时,他还创造了藏文字母大楷、小楷、大草、小草等字体。

当时松赞干布把国事委托给了几个大臣来处理,不理会民间的种种猜测,也住进了帕崩卡跟吞弥桑布扎学习文字。相传,在三、四年的时间里,松赞干布不但精通了藏文,还和吞弥一起制定了《十善法》,就是用藏文写成的第一部法律条文,也就是所有西藏人都要遵循积善修德为道德规范。

民间还传说,松赞干布在学会了藏文后,写下的第一组字就是此后藏区最常见到的六字真言,我们通常读做“唵嘛呢叭咪吽”。

因为对藏族文字发展的贡献,与前面提到过的中兴吐蕃的茹拉杰一起,吞弥桑布扎后来被位列吐蕃七贤臣之一(他在七人中排名第四,而前三位都与茹拉杰一样是传说中的人物,也就是说,吞弥在信史人物里排名第一),吞巴乡吞达村的人们至今还为此感到自豪。据这里的人们说,当年吞弥桑布扎从印度归来时,有许多文字想不起来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山下村中的小路蜿蜒,正好像一个个文字般神秘显现出来,于是吞弥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的字母。

如同仓颉造字后获奖无数,吞弥也得到了藏王慷慨的赏赐,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嫉妒,据说吞弥曾特地为此赋诗一首,来向世间显摆自己的功绩,以绝众人之口:

“在这边野狭陋的蕃境,

我是最初有成就的智者,

我是消除黑暗的明灯,

荣获君王如日月般的顶敬。

百官臣僚中,舍我其谁!

对雪域蕃地的众生,

我吞弥的恩惠非轻!”

其实,有关藏文起源的问题,各界有很多种说法,传统藏传佛教界认为是吞弥桑布扎所创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是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脱胎于伽湿弥罗文,或者象雄玛尔文;国外学者根据新疆出土的古于阗文卷子,认为吞弥是到克什米尔学的古于阗文;近代著名藏族学者学者、《白史》的作者根敦群培则认为藏文源于古印度岌多文,等等。但是,吞弥桑布扎规范了藏文的这个说法,是被一致认可的。

藏族有了文字以后,知识便有了传播的最好载体,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吞弥对此善莫大焉,因此他的后代才能列身“第本”,人们对此也觉得理所应当。

家园 华夏族从羌族分化出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

东夷要更早一些,大约在七八千年前?

敦煌文卷在近年才被挖掘出来?还是一直在国外的博物馆里,近年才被解读出来?

家园 RE:华夏族从羌族分化出来大约在六七千年前?

东夷要更早一些,大约在七八千年前?

敦煌文卷在近年才被挖掘出来?还是一直在国外的博物馆里,近年才被解读出来?

=============================

东夷的事情笔者不太清楚,建议问专家吧。

敦煌文书就在清末民国流失出去的那批敦煌文物里,这些文物大多保存在国外博物馆,但对吐蕃文书的解读一直在进行,二战前后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尤其是华裔语言学家李方桂以及后来的日本学者贡献突出,他们因为自己的文化环境,具有对比研究吐蕃同时期汉文史书的先天优势。

如果感兴趣,笔者以后单发一个贴简单说一下吧。

家园 本文快告一段落了

还有一节《一统雪域》,上承吐蕃崛起,下启唐蕃争霸,写完结束本文,再往后就请移步《龙狮之舞——唐蕃争霸英雄记》。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家园 《8、一统雪域》【全文完】

8、一统雪域

  

“吐蕃”这个词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

古代藏族人自称为“蕃”,关于“蕃”的含义前面已经讨论过,而“吐”这个字是什么时候加上来的,同样很难说清楚,一说来自突厥语,一说来自大食语,还有人认为它本来就是藏语词汇。

