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没通宝,只能花之。
这场争论焦点应该是HH,不是你我,不是方舟子,更不是西西河,你洋洋洒洒两个贴子,只有第二贴里这一句话与HH有关,“我的高中医务室是那样的,他的高中医务室不是那样的,所以他一定说了谎,这还需要论证有多荒谬吗? ”你其它的议论基本上撇开HH,对着空气批评我,批评方舟子,批评西西河风,甚至批评人性。所以说,你的议论主要价值只是造气氛宣泄。
公正而负责任的议论,必须独立于真相和结论之外。你上面的议论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它们是否站的主脚,完全取决于“代笔门”的真相,所以你的议论只能算是“站队”行为。不过我个人对“站队”没意见,那是个人权利。
最后乱成一锅粥,丢分最多的就是抗着偶像大旗和走极端的人,从这一点来说,环球这么报道,出手非常狠。。
真没了高考,先死的肯定全是这些人,包括借高考成了明星那帮人。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20。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
平均每个评委看约57。3篇文章。
9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平均约9。4分钟看一篇文章。
如发现错误请指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午饭时间看了看。最令我惊讶的却不是它的词句或它描述的场景。当然,这些都已被人反复批评过。而是这篇文字从头到尾都充斥着作者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具体说是作者对自己的领域(即书店)受到的外来侵犯而激发出的强烈憎恶,并且带出因无能为力所致的自我不满。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多年流连在书店、习惯于老式销售方式的长期顾客,才能对侵犯自己既有领域、破坏自己安全感的人和事发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少年儿童由于其天然的弱者地位,绝不可能如成年人般地立足于反抗,如《书店》作者所暗示的“理想秩序”,而更多是以制造幻想为特点,做心理逃避。
"假如说方肘子有什么底气,也就是福建省高考状元。高考怎么样大部分都知道,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
谈到逻辑,这段话有很大的问题。
高考时“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这句话笼统来讲是不错,但是达到“省高考状元”这个水平,就错的多了。方舟子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我是80年代末高考。710满分,我省大约有64人达到600分,状元大约是646。在646分这个水平,不可能“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
方肘子的底气不是因为福建省高考状元,而是因为他以往打假都打成功了。
素质教育是个筐,啥都往里装;越提倡素质教育,学生越累,舞弊的机会越多。
各大中小报社会新闻杂谈怪论多了去了?别人看看热闹,你上蹿下跳得着什么急?街上有耍猴的,观众都要围圈虎皮裙子才能看么?
我就这么说吧,你们认可凯迪的这些文章,就等于认可蒋公之雄奇,认可三年自然灾害死了两个亿,认可天安门广场上流遍了学生的鲜血。
有些人可不大觉得啊。人都说了
韩寒得罪了他啊,要落井下石呢。
再说了,这本来就不是啥热闹好看。要看热闹,看的也是老方同志捕风捉影的热闹。平日里天天反良青知,人良青知一旦和你想法一样,马上跟人家穿一条裤子了。我觉得我这高度上升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平日里怎么反驳良青知良青历的,这次就该怎样反驳。这次怎样赞同人家的,平日里就该如何赞同。
连自己的屁股都坐不稳,偏偏最喜欢党同伐异,这类人,倒真是蛮多的。
除了对于自己作品一问三不知(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对于提问人所提到的其他人物,无论是一个职业(老师、文学评论者)还是具体的人物(除了石康之外的作家)都持一种否定态度。我还真没见过这样的人。
还有,他2001年采访中说:
2006年又说:
我记忆中没有哪个省的语文是能轻轻松松得130的啊
还有,您是哪一年高考的
总分250,语文120的飘过。
补一句,语文课基本不上。
俺老爸知道成绩后很是沉吟哪。
和他的文字完全判若两人
以前的采访就不提了,就最近上海台对他关于这次事件的采访,其屡次表示:“我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了”
我就笑了,你是本来就不知道说什么,因为逻辑和表达能力都不怎么样。
你是不是也要发帖论证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