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借贵地打个科普网站的广告 -- revive

共:💬89 🌺2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愿闻其祥。老兄提到的“它本质是量子不确定性,是固有属性”

似乎也牵扯到了不确定性。另外固有属性应该如何理解,能否说的更透彻些。我的理解是,测不准与其说是量子的固有属性,不如说是宇宙的固有属性,或者说是我们目前掌握的测量和计算边界决定的。即,因为宇宙自大爆炸后的不断演化包含的物质数量、和信息数量远远超出我们目前所能测量到的和所能计算的,其间物质的相互影响,我们目前仅能掌握人类常见的尺度,对于更大和更小的尺度则无法详细掌握。

家园 不确定原理是说

对于一个系统,两个不对易的物理量无法同时精确确定。例如位置和速度,位置确定得越精确,速度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个和测量本身无关,量子力学里面可以自然导出它们的不确定性的乘积至少大于普朗克常数,这说明了不确定性是量子系统内在的属性。只要承认量子力学是正确的,那这个就成立。

家园 国际空间站的辛苦工作是否值得

http://www.threebody.org/dp/node/71

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梦幻工作”,可是在国际空间站(ISS)上受到的辐射比在核反应堆工作受到的要高。而且ISS上的研究至今没有多少亮点。

摘自德国时报 外链出处

“梦幻旅馆”和一个小的两居室差不多,卧室和卫生间合为一间,一般人是付不起旅馆费的。这样也好,因为住在这里的6位VIP房客被关在里面好几个月不能出来。这里空气浑浊,吃的很糟糕,终日和一堆显示器、电缆和实验仪器为伍。放射计量大大超标,极端情况下可能还有生命危险。宇航员的免疫力下降,伤口不容易愈合,容易长皮癣。

ISS肯定不是“梦幻旅馆”(窗外景色除外)。在350公里高空,宇航员沉醉在地球的美景里。可宇航员精神和肉体上的负担很少被提及,因为这和通常的宇航员的英雄事迹不合。在ISS上的健康风险很大,宇航员长期处在失重、高辐射、少运动的极端情况下,身体会怎样,怎样避免伤害,这是很多研究注重的地方。人们很自然要问,载人空间站有必要吗?费力解决这些对于无人空间站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吗?

ISS自1998年已经连续运行了12年,期间进行了近一千个科学实验,是到了算帐的时候了。在“为全人类做研究”的口号号召下,300名科学家和政客在5月份聚集在柏林,他们对于ISS的回顾并不令人信服。

前宇航员Thomas Reiter做了大会开幕发言,他赞颂了这个伟大的实验室,并说实验学家们对于现在的实验结果很满意。然后ISS俄国负责人Alexej Krasnov在他的大会发言上说,我们为了同样的目的飞行了50年了,但是对于空间站的价值做一个正确的衡量是非常困难的。

人类已经为载人空间站ISS耗费了巨额资金,美方在搭建和运送ISS已经花费了上千亿欧元,每年维持运行还要50亿欧元,谁也不知道俄罗斯花了多少,“包括俄罗斯他们自己”,ISS欧洲负责人Bernado Patti说。欧洲为建造ISS贡献了70亿欧元,每年为运行花费3亿欧元,其中40%来自德国。

ISS上有100个存衣柜大小的抽屉空间可以用于实验,主要特点就是基本失重状态,不是完全失重,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会有微小加速度,包括ISS需要时不时加速和调整姿态(高空稀薄大气会对ISS产生微小阻力),还有宇航员搬运实验抽屉。

因此在ISS上的实验都是只能在失重状态下完成的,包括失重对人体、生物组织、晶体生长、金属晶象、电流等等有什么样的影响。来自NASA的ISS实验负责人Julie Robinson很自豪地总结了13年来578篇实验结果。可是这只能说明科学家们工作勤奋,不能说明实验结果的科学意义。

比如,ISS在Nature上只有一遍文章,来自Maxi实验(全天X射线观测),该实验搭建在ISS日本部分的舱外,全自动,第一次观测到黑洞吞并周围恒星时释放出的X射线。可是该实验完全不需要载人航天站,同一时间,NASA无人卫星swift做了同样的观测。

还有ISS上最贵的实验AMS,15亿欧元。AMS寻找物质和反物质,从而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AMS仅仅使用了ISS上的电源和数据传输系统,一个特制卫星完全可以胜任。

我们需要重新考虑ISS科学家们宣称的“为全人类研究”。比如来自德国Garching天文马普所的物理学家Gregor Morfill,他是柏林会议上的一颗明星,他的研究正是ISS支持者想要的,对于人类有用的发现,并且人人都能懂得它的原理。

Morfill的研究方向是室温下的冷等离子体。通常的热等离子体很久以来已经应用于预防外科感染,但由于温度太高,不适合用于伤口愈合,食品处理或者植物保护等领域。

Morfill自从2001年开始在ISS上研究冷等离子体,展示出很多奇异特性。在柏林大会上,他展示了最新的预防感染和帮助伤口愈合的小型器件的模型,这一模型已经在施瓦本的医院成功测试。这一成功研究是否证明了我们需要无重力环境呢?