按照后一种说法,这个词的诞生与松赞干布的父王囊日松赞有关。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说,当年还叫做赤伦赞的这位吐蕃赞普率领部队,在韦氏和蔡邦氏等苏毗内应的带领下,“遇大河即行涉渡,逢沼泽地即绕道而越”,胜利地完成了击灭苏毗,一统雅鲁藏布江南北的伟业,并于岩波(现在拉萨以北的彭波)地方接受当地民庶及韦氏等贵族所上“囊日松赞”的赞普尊号,寓意为“政比天高,盔(即权力)比山坚”的涵义,合起来意为“天山赞普”。

据说就在这一时候,藏王囊日松赞开始自称其国名为“吐蕃”,其藏语原音大概为“stod Bod”,意为“上蕃”。

此后,囊日松赞常驻苏毗故都辗噶尔,为了防止娘氏、韦氏、蔡邦氏等豪强大族势力做大以保持政治上的平衡,赞普遂刻意物色和培植原来地位较低、同诸大望族存在一定矛盾的当地土著力量,一个不怎么显眼的辗噶尔当地小豪强——噶尔家族于是幸运中选。

这一家族原是苏毗国王的家臣之一,按照吐蕃历史文书的记录,它发迹于“蔑布一个小山谷里”,既属于有一定影响力的土著势力,又不如娘氏、韦氏等声望显赫。因此,当权势显赫的前任大论(即吐蕃群臣的首脑,一般译为‘大相’)蒙·赤多日芒策去职以后,囊日松赞就让该家族出身的噶尔·赤扎孜门继任为第二任大相。

据说这位赤扎孜门其人“贤明、果断、刚直”,而且还有一个独特的本事——能够猜到别人的心事,按照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的推测,他可能有相当深的心理学造诣或察言观色能力,文书中写道:“有三宾客结伴同行,彼能知第一人所想何事,第二人所想何事,第三人所想何事。后,问诸三友人,真耶?伪耶?此三人心中所思,口中所言,竟与赤扎孜门所言一一应验”。由赤扎孜门开始,在吐蕃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的噶尔家族陆续入相吐蕃宫廷。

到了囊日松赞的儿子松赞干布的时候,噶尔家族的首领噶尔.东赞域松——即汉文史书中所称的“禄东赞”——成为了藏王的智囊,协助藏王谋划统一雪域高原的伟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汉文史书中对禄东赞的能力也赞不绝口,说他“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

吐蕃的主要目标,自然是苏毗灭亡后西藏唯一能与吐蕃抗衡的象雄,而其攻占象雄的具体过程,则充斥着阴谋和背叛。

象雄王国统治着广袤的阿里高原以及帕米尔高原上包括克什米尔地区在内的相当大的一片区域,古代汉文史籍中,这个国家通常被称为羊同,汉文史书中说:“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兵八九万”。对照一下藏文史书所载:“象雄与上部克什米尔相连,北接于阗雪山及松巴黄牛部之静雪,南抵印度和尼泊尔。”二者基本一致。

这是一个曾创造了相当发达文明的国度,拥有自己的语言,甚至很可能有自己的文字——有一种说法认为藏文就是象雄文演变来的,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从这里起源,甚至后世有学者认为,象雄很可能是羌族的发源地。

苯教史书《世界地理概说》将象雄分为内、中、外三部,其中内象雄位于冈底斯山西面三个月路程之外的地区,大概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带,中象雄位于冈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在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外象雄位则于青海的安多上部,如果这种说法成立,象雄的疆域将相当辽阔,远不止阿里高原一地。

唐代史书《通典》曾如此描述羊同奇特的葬俗:“其酋豪死,抉去其脑,实以珠玉;剖其五脏,易以黄金;假造金鼻银齿,以人为殉。卜以吉辰,藏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杀牛、羊、马,以充祭祀,葬毕服除。”

《通典》说大羊同国有胜兵九万,即使其中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但该国也无疑是青藏高原上一个相当强大的政权。

