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英国的“光荣”孤立 -- 种植园土

共:💬162 🌺1501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啥叫通胀?是制成品价格上涨还是食品价格上涨算通胀?

我觉得现在的标准不对。

制成品价格有上涨危险么?

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与否和资金多寡有关还是和供应有关?

在气候变冷的现在,食品供应本来就可能出问题,我说的是可能,在这个时候,不去抓供应,只管货币有用吗?

现在还是通胀时期?是吗?这一年多来的真的是通胀吗?

家园 你说的某些因素,也可以成为防止通缩危险的因素

1、正因为中国货币乘数保持高位,去杠杆化的效应也就相应更大,也就是说同样的紧缩政策,放别地儿正合适,在中国就是紧缩过头,这就是目前我们看到的。

2、外汇占款不少,但在目前欧美经济都出现困难时,这一项的作用也在缩小。我认为,对于一个制造大国,若跨越了紧缩边界,则紧缩虽不至于不可逆,但代价会很昂贵的,目前的紧缩依然是可逆的,但我们必须防止不可逆的紧缩。目前的外部条件已经使这从理论上的可能变为实际上的可能了,我觉得应警惕。

3、中国劳动力问题被夸大了,且,我认为目前的人口政策有调整至少微调的可能,目前更担心的应为就业问题,如果出现紧缩,失业潮必将来临,而稳定是中国最重要的。

4、价格上涨和通胀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在于后续性,即便环境成本大幅上涨,也不意味着那就是通胀。

我同意你最后说的,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经济下行风险,货币政策过紧很危险,放水云云,说辞而已,中国没必要看别人,只用看自家,中国的外汇管制制度决定了热钱可以做功夫,但做不了大功夫,现在过分强调这个没必要,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中国的产业升级没钱行吗?产业东转西没钱行吗?基础设施升级没钱行吗?不是说要吹泡泡,但任何成长,都伴随着长肉,没有肉的包裹,骨头又如何能坚强?

家园 看样子这次英法吵得很厉害啊

作者:尼丹小 回复日期:2011-12-11 20:56:49 

回复

  作者:系统保留字符 回复日期:2011-12-11 13:38:11 

    尼版在不? 卡梅隆到底否决了欧盟什么条约, 英国上下一片支持之声, 还建议要退出欧盟。看了几天国内网站的国际新闻都没找到

  ==========

  法德借助欧元债务危机之际进一步加强欧盟权力,要求成员国出让部分主权避免欧元崩溃,一个是对国际金融交易额外收税,一个是各国的年度预算开支都要提前送交欧盟审核,最后就是对于违约国家有集体自动制裁条款。英国政府无法接收金融税这个条款,因为金融业现在是英国的支柱产业,一旦开始收税肯定大量资本外逃,制造业在英国早就是渣了,航空还可以造船保留了一些汽车制造就是个悲剧,制造业方面这点德国就要好很多。英国议会和老百姓无法接收预算提交审核条款,认为民族感情会受到很大伤害。德法原来是准备直接修改里斯本条约,但最后卡梅伦代表英国第一次动用了否决权,所以德法只好不修改而跟其它国家缔结多边协议,目前是欧盟所有国家除了英国都同意缔约。

  

  按照土鳖的传统说法,这次欧盟峰会与会各方绝对是非常坦率地交换了意见,按照与会官员的说法,峰会至少还保持了文明人的底线没有打起来,不过萨科奇一度被随从紧紧拉住以免其暴起伤人。周五凌晨最后一小时欧盟首脑闭门磋商,随从官员都被清场,据说里面多次拍了桌子。事后一个参加会议的法国高官的评论很刻薄也很精辟:‘英国人是不带老婆来参加换妻大会。’

  

  一旦新约签订以后,欧元区就从一个货币联盟转换成了财政联盟,欧洲大陆各国结合地更加紧密。几百年来英国一直的外交政策是在欧洲大陆内部拉一派打一派,驱狼吞虎避免核心国家产生,以往的措施都很有效,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被斗翻在地。但这次不一样,欧洲大陆内部出现的是德法双核心,英国没有哪一派可拉,独自也打不动这个双核心,所以只好自我边缘化,躲在一边静观其变以后再看是否有出手的机会。

按照与会官员的说法,峰会至少还保持了文明人的底线没有打起来,不过萨科奇一度被随从紧紧拉住以免其暴起伤人。

欧盟峰会的官员们,总算比日本台湾的那些议员们,风度好一些。

家园 如果CPI保持在6%了还不叫通胀,那你给个通胀的定义吧

如果老百姓都明显感觉到各种生活用品价格普遍上涨了,还不叫通胀,那么什么叫通胀?