很可惜不是。首先,Morfill目前只有一个仪器模型,实用的经验很少,没有详尽测试。Morfill提到,大生产厂家拒绝了和他合作,因为还需要很多研究,离实用还远。另外,Morfill也承认,在地球上也可以做这项研究。当然,这一点在开始时没法预见,也不会得到资金支持。Morfill在ISS上制成了进行这项研究所需要的一种材料,很自然这项研究也就在ISS上开始了。

最开始时我们设定的目标,利用ISS特殊的无重力环境进行研究和实验,我们并没有达到。另一方面,工业界应该把相关产品拿到ISS上测试,当然要付费。目前也只做了一项。欧洲宇航员Thomas Reiter测试了一种擦手油!

用于地球上的产品从来没有真正拿到ISS上测试过。“这个主意已经完蛋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Hartmut Ripken说。他负责ISS的商业使用。要运送每公斤材料到ISS需要3万欧元,宇航员每小时的工作需要同样的费用。一般公司承受不起。

人们对于在ISS上做研究的兴趣也在降低。哈勃望远镜只能接受10%的研究申请,而ISS批准了40%的申请,很不寻常的高。

已经退休的前欧洲航天局发言人Dieter Isakeit说,“最大的错误是宣称科学研究是ISS唯一的目标。我不认为能向纳税人证明钱花得是地方。”其他人也都是类似得观点。他们在一项联合声明中向“ISS的工程设计和建造、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科学成果”表示敬意,就是以上这一顺序。

ISS计划运行到2020年,之后要看经费和使用要求。

关键词(Tags): #航天
家园 全在基因中:研究查明了植物怎样得知何时开花

http://www.threebody.org/dp/node/72

科学家相信他们查明了这个流传了80年的植物怎样“得知”何时开花之谜当中最后的关键部分。

确认开花的合适时间——这包括一系列的分子事件、植物的生物钟和阳光——对于植物的成功繁殖非常重要。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助理教授 Takato Imaizumi 认为,理解在该项研究中所用的简单植物——拟南芥——是如何开花的机制,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同样的基因如何在更加复杂的粮食植物——诸如水稻、小麦和大麦——中工作的,他是这篇发表于5月25日这期的《科学》期刊的论文的通讯作者。

“如果我们能够调节开花的时间,我们有可能通过加快或者推迟这个过程提高粮食产量。了解这个机制给我们提供了操纵这个的工具。”Imaizumi 说道。和粮食作物一样,这项工作也可以提高生物燃料植物的产量。

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开花植物会在叶子中产生一种称为“开花轨迹T(FLOWERING LOCUS T)”的蛋白质,它引起开花。当这种蛋白质被制造出来,它从叶子中运动到茎尖,那里植物的细胞还没有分化,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成为叶子,也可能成为花。在茎尖位置,这种蛋白质启动了分子变化,让路径上的细胞变成花。

白天长度的改变告诉许多生物季节正在变化。很久以来,人们就已知道植物使用一种称为“生物钟”的内部的时间保持机制来测量白天长度的改变。生物钟将生命过程在24小时的周期内同步,它出现于人类、动物、昆虫、植物及其它生物上。

Imaizumi 和该论文的合作者研究了一种叫做 FKF1 的蛋白质,他们怀疑这个蛋白质在植物识别季节的变化并知道何时开花的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FKF1蛋白质是一种感光蛋白质,这意味着它会被阳光激活。

“我们研究的FKF1感光蛋白质在每天后半下午时候表现出来,并由植物的生物钟非常紧密的调节。”Imaizumi说道。“当这种蛋白质在白昼较短的时期表达出来时,它不会被激活,因为在后半下午没有阳光。当着种蛋白质在较长的白昼时候表现出来时,它们利用阳光并激活了包括开花轨迹T在内的开花机制。生物钟调节用于开花过程的特定感光蛋白质的时间。这就是植物如何感受不同的白昼长度的原理。”

这个系统在繁殖的困难时节会阻止植物开花,例如在寒冷的冬季里面,昼短夜长。

这个新的发现来自于植物拟南芥,它是芥类植物中的一员,经常被用于一般研究。它们验证了一个关于拟南芥开花机制的数学模型的预言,这个模型由该论文的合作者,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教授 Andrew Millar 所提出。

“我们的数学模型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植物的‘日长感应器’的运行原理。”Millar说道。“这些原理在其它的植物中也应该是正确的,例如水稻,作物对白昼长度的反应是限制农民获得好收成的因素之一。这也是需要为蛋鸡、渔场控制光照所需的同样的白昼长度反应,因此对于理解动物对其的反应也十分重要。”

“我们对于在动物中参与的蛋白质还不像在植物中理解得那样清楚,但是我们希望我们从这些研究中所获得的原理同样适用。”

家园 这个蛋白质是只反应一天的白昼长度吗?

