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人古代的上帝信仰 -- 飞天鸭
关于民族成长过程对其精神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义。我说的是咱们的神话传说。
首先,咱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传说(后来加进来的那个有点问题)
其次,后续传说,比如女娲造人,其本身并没有和其他民族的造人传说有本质区别
再次,神话传说中咱们的祖先遭遇的惩罚和无妄之灾可不少
说了这些,其实还是想说,您关于民族发展过程对其心理影响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但神话传说恐怕不能用来作为有力证据。
真要想钻研本土的传说,就要认真去分析它们。
人类都是从愚昧到狩猎到农业再到工业这么过来的,宗教虽然重要,谋生的方式更重要,也就是说职业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更大。
比如说早期中国的农业主要是种植,西方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畜牧甚至游牧。下面说几个搞种植和搞畜牧的人们的几个不同。
一,种植和畜牧的一个不同是耕作土地,所以对搞种植的人们来说不是土地越多就越好,因此搞种植的人们的扩张性是有限的,比如说当年长城以北基本上无法搞种植,秦始皇就搞了长城。相比之下搞畜牧的人们不耕作土地,牧草是自然生长的,加上骑马,交通速度也比较快,当然就是土地越多越好了,因此搞畜牧或游牧的人们的扩张性是无限的。
二,搞种植的人们的财产分布在几百甚至几千亩的土地上,甚至土地就是财产也搬不走,因此财产非常不容易保护,特别是收获季节,比如说一个火星就可以毁了一年的收成,因此中国人怕结仇,也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在意,可以理解为缺乏安全感。相比之下搞畜牧或游牧的人们的财产就就是羊群和牛群,不仅比较集中还可以搬走,因此独立性和自由性也比较强。
三,搞种植的人们有“农闲”,因此也就比较懒撒。相比之下搞畜牧或游牧的人们天天都要干活,因此比较勤劳。
四,搞种植和搞畜牧的人们相互向往相互羡慕对方,一部分搞种植的中国农民的后代羡慕搞畜牧的欧洲人的后代是因为工业化,现在人类要工业化了,这两种人们算是殊途同归了吧。
给您介绍一个这个:
很典型的行为
记得九十年代有上海某“学者”孜孜以求几十载(据其自述),研究出一重大成果:美洲印第安人乃殷商时期迁移过去的中国人的苗裔,铁证一大推:
1,印第安,印第安,yin di an,本该写作“殷地安”,是远方的游子时时遥祝家乡“殷地”平安的意思,后人误写作“印地安”。
2,美国有州名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阿拉思家,上海方言“阿拉”乃“我、我们”之意,阿拉思家,我们想家啊。
3。美国又有州名阿拉巴马,阿拉巴马,阿拉爸妈……
这口殷地安上海话呦。
据说从前咱们中国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外国有一物中国必有一物相敌,以至于金国有狼牙棒我等有天灵盖。现在看来,这等好事再不能由我国专美,这不,上海有某学者,意国有安博士。
人类分出人种分地而居大约至少在6-4万年前,也有更久远的说法,印第安人东渡白令海峡在一万年前,此前和古代黄种人一起发展了5-3万年,而且一万年前很多文明特征也已经有雏形了。
鄂温克的传说至今还有记载他们的一部分祖先过了白令海峡,阿拉斯加是西伯利亚土著语“等着你”的意思,鄂温克语也是一样。印第安语言和汉语及东亚其它语言近似,所以有相似的发音也不奇怪。阿拉巴马的来源显然也不是英语。所以这里还真歪打正着了。虽然,殷商东渡的说法没有证据,而且太华夏中心理论了,南美文明和华夏文明应该是一母同胞,但独立发展的双生花。
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220717-1.htm
“
杜拉尔·梅说,鄂温克人还很可能和北美印第安人有亲缘关系。