家园 确实有紧缩过度的情况

我说中国有通胀的风险,但适度的通胀其实没那么可怕,恰恰是经济好的表现之一,当然前提是分配公平。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略有发烧,大夫拼命开抗生素,吊针。发烧其实不吓人,药吃多了会中毒。

家园 和中国比起来,其他国家的去杠杆都是被迫的

只有中国是主动的。

现在要是还能继续吹泡泡,欧美一定会继续吹,无他,泡泡长大的同时,也一定有实体在长大。

而中国每次去杠杆,最后都是以再次狂吹泡泡结束的,这样一来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内在水分,使得下次再吹泡泡时需要加的水火都增加了,反而不是好事;二来,也使得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思维惯性,以为只要再放水,中国的泡泡就一定还能吹起来,却不知道凡事有个度,过了这个度,中国的泡泡很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吹起来,即经济陷入持续性紧缩。

紧缩和通胀谁更可怕?中国没有经历过大萧条,只经历过80、90年代的通胀,因此更害怕通胀,却不知道通胀是发烧,通缩是出血热。

至于滞涨,在中国完成经济转型前,这个完全不必担忧,中国不可能出现滞涨。还是担忧紧缩的好,特别是欧美市场越来越小、贸易保护越来越盛的今天。

还有一个通缩的因素,就是收入两极化。收入两极化会导致内需不足,这个才是内需问题的最大原因,也是紧缩政策最大的危险。

贴个我几年前写的东西吧——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个很时尚的经济学分支,就是研究计划经济国家为什么买东西要排队的流派,其代表是匈牙利科尔纳的《短缺经济学》,此书一出,计划经济顿时失色——一个注定短缺的经济模式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于是苏东波来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轰然倒塌,于是,我国也有了个南巡事件,中国走市场经济之路有了理论基础,决心也更坚定了。

在中国原教旨市场经济学人的心目中,市场经济等同于全球化,等同于高外贸依存度,等同于中国世界工厂化,至于内需,那是不太需要的。

直到2008年,这一切运行的都很妙,虽然98年有点小波折,但中国担当起世界工厂重任后,也都有惊无险了。内需,这个词10年内没人提!

可08年到现在,内需这个词,哪天不被专家们提上个10次8次啊。在某些专家的眼里,似乎内需一振,中国啥问题都没有了。害人的专家,他们怎么就不明白,这个内需是不振得甚至也不提得的,因为如果想有效地提振内需,则必须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就得完蛋。

先说说那个短缺经济吧。计划经济一定短缺吗?不一定,因为现今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计划。注定会短缺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短缺经济的内涵是啥?所谓短缺,指的是和庞大的需求相比,供应相对不足,也就是说,人们太有购买力了。看看,这是不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短缺?因为人们的收入相对扁平化,当一部分人对一种产品有了具购买力的需求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具备这个购买力了,也几乎全部在一瞬间都形成有效需求了,而生产或曰供应的增加则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在一个收入扁平化的国家,短缺是必然的,这也是此类国家前进的动力。对于注定出现短缺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而言,生产过剩几乎不存在。与此相反的是,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短缺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收入的鸿沟化、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将导致需求和有效需求的背离,生产过剩不可避免,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也不可避免。

在生产过剩型危机尚未全球化、只局限在一国之内时,过剩的产能没必要由国内需求消化,因为还有外部市场,因此,在危机全球化以前,我们不会听到提振内需的叫嚣。但当外部需求已经大幅下降时,内需则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一块了。不过,这一块也注定无法提振。

看到上面的分析就知道,提振内需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收入扁平化,而这是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相冲突的,更是和现在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相冲突的,除非革命,一个收入扁平化的社会不可能出现。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这么暴力,也有办法来部分解决问题,或将问题推迟,因为“我们的后代比我们聪明”嘛,把问题拖到后面让后代解决好了,如果可能的话。这个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政府想做的。能做到吗?不看好,因为一来财政不支持,也就是说,没那么多钱和资源去做这个事,二来是有人不答应,即便这个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为了让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长治久安”,但对利益集团里具体的人来说,在促成此制度前一定会损害他们的眼前利益,因此,这个我相当不看好。

社会主义不是精英的选择,收入扁平化社会不是精英的选择,那么,想走出危机只能期望外部需求了。

家园 各种生活用品指的是什么?

