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个老坦克兵的记忆 -- 59特射

共:💬1440 🌺982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家园 当年部队是齐装满员吗?临战是否需要动员?

装3应该属于战备值班部队了吧?

家园 电瓶是从库房取出装车么?

没有小推车之类的东西?这玩意那么沉抬完了手且得抖一会儿呢吧?

家园 提问,有个地方没看明白

两头的两人只提一个提把,在跑的过程中还可以换手,但我们这些常在中间的就没这待遇,还要在他们换手时跟着转一下圈

是转360啊还是转180啊,如果是360,那两边的还是原来的手,如果是180,那中间的得倒着跑了啊。

家园 您这擦炮比我擦枪辛苦多了

我的狙击步枪,每次要擦半小时,我都烦得不得了,从来都没有布块出来完全是白的。您这太了不起了。

家园 抬电瓶这段有点疑问。

两头的两人只提一个提把,在跑的过程中还可以换手,但我们这些常在中间的就没这待遇,还要在他们换手时跟着转一下圈。所以我有时候就赌气不让他们换。

两头的两人换手时为啥中间的人要跟着转圈呢?我的理解是换手时大家都把电瓶放下,每个人原地转180度,拿起电瓶后再整体转180度。

不放下电瓶,只是两边的人换手显然不可能,因为两边的人换手后脸朝后来。

但如果两边的人互换一下位置,不是既达到换手的目的,中间的人也不用跟着转圈么?

家园 新兵连有日记

但其他的没日记。1976年、1977年的有笔记。其他就靠记忆了。我的记忆还是不错的,有遗传因素吧。再就是写好后让战友看一下,他们再修改。不过大多承认我的记忆。因为都不如我的记性好。这点俺可有点牛皮可吹。呵呵。有点老顽童了。

家园 擦炮比擦枪麻烦多了

那个清除挂铜尤其类似。因为我喜欢高速弹,挂铜比较严重,尤其是枪口附近那一段。

家园 再伟大的业绩都是在平凡的小事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所谓的伟大,无非是某些点上比别人好一点点而已。可是这些好一点点累积出的差距是惊人的,甚至是奇迹!

关键词(Tags): #杂谈
家园 我们是齐装满员

没有再搞临战扩编。其他部队的情况不知道

家园 也是谣传害人的事

一帮北京的大学生结伴去内蒙玩ed。到地方后,有人善意地提醒说,蒙族好酒,敬酒必须喝,上次就有没喝的被捅了。吓得大家噤若寒蝉,规规矩矩地在蒙古包围坐一圈。豪爽的蒙族兄弟果真端着碗来了,倒了满满一碗,顺手先敬门边的那位。不幸的是,门边的那位还不会喝酒,但又不敢不喝,一咬牙接过碗来,憋着气也就灌了半碗,就倒下了......醒来后得知,蒙族兄弟一看大学生真没酒量,也没难为大家,剩下的一圈人小心翼翼地把他剩的半碗分掉了!?%*#@、(*¥

家园 炮口处的除铜是很熬人的

使不上劲,小心翼翼的。

家园 【原创】射击场地的建设漫谈

我军坦克射击训练场地建设忆旧

坦克射击训练,不管是预习、体验射击、教练射击、战斗射击(打火炮实弹),都离不开场地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场地建设也是由简陋到正规逐步的发展起来。俺把自己个人经历中的坦克射击训练场地的变化情况回顾一下,各位看看我们的发展轨迹吧。