杜拉尔·梅从小就听鄂温克的老人说,在很早以前,鄂温克人就开始迁徙了,是朝几个方向迁徙的。其中一部分人沿着海边往北方走,走到了大陆尽头,发现这个地方有三角形的海岸,海岸像箭头一样朝前伸,鄂温克人称它为:“牛热”(niure);而海水围过来,就像一把弓,鄂温克人称它为“白令希敦”(bairing xiden),这个地方就是白令海峡。当时有好几个氏族一同迁徙,走到这里,人们就开始犹豫了,是顺着海岸线往西拐呢?还是掉过头往回走呢?这时候,一个萨满做了一个梦,它梦见一个白胡子长者对他说:这就是像弓箭一样的海岸啊!从这里渡海就像射出去的箭,海的对面可是一个好地方,那个地方叫阿拉希加(alaxijia,鄂温克语意为“等待你”)—这个地方就是美国的阿拉斯加。一连几天,萨满都做同样的梦。于是萨满召集各氏族首领共同商议迁徙的事,结果有的人同意渡海,有的人却要往回返,各说不一。最后萨满拿出一个主意,他说:“往回走的人,晚上朝回去的方向睡;想渡海的人,头朝大海的方向睡。”第二天早上,萨满一看,人们真的分两个方向睡了。这促使他下定了渡海的决心。临行前,萨满说:“现在就让我们分手吧,以后我们会离得很远,我们的后代怎样彼此相认呢?要记住,大拇指上戴箭环的人,就是我们鄂温克人。”就这样,他们分手了。
过去,鄂温克人并不怕海水,他们会游泳,也会造船,他们用原木扎大排的方法横渡过宽宽的海峡。临别的时候,渡海的人与留下来的人难舍难分,渡海的人站在木筏上向岸上的人不断招手呼喊:“乌格连,乌格连(wugelian,鄂温克语,意为“走吧!走吧!”)后来,这个地方就叫这个名字:乌厄连(英语Uelen)。
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渡海那部分人的消息,往回走的鄂温克人记住了海峡对岸的名字:阿拉希加——等待你。
这些古老的传说都给后人研究鄂温克族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渊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文本。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内蒙古大学生物学院薛晓先教授曾从生物基因方面研究过东北三少民族和北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发现他们的基因排列很相近,极有可能有血缘关系。
系列有才回帖make my day.
两边是从同一个不远的祖源,各自独立发展而来的。所以你看中美洲的古代艺术品,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那个独特的纹路跟我们的饕餮纹神似。玉器和龙(飞天,司雨的羽毛蛇)崇拜也一样。
两边的分离时间应该在一万年以上,多数北美的印第安人是属于“半成品”的蒙古人种,面部突出度依然较大。
这个说法也不太妥,北美印第安人的西伯利亚起源较为明显,血统分布上他们确实和现在东亚人口的分布不同,较多印第安人有面部突出度高的特征,但同样也可见于目前东亚的少数民族,如南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族(鄂温克,鄂伦春,达兀尔都是),上面部突起,颧骨突出,和Dine族系如出一辙,西南方彝族,佤族等民族,鼻梁骨也较高。此外,印第安人同一部落内也可见面部较低的类型,一些部落如苏族,爱斯基摩族的长相和主体中国人的区别也很小。。
面部突出度的指标是鼻颧角,以鼻根为原点,向两侧颧骨顶点射线,两线夹角就是鼻颧角。这个角度越大,面部突出度越小。跟鼻梁的关系不大,主要因素是颜面宽度和颧骨高度。
典型蒙古人种的突出度最小,一般认为是较晚形成的特征,距今一到两万年。 大部分印第安人是在这个特征形成之前就分出去了。 只有西北部的Na-Dene语系印第安人和极地爱斯基摩人是较晚的移民,与东亚人最接近。爱斯基摩人的乌鸦创世的神话跟古东夷的玄鸟很相似,狐狸变人妻的民间故事也很有意思。。。
也是比较明显的萨满教风俗。另外,小孩玩得波浪鼓,印第安人也有。
总之还是很有意思的,想想一两万年前,黄种人的特型文化就基本成型了,什么五千年文明相比之下只是一部专政史罢了。
Na-Dene语系的长相和西伯利亚民族最为接近,现在美国的华人多了,很多长得像中国人的印第安朋友和我说,他们现在出去常被当中国人。。。
无法形成板上钉钉的结论。这也就是我之间讲的从人类学入手比哲学更没有说服力,就在此。哲学讲的是思想史中的本质联系,这不因经验证据的改变而改变。
人类学诉诸经验科学的方式,那么也就具有一切经验可学所具有的缺点,即休谟问题。此外,所谓的经验证据更是可以伪造的。
所以这类“研究”是一种典型的画地为牢,按照某种所需要的结论去“构造”所需要的证据。
只要让印第安同胞们回家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