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效市场切割 -- 下山斯内普
一千年、一百年、十年前的衣服,功能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衣不如新呢?因为时尚与个性的展示是产品使用的重要体验之一。iPhone4不如iPhone5“好看”,看上去“过时了”,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这年头,女装、女荷包的用料越少、样式越简约,价格越高。我们这个的时代,信息硬件已经高度进步。如你说见,数年内的新旧系统在处理日常任务时已经没有性能差别。Ive以设计师身份领导技工,理所当然。Forstall不能与时俱进,偏生地脖子硬,同样合乎自然地被淘汰。
入门iPhone两年合同价199块钱。到期时,新机入手费用每月平摊不到十块。在这十块钱一份快餐的年头,199块入手费是可以忽略的。我们都知道199块刚刚好支付成本,入门机是没有什么钱赚的。这个价格更像是一个门槛,用以区分目标客户与非客户。一般地说,主动跨过这个门槛就可能成为长期客户。
iPad有些不同,它向用户提示信息消费的“正确”方式。乔布斯成功洞察普罗大众使用信息产品的主要目的是消费。目前看来,iPad遮断了家庭PC产品的固有升级路线,从PC市场抢过了大批普通用户。入门机定价499和329块,比较起来好像最贵。仔细分析一下却未必。我个人认为,iPad迄今只有两代,也是两年周期。假设一个用户忠实地更新换代,六年买三次,相当于六年内投入1497块或987块。这恰恰是当前苹果笔记本机中低两款的起价,而六年也差不多是苹果对老款机提供支持的时限。我的印象中Windows和PC硬件的更新换代周期一般不超过六年。iPad在配合普通家庭升级习惯的同时,并没有超越普通家庭给信息产品预算设下的心理上限。在最坏情况下,即出现众多价廉竞争产品时,iPad仍然可以靠品牌来吸引相当的用户。但是我仍然认为,为确保iPad的长远生存,苹果必须提供其他平台(手机、电脑)不可替代的消费体验。我感觉目前的视频、新闻产品可能不够,iPad一定要设法和电视这个家庭娱乐中心结合起来。
如果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这样的模式当然很好。问题是如果您有家庭咋办?好比您要看春晚,您太太要看韩剧,您孩子要看喜羊羊,您邻居的孩子过来玩,然后要玩游戏。这样的话,至少每人得配一个手机吧?而配套的终端也得要好几套。这样的话,还不如分成独立的机器来的方便。
广义摩尔定律认为,it 界存在着快速变化的硬件和变化缓慢的软件的矛盾。硬件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变快,成本以摩尔定律变便宜。而软件变化速度是缓慢的。而且每行代码成本也不会更便宜。
摩尔定律不光是更快,更多,更便宜,也包含了外设的快速更新换代花样翻新。(我们可以把cpu ram 以外的都叫外设)
一个操作系统出现是针对当时的硬件来优化的。比如dos, basic (这也算是apple 2 os吧),symbian 。
典型的如symbian,是当时手机的cpu,内存,按键,非常针对性的优化的,所以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硬件的变化很快,以广义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变化。不但更快,内存更多,更便宜,连外设也快速变化。出现了电容屏。电容屏开始很贵,但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变便宜了。
于是出现了针对这种硬件的ios,针对电容屏,512Ram,16G 内存这种硬件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包括操作界面。
谁知道未来硬件出现什么新变化呢?更快速的LTE ,宽带网绝对是未来新的硬件变化之一。这使得服务器支持的云计算变得更实用化。但我先不说这个。
今天务虚讲概念。某种os是针对某个时期的硬件和外设进行优化的。但硬件和外设变化速度是广义摩尔定律。而软件由于要向后兼容,既不能快速变化,每行代码也不会变便宜。而且这种系统成功就是因为优化了这些老硬件的支持,如果改变几乎要推倒重来,完全无法兼容旧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没有任何优势,还背着旧包袱,很难成功。
于是,针对某种硬件优化的dos, windows , baisc, symbian,就在数年时间后变得无法适应。
操作系统是为硬件而生的,这是根本问题。过去由于微软的成功,大家都忘了此点。操作系统应当不断完全推倒重来,主动引进新硬件。而不仅仅是兼容新硬件。而要完全推倒重来,围绕新硬件进行全新开发。这样才能保持常青。而不能顾及对旧app 软件的兼容。操作系统是为硬件而生的,应当主要考虑新硬件的完全发挥,包括外设,而兼容旧app 软件只能稍作考虑。
假说,未来LTE 普及,更多的运算从手机转到后台云服务器,那么以app 为核心的ios 可能会被某种更面向云服务优化的系统取代。假说,所以以后的操作系统将变成比拼云服务器能力。
任何把苹果的成功解释为fashion 都是浅薄。这是操作系统针对新的硬件出现所进行优化的结果。
引入新硬件外设,软件操作系统针对新硬件新外设进行优化,这是乔布斯一直在做的。后继者未必看得懂。
(想想乔布斯回来做了什么?引入新硬件,新外设,然后操作系统针对性进行优化。这个简单逻辑一再发生。
实际上乔布斯讲ipod 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他说思路是引进了快速查看歌曲的触感轮,然后开发了操作系统界面。就这么简单的逻辑)
一般来说,技术的进步是需求推动的。但是LTE这东西,看起来完全是运营商设备商在发力。因为,WCDMA对目前的终端用户来说,已经足够快了,W网22M的理论值,超过看1080P YOUTUBE视频很多倍,即使你说的云计算,手机端也基本上作为一个提出请求获得结果的终端,而不是一个计算节点存在,对于带宽的依存度并不高,至少并没有高到W网不能满足的境地。换个角度来说,WCDMA用户,目前更换到LTE-FDD网络上去,其用户体验提升是非常有限甚至是不容易觉察的。在这种情况下,咋就能顺利接棒跑下去了呢。
再换算成Byte, 除以8,你就会发现带宽很可怜。
22Mbps是把三个载波捆绑,一个基站支持不了几个人这么干,所以真正的平均带宽很小。
在江苏的一个中等城市的市郊,我用号称支持14.4M的3G手机接成AP模式,测试它的带宽, 最后发现只有140kBPS.