一、 预习场

首先说说预习场,坦克的炮长不可能所有的训练都是实弹射击,大量的训练是在预习场上进行的。那时的预习场设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团为单位建设,这样的通常构筑很制式,在车辆和器材停放区建有结实的房屋,目标区也建设的很规范,但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并不多见。二是以营为单位建设,我们部队当时分散配置在山沟里,所以就以营为单位构筑自己的预习场。以我营为例,我们开始只是在车场(露天的)的一端打破连的建制集中停放了全营的教练车,在后面拉上电,旁边盖个小房子,用来存放器材。在对面山坡(相距100米)处插上小靶子就算完事。车场这头在坦克前架好多用或联合靶架,用瞄准镜上的大指标瞄准目标区的小靶子逐个在靶架上校好点(不同目标要装不同表尺),就可以开展练习了。由于当时实弹射击也不打运动目标,夜间射击也少,所以设置的很简单。一般每天的预习结束后,都要用小口径枪(那时我们有大量的小口径步枪,80年代下发了制式的小口径枪管后,原来的枪就成了首长和作训部门打猎的工具了)或并列机枪进行实弹检验。所以预习场也和射击场一样有挡弹面的要求。但等到1974年开始夜间射击增多,特别是74年,那年夜间射击最多了。这样就要在目标区那里也拉上电。对大目标要在一旁有照明的小灯,断续的对目标进行照明,机枪靶要有小灯频闪,以模拟机枪发射的火光。开始就是临时拉的线,简单摆放而已。每次到下半段预习实弹检验时往往打的一塌糊涂。到了1975年,打运动目标的次数多起来了,光是在多用靶架和联合靶架上练也不行。所以建设相对规范的预习场就比较迫切了。1975年就由我连射击组的人员对预习场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由于我们的射击教练员---俺排长和3排卫排长驻教导队了,就由我们几个炮长和老装自己干了。俺是连里的团支部副书记,就主动出来拢着大伙一起干。我们首先清理目标区的杂物,如树根、乱石等,并平整场地,那个地方对着一个雨裂沟口,结果我们清理出来个被雨水冲下来的碎棺材,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零散的棺材板,我们就把其放在一边。结果到了晚上站岗时(那段时间我们连轮到车场岗),那地方磷光闪闪,象夜光表一样。俺的老装是当年的新兵,有点迷信,吓的不行。一般他站岗时,其上一班岗必然是我,他怕的不行,所以我还得陪他再站一班岗。为了让他胆子大起来也是恶作剧,我们白天拿来几块,晚上放在他的床头下,结果,底下象点了灯一样,照的明明亮亮的。我们大家就在铺上给他讲科普知识,慢慢破除了他的害怕心理。场区清理好后,我们把坡挖成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拉来新土,铺平垫齐,并开辟了一个运动目标跑道,开始是手摇的绳子拉目标(目标是悬空的),以后改用电机带,再后来就用了电动小靶车。我们以运动目标跑道为基准(因其是斜向的,所以贯穿了整个靶区),在其周围做了一些固定目标(都是缩小的目标)的固定坑,又把线路穿管埋地,在照明小灯处,都做了挡弹保护。将模拟机枪发射的小灯,用黑胶布包起来,只留一个小点(原来的光太大,不象机枪发射产生的火光)。在目标区的一侧挖了个掩蔽部,用来检靶和运动目标。后来干脆也搞成砖砌有盖的了。然后我们到车场那头把整流器电源做的规范了,又设了三角架(打小口径用)和稳定器练习器的区域,就大致成形了,在车辆区方面,由于我们是露天停放,就在车后拉了电源,预习时,在坦克前架好靶架,校好刺点,将硅整流器与电瓶室的连接线连好,就可以操作瞄准机、稳定器了,开电转稳定器也不用启动发动机了。靶架上还有运动目标预习的模板,开始是手摇的74年发了一批可以电动的。但对运动目标的预习效果始终不好,所以我们比较重视用目标区的小靶车实弹检验的训练,反正53弹也有的是,我们可以大量用。为了符合实际情况,许多制式的预习场用工字钢和T—34的避震弹簧等做成坦克摇床,用撬棍一撬,坦克就震动,再一别,就停止震动。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不常用了。除了实车外,当时还有两种器材,一是三角架,有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装瞄准镜,小口径枪用来实弹检验,但对有稳定器的坦克就不实用了。还有一种就是稳定器模拟训练器,可以装上瞄准镜,小口径枪,刺针甚至并列机枪,有座位,操纵台等。但因是电机蜗杆传动,排除不了惯性,所以操作起来和实际的稳定器感觉差别甚大,大家都不太爱用。直到90年代以后,槐树岭那里搞成了用微机控制的模拟器,并大量下发,才较好的解决了问题,我曾试过,很不错。我们干完后,营里表扬了我们。由于师、团在2营搞了试点,所以我们自力更生搞的东西没引起太大的关注,但我们的东西一直很好用。