我看到的只是粮食及副食品价格上涨。

电视机价格全面上涨了吗?手机价格全面上涨了吗?制成品价格涨了吗?

粮食价格,在未来数年里还会上涨,这个和气候有关,也和中国农业人口减少即农业政策有关,但粮食价格上涨不是通胀。

等到了明年2、3月份,通胀的叫嚷会更大声的,呵呵,而我坚持认为,春季的粮食即副食品价格上涨,是季节原因,老人还有青黄不接的说法了,难道现在大家就不用看天吃饭了?粮食价格上涨就变成通胀了?

那个CPI,我一直只是做参考,不认为它很科学。

什么叫通胀?通俗地说就是粮食副食品和制成品价格统统上涨。我经历过85、86年的通胀,经历过88年的通胀,我知道什么叫通胀,也知道什么叫粮食供应不足,什么叫季节性价格上涨。

个人看法。

家园 现在就是被蒙古大夫瞎治着呢

抗生素乱吃,结果伤了肾,去大了。

家园 【商榷】有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对于西方,通缩比通胀更可怕;对于东方,通胀比通缩更可怕,这是两者的运行体制区别造成的,西方是纯粹的资本体制,资本是举债扩张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就喜欢用通胀稀释,通缩反而造成债务链条锻炼。

东方除了资本运行模式,还有另一种自有的运行模式,所以考虑得会更多,更综合。当前的稳健货币政策也是综合一切之后才做出的,任何政策都必须有取舍,对于通胀担心所以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变成稳健。

东方的经济基本面是有保障的,只要把握好货币政策节奏,用好财政政策,通缩风险是小的。

家园 这纯粹说八道

通胀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用的东西大量涨价。你是不住在国内,所以不知道价格上涨情况吗?

管你什么经济原理,管你什么思维模式,涨价就是涨价,所有芜湖都涨价就是通货膨胀。这是事实,不会因为什么大形势就是有所改变。

价格上涨政府不关心,就会极大提升居民的痛苦指数,从而引发一系列与经济学完全无关,经济学也完全对之无能为例的要素。那些,可不是读读书、讲讲理论、做做白日梦所能解决的。

家园 最主要不是这个问题

“但美国会借此机会,滥发纸币,通过部分放开的资本项目、或伪装成FDI/进口,进入中国收购货真价实的资产。

如果中国不相应放松银根,那么很多东西会被廉价买走,最少也必须定向宽松,不让企业垮掉。但放松银根,对治理通胀不利。”

欧美如果放水,货币泛滥的话,人民币必须跟庄放水,否则,人民币一定会大幅升值,造成出口的困难(现在就已经很困难了),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大患,在目前这种很依赖出口的背景下。

(为什么这么依赖出口呢? 要解决就业啊。 为什么要解决就业呢?人口过剩啊)

至于担心人家来收购,那是第二位的,可以靠政策挡住;但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萎缩,我们自己控制不住的。

家园 本末倒置,不知所云,你是美国人吗?

经济不过是经济而已,它是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发展经济,是为了让整个国家更强、民众生活更好,而且这两者并不矛盾,而为了其中一个而试图抹杀另一个,就是类似于走火入魔的行为了。

只有在西方的经济学家拿理论往现实上生搬硬套的时候,才会生产不足。“有需求就是有市场”这句话你以为白说的?有人要买,你以为会没人生产买的东西?

而关键的错误,在于那旧时的合作社体制生产积极性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生产体系和致富欲望箱体并论,最后得出的不能拉动内需的结论更是荒谬,简直和卖国的JY有的一拼了。

家园 德法这叫带着大家一块走,不损人利己?不说大道理。

希腊现在都在流行饥饿食谱了,这书上的东西正好还是当年纳粹德国占领希腊时代留下来的。

天天吃这忆苦饭,希腊人能不恨死德国佬吗?

家园 德法胜利,尤其是德国的胜利,美国玩去

索罗斯攻击过英镑,攻击过马克吗?中国评级从来就不好,还是挡不住潮水一样的热钱进,新欧洲在地平线上了。

家园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