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92》:搭桥 -- 本嘉明

共:💬60 🌺202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茗谈92》:搭桥

上周末陪儿子去买了几件T恤和衬衫,做工面料都不错,回来仔细看了一下,是这样的:

品牌 / 产地

Chaps/巴基斯坦

Nautica/香港

Calvin Klein/中国

Rebel Lious/葡萄牙

Perry Ellis/越南

选衣服的时候完全是随机的,只看款式和尺码,试穿时也没有注意产地。这里面涉及大中国区(中国,香港)生产的,仅占1/3。联系到本届珠海航展的大量国产武器系统的露面,以及造价至少1.2亿美元的056轻护成批生产(第一批就至少7艘,同类型舰,俄产至少贵30%,西方的就不提了),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境界,而永远告别了“2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

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家看一看,今后几年,中国经济中明显的不可测因素,负面因素,会不会成功地阻击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我看事在人为,不要被困难吓倒。

简单一句话:中国经济旧有增长机制的退出,能不能由增长的新亮点进行“及时弥补”?

这个不好说,要讲科学规律,强扭的瓜不甜。但中国的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大,就算新的增长点一时还不成气候,中间搭搭便桥,过渡一下,以待变化------这个手段,TG还是很不少的。

其实准确讲,2008以后的4万亿,甚至于说2003以后的高房价,都有这种“搭桥过渡,临时凑合”的痕迹。一旦过了河,新技术革命起来了,新经济增长点成形了,那么再“过河拆桥”也不迟。现在河可还没过完呢,大家对拆“高房价”这座桥,不要幻想太大。

就目前说,除了房产,汽车,技术密集的工业产品(包括军品)外销,其他还有什么桥呢?

“调动民间资金,投入地方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增值”,这就是一座大桥。民间资金无处可投,只好炒房炒股炒绿豆,只要给政策,多数人还是愿意投在“收益稳妥,光宗耀祖”的家乡建设上的。这桥上可以跑的车,就多了。

比如,“三铁”(地方铁路),可以“以大铁的技术和管理为范本,以大中城市既有的二铁网络为圆心,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雄厚的财政条件,放手发展东部地方铁路”。

开发时,我们设想,比如某县整个三铁工程预算100亿,则由中央向该省定向发行“三铁国债”25亿人民币。这笔国债基本会由省里100%转交该县包销,如果是经济落后县,革命老区,那么省里分担一些。

国债发行完毕,国资委以回笼的25亿现金为股本金,投入建立“县铁路公司”。“县铁路公司”总注册资本49亿,国资委占51%,其余24亿在当地招股。开工后,公司再陆续向银行贷款50亿。

在未来,铁路营运后,国资委的投资(就是国有股),既可以长期持有,坐看升值;也可以逐步退出,套现。但国有股一旦选择逐步退出,就自动触发“双层股东制”。比如说,营运3年后,国资委(或授权的具体金融机构,如“国开行”)决定卖出一半股份给当地自然人投资者(即在该县发售“县域股票认购证”,然后抽签),此时原本简单的“(铁路公司)单一股东制”,自动转换为“双层股东制”,国资委的股份,为P股,每股有二份投票权,一份分红收益权;其余地方上散户投资者为Q股,每股始终为一份投票权,一份分红收益权。

就是说,随着国有股逐步退出,国资委的收益权应声稀释,但首二次稀释,国资委掌握的投票权始终是稳稳的51%(每卖出一半国有股,余下国有股的投票权就翻一倍,但只能翻两次,此后正常稀释)。当地投资者接过股份,只相应接过了收益权(自动签约,把应属投票权委托给国资委),分红的利益没有受损。而国资委则可以用已溢价的套现收益,提前回购铁路国债,减轻国家(财政部)负债,还有盈余则转移到中西部开发新的“三铁”项目。

这个“双层股东制”,在美国很平常,Warren Buffett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公司,Google公司,都是这样,以确保创始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掌控(当然美国P股比较大,每股有10票投票权)。但在美国,这个股东权益结构,是公司一成立就固定的,我们这里则改为:只有国资委打算卖出股份时,才临时触发。这样,如果国资委始终连1股都不出售,那就仍然是常规的单一股东制,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在这个构想下,不论三铁营运后收支状况如何,都能应对。如果暂时亏损,国有资本就不撤,党中央跟乡亲们在一起,怕啥?如果像金山卫铁路线那样,爆满大赚,那就国有资金逐步撤出,第一次卖出P股12.5亿股,第二次卖出6.25亿股。如果Q股的股权很分散,那么P股可以大胆地进一步卖出,投票权虽然低于51%,但仍足以掌握相对多数。

这个模式,不单单适用于“三铁”,比如小飞机(三航),“全国物流箱统一标准”,中专以下教育单位逐步私有化(各地因地制宜,宜公则公,宜私则私),蘑菇寨,在南海长期逗留的驿船队,大都市的“共车公社”,都可以引用。总之,手有金钢钻,脚踏大把的未开发资源,就不怕搭不起通天桥。

本嘉明:茗谈(91):蘑菇寨

本嘉明:茗谈(72):再说“小火车”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花抢沙发。
家园 这个我也希望如此,但是否真的这么乐观?