1978年的时候,俺们换了新连长,他想把课余时间都利用上,当时我们排的房山头靠山根的地方曾用石头砌了个长方形的花坛,我们排的人每天早上起来,在集合前的几分钟时间都溜到那里呲尿,搞的那里骚气冲天。连长就让我把那里改造成个微型预习场,架上练习器,让炮长们用休息时间去练,还打实弹呢。以后不久,我接任连长后,就又把它改回花坛。要不1排的弟兄早起不大方便,呵呵。。。。,其实主要是我不赞同挤占课余时间训练,正课时间抓紧了,强过在 课余时间加练的效果。

以后3个营相对集中后,我们搞了全团的制式预习场,以后总部又下发了制式的自动化预习场的成套器材。情况就越来越好了。现在的部队一是预习场很正规和现代化了,二是有了大量的模拟器材,在室内就可以做很多实车科目的训练。因此,其训练效果与我们那时比,完全不可比了,训练质量可好多了。只是我们当年确实是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很自觉的去确保训练质量,我们的努力个人觉得还是蛮对得起穿的那身军装的。

二、教练射击场

坦克兵除了预习外,进行的射击训练比较多的就是体验射击和教练射击,这两种科目是相同的,只是前者不记入年度射击成绩,后者记入。所以两者用的场地是一样的所以就把两者使用的场地统称为教练射击场,也可以叫做枪代炮射击场,因为是使用坦克的并列机枪或12。7高机膛外枪(或膛内枪),85炮还可以使用20毫米膛内炮射击。一般每个团都有一个教练射击场。这也有一个从简陋到正规的过程。

我们当兵时,由于当时的射击训练比较简单,只打一个固定的大目标做为枪代炮射击目标,根据射击题次的不同通常是正面坦克靶、土木质发射点靶、坦克发射点靶等。还要打一个并列机枪射击的目标,通常是火箭筒靶或机枪靶。由于当时不怎么打隐现目标,所以目标也不隐蔽(当时是要求隐蔽的,但却没有严格执行)。所以场地很好设。我们当新兵时,全团营建,当时团没有自身的射击场地,就到处寻找地方做射击场。一般只要有合适的挡弹面(如山包之类的),有一定的纵深(够800---1000米就行)其中要有400米左右长可以做道路的地段用来做跑道就行了。提起射击跑道,可能局外人会与飞机的起降跑道联系起来。其实这二者之间可是差远了。坦克射击跑道只是一段相对平坦比较直的路而已,而且由于坦克的运动,只要打上几次射击,跑道上就大坑连小坑了,还能形成横道棱子,严重时能造成坦克不能正常射击,需要推一下,拉些沙石垫一下。所以,坦克射击时,驾驶员在注意保持方向不做大的转动的前提下,要注意给炮长选择相对平坦些的地形,及适当的跃进距离,并及时报给炮长。

有了地方,一般在规定的最大的射击正面的两个端点上插上红旗(夜间是两盏红灯),这就是射界,任何射手不得对射界以外发射枪(炮)弹。在射界内挡弹面中心处向对面延伸,在合适的地方选一400米长的直线地段做跑道,在跑道端线设为射击出发线,以黄旗或黄灯表示;其向挡弹面延伸方向25---50米左右选一开始射击线,好象仍是黄旗或黄灯,也可能是白的,记不大清了。跑道的末端是停止射击线,用蓝旗或蓝灯表示。然后在教范要求的射击距离内任选两个距离,分别立上两个靶子(一个枪代炮射击用的靶子,一个机枪射击用的靶子),在跑道射击出发线和开始射击线之间的一侧设一个指挥所。用红黄旗或红白旗表示,搞两个行军桌,摆上电台、电话机;同时在旁边设观察所,有专人时刻用方向盘、炮队镜观察射界内和场地上的一切情况;在跑道中段的一侧设一个测时速的地方,到时候有人在这里测坦克的运动时速和短停时间,每超过一次短停时间就要扣成绩一等,运动时速低于规定数值也要扣成绩。在每个目标附近设一检靶隐蔽处,一般就是挖个坑。有时也只是利用诸如雨裂沟之类的,就不挖了;在通往靶区的所有道路口上都派上哨兵卡住,他们人手一面红旗。在指挥所后方是弹药所,用来配发弹药;再往后就是射击分队的待命区了。所有以上各点都有电话相连,电台主要是对坦克的指挥。当人员就位后,打一发红色信号弹就可以开始了。

