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债务,近期的两件事 -- 闻过则喜
上海卫生局还没有牛到这个地步吧……也就是表面上以美为师啦,凡是有点技术含量的基本都没学到…
奥巴马医改绝不是一本书触动那么简单啊。美国经济被过高的医疗费用拖累了,这些年也是婴儿潮一代医疗费用急剧升高的年份。这在美国早就讨论了不下二十年。克林顿是极聪明的,所以在他任上美国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未雨绸缪试图推动希拉里医改,但是他输得很惨。所谓火不上房顶人们是不会跳烟囱的。
罗姆尼也是极度聪明的,身为共和党人却能在州长任上建立麻省的全民医保,实用主义与手腕俱全。奥观海就舔着脸皮直接拿来用,嘴炮打得却是好,于是全世界都只知道奥巴马医改了。
贵不贵完全是一个主观因素。这药对病人值不值这个价?值,你就买;不值,你就去买仿制品。品牌的心理安慰作用也是疗效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很大一部分。
只要他标高价还能卖出去,就说明不贵。凭啥卖那么贵?凭有人买呗。
个人感觉:矩阵管理可以给管理者很大的方便,但是给被管理者很大的麻烦,而且大家很可能陷入文档的黑洞中。
举例说明:
我现在在维护一个项目,现场的工程师发现这个项目有bug,而且我也可以确认是一个bug.但是现场工程师需要把问题提交给项目的PM,然后项目的PM和我的lineManager确认我现在是free的状态才可以给我一个CR去修改这个bug。如果我现在book在另外一个项目上,那么大家要么等着,要么在resource poll中找到另外一个可以做bug fix的人来接这个项目。
大家可以看见,这个流程很复杂,而且我这个具体干活的人处于双重领导下,项目的PM和lineManager需要对我的状态多次进行确认,我才可以开始工作。这样给客户的感觉很不好,而且责任也不明确(如果我没有时间fix,那么接手的人员可能处理了一个bug而引入新的bug).最终的结果就是反应慢,项目没有延续性,代码越来越庞大,最终不可以维护。
现在公司希望引入angle的方法,目前还在阵痛中。
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你举得例子正好说明矩阵管理的优点,如果你手上的新项目更重要,那么当然bug暂缓,先紧着项目来,对吧。这个判断是由项目经理和直线经理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你被最优配置了
至于这样配置对不对?可能不对,但经理们认为对,呵呵。
管理是有弹性的。矩阵管理的效率,和项目经理与直线经理之间的磨合也很有关系。把纵向和横向磨合好,才能充分发挥矩阵的优点。
另外,你说的angel的方法,能否介绍一下啊,谢谢先
拿1000%的东西就是红九部件。我父亲实验室隔壁楼曾经整套部件因为项目进度问题就在草堆里放了四五年,我一度以为那是废弃的烟囱。后来有一天我问烟囱怎么没了,父亲说红九其他阻碍进度的瓶颈突破了,这个东西就被拖出去了。这才知道那烟囱是红九发射筒。(我父亲配套的不是红九不过也是防空型号。)你别笑,军工里这样叫人愕然的事情不是少数。不过,军工给军队报价加个零,军队再对外出售也加0。只是现在这些装备升级非常快,我父亲配套的部分已经逐步配置到二线部队或者出口了。目前知道相关成套设备出口最多的地方是伊朗。这些设备和俄国的组成了现在伊朗防空系统的基础。对了,其实这些成套设备不是最挣的。最挣的是售后服务。最后顶着砖头说一句,成套设备全寿命维护利润一般是售价的四倍。极端的十多倍也不是没有。其实如果涉及成套设备技术转让,更暴利。具体暴利到什么程度,没有人具体说过。只是听有关工作人员提起过,大致意思是做硬件行家都明白也藏不住什么。图纸和软件系统猫腻多。是做硬件的不能比的。如果谁熟悉,不妨说说。
伊朗因为中俄提供的这样的防空基础保证,那让美国人一时半会拿不下伊朗,拖延了美欧在叙利亚的进度以及在远东对我们步步紧逼的进度。这里的利益比较,恐怕就不是投入多少成本可以计较的。你手里没有真家伙,就是不给力。
对了这里顺便说一个旁话。当年某派系顶住国家压力给了我们国家当时最好的防空武器系统等成套设备。事后,伊朗政府找借口没收了日本在中东最大的油气开发项目。也是伊朗第二大油气项目。(日本在这个项目开发了二十年,日剧《不毛之地》最后几集就是提及伊藤忠当年怎么开发这个油气项目的。)转手给了中海油。其实就是给这个派系一个贴士。我曾经在这里写过,当时有人谈下了一个大项目,中方代表开18XX年的红酒喝到吐。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还有个余波,负责这个事情谈判的是吴仪。(时间可以查吴仪最后一次访问中东是什么时候)本来拿下这个项目吴仪有可能更进一步成为我们国家第一个女常委(这个第一恐怕要落在换届了)。但是吴仪为了捞出自己一个下属的命,用这个功劳来抵罪。谁摊上这种老板,这辈子也算值得了。
具体表现为:
1-别人提问就抓瞎了, 开始云山雾绕, 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 因为"想看的人总看的懂的, 反正棋已经下了, 就看结果吧。"
2-肚子里没货挤不出来, 一句话要拉成十句话, 加上没关系的内容凑字数, 美曰"跳跃思维"。
3-疯狂遮屏, 以前从未回过他的帖, 昨天发现也被遮了, 算是西西河一特色了吧。, 哈哈。
怎么能用利润引导?医疗跟工业化大生产不一样,更像是手工业,没法套用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增加利润的思路。
