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食品安全是一盘很大的棋 -- 老板来碗牛肉面
众所周知,自从毒奶粉事件曝光以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陆续被抬到面上来。对此我深深地表示忧虑,好在被曝光的只是实在捂不住或者后台不硬的。各种食品工业其实都有潜规则,只是行外的人很少知道,公众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为什么食品安全如此疏于管理?是市场原因,有钱可以磨灭良心,恶性竞争还是难以管理?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过几十年将迎来严重的老龄化,到时候社会将面临极大的养老负担。而放松食品安全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其实有问题的食品大都是慢性毒,即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导致其他疾病比如癌症的发生。现在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国内癌症病人的数量近几年都在猛增,特别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后将会有大量老人在五十至六十岁之间,贡献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就得癌而死,一举解决人口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如此计策,实在是非有大智慧的人莫能想得出来。
至于很多精英老人,这部分人,吃的是特供的蔬菜水果,甚至下一代都送到国外,喝的都是净化过的水,这些人能得以生存下来,继续为社会做出他们强大的贡献。我相信,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但是实际效果差不多,所谓P民自己造有毒食品,卖给P民自己吃,然后P民死了。
美国到处卖垃圾快餐,穷人吃不起蔬菜,都吃汉堡,结果变成大胖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然后把大把的银子贡献给美国的医生、保险公司、医药公司,创造GDP去了。
农家肥后是化肥。到了科学的春天,是添加剂的春天。反正东西多了,你们该满意了吧~后来改革,质检所也改革,市场了。反正老板不来检测,他们就收不到检测费。利益共同体了。
三鹿的毒奶粉事件是家喻户晓,可惜毒害的是婴幼儿。
老美最大的药厂之一默克于2004九月“主动”将自己最盈利的关节炎特效药和畅销药“Vioxx”退出市场。从1999年至2004,这个药每年给默克带来2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有两千五百万美国人开过这个药的处方。
可惜,这个药的真正特效是专门帮助65岁以上的服药者早死早超生,帮助美国的纳税人减掉了很多负担。
根据CDC(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最近15年的数据,美国人口死亡率在Vioxx走上市场的1999年上升最大,在Vioxx退出市场的2004年下降最大。而且死亡率变化最大的就是65岁以上人口。正是Vioxx的主打市场。
在后来的诉讼和庭外和解中(默克只掏了48.5亿美元,还是赚了),默克自己承认的有名有姓的死者是3468名。但是很有可能有超过50万美国人被Vioxx早早超生了。
默克内部资料显示,默克自己是早就知道Vioxx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心脏病,中风),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告诉大众(包括医生们)。
无人受到刑事惩罚。默克当时的CEO虽然辞职了,但是那几年收入的五千万一个子也没吐出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农家肥和毒胶囊也很像,过去的井水和河水很少比自来水卫生
按照工业社会的标准,农业社会少有合格食品
现在我们的社会总体上工业化了,生活水准要求和工业水平交替提高,交替到工业水平落后的时候,就是矛盾爆发的时候。这个社会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大部分食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当然工业要继续进步
我家老爷子是学化学的,多年以前出现给散装白酒中滴敌敌畏调制假酒冒充茅台酒时,我惊讶于中国农民咋会这么聪明?老爷子冷笑:指不定是哪个实验室做出来的“研究成果”。
联想到后来的“苏丹红鸭蛋”、“三聚氰氨牛奶”、“地沟油炼”,真不能不让人生疑。
这样高的造假技术水准,会是农民、奸商整的出来的么?
只要有需求,能赚钱,总会有人去做的。据我所知,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最初是进口来的高科技!先是往饲料里加,慢慢就加到牛奶里了。不过第一个这么干的是谁,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呢,也不要低估民间科学家的创造能力噢,能人很多的,只要有人有需要,什么也能给你搞出来的。
