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宜家效应 -- 淮夷
老板说,顾客可在此间动手,自制烤熟,然后花钱买走自己做的糕点。
为什么自制糕点价格高,也可以有另外的解释,比如这个价格也许在很大意义上支付的是一种休闲服务。就象其它娱乐活动,打球之类,到球馆花钱打球,为的就是让自己身体活动活动。也可能是有人从图新鲜的角度去玩一两回的。所以,自制糕点的标签价格实际上是糕点本身的价格加上娱乐服务价格的总和。
当然还有别的解释,比如对工业化食品的厌恶和反动。
再有一个角度,就是,定制(customized)产品都比标准产品贵。这家店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客户定制的可能。如果仅此一家,那么稀有性是额外的解释。
总之,一个现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看待的角度会很多。
对自己的劳动产生感情是一回事。但是两件东西,一个是自己拼的宜家廉价货,一个是昂贵的成品家具,二选一,假如两者需要自己支付的价格同样,那么绝大所数人会怎么选,那是很显然的。
有点像这宜家效应,就是上学后把他的零花钱控制起来,先给他很低的基本零花钱,然后设定目标,每完成一项(比如一个月读几本书)奖励一定的金额。每个月拿多少零花钱看他完成多少任务了。只是担心这样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举手之劳不易让人沉迷,太过艰难也会将人吓跑.
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可是也只是依葫芦画瓢.
小打小闹的小物件,100以内买着玩也不心痛,稍微像样点的,那我个人还是选择贵一点的。
据说美国大学里社会学系是统计学的重灾区,乱用自己半懂不懂的方法并不少见
宜家的有点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看起来不错(质量和款式)的产品,有自己特定的消费群体。自己组装纯粹是为了降低成本。
其实两组志愿者都明白,他们花费时间体力所组装的玩具,或迟或早都会被拆掉。但是,第一组的设置让志愿者的劳动成果“稍稍”显得有点意义,让他们觉得自己制作的东西有一个短暂的生命。第二组则是毫无意义的装卸循环,换取酬劳。
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多了这么一点点的意义,已经在两组志愿者的工作表现中产生了很大差别。
所谓“意义”,其实很难测量,定义,再问深一层,为什么有个短暂的生命,就叫做有意义呢?
我也可以这么解释,也许更合理:
1. 一般人,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情时,是有快感的,(这个医学上应该可以测量得到)尤其是程序员,苦思冥想,把程序编写出来后,那种快感可以持续几天,呵呵。
2. 所谓一个短暂的生命,其实是给了一个快感释放的时间,让工作者较为舒服而已。
要验证我这个解释,是否还应该这样设置试验:
在规定的时间内,组装的价格由低到高,一组赋予生命,一组装完即卸,然后对比收入的不同?
意义的生理学表象.
比如文中利用不同动物,人群进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单想想这些实验设计就觉得荒谬,难道还有动物性吗,难道人性和动物性的背后还有什么一般规律吗?
但仔细一想,这个问题却显得不那么荒谬。作为同时在地球上存在的物种,都是其前辈不断博弈,‘物竞天则,适者生存’下来的。其取胜策略,既然能保证物种的延续,或许还真有那么一些可比性。是否真的存在那么一些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行为,乃至表面意识之下。我们或多或少地受其支配,却无法自知。
人类等高智商动物能自由的设定内心目标,完成后大脑会给与相关的奖励。典型如玩电子游戏,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实质上的东西,但能得到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这是为了应对自然界的变化的外部环境而逐步适应起来的。进化的早期,大都是为了本能的行为,如食欲,如繁衍等。如果中间有障碍。那么就会动用逻辑与行动来解决障碍。久而久之,形成了理性解决问题→兴奋奖励这样的神经反馈路径。人动用理性思维是为了解决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人都属于非理性非逻辑的。(陌生人,不熟悉,选择,危机等外部环境变化时才会激活理性思维分析)在商业上,除了楼主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国内商家常见的讨价还价了,通过各种理性感性手段来杀价,最后自以为自己杀价厉害,进而获取了一种占便宜的兴奋感,但通常回来会来查网络价格时,则通常会相当打击人,不过一般人是不会自找麻烦去查价格的,那她的“占便宜”建立的快感就会一直存在。商业上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通过成列同类商品不同价格来误导价值,同类产品选购时,本能的选择规则为性价比最好的,那么就可以放置一些性价比不好的同类产品来误导这个商品的价值,如不实用的附加功能产品等。当你做仔细分析后,筛选出了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后,大脑会立即给你一个兴奋奖励。接下来你就不会那么理性了。通常你就会被这奖励给冲昏了头,进而作出店方预估的选择。其它领域也一样,如洗脑,条件可控的情况下让别人自己分析得出结论。那么这说服力远比灌输强多了。因为自己分析得出的,大脑给力奖励。这点常见于传销,宗教,股市等场合。
外部环境变化越多,智商也会越高。但重复的劳动呢?因为没有动用简单的逻辑思维分析,大脑不会给任何奖励。所以把人螺丝钉化是不可能的。这些将来都会被机器所取代。
不知道可不可以发上来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