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债务,近期的两件事 -- 闻过则喜
我说的是资本投资的利润目标
两者并不矛盾。我刚才在一个帖子说了。只要涉及三维图形的领域,这个技术就有其使用价值。昨天和我在这个技术普及性有争论的人也强调,在现有改技术应用条件下,结合现实里成熟的技术,商业前景一样可行。只是这种可行的组合还没有出现,或者我们还不知道。
我也只是试图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3D打印这件事情,特别是新技术,不但要看报道了什么,还得看没报道什么,才能更全面地把握本质。前面说了不少3D打印的短处,姑且作为公开报道的补充和平衡吧。实际上,3D打印在原型制造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还能造出传统工艺不可能实现的内部结构,毫无疑问是值得发展的,说没有价值肯定不对,无需过分拔高就是了。
这个技术本身还是很有想象空间的,不过价值的最大化估计还是要靠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就看谁先发现了。
最近看的《宰执天下》就讲了沙盘的出现。三维对应二维的优势不言自喻,更不要说打印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再是单纯的图纸,而有了实体产品的属性。
连接
连接里和我产生争论的制造人,也说了这个和现实制造技术结合,就有实用空间。还有就是他,在知道现在有开源软件可以帮助他熟悉3D打印机各种性能,并可以在开源的基础上他自己进行软件修改(他的专业是矢量图形设计)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他自己就毫不犹豫继续尝试,哪怕是他去年有同样的失败经历。这个就是他现实利益下不可避免的选择。我也是,过去在提供大规模机械配件上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实现从设计到模具到样品的过程,现在已经有美国公司在几天里就可以实现。就这个,我就说服人去尝试应用这个技术。这个就是我说这个问题的现实性。关键是,不是你有一口锅就能做好一桌子菜。你有一口锅,还要你知道用什么材料,怎么做菜能做出一桌子菜。你有一口锅,是不可能包打一切的。
还有这个技术生上的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私下的讨论,也在连接里有涉及的,我想那些讨论对你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不是什么大话。更不是这里一些自诩的理工人说的毫无商业价值。
算是一种补充。
- -- 系统屏蔽 --。
如果打印可以操纵到分子级甚至原子级别,那么一个杯子摔碎了,一张纸撕了个口子,甚至身上划了一个口子,是不是可以直接用打印机把损坏的地方复原?
虽然分子级别的加工技术,甚至原子级别的加工技术在实验室中已经实现,但是没有现实例子在我接触之前不乱说。不过可以提一下,现实中看过怎么修补破损的瓷器,从视觉效果上可以做到不仔细看看不出破损的程度了。
实在受不了啦,这么臭长的裹脚布文章,让我这种理工男都要反复看,才能明白个大概,果然是墨菲法则:先把对方绕糊涂。还是牺牲点考试前的复习时间,把问题说清楚。
简言之,量变到质变;竞争如果有本质层次的区别,有代差,那么落后就是挨打,量没有意义,但如果没有代差,量就占主导地位,消耗战,《论持久战》,量大的一方必然胜利。
二战初期,德国在机械化战争方面形成了对法国的代差,所以很快打败法国,但当大战各方均完成机械化战争转变后,量的优势就转移到美、苏方面,德意日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相持阶段,对于13亿 VS 3亿,这一数量级的差别,美国在单纯量的竞争只能是垂死挣扎,唯一的出路就是技术革命,类比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使得前苏联在1980年代前的防空投资沦落到未投产就已经落后的境地和日本模拟高清电视的下场。
中国如果麻木不仁,必然重蹈1840覆辙,所以不能等,必须跟,但此一阶段的要义是不能让美国拉开代差,只要在同一代,在量上明显占优的中国就稳操胜券。
