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八一军旗下――人民海军逸闻 -- 潮起潮落
扔在脚下,向外跳,扔在外面,就趴下。出事才怪。
修个环状土坡估计有点悬。
扔秃噜的手榴弹“哧溜”、“哧溜”冒着烟儿打转,备不住先脚杆子发软。况且这土坡低了没啥效果,高了备不住就成了巴黎公社那拉雪兹公墓的公社社员墙:)
2战的时候,一架英国的剑鱼看到下面有艘U艇,俯冲下去就是一枚炸弹,结果水漂打上来,空中爆炸。
没缆绳什么挡着,这枚炸弹当场击落皇家空军飞机一架。俩飞行员倒是跳伞成功,接着就做了惊魂刚定的U艇的俘虏。
如果是这样的,可苦了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了
我这是逗大家开心呢,千万别当真。
总得死伤几个...
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冒着烟的手榴弹掉脚底下新兵蛋子有几个不尿,还跳,没瘫那儿算硬的了...
改用无柄的可能会好点...
土坡不高,也不宽,利用死角。
简单实用,如果动脑子。
话不能这么说啊...
盖因国足水平不佳。别一紧张,用脚后跟给踢人堆里去:)
开个玩笑
这节揭揭伊万们的短儿,就叫伊万们也不全都是卡拉什尼科夫吧
苏式武器以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著称。对兵器爱好者们来说,那个昔日的红色帝国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武器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苏霍伊、米高扬……,一大串。我对苏式武器设计也很推崇,尤其是AK-47,用东北话叫“好使”。但什么事儿都有例外,比如我对苏联的鱼雷设计师就很有意见。
当年曾与鱼雷过从甚密。那时装备的是53-66(后来叫鱼-1了)型蒸汽瓦斯鱼雷,这是一种在苏联叫作53-39鱼雷的仿制品。53-66鱼雷有个“八项检查”,只有经过这“八项检查” 才能装艇。我对苏联鱼雷设计师的意见就是由此而起的,因为与检查鱼雷所需的专用工具实在太多了,一摊一大堆。比方吧:同样是打开旋塞,水仓需要梅花状扳手、滑油仓就得用方头扳手,到了燃油仓可能就需要方孔扳手了……。不仅形状不一样,连规格尺寸也不统一。几乎可以这么说:每打开一个东西,就得需要一种专用工具,纯粹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烦琐哲学。如果说在检修所进行“八项检查”时工具还摊得开的话,那么出海时就要命了,分拣工具成了鱼雷兵的一场噩梦。其实若是把检查孔盖的螺母、锣帽等等的规格、尺寸统一了,只用很少的几把工具就可把鱼雷给查验下来。有时气得我们大骂苏联鱼雷设计师是“苏修”,真想把他们拉到鱼雷检查现场,给这些爱搞修正主义的“反动学术权威”开个现场批斗会。
都说苏式武器设计简单、实用,其实未必,老大哥的设计师们也不都个个是卡拉什尼科夫。还是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苏联鱼雷设计师当年的得意大作可以为例。不过说句良心话,53-66鱼雷特皮实,它继承了苏式设计经久耐用的基因,虽历经腐蚀性极强的海水浸泡,但打完了后捞起来照样反复使用,堪称一绝。
至于我们自己的科技人员,好象在那场触及灵魂的“文革”中还是没被触及灵魂,当年空对空地批了半天“繁琐哲学”、“照搬照抄”,到了还是没批到点儿上,因为“苏修”的那套繁琐哲学我们竟然照搬照抄得一点也没走样。
好,打住,否则我要担大肆臧否天下之嫌了。当年我们的鱼雷确实有不足之处,这里不过是就事说事罢了,但愿我是班若叵罗密多心经念冒了。
我这是从内diver那里趸来的,馅儿自己留下了,大家好歹用包子皮儿垫巴、垫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