还记得大头娃娃吧,奶粉里只加糖,蛋白质含量低。这事一出政府就开始检查蛋白质含量,测蛋白质含量最经典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把蛋白里的氮氧化成铵盐,滴定测铵盐的量,然后反推得到蛋白质含量。本来奶农们在此之前也在造假,只是加水,人畜无害,但一测蛋白质含量这招就露馅了,不过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是铵盐,直接加铵盐(化肥)就行啦,于是开始加尿素,尿素起码也是人畜无害嘛。问题是尿素会分解出游离氨,味道可不好,不就露馅咯。有啥含氮量高又稳定的物质嘛?把尿素缩合就行啦--这就是三聚氰胺。所以嘛,归根结底是因为政府开始检查蛋白质,而且很严格,不好糊弄过去,逼得奶农只好加三聚氰胺啦,如果政府不管不就没事了嘛,最多出几个大头娃娃。。。换句话说,奶农没底线,监管严格后人家想出更没底线的招来对付你。
有人该说啦,其实关键还是凯氏定氮法的问题嘛,用新方法直接测定蛋白含量不就行了。凯氏定氮法的最大优点是不须任何高科技仪器,成本低啊。别的方法,比如紫外,也可以测,就需要买紫外仪器了,这还仅仅是测一种物质--蛋白。想把牛奶里的所有物质都测一下,那就得用更高级的仪器啦,比如色谱质谱联用,不贵,也就几辆宝马车的小钱钱吧,话说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就用这东西,而且测定过程得找各种数据库比对,不是那么容易滴。就算是奥运会预赛只是抽检,挨个检查奥委会都觉得太贵。
总之,俺觉得虽然监管很重要,但光靠监管是不行滴,全世界几百亿种化学物质,你不可能挨个都测一下,是吧,就算可行成本也是十分高滴。问题的关键是上上下下全都没底线,什么变态的招都能想出来。。。
最开始是饲料厂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有一年出口美国的狗粮造成大量的宠物肾衰竭死亡,热闹过一阵。
当年安徽的大头娃娃奶粉其实是河南做的,安徽算受害者。少数不法商贩黑了良心,制作出来的“奶粉”甚至蛋白质含量为0,很惊人。安徽北部阜阳一带农村比较穷,政府管理混乱,假货横行,老百姓穷,图便宜就买来廉价奶粉给小孩吃,时间长了,严重营养不良,就成大头娃娃了。其实营养不良要一个过程,换成别的地方早就察觉不对劲了,当地人文化水平低,没这种意识,只能说当地穷吧。说句题外话,一直到现在,皖北经济还是很落后,政府腐败透顶,经常是政府连锅端,一起进法院。有时候法院自己也会一起被抓,让你直摇头。
牛奶里掺三聚氰胺最初是因为奶农为了节约成本,少喂牛精饲料,因为精饲料比较贵嘛!奶牛吃粗料就会蛋白质摄入不足,自然挤得牛奶蛋白质含量就低。为了凑数,开始掺假的,和你说的一样。华北地区当时已经普及奶站了,就是奶牛养殖户把自家奶牛集中到奶站一起喂养,集中挤奶,奶站为了经济利益,开始大规模掺假。三鹿收奶的人员睁只眼闭只眼,一来是当时质检部门检查不严格,二来是三鹿扩张的厉害,奶源不够,太严格了收不到奶。还有个就是当时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是所谓潜规则了。最后终于事发,三鹿倒闭完蛋,奶站和奶农们也亏了不少。
不过呢,据我所知,三鹿自己倒是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往奶粉里加这个东西没什么好处,他也知道奶源有问题,所以一部分高端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就很低或没有,但是低端产品就失控了。所以最后发生结石宝宝的地方都是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地区。在我看来,三鹿的责任在于明知道奶源不合格,仍继续生产。后来董事长被抓,判了无期徒刑。罪名是生产有害食品,而不是添加有毒物质。
前两年我记着中国奶业协会?好像是这个机构吧。就修订了牛奶标准,将合格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标准降低,降到了2.7g/100ml.也是为了避免奶农为了牛奶达标,违规使用各种添加物。因为中国奶牛喂的是草,使用的精料多是植物性如豆饼一类的,成本较高。西方国家省钱,往往添加动物性成分,比如牛内脏,牛脑髓等,这些东西高蛋白,奶牛吃了挤出来的牛奶蛋白质往往高达3.3g/100ml以上!记得当时媒体还是狠狠的炒了了一把,认为中国的牛奶成自来水了,不能喝了。不过媒体一直没告诉大家的一个重要事实是,西方牛奶蛋白质含量高,原因是什么。这些蛋白质究竟是怎么来的。
凡事有利有弊,美国、英国不断爆发的疯牛病就是后果。
现在情况比过去好了不少,大家也怕了。再要出事,那就是和自己饭碗过不去。政府也比较小心,现在牛奶、奶粉三聚氰胺是必检项目,每批都要检查。大家还是可以放心的。
奶粉测试,就它指标出奇的高。难不成添料奶农一门心思专卖给它。
不能保证100%,但我可以说绝大部分三聚氰胺是奶站加的。因为当时三鹿工厂位于华北平原,全是农村,没有牧场,牛奶全靠养牛场,而且三鹿的自营养牛场规模不够大,奶源中从奶站外购的比例过大,这些奶站是私人经营的,管理不到位,最后陷入失控状态。一些养牛场为了多赚钱,往牛奶里加水稀释,然后就要加三聚氰胺来凑数。这种“牛奶”,姑且叫牛奶吧,生产出来的奶粉里三聚氰胺含量高就不奇怪了。其他品牌的蒙牛。伊利、光明等自营养牛场比例大,管理上比较严格一些,但是从奶站收购的牛奶也会有添加了,但是含量就比三鹿低一些。很明显的例子比如光明,当时检查上海本地养牛场产的牛奶就是合格的,外地依靠收购牛奶生产的工厂就出问题。
所以后来追究责任时,有奶站老板被枪毙了,卖三聚氰胺的也有枪毙的,判刑的奶站老板也不少,当地政府恨死这些家伙了,三鹿倒台,地方政府丢官的丢官,判刑的判刑,财政上还损失好大一块,正想找人泻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