这种场地的好处是比较简易,受限制不多,拉练在外都可以搞。由于可以常变换场地,所以总是在新环境生疏场地打,表面上看更接近实战。我们在新乘员训练队期间,不到8个月打了12次射击,换了4次场地。但问题也是明显的,就是无法设置复杂情况,不能进行高题次射击,安全保障困难。比如1973年,我们刚从训练队回到老连队,搞了1次教练射击,由于天冻没办法挖隐蔽坑,我和1车老炮长何兴文检大目标靶,没地方隐蔽,就在目标一侧的雨裂沟里躲藏。由于通信线路是裸露的,电话线被打断了(但我们还不知道)。此时靶子后面着了火,有可能蔓延到山里。何炮长让我给指挥所打电话,他奋勇跑过去扑火。我打不通电话,又不知该怎样处理,情急之下,拉了个树条子也跑去打火。他不知道我电话未打通,也就没说什么。此时,那边射击车辆已经发出,都短停了,准备打了。5车长顾玉丰(69年兵,76 年和我一起到9连,我在训练队当教员的时间,他一直代理排长工作,是一个极好的人)观察到靶区有火,靶后有人在活动,顾不上请示,直接把手伸到炮长处,搬动操纵台手柄,将炮打高。。此时指挥所也发现了,但他们的指挥显然是来不及的。这次要不是老顾,我和老何俩人中得撂倒一个。当时宋副团长等不批评我,把何老兵狠训了一顿,我要去找教导员,老何拦住我,告诉我首长批评的对,老兵和新兵一起犯错,首先是老兵的责任,他让我记住这个道理。以后我碰到这种情况挨克时,心里就会一直记着何老兵的话。除了这些外,这种场地受天候情况影响大,不能全天侯射击。记得1973年在新乘员训练队的第3次射击是在一个临时找的山沟里打,用老乡拉柴火的大车道当跑道,结果由于是雨后,连续发生陷车,3台坦克先后都陷进去了。第3台坦克陷进去后,负责指挥射击的副队长两手一拍,说了声:“我的老天爷呀”,一屁股坐在泥水里不动了。等调来牵引车牵出来,已经快天黑了。只好撤收场地,第2天再重新设场地再重打。

