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读郎教授 -- 跳楼跳三年
在我肤浅的了解中,伦理为核,虽有格竹子和心中花开两路,粗浅地看上去类比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但终究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与科学技术的螺旋式发展完全吻合的逻辑体系,虽然西方文明真正构建起现代这套也是很久远之后的事情了。
但是伦理是处理人际的事情,我大约猜测你说古的意思当在其中。科学技术等与确实有自然规则的客观性,但人所认知的科技却无时无刻地与人伦在相互作用。如避孕,核弹,恐怕是因人欲望而起,又将人异化的典型例子。见河中有贴,曰西方科学大家的哲学远抵不上中华文明,我只感觉驴唇不对马嘴。犹如另一个粪坑话题:中西医比较。这样的观感怕是自大了,特别是在智识逐渐全球化的今天。
其他的我就不说了。还说快速消费品更牛。。。。
中国每个医院一台螺旋ct,一台几千万,检修一次几十万。。。还不包括里面提供必要的药品、技术支持的钱,等等。
可乐是赚钱,但是平均利润率多大?
财阀,不是企业,也不是集团,而是集团背后的财源力量,一般是跨领域经营的。如果非要找个中国的东西作为参比的话,我觉得,像中信集团、保利集团这种的,和国外的财团可能更像一点。通过控股企业来达到实现利润,而不是通过直接性的经营和布局。
双汇、春都、科迪甚至可口可乐之类的都不能算是财团,其掌门人也是经常更换的,也不能称之为财阀。通过家族控股、雇佣集团化的经理人为之打理、通过家族持有资产跨领域的投资运作来获取利润,这样的才能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保利和中信也不能完全算,因为他们的掌门是国家指定的。但是这些大集团的行为模式,确实算是财团。
还几十个亿。。。几十个亿级别的在现代来说达不到跨领域经营投资的规模吧。
互联网领域的,目前来说还不能称之为财阀。
如果你说日本德国镜头做的再好也没有用处,那只能说你太不了解这个领域。数码相机里面的那么多专利有多少是“硬”专利,也就是说无法替代和跨越的?
zeiss和leica,奥林巴斯,nikon现在的一大块经营领域是医疗和工业。数码相机说不定是故意留给日本的,蔡司莱卡可是最早做传统相机的企业啊。数码相机的激烈竞争和产品生命其实决定了这块的利润率和所要耗费的精力,而工业显微镜,用来检查数码相机等的零部件合格率,这块利润那可是大大的。你对利润率的微笑曲线不了解吗?而且,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这样获得的垄断很可能比直接去操作生产和品牌推广要更稳当。我想这可能是蔡司的重要战略。
人家蔡司现在已经不做数码相机了,甚至单反都不做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蔡司的利润率和在国际上光学设备中的地位。甚至到了蔡司的工程师出门给人检修,必须要用户提供五星级酒店住宿和至少是动车往返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地步。人家蔡司在国内只有上海一个维修中心,敢声称自己的产品出来多少年内不用维修!这样的底气,可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的。这后面是一两百年的技术积累和管理实践。直到现在,什么诺基亚啊,富士啊,柯达啊索尼啊,只要蔡司给他个镜头的认证,这些企业照样乖乖把钱送去。有多少相机和手机的镜头是以蔡司为卖点的?这是个光学领域神级别的企业。
或者想想澎湃、蔡和森、毛泽民、杨开慧等人的下场。开国元帅都是死人堆里出来的,是这些死人成就了他们。
高风险高收益。不能只看到后面三个字,而忘了前面三个字。
所以古人说“富贵险中求”,不行险根本没有跃升的机会
老老实实当顺民,动物庄园的老马、东北下岗工人就是榜样
行业就是职业,财团就是人,财团跨行跟人换工作一个道理,人买了车后还得学开车,可是过去司机可是专门的职业呢。这世界本来就是哪个赚钱做哪个,你爱把财团定义成啥是你的自由,就跟你想干什么职业是你的自由一样。你把财团想的过于神秘只能说明你故事听多了。财团只有通过企业才能赚取利润是一定,不过就是时代发展了以前得通过慢慢卖赚,现在可以通过造绩优股提前套现着赚而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玩法,90年代,一个地方大国企,统治了大片区域的产业链,有钱装逼之后各种跨行业并购,有着地方政府银行的鼎力支持,这不叫财团什么叫财团?如果你认为财团非得是有个家族控股才叫财团,那我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中国由于目前都没完成彻底的私有化,凡是属于个人家族的所谓财阀目前都是不入流的。河里政治经济领域只有忙总和万里风中虎写过科普教科书式的长文章,对现实操作有点实际指导意义,其他人的都是在讲故事说书,里面肯定有些有用的信息,但看看觉得有意思乐呵乐呵就行了。我们对这世界看似一类的事物定义差别太大,我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利率低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
1,利率低了,资金的成本低了,企业的成本也相应降低
2,利率降低导致的投资的活跃,直接市场上产品的增多,导致供过于求或者接近供求平衡点,因而将价格拉下来。
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增多价格必然上涨的理论是隐含着一个货币增多产品不会增多这样一个假设的,如果摒除这个假设的话,平均价格等于流通货币这个分子除以商品数量这个分母,分子增大,分母也同时增大,显然就要看分母和分子谁增大得比较快就好像7/10和4/5这个数字,尽管7比4要大,但是7/10小于4/5.
