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欧洲虚无主义的根源 -- fride

共:💬37 🌺1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只是在思想中保持一个“上帝”视角,穿越了时代

不过还有个肉身,所以还得穿衣吃饭!

家园 肉身的束缚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更重要的是,即使引入“上帝”的视角,我们试图解决的仍然是“人”的问题。就像你所有的理论积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或“社会”的问题解决上去。

家园 您没有进入我的语境

或者说您没有理解我的话。我在说人是如何在自己的思想中出现“有限”这个想法的,而不是在说“有限性”如何规定着人的行为。我总有死的一天,但是我不会因此现在就什么也不做,我在做着一件事情时,不需要指望永恒的生命,只有在对做这件事情失去信心时,我才需要永恒的生命来逃避现实的困难。我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想起“有限性”的。即使我有永恒的生命也不能改变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状态,所以无论是指望永恒的生命还是正视生命的终点,都是一种对自己正处于其中迷茫的逃避,只不过这种逃避有着高深的哲学或神学技巧。

家园 还是借用大哲学家的说法吧

你这个思路是有道理的。海德格尔把这个叫做此在(人)的基本情绪结构,称之为畏Angst,而畏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不知畏之所畏。为什么说这是基本情绪结构呢?就在于这个畏已经不再有具体对象了。

推荐您去看看《存在与时间》吧,您完全可以读懂这本书了。

家园 无畏
无畏
家园 这个畏不是害怕的意思

而是一种茫然无措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整体上揭示了此在(人)的有限性。Angst在德语里的一般意思就是烦恼,烦神之类的。

家园 呵呵,烦恼总会有的

茫然到没有具体对象就不应该了。还是无畏才好。

家园 您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

作为情绪结构的“畏”是一种源始性的情绪,是一切带有具体对象的畏之可能性。根本上来说“无畏”是一种不可能,因为人生在世总是要操劳于某事,担忧于某事,这种操劳,担忧在整体上就被叫做“畏”。

家园 这不就是生命本质吗? 必然性差不多就是物理

畏,Angst, 佛家的“业“不都是推动生命劳动的“力“吗?生命本质的动态分析就是广义的经济(逐利,复制,竞争进化行为)。推导生命本质的大规模互动形式不就是广义的政治。

家园 物理的模型嘛很多时候确实是有效的

而且好多跨学科概念其实中间有着很深的纠葛。

就说权力吧(power),这个概念嘛,牛顿物理学中就有对应的,做功嘛。怎么政治就和物理扯上关系了呢?其实在于power这个概念的起源实际上至少可以推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他老人家那里有个概念对子叫做,潜能与实现。这个power无论是作为权力这个政治概念,或者是功、能、力这样一些物理概念,都是在一种潜在的意义上谈论的。power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当下没有实现。

有时候比较不同学科的思考范式,也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家园 我觉得佛家的“业立”还和那个不太一样

业立嘛有命数的意味,同样也有因果的意味。这个畏倒不是,它讲的是人们最根本的生存状态,就是烦忙、劳心戮力于诸事这样一个基本情境,不过不是一种展开的生命状态,而是压缩在一个“奇点”。如果把这些东西从整体上把握,就叫做“畏”。我总觉得“业”应该是已经处于展开了的“畏”了,涉及到了实际的生存状态,展开到了我所烦忙的诸事务之中了。

家园 霍金就把时间奇点转化成虚拟时间的循环

众生众人和有时间箭头的“业“和个人体验的畏就是重力场和亚利士多德的堕落性(fallibilty) 的关联. 个体不但受到周围个体的行为影响也受到他祖祖辈辈的行为影响. 食草动物不能靠个人毅力喜好就变成食肉动物. 大象不会因为身体强壮就去狩猎狮子, 所以大象必须一天不停地吃几百斤的草料而狮子却要为追不上猎物烦火. 同样大部分人的烦恼是他自身生命形式而不是他有限的生命过程和选择带来的. 不同解析体系,用不同名词,解析同个现实. 当然我理解的畏就只包含到生命本质, 和重力场假说不会包含堕落性的道德衍生意义.

家园 “畏”是什么并不重要

你从格义的取向引入“畏”,然后迅速转入维护体系自身的一致性,讨论就偏离了原来的范围,而且不具有关联性。

“畏”,无论是否是源始性的,都是属人的源始性,在人的源始性面前,就总是次一级的源始性。人神之别,有限与超越,在你的理解框架中,这才是一切的根源。而我在说的,直白地讲,你这个还不够根源。你这个仍然还是一种二元的世界观,尽管你想调和之间的冲突,而这正是西学的本质;中国的传统在本体论层面是一元的,多面是一元的显现。

家园 本来思想就是一条道路嘛,也没有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谈大道理的方面,西学确实是智慧不够的;但是另外一方面,西学的这种精细框架却可以用来做事、实干。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实的世界不是单纯的一,既然分化出来了万物,那最终就得尝试调和。

家园 【讨论】结局既然寂灭,何不及时行乐

我最近看了我七岁儿子的科普读物,了解了宇宙爆炸和黑洞。现实很残酷,一切的归宿,都是黑洞。

这个知识对我的实在影响是什么呢?我喜欢孩子,一直想要第二个,往深层剖析,有自恋的因素吧。但我一直为这尚未诞生的孩子的学费发愁,现在婚房又这么贵...

有了这个知识,我就不那么焦虑了。一切的归宿,都是黑洞,孩子,基因,都去那里。

既然结局并不令人振奋,那不如着眼于过程,以尽量随意、轻松、豁达、乐观的状态,走向自己的那份黑洞。

因此,我赞成先生的前半部分,而对结论有保留。----为什么必须决定属于哪一个群体?必须结党?既然结的党也要走向黑洞?

因此,想不自量力地做点修正:在具备“及时行乐”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尽量与神靠齐,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当然,这前提不容易满足,所以说来说去,先生的结论大体总是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