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反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 火候
数码摄影设备特别是单反这类高端产品的核心可不仅仅是传感器等,目前传感器、DSP之类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但成像算法、降噪算法、对焦算法、测光算法等不能,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投入,短期内根本无法山寨,加上还有精密机械加工和材料等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见到山寨数码单反的,不赚钱的事不会有寨寨感兴趣。
读一读这个:
Review: Nikon's J1 and V1 cameras and 1 Nikkor lense
试过这款以及其他几种热门的微单。
至少现在看来画质和中档单反仍然不在一个水平级数。
比如开机慢,快门滞后,对焦慢,高速连拍,高感等DC的典型不足都达到单反水平,我当时上单反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如果那时有Nikon1这类的相机肯定是不会上单反了,毕竟单反是无底洞啊,投资更大,对使用上的影响也大,比如不方便携带,需要学习摄影,对光线使用的更敏感等。
相对Nikon 1来说单反的优点主要在大底上了,画质,景深这些看看对个人的使用目的有多重要了。这里一个重要分界线在于,买相机是因为个人爱好还是因为家庭需要,比如出游,小孩生活记录等,对于后者来说单反是overkill了。
乐趣无穷啊
徕卡在我心目中像神一样存在,只能看不能碰,因为。。。。太贵了!
有那个钱,我去买个全幅单反,加长枪短炮,闪光灯,脚架。。。。全置办齐了。
贵族的东西,不敢碰。
已经和中低端单反没有区别了,尤其是ISO暗光性能。其实在DP1时代我已经有所体会。
我认为微单和单反的差别还在机身功能和性能,无论是操控,对焦速度精度还是跟焦连拍速度微单都是无法相比的。所以我认为微单的定位还是一个用DC的尺寸和价格来挤占入门级单反的动作。但从价格上来说做得并不是很成功,比如Nex5n的套头组合甚至高于NC的入门级单反。
这会是一个机会市场,但有多大的深度和发展前景还不是很清楚。尼康的回答是1系列。为怕挤占了入门单反的市场空间,图像芯片降挡得太明显,完全是向Sorry脱帽认输,这和尼康在单反级别机身里寸土不让的心气儿完全两样。而佳能就干脆根本不跟这个游戏。所以从这两个厂家不同但相似的态度都看出一种担心和犹豫。
受相位对焦的原理限制,单反的对焦精确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在胶片时代还看不出来,进入高像素的数码时代后这个问题就放大很多了。尤其是各家的入门型号,老老实实用套头的时候,大部分跑焦问题都被大景深掩盖了,等到想升级定焦的时候才发现用大光圈镜头真的是要看运气的,如果再是副厂头的话简直称得上杯具。尼康低端机在跑焦的问题上表现比佳能好些,但也不是完全免疫。更杯具的是,即使相机在出厂时调校正确不跑焦,在反光板上下翻打几千次后也会因为机械磨损开始跑焦。在网上随便用“跑焦”做关键字搜一下,就能看到大批用户对这个问题的血泪控诉。
但是小数码以及微单相机由于是反差式对焦,从原理上杜绝了跑焦的可能。松下和奥巴的最新型号微单都已经达到了0,1s对焦,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入门级单反。我亲自去试过,手感的确爽利无比,再配合松下GF3的全屏幕任意点触控对焦和智能锁定追焦,简直是一种享受。
现在朋友咨询买相机我一般都会问是打算拿来日常拍照的还是撑面子的,如果是前者我一般都推荐微单系统,毕竟相机的重量和出动率是成反比的,而低出动率就意味着会错过生活中的不少精彩镜头。和体积重量上的优势相比,微单系统特别是M4/3相对入门单反系统那一点点画质差距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尼康的入门D5100诚不欺我,对焦,颜色什么的很让人满意。单电试过了,多数都没有取景器,小机器太轻有时候不贴脸拿不稳。单卖的取景器纯粹坑爹,有自带取景器的单电如GF3,GH不比奥林巴斯的“女士”单反小,而且取景器的视野和感觉都不好。再有就是镜头,卡口和现存的系统几乎不能通用。传感器散热也不好,只要取景就得打开传感器,机身不大,屏幕发热高,可能会影响成像质量,寿命也得打问号。买单电还不如买个佳能G12 或者尼康P7000这样的专业卡片,单电能干的 他俩基本都能干。要景深效果,长焦卡片也都能做得到。单电就是其它厂商挑战CN两家忽悠消费者用的。不过国内厂家如果能拿出个单电,我可能会支持一下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虽然经手的单反加微单也有快十台了,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对焦极慢,屏幕极差的大DC Sigma DP1。
尼康我用过的两个镜头是18-105和35mm/1.8,性价比非常好,值得推荐。
“18-105和35mm/1.8”,这句话绝对从砖家那儿听不到,因为不够贵呀...哪位不信的君子,自己去找尼康大三元的价格对比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