前面也曾提到过,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为了笼络这个雪域大国,曾与之联姻,将松赞干布的妹妹嫁给象雄王为妃,以免除征伐西藏各小邦时的后顾之忧,因此象雄与吐蕃的关系一度十分密切,象雄王的家臣琼波氏甚至出仕吐蕃王廷,在吐蕃初期的政治生活中曾起了重大的作用,到松赞干布即位时已成为权势显赫的大相。

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这位来自象雄的吐蕃权臣琼波.邦色后来图谋不轨,他邀请赞普去自己的领地赴宴,实则打算杀死藏王阴谋篡位,松赞干布答应了,并先派东赞域松去打前站安排接待事宜,这位机智的大臣到达后立即发现事情不对头,马上跑了回去向赞普汇报,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成功的谋杀。

史载,这位邦色也是个当断则断的人物,发现自己的阴谋暴露后,他马上叫来儿子,命其割下自己的人头火速献给藏王请功,随即自刎。其子于是立刻奔向王廷,向松赞干布献上父亲的头颅,赞普没有理由处置这个“大义灭亲”的家伙,只好宽恕了其家族。同时,藏王论功行赏,噶尔.东赞域松被任命为继任大相。

琼波·邦色伏诛以后,引起象雄王族对悉补野氏的强烈不满,而嫁给象雄王李弥夏的吐蕃公主赛玛噶的遭遇,更给双方已经岌岌可危的关系火上浇油。

按照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松赞干布的妹妹赛玛噶来到象雄后,并不太受象雄王待见,李弥夏国王喜欢的是另一个王妃,对为这场政治婚姻而娶的吐蕃公主没什么感情,导致后者怀恨在心,赛玛噶王妃于是既不养育子女,也不处理家务,直至与国王分居。松赞干布得知后,派使臣前往象雄试图调解妹妹夫妻之间的纠纷。

吐蕃使臣拜见公主,公主问候了王兄的身体健康,却对兄长的劝解信笺不置可否,随即她引吭高歌,歌中唱道:

“我出嫁之地,

是尘土漫天的城堡,

地域宽广,

但不让人羡慕。

从外看是险峻山崖,

从里看是黄金珠宝。

我面前展现的,

一片无边无际,

我两眼所见的,

只有苍白和崎岖……”

大概意思是,在别人看来她的生活和处境非常优越,实际上痛苦却难以想象,陪伴自己的惟有辛酸的眼泪。

公主继续唱着幽怨的歌曲:

“羌塘草原上,

野耗牛孤独地叫喊。

山上有人招手,

山下有人放套。

杀死这头野耗牛吧,

青瓦达孜得到头和角,

有功者获得血和肉……”

(按,‘青瓦达孜’指吐蕃王宫,其遗址在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的青瓦达孜山)

唱完后,公主并未给赞普带任何书信,只是说听到哥哥心身安泰,心里就非常高兴了,临别前,她给使臣一个袋子,说是给王兄的礼物。使臣回来,将袋子交给藏王,松赞干布打开后,见里面有三十颗精美的松耳石和一顶女人的帽子。

赞普看着礼物,根据公主所唱歌词反复推敲,终于明白了:“妹妹这是告诉我,如果我们敢于攻打象雄王,就佩戴男子汉的松耳石,如果不敢进攻,则与妇女一样戴上这顶帽子。”据说,受此刺激后,藏王立即发兵攻打象雄,吐蕃军队粉碎了象雄王的政权,将象雄全境全部纳入了赞普的管辖。

这段描述充满诗情画意和演义色彩,实则征服象雄并非易事。根据敦煌保存的另一份吐蕃文献记载,对于征服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国,松赞干布相当谨慎,出兵前有过精密的筹划,吐蕃各位著名大臣均参与其事,吐蕃军队在松赞干布的亲自统帅下,费时三年,终于打败了象雄,杀死了象雄王李弥夏。

根据汉文史书的记载,一直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和五年(公元631年),唐朝还有羊同国进贡的记录,而到了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蕃之间已发生了直接接触,再也没有象雄使者的踪迹。据此判断,松赞干布灭李弥夏的军事行动应该发生于公元630年至634年间。此后象雄大部分国境已并入吐蕃,虽然象雄王子李聂秀仍继续组织抵抗,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到公元644年,象雄的残余抵抗力量终于被吐蕃全部消灭。