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境界,而永远告别了“2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要走到一个新境界,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工人素质,必须提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

时间只是短短几年而已,是否真的如此?

我觉得只不过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得厉害,资本家转移生产基地而已。

我比较担心低端制造业的失业问题。。。。

家园 送花抢板凳

花完再看!

家园 <茗谈92>-2

任何现代国家,公共事业建设的决策权和全寿命维持能力,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首先,中国不可能完全放弃“以投资促GDP增长”这条腿。其次,过于依赖这条腿,尤其是短时间内井喷式上马,弊端又很大:造的时候贪污浪费,造完了效益低,更浪费。第三,公共事业由于赢利难度大,牵涉社会稳定,完全市场化,也是灾难。

这里我建议的“搭便桥”,就是选择一批国计民生确需的,有一定赢利前景的待批项目,让利与民,让私人资本参与进来,民资不但提供资金,也提供决策意见(给予董事会投票权)。

这些项目,如果单纯为了确保100%国有,可能要排到2020年以后才轮得到上马。既然地方上有热情,争项目,你也不要光打算腐败发改委国资委和中央部委,梦想花点小钱把国家立项抢回家------有种你就省辖市自己掏钱投资嘛。比如说铁路项目,能到了发改委的,一定是铁道部勘察设计院出具了前期可行性报告,省发改委配套出文件(赌咒发誓落实工程配套资金)了的,只是中央没那么多钱,要排队。那既然都是好项目,你们每家来京,都说得天花乱坠,索性我脱袍让位,你带资上马,跳进坑来一起干,如何?这时候你不要犹豫,谁退缩谁就是小狗,合着明知道这项目收不回投资,来忽悠中央买单是吧?

如果这铁路项目在当地确实是合民心顺民意,大家盼着的,而不是现任市委霸王硬上弓的面子工程,那么定向国债自然就能顺利销售。否则的话,你市委书记硬性摊派,搞到民怨沸腾,微博伺候,人肉你的N奶,你书记也高危晚期是吧?何苦呢?

而且这特种国债还债期长(10年),利息比国库券略低,作为投资品的吸引力小。如果铁路建成,投资回报率理想,国资委可以溢价抛售部分P股,愉快地提前回购特种国债;如果回报不理想,把国资委套住了,那就按约慢慢回购,让你们也难受点------玩天玩地不该玩中央嘛,中央也很委屈嘛。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用于“三铁”项目,同样可以用于“大铁”项目,就是尚未列入“十二五”全国铁路发展规划中“实线”项目的,那些所谓“虚线项目”。

这个方法,首先是一个“排队竞价”机制,类似于申请奥运会主办权。凡是能排进国字号“虚线项目”的,都是通过了初期论证,可以上应该上的铁路线,主要的问题是中央财力有限,不能无限制地取用于民,所以只好按对应全局的权重,参考领导们打招呼的份量,来排队。但中央同地方上的立场不同,发改委固然可以说:你个小模卡哧的完全应该忍一忍;下面就说:你老爷眼高于顶明明就是欺负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和谐一把,说:你们第二梯队的,哪家有意愿有能力“地方支持中央”的,根据支持的力度,可以插队。你一个省辖市来揭榜了,中央就砸给你一笔特种国债,市里指派一个机构先一次性总承销,然后下面慢慢消化。这笔购国债款到了帐,你的排名就往前挪,跟“新闻联播”的广告标王招标差不多,你们下面也别用糖衣炮弹疯狂屠杀党国忠良啦,改成公开透明,集中砸发改委,看谁砸得重就对了。

其次,这是一个“民意测验”机制,因为申请的地方政府跟当地老百姓的立场,也可能是不同的。国债到了市里,要分散给民间承接。咱们的乡亲们哪,几千年的生存智慧了,别看没读过MBA,买这国债划算不划算,应该不应该,门儿清。如果销不动,就说明乡亲们用脚投票,说明大家觉得这项目不必要,不看好。当然,如果书记大人是巴菲特的远亲,李家诚的近邻,或者有个闺女嫁到香港霍家,不指着乡亲们凑 份子,那大家也木有话讲。而反过来说,如果某市经济不太发达,但大家万众一心,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把铁路建起来,从而踊跃争购国债,那即便走不到啥老领导的门路,也一样能挤进发改委的衙门。