到了1974年,团处于半营建半训练状态,这年选定了一处较低的山梁做跑道,利用其后的群山做挡弹面和靶区,开始逐步将教练射击场制式化。1974年到1976年这段时间是逐步的推出跑道,挖出各靶位人员隐蔽坑。这时就比较注意搞多组显示,以增加训练难度,所以靶位就比较多。那时夜间射击时得搬好多坦克电瓶,用来对目标照明和闪光,当然也和人员一起得隐蔽好。那时就怕夜间射击检靶时遇到下雨,不但人浇的跟落汤鸡似的,而且因为坑里灌了水,还得想法保护电瓶别短路。记得1974年有一次赶上我们夜间射击检靶,下了大雨,等打完射击往回走时就感到格外的费力,因为我的军大衣是山羊皮的,本来就重,雨水浸饱后更加沉重,在处理电瓶时又费了很多的体力,返回连队的20里山路又一路泥水,等赶回连队时真是精疲力竭。到1976年,打运动目标开始多起来了,原来用汽车牵引车的绞盘拉的办法是不行了。就在固定目标靶区中,横向修了条轨道,自制了个靶车,用民用交流电动机两台带动。为此还特意拉了电。轨道大部分路段是跨沟的,所以大部分是建在便桥上的,很醒目,又是横向的,加上距离近,多组显示时有的目标组的距离就太近了,加上电动机工作不稳定,所以,运动目标射击明显不大符合较范要求。在固定目标靶区检靶时,由于目标要隐现,所以检靶坑不能太远,一般就在目标的后下方,检靶时经常感到打靠近弹时的枪弹打在土里,就好象打背上一样。那时为了使目标隐现,我们在立靶位时钉进去两根焊成丫字形的钢筋,在靶子的重心偏上的部位做两个耳轴,将目标卡在钢筋上,然后放平,拿个棍支住,棍上系个绳子,绳子一直拉到隐蔽坑里(就象小时候套家雀一样)。当从电话里接到指挥所命令“某号显示”后,一拉绳子,靶子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直立起来。在这样的射击场我们一直用到1977年秋天。1977年俺的老乡邻居哥们大权(他可比俺当兵早的多,俺当兵时,他来接的我们)从5连连长任上调到作训股当参谋,他领了帮人对固定目标的显示做了较大的改变。他们在每一个靶位旁盖起了象小房子一样的掩蔽部,然后在对向射向的一面覆土伪装,然后铺上短轨道,轨道旁也覆土遮挡,再作出靶车,上面可以固定各种目标,靶车上系上绳子,检靶人员呆在小房子里,根据指挥所的命令显示目标,小目标一个人一推就出去了,大目标就用两人一推就行。打完后拉绳子把靶子再拉回来,当时就可以检靶。这样速度快,目标隐蔽,很难事先观察到未显示的目标,检靶人员也免受了风吹雨打之灾,而且夜间射击的器材放置和设置都方便,也安全。是个花费不多却效果甚佳的办法。他们还修建了两层楼的指挥所(塔),这样指挥通信都很方便、及时、安全。总装1978年配发了制式的运动目标器材,有靶车、整流器、控制台、轨道、枕木等。团里就在较远的山根处修了一条斜向的运动目标轨道,盖了制式的掩蔽部。当时修好后发现轨道旁的遮挡层太高,使运动目标有很长的一段下半部被遮住了。由于第2天就要有上级机关组织的考核射击,所以我们就加班干要刨掉那些多余部分,可那都是风化岩,刨起来很不容易,中午饭也没吃,干到后来体力实在是透支了。此时马副师长亲自到现场动员,并参加一起干。首长都没吃饭和我们一起干,大家也没什么说的。等干完回到连队吃饭时,已经是半夜12点了,那次是挺难熬的。从那以后教练射击场就正规了,可以是全天候的保障射击了。那时夜间打运动目标是在目标前方点一极小的小灯,其亮点极小,用来模拟坦克的前侧灯(其亮度也真差不多),这打起来还是要有点真本事嘞。由于按新教范的规定在发射弹数不变的情况下,要多打一个目标,所以跑道又延长了100米。至此,教练射击就完全走上规范化了。一直到我走都是如此。但80年代中期以后,周边的老百姓看中了射击场的器材,开始偷盗。我们很为难。派人看守吧,人多了不可能,人少了又怕战士违犯纪律,真是两难。这种偷盗常搞的我们保证不了正常射击。现在部队的场地建设和我们那时比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这些东西早已经成为了没人用的老古董了。不过这也是一段历史啊。

