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嫁衣神功”——工业化后发国家的破局之路 -- relishi
相反我认为这是后发国家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重工业在短期内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而轻工业正相反。因此后发国家要想工业平衡发展,国家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而国家的投资在初始阶段只能依靠轻工业的积累,这就是轻工被称为“造血工业”的原因。
中国以前计划经济成本过高的原因有一条,就是管得太死。轻工业和民生工业市场主导的因素比较大,并不适合中央计划经济。改开放开、搞活之后,一方面极大地扩大了税源(税源是再投资的前提),一方面又吸纳就业。
韩国经济名义上是开放的,而且加入了WTO。但其实WTO是个什么东西您可能没弄明白,每个成员国入世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需要和各国特别是美国、欧盟具体商量。比如中国入世前和美国的多轮谈判,其实就是讨价还价的过程。韩国于1967年3月正式加入GATT(WTO前身),当时美国为了扶持韩国(不扶持也不行,毕竟是冷战前线),把条件定的特别低,很有片面最惠国的意味。GATT变成WTO之后,韩国不用参加入世谈判,高壁垒的国内市场得以延续。韩国养肥了之后,仍然这么玩下去。美国当然不爽,可在WTO的框架内没法反制。于是美国利用朝韩危机,逼迫韩国签署《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以较小的对价,换取韩国在牛肉、汽车、纺织品、农业等领域的开放。而对其他国家,韩国依然可以采取高壁垒的政策。
还是有请高人指教,米国人是如何向菲律宾转让技术,如何贷款,如何手把手地教菲佣们学习造机器的??
。。。您不会是新派教主吧?
1,对邓公,向来敬佩有加。早在92年大学的时候,听政治课老师评价太宗,两大功绩:1,否定文革但不否定太祖。前者拨乱反正,后者维持法统。2,平方与南巡。前者平乱导正,后者坚韧前行。刚听到这样的评价时老实说,不是太懂(那个时候不满20岁)。到后来益发觉得这样的评价是合适的。
2,对韩国的例子以及对我们前三十年的路径选择。
韩国的例子可以用比喻来说明。那就是行船在海浪间。当浪高的时候,船高,当浪低的时候,船低。一般说来,这个时候的船是不大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浪托上的高度当作船自身能够达到的高度,那就是大错了。
这里我不想否认韩国人的经济成就。只是想说明,韩国的经济成就,是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自强,加上资本主义生产力转移的结果。而后者,就是前面的高浪。同样,中国改开后的沿海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转移的结果。这没有什么羞于人言的。
不同的是,是韩国经济自身规模及底蕴限制了它的继续发展。换句话说,韩国感冒,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吗?韩国央行要干什么,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吗?韩国,不是能够制造大浪的航母。
而中国不同。这不单单是中国经济的规模所带来的。道理很简单,规模再大,不强,没有底蕴的话,如同用麻绳连起来的小船们一样,同样没有办法抵御风浪的袭击。但是用钢板焊接起来的大船,超级船,航母就不一样了。
如果没有前面三十年的底蕴,98年的金融危机会有不一样的结果,08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评估不会(几乎)集体失误。
这就是区别。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成就,1,是必须的,对我们这样的国家来说。2,是没办法的,请参照目前的依然想留在欧元区的希腊(太祖的一项功绩就是把一切推倒了,重新来。后果就是先承受三十年的封锁吧。)。
我就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知道日本怎么成的功,也知道台湾怎么成的功,还知道南韩怎么成的功,因此他们也知道中国应该怎么成功,东施效颦鹦鹉学舌就是了嘛。
可是他们自己呢?
天下这么多富人,他们自己为什么不为他们自己和家人也东施效颦鹦鹉学舌人家富人们,也成功成功呢?
在中国他们可以说他们拉不出屎是茅坑不好,那在美国呢?
美国的制度这么好,有民主和法制,还不是计划经济,他们在美国不发财就没理由了吧?
奥,他们不爱财,那美国这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为什么不学一学,找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方法东施效颦鹦鹉学舌一下,可惜改革开放几十年了,也没见哪个老中或ABC在美国得诺贝尔奖。
首先,没有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也没有百分之百的“非计划经济”,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非计划经济”,二者都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计划”或“非计划”。
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国政府有些地方比中国政府还更有计划,比如说美国政府的各种经济统计数字,又细,还准确。那么,美国政府要那么些经济统计数字还要那么准确干什么?当然是为了有计划!
什么叫“预算”?
“预算”就是“计划”!
不是非要用“计划”这两个字才叫计划滴,嘿嘿。
“经济”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也包含计划,“The English words "economy" and "economic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Greek words οκονμο (i.e.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 a composite word derived from οκο ("house") and νμω ("manage; distribute")) and οκονομα ("household management").”
看见没有?
"manage; distribute"!
“经济”还包含“省钱”和“低级”的意思,比如说“economy class”,也就是说“经济”是跟随便花和“first class”相反滴。
你不是百万富翁就不要学百万富翁过日子的方式,百万富翁不是逼儿盖祠不是巴非特就不要学逼儿盖祠和巴非特过日子的方式,中国人不学美国人过日子的方式还傻了吗?
资源少就计划多一些,细一些,资源丰富了,计划似乎就少一些,或粗一些,穷人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计划,富人投资也是有计划滴。
没计划的那叫傻逼。
计划经济是否必须我不知道,但这是后发国家缩小差距最有效的手段。韩国和日本在战后的发展是靠接近计划经济的国家指导加财阀经济实现的,不是靠自由竞争。但是当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后,计划经济确实会成为阻碍。
我们的发展必须按照我们的国情,很多时候洋药方就是一个笑话。但研究日本、台湾、韩国的发展也没什么错,研究和自己同一或者近似文化圈的经验和教训,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帮助。反过来说,“国情”却不应该成为拒绝改革的借口和托词。
但有个原则,绝对不能强大到可以反噬主人的地步,如果到了那一天必遭各种手段痛打。在我看来二战美国对日本不过是这个逻辑的延续,战后的广场协议也罢,不久前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也罢,都不例外。当然这些肯定不是最后的几个案例。
如果有用,还是研究和自己同一或者近似文化圈的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对自己家和个人的发财有帮助就好了
在“研究日本、台湾、韩国的发展”之余也研究研究某个日本个人、台湾个人、韩国个人的发展,研究和自己同一或者近似文化圈的个人的经验和教训,在给中国找榜样之余,也给自己找个榜样,这样的路数对自己的发展也有帮助,也没什么错吧?
祝你早日找到榜样早日发展
现在还有哪个国家可以靠自由竞争而取胜的?
这个世界自从一百多以前就进入了垄断阶段,德国,昧国正是因为垄断才实现了经济赶超。
计划是发挥政府的能量和企业的能量之间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政府对企业自由的剥夺,但是只要政府注意到了企业自由的尊重,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的方式,那么这样的政府计划就有百利而无一弊。
并不是仅仅是在追赶阶段,例如昧国最近对新能源科技产业的支持等等。
产官学一体化,这是一个大问题,显然是要贯彻经济发展的始终的。
从那以后,大陆和台弯进行了十几年所谓的‘外交战’。在国际上当凯子,被小国耍,在台弯被用来煽动悲情搞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