象雄王国的历史就此结束,吐蕃的领地已扩张到了克什米尔东部一带,并为其以后与大唐和阿拉伯两大帝国争雄于中亚打下了坚实基础。

象雄之役,是松赞干布在本土上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兼并战争。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总结这段厉史时说:“此王之时,出兵象雄,统其国政,破象雄王李弥夏之政权,收编象雄一切部众为庶民。”

至此,西藏本土归于一统,但吐蕃征服的铁蹄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它如果继续扩张领土,就势必与青海的吐谷浑汗国甚至中亚及蒙古高原强大的突厥汗国发生冲突。刚刚崛起的吐蕃王朝,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全文完】

笔者说明:

《天降赞普——吐蕃王朝的崛起》至此结束,关注吐蕃历史的朋友,欢迎移步《龙狮之舞——唐蕃争霸英雄记》继续观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关键词(Tags): #象雄#禄东赞#松赞干布#羊同#阿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段话是否属实?

在达喇前些日的声明中,说了下面一段话:

随着浊世衰微时代的来临,被认证的“转世”也越来越多。 不少“转世”的寻找和认证,是因政治需要,采取了不当和欺骗的手段,给西藏教、政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公元1791至1793年之间,廓尔喀(尼泊尔)军队入侵西藏,当时,西藏政府请求满清政府派兵支持;驱逐廓尔喀军队之后,满清官兵以完善西藏行政为借口,制定所谓的《二十九条章程》,要求以“金瓶掣签”认定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和其它呼图克图的转世。八世达赖喇嘛江白嘉措还特别著述金瓶掣签的修法仪轨。然而,透过金瓶掣签认证的只有几位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以及部分其它喇嘛。即使颁布这样的规则,第九世、十三世,以及十四世达赖喇嘛均未通过金瓶掣签;十世达赖喇嘛的认定,也未经过金瓶掣签,但为了照顾满清政府的面子,对外宣布以金瓶掣签认证的消息。

实际上,使用金瓶掣签认证的只有十一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其中,十二世达赖喇嘛在金瓶掣签之前,已经认定确立。所以,真正经过金瓶掣签认证的达赖喇嘛,其实只有一位。同样,在班禅喇嘛的传世系统中,只有第八世和九世班禅经过金瓶掣签的程序。

这段话是否属实。

家园 RE:这段说是否属实

吐蕃史怎么扯上这个了。

其实,廓尔喀战争以及随之衍生的金瓶掣签制度,当初恰恰与达赖关系不大,反而是因为班禅家族引起的,客观上看,“掣签”其实比从前的“神断”要公平的多,尽可能避免了大活佛和拉莫护法神的人为影响,仅仅出于政治需要是有待商榷的。

再深刻的东西,请自己去查吧,这里说的还是吐蕃史。

家园 CONG!

好文章!

CONG!
家园 RE:CONG!

谢谢支持

本来是想写个吐蕃史,但关注的人不多,最后改成唐朝和吐蕃打架的故事了,呵呵

家园 不知道有哪些适合发图的存储空间

这里似乎不能直接上传图片,不知道有哪些适合发图的存储空间,介绍一二

家园 可以用Hotmail提供的相册-SkyDrive,

25GB容量,国内、国外都可以看到。

嘉英:Hotmail提供的网络硬盘SkyDrive

家园 这种大宪章式的契约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王室必须能够保持强势稳定,换个弱势的继任者或者王子不止一个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德意志的选帝候制度就是这样。

家园 RE:这种大宪章式的契约有一个前提条件

有道理

家园 才看到您的文章,好文章啊!

请您一定要继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您的文章会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的!

恳求您在河里写完您的吐蕃史!对吐蕃的历史了解很少,您的文章就是对我的吐蕃史启蒙。多谢您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