只要有一天白昼长度达到即可,还是得若干天?还是不仅需要光照还需要积温?另外,似乎在实践中已经用改变光照的方法改变花期。那这篇文章的新东西就只是那个蛋白质了。

家园 从新闻来看,这里只阐述了控制的微观机制

实践里面的应用算是“知其然”,基础科研更多的是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但是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没看过他们的论文。

家园 哈勃望远镜看到旋涡星系中的旋涡

http://www.threebody.org/dp/node/7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NASA的哈勃望远镜捕获到这个被称为 ESO 498-G5 的旋涡星系的图像。这个星系的一个有趣特征是它的旋臂卷进了星系中心,因此 ESO 498-G5 的核心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小型的旋涡星系。这种结构和其它的椭球形的充满恒星的星系中心(凸出)形成了对比,后者看上去是一个发光的整体。

天文学家将ESO 498-G5 等星系中这种独特的旋涡状的凸起称为碟状凸起,或者赝凸起,而明亮的椭球中心则被称为经典凸起。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不会受到地球大气的扭曲效应的干扰,帮助揭示了这两种不同的星系中心的存在。这些观测也显示了在碟状凸起中,恒星的形成仍在继续,而经典凸起中已经停止。这意味着星系有点像俄罗斯套娃:经典凸起看上去像一个小型版本的椭球星系,嵌在一个旋涡星系的中心,而碟状凸起则像另一个更小的旋涡星系位于第一个星系的中心——旋涡中的旋涡。

不同类型的星系凸起和星系类型的相似性不仅仅在它们的外观上。就像巨型的椭球星系一样,经典凸起包括了以随机的轨道运行的大量恒星。相反的是,碟状凸起的结构和其中的恒星的运动反映了在星系盘里面排列的旋臂。这些差别意味着两种凸起的不同的起源:经典凸起被认为是由大的事件,例如和其它的星系的合并而形成的,而碟状凸起则逐渐演化,在恒星和气体朝向星系的中心运动的过程中演化出旋臂结构。

ESO 498-G5 位于大约一亿光年远的罗盘座的位置。这副图像由哈勃高级观测照相机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曝光而成。视场大约是每1.6弧分3.3光年。

关键词(Tags): #星系#哈勃望远镜
家园 芬兰研究者找到滑动摩擦的解释

http://www.threebody.org/dp/node/75

原始出处:外链出处

摩擦是应用物理里面的一个关键现象,科学家研究它的起源已有数个世纪。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机械耐磨性能和流体润滑会影响摩擦力,但是滑动摩擦力的根本起源还没有弄清楚。

芬兰 VTT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Lasse Makkonen 博士为固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起源提出了一个解释。根据他的力量,滑动摩擦的量依赖于要讨论的物质的表面能。

摩擦在许多日常现象里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能量消耗。Makkonen的模型是第一个使得对物质的摩擦系数进行计算成为可能。

根据 Makkonen 的理论,摩擦的量和物质的表面能相关。摩擦起源于纳米尺度的接触,是新的表面形成的结果。这个理论解释了摩擦力的起源,以及干燥接触面的摩擦生热。它可以被用于计算不同物质组合的摩擦系数。这个模型也使得根据物质之间表面能,通过选择特定的表面材料或者润滑层材料来调整摩擦力成为可能。

Makkonen 的关于滑动摩擦力的理论发表于期刊 AIP (美国物理学会进展)上。该研究得到了芬兰科学院以及 “Jenny 和 Antti Wihuri”基金的支持。

关键词(Tags): #摩擦力
家园 这个解释是唯一解释还是众多解释中的一个?
家园 应该只是个新的解释

但是新闻里面说它是第一个可以提供定量计算结果的解释。

家园 量子计算机将能够模拟粒子碰撞

http://www.threebody.org/dp/node/76

作者:Chad Boutin

原始出处:外链出处

量子计算机还有很多年的距离,但是三个理论物理学家却已经至少发掘出它们可能的天赋之一。按照这些理论家——其中之一来自(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的说法,物理学家将有可能用上量子计算机来研究宇宙的内部机制,这种方式甚至比最强的传统超级计算机所能达到的还要强得多。

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技术可能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善,但是它们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了许诺。它们的处理器的开关将得益于量子力学——主导亚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些规律允许量子的开关同时存在开和闭的状态,因此它们可用于同时考虑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

这个独一无二的天赋,远远超出了现在的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让量子计算机快速解决一些目前很困难的问题,例如破译复杂的密码。但是它们也能用于处理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有了这个量子计算机的理论模型,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哪个物理过程能够用这个模型有效的表示出来?”NIST的应用和计算数学部门的理论家 Stephen Jordan 说道。“也许是粒子碰撞,也许是大爆炸后的早期宇宙?我们能否使用量子计算机来模拟它们,并且告诉我们所期待的?”

