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情义值何价? -- 饭粥天下
近来遇到一些事情,对所谓“情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事一,表姐是某银行职员,遇到各种揽储、购买基金国债等任务一般都会优先游说亲戚朋友,老爸老妈一向是鼎力支持。家里有一笔不小的资金大概五六年前给了表姐,说是委托她买基金。表姐收了钱却没有收条,称买了基金但从未告知基金名称。五六年间每次爸妈去问收益情况,答案一概是“亏着,不过过一段可能会涨”,即使是在股市大牛的08、09年;表姐自己从未主动告知过基金具体收益情况。五六年间,表姐家因为各种收入已经买了两套房一辆车。去年上半年,家里想淘换套房子,商量着把这笔钱拿回来,表姐力劝不要取这笔钱,未果,耗时一个月拿到钱,发现已经缩水三分之一。而且表姐还表示,基金买卖明细单无法打印。
事二,家中一位世交的儿子,我从小一直叫叔叔的人,五年前急急来借钱周转生意。爸爸是从单位借了一部分才凑足他要的钱数,占了家中总资产的三分之一。钱给了这位叔叔,借条上写的是三个月即还。三个月之后,他完全没有提还钱的事。我爸我妈觉得家中暂时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就没有催讨,也是去年打算淘换房子了,就想去把这笔钱要回来。三月份提前跟叔叔说,五月份要交房子首付,希望到时能还钱。叔叔说我尽量,但是我现在公司周转不灵啊云云。五月份他果然没有还钱,再打电话,有两个月的时间没人接电话。七月他的电话终于打通了,开始说公司状况很差,希望能缓到年底把公司的债要回来再还我家的钱。到了12月底,再打电话,叔叔说,我专门叫了两个手下去要债啊,只要要到了就还你们。再到过年,叔叔接电话就只应声“好好,一定尽快还”了。
事三,家里去年要淘换房子,准备买的房子实际上是小舅妈的哥哥单位在建的福利房。去年五月签好合同,先付一半房款,等房子建好拿了钥匙再付另一半房款。从去年五月到十二月,小舅妈的哥哥先后以“手头紧”陆续拿走了剩余房款的三分之二。然后昨天,突然告诉我爸我妈,房子要加价三万,因为卖给我们太便宜了。
所以,所谓亲戚,所谓情分,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坑人的吗?只是可怜了我那一贯以最大的善意对待别人的老爸老妈,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弄得无比沮丧。
老爸老妈心地太善良,他们那辈赚点钱太不容易了,这件事提醒他们借钱之前先查查对方人品,很多人现在在钱面前良心被狗吃了。
只有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才是最靠谱的。
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兰州考虑过没有,实际上提到的这几位相当有可能接受帮助时并没有感激之情,反而某种程度上内心里还认为这么容易就拿出一大笔资金,说不定你们家应该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这样说起来他们不仅不在乎点滴之恩甚至觉得你们家并没有尽全力帮忙,从这样角度他们就可以卸掉自己身上的情感负担。
就算破财消灾吧,以后千万别再鸟这帮鸟亲戚了!
我的同学也经历过类似事情。之后是谁都不借了。
想起忙总说过的“先小人,后君子。”
要不,两口子一定打架,你家都是什么人啊。
老好人就是容易被人占便宜,跟你父母说下次再有人来借钱就说钱全部都在女儿手里,要借钱去找女儿。
我们家以前也被一个远房亲戚骗过几万块钱,借钱的时候说一个月就还,结果到现在过了快20年都没还。
我爸妈也吃过类似的亏,事后多年再谈论此事,也感觉亲戚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心骗人,只是世事难料,并不是想发财就能发财的,如果折本了,只能是后面的悲剧啦。
总结下来,时代也在变迁,那么在人际关系上,也要与时俱进,以前我们讲西方人亲戚之间经济账算得很清,其实我们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举个例子吧,上海在历史上是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大家在习惯上觉得上海人不够大方,但实际上想想,上海人的一些做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反应。商品经济社会的人际关系和自然经济社会的人际关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也要适应这样的变化。
其实都不靠谱. 商业规则比这个感情靠谱多了。所以,要遗嘱,要经济合同。
大家都是玩家. 有的人是在钱的轮回中转,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的。所以,其实最好有可以操作的规则前提下,同有感情联系的人有大笔金钱上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