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德意志的天空——柏林苍穹下(下)铁幕春秋 -- 京华烟云AMIP
如果追根溯源,“铁幕”这个词的著作权很可能属于纳粹德国:
“如果德国人民放下他们的武器,根据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协议,苏联人就将控制欧洲东部和南部,包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苏联控制的大片领土上,一副铁幕即将降下,铁幕后面所有的国家都会被屠杀。”
——1945年,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纳粹德国宣传部长)
二战刚刚胜利,与纳粹德国的众多技术和人才一起,“铁幕”也同样被美国人接收过来:
“我们很难说清楚现在发生了什么,但是总体而言,俄国人的行径只比暴徒好一些。他们洗劫了所有的流动资产。那些被迫用双脚走入苏联控制区的德国人拿不到粮票,只剩一口气。在这些人的命运中,铁幕已经降下,情况很可能非常糟糕。与雅尔塔的承诺相反,大约800到1000万人被奴役。”
——1945年,艾伦·杜勒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但是,“铁幕”这个词为世人所共知,却还要归功于反共老手丘吉尔所发表的那篇著名的《和平砥柱》演讲: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越来越强烈地为莫斯科所控制。”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前首相)
其实,早在二战接近尾声之前,东西方之间的铁幕已经初显端倪。
柏林附近的采齐林(Cecilienhof)庄园,这里召开过决定战后格局的波茨坦会议 。
波茨坦( 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Brandenburg)的首府,距离柏林20多公里。十世纪时曾是斯拉夫人的居住地,1660年成为勃兰登堡大选帝侯的陪都,后成为腓特烈大帝的夏都,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战后属于前东德的波茨坦专区,德国统一后成为州府。
现在庄园的门口,精明的生意人仍然穿着腓特烈大帝时代的服饰在招揽合影。
庄园内的采齐林宫,是俄、美、英三巨头当年会议之地,内部禁止拍照。
采齐林宫为英国乡村别墅风格,是当时德皇为其皇太子和太子妃兴建的,以太子妃Cecilien的名字命名,如今大部分房间都已辟为波茨坦会议博物馆,里面的布局仍然按照当年会议时摆设。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美、英、苏在这里举行了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会议讨论了苏、美、英、法四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德国的战争赔偿、波兰问题以及对日作战问题。
1945年7月26日,会议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波茨坦会议拉开了冷战的序幕,就是在这次会议期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试爆原子弹成功,恐怖的核阴影随后开始笼罩整个世界。
鼎鼎大名的柏林墙遗址,当年冷战双方在欧洲的陆上分界。
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东部地区和东柏林,苏联支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俗称东德)成立,正式和美、法、英支持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俗称西德)分裂,而属于西德的西柏林就此成为孤立于东德国土中的孤岛。
1961年8月13日,由于逃亡潮不断增加,东德政府阻止无效,随后便开始修筑环绕西柏林的围墙。
最初的柏林墙只是一道铁蒺藜围成的路障,此后被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并正式在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了警卫,1970年墙加高到3米。到了1980年,整座柏林墙电网和堡垒总长已达1369公里。“柏林墙”成为冷战时期最典型的象征。
当年,这里不知演出了多少悲欢离合,铁幕笼罩下的柏林墙两边,各种各样的偷渡故事以及失败者的悲惨命运,成为影视和小说中永恒的话题。
德国统一后,隔绝这个国家三十年的柏林墙终于被拆毁,当地政府特意保留了一小段开办了展览,以备人们凭吊那个特殊的年代。
格利尼克 (Glienicke)桥,东西柏林的界桥,但做为冷战双方交换间谍的场所,它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间谍桥”。