这种类型的问题还包括跟踪多种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这种迅速的情况对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来说也非常复杂。

这个组开发出一个算法——一系列可以重复的指令——能在任何可工作的量子计算机上运行,而与任何用于建造量子计算机的特定技术无关。这个算法能够模拟两种基本粒子相互碰撞时候的所有可能的相互作用,这种过程目前需要多年的努力和大型的加速器才能研究。

对于现在的数字计算机来说,模拟这些碰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碰撞粒子的量子态非常复杂,并且在可能的位数里面无法精确表示。然而,这个组的算法使用了一组量子开关,更有效的将描述量子态的信息编码,使得计算更加可信。

关于这个算法的更多的重要工作是 Jordan 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完成的。他的合作者是博士后 Keith S.M. Lee(现在是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后)及加州理工的 John Preskill——理论物理的费曼讲席教授。

这个组使用了量子力学的原理证明了他们的算法能够将碰撞粒子相互作用的效应非常好的叠加在一起,以产生加速器所能提供的系列数据。

“这个模拟很好的一点是你可以通过提高粒子碰撞的能量来提升问题的复杂度,但是解决问题的困难不会增长得快到失去控制。”Preskill 说。“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处理它是可行的。”

尽管他们的算法只考虑了一种特定类型的碰撞,这个研究组猜测他们的工作能够被用于探索基础物理之下的整个理论物理基础。

“我们相信这个工作能够应用于整个物理的标准模型。”Jordan 说道。“它能够让量子计算机作为一种类型的‘风洞’来检验那些目前需要加速器才能进行的想法。”

论文信息:S.P. Jordan, K.S.M. Lee and J. Preskill. Quantum Algorithms for Quantum Field Theories. Science, June 1, 2012, DOI 10.1126/science.1217069.

关键词(Tags): #量子计算
家园 翻译怪怪的

那个不叫凸起,中文里有对应的科技专有名词:核球(Bulge),经典凸起应该是经典核球(classical bulge),赝凸起是伪核球(pseudo-bulge),或者叫盘核球(disky-bulge),类盘核球(disk-like-bulge)

家园 记得高中时有同学开玩笑

数学有“算不出”(哥德尔证明)

物理有“测不准”

化学有“不相容”

===========

那为什么我们要学它们?

家园 或许应该这样理解

对于量子本身而言,其自身的运动就是不确定的。这个不确定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内部,一个是周围环境。

如果世界是无限嵌套循环的话,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量子内部就是一个宇宙,由无数个星系团组成,而一个星系团内部又是由无数个星系组成,而一个星系内部又包含了无数个银河系这样的次级星系,而银河系内部又包含了无数恒星系,恒星又围绕着行星,行星上的物质又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再细分又可以进一步发现次一级的量子 。。。。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所谓量子的内部也是在不断的演化的,包括这个量子对于其上一级的外界所体现出来的位置和速度,也会由于内部的原因有所变化。(按理说,内部变化不应该影响外部的宏观量, 但应该考虑到目前人类探测手段的有限和知识的有限。 比如说量子内部发生了一次爆炸,放出一股人类尚不能知晓的物质流,从而改变主体的位置和质量。 亦或者量子本身就产生了分裂,更无从论原来量子的位置和质量)。

另一个不确定来源于量子的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量子周边可能充斥着许多同级别的其他量子,再周边可能存在着更多的高一级的粒子,然后还有人类可见的宏观物体,还有星球、星系。 太多东西会影响量子的脆弱的行为。这个构成了另一种不确定。

还有一种不确定是对于人类的,即探测引起的不确定。如前所谈,人类的探测对于微观世界的影响是足够大的,探测即改变,即引起被测物体的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种对于人类而言的不确定。

最后,文中是有语病的。

对于一个系统,两个不对易的物理量无法同时精确确定。例如位置和速度,位置确定得越精确,速度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里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外界对粒子的动作,一个“确定”的动作。 粒子自身是无须知道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如上所说,量子确实因其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有与人类探测无关的不确定性, 但是

位置确定得越精确,速度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这样的描述,从人类视角出发的嫌疑是很大的。

最后,当我们听医生说”对症治疗“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意味着医生对病人的发病机理不了解,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只能”对症“进行必要的处理。

物理学也是这样。所谓”内在属性“,所谓”常量“,都是人类尚无法了解其内部形成机理时,发明出来便于大家理解的词语罢了。有时,抛开这些词汇而直接思考物理过程本身或许更好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