过去微软还说电阻屏足够好了。诺基亚说内存ram足够用了。
带宽提高将提高反应速度,使很多有延迟反应的事情变得人无法感觉出延迟,很多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就变得可行。过去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的延迟让实际用户无法接受。
我只是举个硬件变化的例子。也许以后电池变了;脑波感应出来了;投显眼镜变成主流显示设备了。硬件变化会导致过去成熟的os过时。
iPhone及其所有竞争产品的核心功能是电话,网络浏览、视频和照相等等是重要的扩展增值功能。其的使用体验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体验,主要是看你自己是否觉得强大、方便、重要。你的扩展摩尔定律仅在此起作用。另一是他人体验。当你把手机举在耳边说话,伸出去拍照,拿着看视频,或者手指划来划去浏览网页,你周围的人会注意到你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依托手机而进行,他们会转而注意到你的手机。那么你认为纯粹功能导向的设计对比时尚导向的设计,给他人的感受是一样的么?他人体验决不仅仅限于这个产品,而且包括了对选择、使用该产品的人的观察和感受,即,在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你本人在他人眼里是怎么样的。他人体验并非对所有人都重要,正如每个人对手机功能的感受各有差异,但无论如何,几千年文明史已经证明了,他人体验是重要的。
乔布斯留给信息产业界的不仅仅是技术前瞻和洞察力,更重要的是生活常识:人的感情是真实的,所以对用户感情的关切对企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是,今后在产品设计时注重对人的关怀成为可能,对人的关怀不必以牺牲功能为代价。可以参考下面视频里一个与信息产品完全无关的设计:假肢。(从第30分钟开始)我个人的感受是,我竟然从来没有注意传统的功能导向的假肢设计是何等冷漠和残酷,因为它反复地唤起人失去肢体的痛苦和羞辱。在此,技术进步当然是重要的,如果没有三维扫描和打印技术,这样的体贴个人的假肢设计制造将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
[FLASH]http://www.youtube.com/v/6lJ8vId4HF8[/FLASH]
我上次拿SPEEDTEST测了下办公室的联通3G,可以跑到2M以上(byte,基本接近理论峰值)。不过这种信号差的地方严重衰减的情况LTE就能改变吗,看各地选择的频段,LTE往往更高,岂不是穿透能力更差。
应该是Bit per second。 难道你自行换算成Byte?
大部分开发者不会照顾兼容性,激进点的只兼容最新的系统,
一般是考虑两代。用户一般也会及时升级系统,爷爷辈的3GS也可以跑最新的iOS6。国内的公司在兼容性上考量较多,和国内的用户使用习惯有一定关系。
3GS可以跑iOS6,也可以运行一些新软件,但这不代表体验就好。原因在于当前的app都是在主流机型测试的,很少有人专门为了照顾老爷机去做优化,一些软件比如大型游戏经常会因为内存不足挂掉。
虽然处理器速度上至少有8到10倍的提升,但是敢于不兼容IP4的第三方APP几乎找不到,跑得不流畅的都不多见。
确实很有可取之处。
我个人认为这个才算是苹果的真正创新产品。
我的手机程序图标不放在home界面基本上都在吃灰了。
平时用别的东西恨不的拿起来就用,连左右拨拉一下换到其他手机桌面找程序都懒得做。
一般只有出门在外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用手机里的程序对付一下。
而且毕竟现在手机电池很有限,经常充电也很烦。
还是保证最基本的通话短信,和常用的home上的程序吧。
特别是在办公室,在家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能不用手机就不用手机。
我的做法是钱包只放二三张张信用卡,一张借记卡。几张大额现金和小额现金。
还有两三张支票备用。
钱包放左口袋,手机放有口袋,偶尔有硬币就放牛仔裤的小口袋,或者和钱包放一个口袋里。
重点是经常清理钱包,不放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