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代笔 -- 流江河
最近朋友一个话题引出时下又兴起的毛著代笔说,这里比附笑三刀的文章略作分析。所用史料和分析,部分取自陈郢客发在西西河的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一文(部分见于“客舍”),部分取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
总体而言,我同意胡乔木之女胡木英、胡乔木秘书黎虹两人对“毛著系代笔”的回应。
[黎虹]: “毛主席的出版编辑都是乔木负责的,绝大部分都是主席亲手写的东西。”
[胡木英]:就像刚才黎虹说的有的文章主席就改了几个子,有的是写出来以后,主席几乎除了标题留着,内容基本上都是主席重写了。这都是主席根据需要,或者是用社论、评论这样的名义发表出去了。
其实胡木英、黎虹的话不论,对于毛著,跟韩寒著作一样,是否系代笔应从常识判断。
对于毛著,可以看三点常识:
(1)毛著具有历史连续性。毛成名前后的文字水平是一贯的,并不断进步。还在湖南的时候,很年轻的毛泽东就写过很多著名的诗词。他未成名时写的大量文字对时局就有深刻的见解。
毛氏早期文字可见:毛泽东早期文稿在线阅读(1912-1920)
兹举两例:
1916年(时年23岁)致萧子升的信一文对时局评判精到,并言中日“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人都是在逃难,梁漱溟对蒋政府的无能很失望。梁悲观地去延安,却见到了毛泽东的乐观。
毛泽东1917年(24岁时)致黎锦熙信所作《贯通大本大源》,臧否当世豪杰袁、孙、康,并确立自己的志业。与一般的性格青年指点江山不同,毛最终成功付诸实践。
(2)毛著内容与他的身份、气质相符。这点黎虹也谈到了:“毛主席诗词,很著名的诗词都是毛主席亲手写的。比如《沁园春 雪》有人说这是胡乔木写的,实际上胡乔木古诗词还是跟主席学的,他利用60年代养病期间写的,写了以后还经过主席改的,他根本写不出来那样气势磅礴的诗。”
(3)毛泽东写作状态、情形广为所知,他多次谈论自己写的著作,多次修订。在革命年代,常常是一边写,一边拿去讲课。他的很多成名作都是自己给人上课、培训的讲义整理而成。
当然,跟笑三刀的分析一样,上面的分析都存在逻辑漏洞,涉及充分、必要条件的问题,这里不想细究。
(2012.6.22注:经赫然建议,修改了标题和正文内容,以免引起误解。)
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