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小车儿推开波浪 -- 愚弟
每年夏天雨季“在北京观海观瀑布”的报道已经让我习以为常。今年北京又发大水了!但是今年的大水似乎更凶猛,已经成灾,至今已有77人死于被淹,被电,被洪水冲走,…。77人,对一个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只占0.000004;可是对每一个死者的家庭,却是无法修复的创伤和悲剧。
网上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无情的调侃描绘了北京城这场暴雨过后的狼狈不堪,“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车儿推开波浪,……”;“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去北京看海”,等等。也有什么‘一场暴雨把北京打回原形’,‘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曾经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挣足了面子,但是,7月21号的那场暴雨,立马让我们的面子荡然无存,被浇成了可怜兮兮的落汤鸡。’这样的讥讽和鞭挞。
什么是北京的原形呢?北京也是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都了,难道一直就没有像样的排水系统吗?
曾经有的。北京城四周原来不是有一圈儿护城河吗?北京和周边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城里的地面排水主要是靠修的明道暗沟,一到雨天,雨水可以顺势而流,都流进护城河里,地面上基本上不积水。糟糕的是,北京城南的一些洼地,象龙须沟这样的地方,一到雨季,就会很惨。… 呵呵,这都是我们听故事里听来的。
小时候住在北京,大院儿里每到夏季总要发大水,即使是改革开放、大兴土木之前,也是这样。这是因为大院都是有一道砖墙围起来的,一到雨天,街上的水可以顺势顺路而流,大院里的水可是都要靠南墙根下几个排水孔“泄洪”,孔不够大,或是被堵塞了,于是大院就成了“积水潭”。夏季雨天,爸爸妈妈下班的时候,手里另着鞋,裤腿卷到膝盖上面,淌水回家的景象现在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既没有小车,也没有上网一说,更听不到“一场暴雨立马让我们的面子荡然无存”这样的怒吼。
北京市区的排水系统一直是沿用古代北京“明道暗沟”的排水办法。直到北京修地铁2号线的时候,把护城河填了,从此加大了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的修建,雨水通过地下管道网络和抽水泵站将水排向更远的河道。
再后来就是北京开始大兴土木了。高楼群越来越多,市区的大饼越摊越大,高速路一环、二环、......,五环、六环。夏季下大雨、暴雨,北京发大水的故事越听越多。怎么越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城里的夏季海景却越来越喧嚷了呢?不得不说,一些小区在建高楼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地形地势,这里挖挖,那里填填。住在京城都知道,发大水最多的是高速桥下,比如京西四环高速上的沙窝桥。自从修四环,只要是下雨天,即便只是小到中雨,沙窝桥下也一定积水。沙窝嘛,就是一个窝;设计四环的时候,就没有搞清楚那里的雨天积水量和排水量——设计错误。京西一带的人都有经验了,只要是雨天,不要走沙窝桥下。有人要说了,堂堂中国首都北京,设计高速公路,还犯这种弱智错误?囧!那,… 你要是说西直门桥呢?
(待续-稍候说说我看到的有关纽约地下管道的纪录片;纽约现在还在修地下水管网第三期工程呕!)
发这个帖子是想多留神儿有关北京大水的各种文章,把一些好的讨论北京大水的技术帖子收集一下。
贴几张世界上一些大城市下暴雨发大水的图:
我曾看过一个有关纽约地下涵洞、管道网络的纪录片,很开眼。这个地下城从19世纪初开始兴建,陆陆续续,不断规划更新(资本主义就是落后,效率低 )一直到现在还在修第三期工程。
想找我看过的纪录片的视频,没有找到。但还是很幸运地找到一些纽约和伦敦地下排水涵洞的图片,供大家一起欣赏。中国的城市肯定也有这样的排水系统,不过,我们不是看不到么。
纽约的污水涵洞:
一段旧涵洞,大约是1812年投入使用的,已经被垃圾堵塞了。
新涵洞:
另一个涵洞管道系统:供水、供气、供电,... 等等
伦敦地下纵横交错的涵洞管道网络:
比较陈旧的伦敦南部的地下污水涵道:
伦敦地下有些不用的涵道用来当仓库了。
这一段污水道在伦敦桥下,渗水:
一个中文体育沙龙里的人在讨论这次北京的“雨灾”的时候,提到两种小工具,在车被水淹的紧急情况下,可以用一种叫 LifeHammer 或是 RESQME 的小工具把车窗击碎。亚马孙有卖,且有视频介绍。
下面是有关讨论的摘述(我编辑过,把马甲都省略了):
▲ 我不太明白,下大雨,坐在小车里的人怎么会被淹死呢? [送交者: d**]2012/07/24
▲ 我猜的可能性,[送交者: 阿**]2012/07/24
车开到桥下堵住,雨越来越大慢慢被淹到马达熄火。现在车窗都是自动的,车熄火了车窗就下不来,然后硬憋死了。据说是抢救不及时,从呼叫急救到救出来有三个小时。实际上把座位上的头靠拔出来就可以把玻璃砸碎。
▲ 只要淹到发动机位置,就是大约车底盘上边一点 [送交者: d**]2012/07/24
发动机就会熄火,那时车门还能打开吧?车泡在水里,发动机都熄火了,怎么还不跑呢?