1962年的一天,这座桥见证了经典的一刻,在美国被捕的苏联间谍——有着“千面人”之称的阿贝尔站在桥西端,被苏联击落的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弗朗西斯则站在桥东端,两人同时往前走,回到各自的祖国。
鲁道夫·阿贝尔1904年7月生于莫斯科,20岁就精通6国语言,其中包括德语、波兰语、希伯来语等。二战中,他成功地打入德军,甚至获得了铁十字骑士勋章,利用纳粹给予的权力与信任,为苏联窃取了大量核心机密。
战后,阿贝尔又潜入美国,源源不断地将各种重要情报输送给苏联,直到1957年因助手的背叛而被捕。他做事低调,看上去与茫茫人海中的大多数没什么区别,在美国从来没有人怀疑他。他冷静无比,且有极强的自制力,即使在被捕当时仍借口上厕所将手中的密码本销毁,当美国法庭宣判他30年徒刑的时候仍表现得镇定自若。
即使在当时,阿贝尔也已经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间谍之一。敌对双方都对他称赞不已,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更对他推崇备至,曾感慨地问道:“为什么这样优秀的间谍大师不是由美国培养!”。
1989年12 月22日 ,经东西德协商首肯,阻隔东西柏林达28年的柏林墙终于被拆除。
1990年10月3日,战后被分开了45年的德国复归统一,一个崭新的德国诞生了。
随后,经过正式投票,柏林被选为新德国的首都。
新的一天开始了,柏林清晨的街道上,车辆开始陆续出门。
柏林拥有欧洲最好的交通秩序,司机都很规矩,尽管车辆多,但很少拥堵。家用车一般都是小两厢,还有许多SMART那样的小不点,公共车辆则基本是奔驰,如出租、货运,甚至垃圾车。
街道旁的林荫,沐浴着第一缕阳光。德国森林密布,有着“黑森林”之称,即使在柏林这样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绿化得也非常好,林子里不时能看到野兔奔跑。
众所周知,鹰是德国的标志,清晨漫步在柏林的街道上,时不时便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鹰徽。
德国人以无比的毅力和决心,在战后重新崛起为经济强国,如今的柏林,现代化的气息与历史的沉淀同样引人注目。
浮光掠影中的当代柏林。
纪念碑上的胜利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德国的复兴。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神奇交织,老毛奇的目光,仍在永远守护着Siegessaule纪念碑——他那代人毕生荣耀的顶点。
与另一个战争策源国不一样,德意志是一个时刻反省自己的国家。
苏联人走了,但统一的德国仍保留了它们的印记,也许是为了警示自己的后人,永远不要再坠战争的魔障
战争早已远去,铁幕也不复存在。水池旁,柏林的孩子们快乐嬉戏,朝气蓬勃。
仍以一首海涅的诗做为本文的结束吧:
“我从前是个快乐的少年,
我做过许多可爱的游戏,
这生命的赏赐使我欢欣,
我从不知道苦痛的滋味。”
——海因里希.海涅
全文完
其实美苏在战后初期利益是趋同的
都是先把英法殖民地利益均沾再说其他
都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搏杀。回顾人类的历史,总体上还是“丛林法则”当道,拳头大的说话,然后胡萝卜+大棒约束小弟、号令天下;如果做不了带头大哥,不想花心思又没本钱的就老老实实做小弟,安逸太平,有点本钱可以玩玩合纵连横,成了就取而代之,败了就灰飞烟灭。
再花几个欧元,管理人员会在相机上帖个黄点,然后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在手上拍照
两家联手打压英法联军。
要是南北朝
美苏就得意了
那是一个德国胖大妈,直接了当地禁止了我举起相机的企图。
也许后来规矩改了,毕竟已经是5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没几个知道了。
据说它是苏联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普京就是受到该片影响而投身克格勃的。
那就去占领它吧,辩护律师后来总是能找得到的!
腓特烈大帝的名言,话粗理不粗。
欧洲腹地,那是绝对的严防死守,生怕被对方占了便宜。
亚非拉,则是瓜分老牌帝国的势力,也许还有一定的默契,尽量不侵犯对方的核心利益。
要是当初和德国媾和,估计下场最坏也就这样
五六年前也去过.
相机使用权要在售票处买,那里有明文标价.如果进门之后再举起相机,当然是要被管理人员阻止了.
Wiki上还记载了这么一个笑话:
这个一看就知道,起码是90年以后编出来的。
俄国人民对旗队长施季里茨的热爱延续半个世纪,恐怕是没有其他国家的什么影视节目可以比得上的,007也只好瞠乎其后。
说到普沙皇,其实他不光是仿效施季里茨投身特务事业,掌权以后也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当代施季里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