在已经实现伟大复兴之后的未来,中国要想引领世界前进和摆脱周期律,最根本的措施之一还是不断加速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革命就像进化,存在渐变和突变,不同方向之间有协同和正反馈,押宝一旦押错了就是万劫不复;站在国家的角度,必须以风险投资人的思维,高风险,高回报,分散投资,广种薄收,遍历试错,闲棋冷子长线投资,追求“投资10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倒闭,2家不死不活,但1家发展壮大不仅赚回全部10家的投资还有巨额暴利”的效果。
对于打印器官和血管,我对于实际在人体的反应存疑。因为人体的反应还没有被完全认识。也就是说我们知道血管里面的血液运行模式,但是这个运行的条件并不完全知晓。所以器官、血管可以被制造出来,但是在人体中与人体本来的器官共同作用还有待验证,毕竟对于人本身的认识我们还很肤浅。因为人的特殊性,导致这样的试错不可能大范围进行,技术宅的改进路线就不合适了。
明白说,比如说 今天心脏搭桥中用的血管是患者身体的静脉一部分,好这个我们用人造的来替换。替换进去,几天后出现问题了,结果就是该技术不能再用,而不会搞明白一点点改进一点点再去给人用,没有病人能接受这种不靠谱的东西。而这种人造血管的出毛病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骨骼方面相对简单一些,用合金进去替代,问题不大,所以这方面的改进我看好,新材料的运用比人体器官的替代可用前景强多啦
这是对我的鼓励,使我有更大动力对大家有感而发。
加说一句,对于“全面战争”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争论,结论已经明确,如果还不明白,前所未有的1月4射已经把谜底昭然若揭。
这个判断是一系列判断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个,其意义和地位类比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和1980年代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判断。
House腿瘸了是因为较为罕见的肌肉梗死,成了他心中的梦魇。不是大血管替代内脏血管。
心脏瓣膜我并不看好,因为目前还没有足够好的人工材料能经受得了如此高频次的折叠,而瓣膜本身并没有复杂的3D结构特别需要使用到3D打印技术。如你所述,3D打印技术是各项技术综合的长处,仅此处,便需要医学,生物工程,工程等等的综合,即使在我国的科研体制和研究者利益分配体制与心态的现况中,整合是非常困难的。
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跨学科合作方面的经验远胜过国内。特指日常研究中的合作组织的形态,大型的如两弹一星的举国工程不算。美国举国工程的巅峰是阿波罗计划。
战略性的布署是米军和总统的职权吧?
传统单一材料的人工组织很难解决组织构架问题,我个人还是很看好这个技术为潜在的应用,虽然目前还是很幼稚的状态。比如肝脏细胞很容易再生,但是再生出没有小叶结构的细胞团之后毫无用处,但是如果能以精细3D打印技术制造合适的框架供细胞生长,这可能是走出除动物源性人工器官以外的另一条道路的奠基石。另一个例子是国内某教授在裸鼠身上做出的耳廓,这个更像你说的单一材料。想来生物工程领域对此技术的应用应该不会太远。
两个人为此面对面争吵过。
介绍下国内在医学领域的3D打印技术的成就,这个还引起他们的美国同行的关注。
心脏瓣膜最早是人工瓣膜,因为使用寿命问题,现在更好的使用范围就是人工培育瓣膜。但是两者都不能解决排异带来的各种问题。要知道,这个可不只是使用寿命的问题。我想的很实际,既然可以用某些病症的患者自身细胞打印他的肾脏,那么同样原理,用人体自身的细胞组织打印结构相对不那么复杂的心脏瓣膜是有可以预期的前景。我强调一下,我并没有说这样做就解决问题。如果这种尝试,可以抑制排异可以有比现在人工机械瓣膜和人工培育的生物瓣膜更长的使用时间,你自己判断下有没有商业上的应用价值。有就足够吸引投资了。还有我关注3d打印的神经系统进展是,因为有关心的人,因为病症导致压迫视网膜供血不足而失明。如果一种技术可以人同样的原理打印出3D视网膜神经元,我相信肯定会有人毫不犹豫的投入资金来开发。你不理解患者家属的有关心态。只要是力所能及,哪怕对病症有些许改变的可能,相关投入也不会有多少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