三、 战斗射击场

战斗射击场的情况和教练射击场的情况大致相同。也经历了从简陋到规范的过程。

战斗射击场的设置原理、要件和教练射击场是基本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跑道要长出一大截。因为打战斗射击要装填炮弹,所以坦克的跃进距离比教练射击长了许多,行进间装一发炮弹要5—8秒左右,加上恢复瞄准的时间就更长了。而教练射击时,老装拉一下并列机枪的装填拉柄就完事了。要是考特等射手的场地因要多打一组目标,就更长了。其次整个场地的纵深也成倍加大;挡弹面也要更高大。炮弹和枪弹的区别大得很。另外,目标也是原大,其中的运动目标就更难设了。我们刚当兵那会,靶场设置同教练射击场一样比较简单。我们第1次打战斗射击时,只是在山根处并排竖4个用芦席与木方钉成的目标,近距离处设一个火箭筒靶。我们每次用短停或行进间发射4发炮弹12发枪弹。用后来的眼光看是太小儿科了,就象现在在网上和电视里看到的韩国和日本的坦克射击训练那样。1976年的战斗射击是打运动目标,就利用到内蒙拉练的机会,在沙漠里推出一段滑道,旁边堆起1米高的沙子,做个大爬犁,上面固定运动目标,一端系上400米长的钢丝绳。用1辆解放大卡拽着另一头钢丝绳(汽车所停和所经过的地方都堆上沙障以挡弹和隐蔽。打的时候汽车拽起来就跑,汽车驾驶员也不管教范要求的运动目标运动速度,跑的飞快,钢丝绳又太长,反映到目标的运动上就是一会慢的象老牛爬甚至停顿,转瞬间又快的象飞驰的小轿车,毫无规律可言,真让人头疼已极。1977年底的时候,仍然是在这类的临时场地上打,而且打的还是夜间射击,但因为有了前一年的经验,做了些改良,又对汽车驾驶员做了培训。故虽然难度大了些,成绩却非常好。从1977年下半年师里开始建设正规的战斗射击靶场(这里顺便说一下,一般战斗射击场都是师里统一建设)。抽调了几个面临离退的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同志来搞,他们都是协理员、后勤处长、机关的科长等,这些老同志都倾注了全部热情来做这件事,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对部队的最后一份贡献。他们带着施工分队吃大苦,耐大劳,兢兢业业,在山里艰苦奋斗的搞了1年多,到1978年秋把靶场搞成了,完全是正规化的靶场,所有的工程设施都是钢筋混凝土的,为了拓宽射界,他们把一个小山包劈掉了一半。但问题还是有的,就是固定目标的显示问题,他们参照南口靶场的做法,挖了多个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和加盖的大方坑,里面安装了举升设备,把目标装上,到时候,开动电动机,将目标举出去。但我们的机械加工能力有限,活干的粗糙,加上靶子又比较大,结果常出现举到一半就卡住的现象。那年我们考1级射手时,给我显示的正面坦克靶就只露出来不到三分之一,这也是我对该目标射击只命中1发的原因之一吧(其实我完全可以不打的,但当时有点太狂了,就打了)。后来干脆就放弃了机械举升,用起了早先在教练射击场用过的类似套家雀的法子。再就是他们把指挥楼设在很远的半山坡上,从开始射击线到那里足有1500米,指挥起射击很不方便。所以各团都不用指挥楼,都到开始射击线一侧的地方组建临时指挥所,那地方原来是设计做测时速的。由于有的坦克在开始射击线就能打出首发射弹,所以指挥所的人被震的很不好受。我们几个当时所谓的训练尖子,仗着年轻,就去指责这些老同志太迂腐,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他们说事情要发展的看,现在是不用那么大的射击纵深,但将来若是装备了象豹2那样的坦克(78年对豹2的渴盼,成了瘟疫一样了,随处可见其影)的话,目前的纵深肯定不够,重建一个场地代价太大也太浪费,而用现在这个场地,届时只要将开始射击线向指挥楼方向延伸就行了,想延长多少就是多少。我们嘲笑这些老同志在说梦话。而现在的情况正如当年设想的一样。回想当年不肖一顾的狂妄劲,不禁为当年自己的无知而汗颜。也深佩这些老同志的深谋远虑。他们真是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一样了。

通宝推:常识主义者,foureyes,潇湘夜雨,苏迅,njyd,代码ABC,光年,樱木花道,可爱的中国,
家园 我们那时是全连动员呀

中午要杀猪改善伙食的。是件大事呢

家园 会在其他方面加大难度的

不会便宜这帮小子的。呵呵

家园 我们擦过69坦克的100滑

那个容易多了。现在的高膛压滑膛炮不太好擦,专家的意见没那个必要。部队的是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容易擦了,一种说是太难擦了。俺已经离开部队20多年了,究竟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