要想不自己内部崩溃,就得找出路。这次日本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岛已经国有化了,日元汇率也打下来了。看起来是巩固阵地,消化成果的时候了。美国虽然一再重申钓鱼岛适用于安保条约,但是也没有放任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意思。只要日本不打算动员300个师团登陆辽东、山东、上海和广州,灭亡中国的话,就该考虑收手了。现在是考验中国的时候了,日本人已经捞取了实地,派船巡逻必须长期化,制度化,而且还得考虑其他更有力的反制措施,光游行示威肯定是行不通的。
还正好是那个专业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781405
连接
链接出处
其实我还真不是最初从杂志上刊物上看到这个东西开始理解的。和连接里提过的应用中那样,我是对实践过程中节省的物料与时间来判断他的商业价值的。也就是说,我计算能耗、工作时间的损耗以及在物料消耗上的损耗,在其中我看到了他的应用前景。
我这样说你就理解了,我们现在熟悉的计算机,最早是从打卡机演变过来的。IBM是二战前美国最大的打开机生产商。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IBM早期大型机特别是商用机型,你可以说那些技术是不成熟甚至走了技术弯路的。但是,在当时因为这些机器在时间效率上对比传统的打卡机等机械计算设备其效率提升还是能以倍数来提升的。所以,就有企业愿意用大价钱来买这些早期机型。而因为这些商业上的应用价值,再加上冷战产生的特别需求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投资。所以才有了我们熟悉的IT业的今天的成就。这样的成就,伴随着IT技术一起成长的就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成长。
同样,我在学模拟电路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课后相处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说起晶体管的故事。今天,看到在3D打印机技术面前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其实和当年我看到的晶体管与电子管之争的场景。说实际点,没有多少电子电路基础的人。是很难理解,自从晶体管出现后,集成电子电路才有机会成为一种可以实践的设想。而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今天的成就换个表达就是电子芯片。简而言之,我对这个技术的认知,是建立在当年学晶体管之余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效率,然后是电子集成印刷版怎么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替代。每一次这样几近推到重来的产品更新,都是成百上千倍的性能提升。
我在说什么。我实际在说,我提到的这些技术一开始都是幼稚的在现实里有一般应用难以逾越的缺陷的。但是因为这些技术说表现出的技术优势异常明显。所以就不断的有资本和技术的偏执狂,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在应用领域不断强化这些技术优势并不断克服在现实应用领域的各种瓶颈。我再说的简单点就是,这个新技术优势明显。而在其理论实现突破后,他应用前景上各种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其他工业领域的成就来借鉴来应用加以克服。再说的直白点,只要这个技术应用在某个领域,其时间效率,物料成本以及能耗等优势带来的应用价值与现有技术生产同一产品出现性价比的可行性之后。他的追加投资及其不断升级,不仅是不可预期的而且是是不可避免的。说白了,这种对一种技术及其应用持续不断投资于深切应用领域大探索,恰恰是我所说的后进企业说缺乏必要条件的地方。
这个也是在关于3D打印机技术出现后,有人担心这个会带来强者恒强效应的原因之一了。
9-30 改, 加个连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789370
比如,2008年8月8日我被明确告知两房要倒一家大投行要倒。这是你说的毛派范畴能涵盖的么。
我前几年那么写付出代价已经不少了。
拜托,这种博弈体系里,有我站队的余地么。就这样的自负还想在后面他们判定的中国大乱中分一杯羹,我是没有这样自负的。
^^^^^^^^^^^^^^
晕了, 某人真把自己当猪侯了, 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哈哈
9659
159899
2012-09-15 16:26:55
3789370 复 3789355 恩 39