▲ 也可能是开始舍不得扔下车自己跑,后来想跑了来不及了。 [送交者: 红**]2012/07/24
不能到紧急的时候就得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今天在网上购了3个专门对付这种情况的美制小工具 [送交者: 茅**]2012/07/24
从视频看很管用除了砸窗还能很快割断安全带。9刀多1个。我可能有河水恐惧症,每次开车从桥上过就觉得会冲出桥外掉到河里去,就想象着在水里挣扎开不了门解不开安全带。这次买了3个,家人每人发一个备用。—— 很小巧的工具可挂钥匙串上叫RESQME 去亚马孙,有视频介绍。
▲ 美国城市要发大水,一样不灵 [送交者: 折**]2012/07/24
尤其是立交桥往下挖的地方。人一来可能在急水来时来不及反应,二来可能没经验,以为咋咋就过去了。上海广州每年都有大雨,死的人就不会多。
▲ 上次我们这暴雨几小时,家住高点地方, [送交者: g**]2012/07/24
回家各条路被水淹,根本过不去,等到晚上12点水退了才回到家中
▲ 我看万维首页很多文章在骂大街, [送交者: d**]2012/07/24
呵呵,要知道,北京这次是10几个小时之内城区就是平均200多毫米,高些的地方3,400毫米。任何城市的排水不是为这个设计的。irene时,新洲平均降雨是大约7寸,称为大暴雨,而且降雨时间更长些,就是单位时间降水量更少。7寸是大约170多毫米,淹了很多城镇,不止是汽车没顶,是房子差点没顶。我家那地方属于小意思了,门口街上的水是小一米深。
▲ 确实是。加洲别说200毫米,50毫米 [送交者: 阿**]2012/07/24
俺家就得淹了。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年年大雨大水也经不起这么大的雨。只是排涝系统好能较快的将水抽走。
▲ 俺们这属干旱地,每次要突然来大雨发洪水 [送交者: 折**]2012/07/24
再预告再救援总有人死于水灾。俺觉得和龙卷风一样,这种天灾只能认命。
▲ 几十年不遇暴雨只能认命,就像美国南方突降大雪 [送交者: g**] 2012/07/24
根本没处理能力,都会翻车撞车死些人,
▲ 美国会有组织的强制疏散人口 [送交者: 袜**] 2012/07/24
北京这次似乎没有任何预防行动。新奥尔良那次是因为河堤绝口造成的,不是大雨直接造成的结果。
▲ 休斯敦那年死了20,按人口密度和北京死亡人数比 [送交者: 折**] 2012/07/24
恐怕差不多
▲ 我打电话问了,城区积深水是很局部,主要是一些立交桥下面 [送交者: d**] 2012/07/24
和低洼的地方,看着水上来了,就要赶紧跑。这不是发洪水淹全城没地方跑。
▲ 我就奇怪,看到一潭水怎么还往里开呢? 这不是找死吗? 恨! [送交者: 红**] 2012/07/24
▲ 国内人平日开车就是不要命的,有一次我坐一哥们的车 [送交者: d**] 2012/07/24
钻一个也就丈把宽的小胡同,见对面来车我说咱退吧,人家死不退,硬是错过去,两车都把内侧镜子放倒,贴着也就是几公分之内愣挤过去。那要是卡住,我们两辆车的所有人都出不来。我真是服了!
▲ 哈哈!还有这等事?真它嘛的绝了 [送交者: 茅**] 2012/07/24
如果真的被卡住那就太它嘛的爽了。只有拆墙打洞了。
▲ 介个狠奇怪。这么大的暴雨好像已经预报了,政府竟然 [送交者: g**] 2012/07/24
末有提醒市民尽量不开车外出?估计领导们根本没有想下水道这么烂的问题。要是俺,首先是弃车逃命。估计车里的人没想到伟大首都的大马路竟然能淹没车顶,这尼玛也太搞了。政府也忒不是玩意了,不出动公交疏散群众,高速公路收费口无视车阵排长龙在水里泡着,随时都有可能熄火。
▲ 我看是根本就没想到这么大雨,暴雨跟暴雨还差得远呢 [送交者: d**] 2012/07/24
北京平均就是近200毫米。城区平均200多,石景山360,房山460。有一说63年一次比这还大点,问题是那次哩哩啦啦好几天,这次10几个小时,不是一个量级。
▲
再贴几张世界上一些大城市下暴雨发大水的图:
其他地方还是喜闻乐见的
一些路段在过往更大雨时也没多少积水问题,可这次都变成了河流,原因无他,这些路段两边开发房地产了,以前是农地和鱼塘,路面高于两侧,基本没有必要在路面下设置太多的排水,现在两边被开发成房地产了,发展商将土地垫高,使得雨水只有往路上涌,规划还是有大问题。
我小时候干的是为了上学方便,几个人一起在家属院后墙上掏个洞,如果知道有排水孔,肯定也会顺手堵上的,不是不想堵,而是不知道
汽车被淹不能全怪排水慢!驾驶员的素质也有很大问题,被淹的车多数都是好车,什么SUV、CRV之类的,这些车的驾驶员要么觉得自己的车底盘高,要么觉得自己的车况好、技术高,能冲过给水区,结果都在水里熄火,车一熄火就慌神,不知所措。没见过夏利被淹的
人常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就是这个理
公知说,精英的待遇和地位凸显国民教育程度。
或者靠着海?
记得前几年给个哥们打电话,他那边正下着雨呢,那时这哥们刚买了车,觉得在水里高速开过的感觉太爽了,跟我说:哪水多他往哪开,玩的不亦乐乎。我赶紧说,这么干发动机很容易熄火的。我这乌鸦嘴还没说完呢,他那边发动机就罢工啦。。。
事前能看到你的贴子,或许悲剧就能避免。
一家七口啊,太惨了。
结果就是天地之别,生死永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