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几个我认识的农村亲戚90后孩子的情况(均为化名) -- 酥油茶

共:💬3 🌺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几个我认识的农村亲戚90后孩子的情况(均为化名)

他们是农村出生的90后,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就去广东打工了,一年回来两回,好在他们还有祖辈们照看着生活,一些年纪大一点的长辈们看着学习,也就这么长大了。

巍伟,19岁,已经从三年大专毕业,在珠海和女朋友一起找了一份教师的工作,这个孩子聪明,性格乖巧和善,长得帅气,读书一度也很好,本来也许他能像十几年前的堂兄们一样考上名牌大学的,但因为从小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上高中时只好让他寄宿在父亲的朋友家里,却受这家行为不端的儿子影响,和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块,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一塌糊涂,他的父亲暑假回来,也只能唉声叹气,懊悔不已,不过反正这年头有钱就有学上,就随便让他读了个广州的大专。好在刚去没几天,就找到了一个和他出身差不多的女朋友,两个人打拼总比一个强。

包小刚,16岁,是伟的表弟,父母也早早就去当包工头了,从小脾气暴躁,不肯受一点气,上到高中就不想读了,就来到深圳当包工头的父母那里,父亲想让他在建筑工地学着干活,子承父业,他嫌累不肯,就在几个在深圳工作的表姐堂姐那里住着,用她们的电脑上网,电脑游戏倒打得很不错,理想是当大老板。让他去别处打工,小刚干了几天,就发现人家不把他当回事,还想克扣工钱,他一怒之下,搞了点破坏后跑回来不干了。父亲发火问他到底想做什么,小刚说“我还想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耍,可是不想回学校受罪。”不知道他的梦从哪里开始实现?

李文斌,18岁,他的父亲是村支书,虽然这年头村支书没有太多油水了,但在拨款划地上,还是能捞到点好处的。李的伯伯是乡小学校长,父亲是村支书,又是家里被惯坏的小儿子,于是从小就是当地一霸,横行乡里。学习也不好,可没有人敢管他。看着这样下去,儿子早晚成恶少,父亲狠心把他初中毕业送出去打工,然后发现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上一个月干几天就晃荡几天,到处混着闲逛。家人正在担心又不知道怎么让他回来的时候,这小子竟突然回来了。一问之下,原来他在一个打工的地方感觉受了欺负,就偷偷把人家的生产设备偷出来,卖了钱就跑回来了。这样顽劣的儿子要继续“打工”的话,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情来,于是家里再不让他出去了,只要他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还给他张罗着盖房子娶媳妇。

这一代人是注定要城市化的一代,实际上由于网络的发展,他们和城市90后在视野上的区别并不多么明显。他们也是在很少约束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传统意义下的老实忍让的农民工,可能和这一代人根本不搭界。当他们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不知会是他们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他们?

家园 这代农民工不再老实忍让是正常的

以前是太穷,老板给口饭吃就满足了,还比留在村里的兄弟多挣不少钱,所以就算受气也不敢吱声。

可是咱们无论谁,打工挣钱,就是图个活得爽点嘛,不然谁想去干活。老板想多剪羊毛,工人不也是想多挣些钱,少受些人格上的羞辱。以前是资方做大,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现在劳方稍微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多说了两句话,就把他们说成素质下降,显然是资方在劳资博弈中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再者,这些孩子都还小,在社会上多磨练磨练,多吃几个亏,也不是啥坏事。

我最关心的,倒不是这代人思想品质如何,而是他们中很多人实质上都是留守孤儿,父母出外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所以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保护。看第一个例子,好好的孩子,就被其他人带坏了。

再来,这几个例子都没考上大学,联系到现在乡村中小学的状况,以及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的问题,还是不禁要对农村年轻人未来的生路发愁。不能因为他们生为农民,就(基本)丧失了转变自己身份的机会。 不能因为我们实际存在的阶级不平等,就忽视了机会平等。这点上,咱们这些年的教改是越改越混蛋。什么自主招生,素质教育,全是明摆着的歧视。

家园 教育是个很大的问题

集中到县上,一般意味着小学开始寄宿制生活,但这样的学校不同于私立学校,未必能给孩子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此为其一。更何况初中以后,难免会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

所以最好的解决之道还是小城镇化,产业转移,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