说合体只不过和3D打印机一样,没有现成合适的名词来涵盖,借用一下。我这样说是因为复合体本身已经超过了我在至今历史上所能理解的范畴。比如,2008年8月8日我被明确告知两房要倒一家大投行要倒。这是你说的毛派范畴能涵盖的么。你再理解下,我说的世家我再三强调是依托山头派系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你看迷途笨狼这样自以为是的人理解成什么玩意。我顺便说一下,我现在写的还不过是一个复合体已经进化的状态,他们在博弈过程里我写不会触及他们游戏博弈利益的部分。换届之后,那些进化会更加快捷与迅速,我相信你不会把这个理解为我的夸张。我也相信我为什么下决心不会在那之后写以前类似的内容。简而言之综合自己实际利益考虑,在这里很不值得。也希望你能谅解,以后估计我们能交流的话题,只有诸如《维摩诘经》这样的玩意了。
一些人很奇怪我写那么多做什么。出于什么目的。我写的目的不仅有我在因缘巧合中能接触到的彼此对立的派系与家族小辈中互通有无,避免所谓误判。还有我还想通过把一些正在进行时的东西,用避免把自己拖下水的游戏规则许可的范围里写一些。我很早就说过,看明白一个或许活一个。同时也尝试想把一些新政策中思维逻辑写一下,这也是我一直说不要解读我的信息,因为我不可能随时把我知道的信息无条件无保留的都写出来。这些信息环环相扣,形成一种完整的链条。各种环节的缺失,你看我的信息根本就是无效的。
比如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对峙后不久,就在钓鱼岛和日方发生摩擦。当时借在黄岩岛摸了美菲军事同盟的底牌。随后在钓鱼岛对峙出现后,我这里知道的也写过的就是,国内要清除对日系的影响了。我当时理解的范畴还只是停留在压制日系企业在大陆份额,补偿经济下滑中我国企业的缺口,以及和欧美交换中要重新份分配的份额。在这中间,你看发生多少事。我越来越少的后续发言不等于对中间的事情一无所知。直到,QE扔下了最后的靴子和习总重新出来露个面,我这里知道一个某方面的我急于了解的大致结果后,我才松口气在这里胡说八道几句。
而这中间多少博弈看的尽管眼花缭乱,就是不敢多发一言。要知道,就是上个月,我还被当面说是二五仔。虽然是戏谑之词,也是敲打之意。我前几年那么写付出代价已经不少了。可笑还有人一而再说我要为谁洗地,为自己去站队。还一而再说我站这个队站那个对。更可笑的就是海峰,我在论坛说我知道的情况,因为语涉太子他就说我给太子洗地,并说我是太子的派系的。拜托,这种博弈体系里,有我站队的余地么。就这样的自负还想在后面他们判定的中国大乱中分一杯羹,我是没有这样自负的。
我没那种我有资格站队的自负。
呵呵,得罪你问一句,你能自负在这种时候站队么或者说挑选谁做你上升的第一块垫脚石么?
最后于2012-09-15 16:34:34改,共1次;
9/30 改, 加个连接.
这是新药研发不给力的主要原因
不过,有些药只有进口的,该用的时候还得用
美国那就是医生集团、药厂集团、保险集团绑架政府,最后搞得医药费巨贵,但是保险公司掏钱,只要有人交保险,保险公司也乐意。
政府面对这三个集团,什么招么有
这个的核心就是项目是迭代的,有生命的,不像以前的项目做完了就没有人管了。
先说一些废话:
项目开发分为: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四个步骤。在以前的开发模型中是一步一步来做的,没有分析完,后面的设计就不能够开始,如果用户有了新的需求,对不起那是一个CR(customer requester)需要重启一个新的流程。
然后我们把这个放到矩阵管理框架中大体是这样的:
sale得知客户可能需要这个东西,申请立项。找到一个PM(project manager)开始进入项目流程,然后售前的人跟进获得用户需求,然后售前在公司内部已经有的产品,并且和产品经理确认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一般情况下需要修改,然后引入SA,制定概要设计。然后PM找到产品线或者外部资源将项目细化出去,并且制定详细设计。这时候一堆码农/工程师进来,根据详细设计开始干活。等着这些都干完了,测试人员进场干活。然后就是现场工程师开始安装调试等等。
在这些流程中需要引入不同部门的资源进行配合工作,现在的问题是:
1。PM没有直接的指挥权
2。大家相互间都不了解,需要大量的文档和制度进行约束。最终流程本身占用了很多资源。碰到一个例子:就是一个配置文件的修改,干活的用了10分钟搞定,前前后后的流程走了2个星期才让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3。公司和个人得不到任何可以reuse的东西,项目完了人就回到原来的resource pool中,要干下一个项目了。
4。项目的后期维护很麻烦,很多时候第一波人已经走了,后来的人根本不敢修改前人的代码,只能够补丁摞补丁,最后出问题了谁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现在公司引进了agile:
项目进来了就是product ower找一帮人开始干,两个星期demo一次,每天有晨会(中国一般到下午了),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赚钱,队伍就不变了,没有双重管理了。
目前感觉的好处是:
1.人员联系紧密了
2.从开始,直接干活的人就进入项目,扯皮的事情少多了
3.压力大,2个星期就要完成一个feature.
4.项目和人员都会有积累,可以学到东西。
难度就是:对人员的要求高,需要PO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对公司现有体制冲击很大,如果有人走了,没有backup的时候对项目的冲击很严重。
制剂行业其实不是很景气。大家都在想批文呢,呵呵
还有成本利润率-投资利润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