关于第二点,我认为您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开放民间金融这一点,我认为是必须的,尽管不能起到规范基建投资秩序的作用,我认为房地产建设秩序需要由国有房地产企业如同新加坡公有企业那样维持低价才控制得住,但是民间金融的开放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以及民间资金无出路的问题。
但是民间金融的最大问题在于监管,而监管又是目前中国现在受死读书教育模式出来的一帮经济“学家”们所不擅长的。
监管意味着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而这个规则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一个很简单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喊了多少年也没有进展,这个体系如果建立起来的话,我认为作用是非常大的。
只不过是有个朋友有个曾经给上海某位酒店界的一位老板当过一年多的家庭教师。那家的家族资产大概在数十亿的规模。
按照我那个朋友的话,他讲的是,有钱到一定程度,钱生钱的速度就越快。他近距离观察了那家人的生存状态。
如此而已。我也并不相信什么阴谋论。
葡大讲的只是一部分人的情况,这个世界上所有行业肯定不是按照一种状态来的。不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苹果?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群落发展到顶级,所谓的顶级群落,一般是物种较少,建群种突出的,这样的一个结构。而如九寨沟那样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是恢复中的群落,或者是还没有发展到顶级群落的状态。生态学有中度干扰假说,这和经济方面的某些发展情况比较相像。我相信什么是因为我学习了什么。因此我相信一个成熟度较高的经济体制下,或者一个成熟行业中,短期可以冒出头的企业或则个人相对较少。因此必要的扰动是可取的。反托拉斯等措施可以看做是政府采取的此类行为。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多少想了解一下,如果要想参与的话大约需要什么资格,比如有多少资本,或者有什么位置之类
这样做事情有个方向,做准备也比较有底
现在无论做点什么都要交各种“保护费”,好一点希望这能成为一种“投资”而不是单纯的费用,差一点至少希望这个保护费能交的比较有效率
:)
知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对冲的存在么你不知道?我非常不理解的就是大部分人看到有钱人生活的跟普通人天上地下差别太大,人家一小财主存款放银行一年利息就比普通人一辈子赚的都多,就觉得有大资本家们一定怎么怎么样成神封圣了,一个普通人收入提高了还会直接去改善自己生活呢,就跟过去穷喝白开水,现在富全都喝茶喝饮料一个道理。但是这个跟财团如何发展衰败有毛关系,我举的例子不过就是想告诉大家,看着一个个风光的狠,其实一路走来跟普通人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的概率一样的,没你们想的那么神秘,更不是上帝,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新陈代谢掉的概率。 那个有钱人没告诉你实际投资盈余跟账面盈余是两回事么?没人告诉你做生意比较高的境界是都没用到自己的钱?你自己不知道融资杠杆在扩张时期的作用?你举例很多,可是你不觉的我说的例子只有跟我说的双汇比才有意义么,当然你也可以拿雨润比?这俩的比较才更具有案例对比的价值。你说你还呆过实验室做实验,怎么科学实验怎么对比没学会?再次强调我说的例子是九十年代的事,就国内资本而言,赖昌星同学的1000亿在那时候是天文数字,这个数字那时是能通到天朝常委级别,那时候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可不是几万,个人所得税800的起征点没多少人有资格交。有个小米手机你知道么?我们不讨论这个公司怎样,但这个公司从开始创建到商品上市批量销售才花了多长时间?现在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金融资本的发展让什么都来去匆匆,赚钱快亏钱也快。 最后再说一点,你想象中的那个财阀真不叫财阀,中国xx打头,全都顶着共和国长子之名,称呼阀是种侮辱,至少在天朝境内那叫王或者皇,但即便他们也有落寞不景气快黄的的时候。另外垄断帝国并不会消灭竞争,相反会加剧矛盾,以这几年的中国来看,这规律仍旧没有例外,但我并不悲观因为我相信活人不会被尿憋死,其实我在这说这么多废话主要是来吐槽的,哈哈
能多解释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