这个“不认关系只认钱”的市场经济方法,首先是大大减轻了国务院的财政负担,原来只够开建一条路线的经费,现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错开节奏一次开三条线了,早建成早受益,招商引资,招的也是稀缺资源,等一等就没有了。

其次,是有效地反腐。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也耳根清静,免得老家的乡亲老是来请托。

第三,是一些原先遥遥无期,排不上号的中西部欠发达农业地区,可以大大缩短等待的时间,早日有一个城乡联动,脱贫致富的机遇。

但总的说,这类类似于土地“挂招拍”的方法,还是比较适用于“三铁”。

首先,“三铁”是现有体制以外的“增量”,拿来搞搞新意思,摸石头,搞砸了就收,对现有的大铁上项目体制,冲击不大。

其次,这种新方法缩短了审批时间,降低了审批门槛,客观上鼓励了基建冒进。大家头脑一热,一哄而上,对于建成后的全寿命收入预期过度乐观,造成一些烂尾,是很可能的。“三铁”的每个项目,里程短,载重标准低,车速低,从而总造价低,属于“低位补仓”,亏损风险相对高铁要小得多,至少票价可以定得低很多,所以容易存活。而且毛细血管般的“三铁”大片成网,能有效抑制私家车的增长,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即便“三铁”本身有所亏损,全社会来看,效益还是正面的。

通宝推:海峰,
家园 De Ja Vu

大清朝保路运动,难道就不是这样了么?

家园 没人监督,就是老鼠看粮库

反正,死的是股民,老鼠们都移民到叶子国了。

垃圾可以包装的比什么都好,但打开包装之后呢?

家园 此处有宝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这个主意不错
家园 没有可比性

大清朝,各地方势力保的,是一个新的,唯一的,当地最先进最主要的交通线规划,铁路的优越性没有其他可替代。

今天我们说的“三铁”,地位跟郊区公共汽车(班车)线差不多,前有大铁堵截,后有中巴尾随,上头有小飞机,底下有“二铁”,你以为能在长老会里排第几?一不小心就被“政法”了,你地方上要闹,股分全丢给你,然后全国一刀切,对三铁从严抓沿线的大气污染,行车安全,走私夹带,就行了。

家园 现在的高速公路不是都上市A股了,效果如何?
家园 每个省辖市注册一个“市级铁路公司”

股份不上市,因为“本地化”的特征明显,盘子又小。股份印成精美的股票凭单,在本地城乡户籍的自然人或者本地注册的企业法人之间可以自由买卖,只要过户时到相应政府单位办手续交“印花税”即可,温州炒房团就免谈,市场不准入。

多个“市级铁路公司”(可以跨省)自由恋爱,自愿组合,互相交叉持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申请公开上市。

每个“市级铁路公司”管理所在“地级市”区域内所有的市内地铁,城镇轻轨,乡间三铁,管理统一,信号统一,后勤保障统一。

家园 绝对的好主意,但似乎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现在很多大型国企都是这个国有-私有股份双轨制了。但中国股市的特色之一:分红少,导致持有股份不必然产生收益。(这一点当初买了国有三大油的人应该知道得很清楚吧?)

现阶段实行这样一个好方案的结果就是:乡亲们持有了大笔流通股,然后只能期望股价上涨(假如这种情况存在)抛出套利;国有股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公司/项目管理者蛇鼠一窝?)对小股民的利益放任不理(“都是国家的钱干我P事”);管理者因为只需要讨好国有控股部分就完成任务,所以可以大肆挥霍企业资金、人为制造年终资金不满足分红条件的状况。最终就成了典型的principal-agent problem(这个中文怎么翻译?)

家园 按需分配从生产资料做起

用象牙塔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长远规划和五年计划的一些方面可只提需要,划定预算范围,不提实施方法的建议和指导。省、市、公私企业,有能力的单独出面,能力差的联合起来,各拿具体方案竞争,闭门捉对厮杀,选唯一优胜者。比如某三亿人口大区的能源安全或能源升级,国家计划十年投五千亿,显然必须由某地方或部门的政治领导人牵头。热、核、光、风、水,都可以,全面合理严密地解决问题且不制造新问题,阶段评议,否定结论将导致项目死亡及其负责人的政治死亡。一个负责人如果50岁前领导完成三个以上这样的项目,入局。

家园 对本嘉明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其实可以写一些现实点的东西来泼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其中的空子来钻。

或者换个思路,我们可以假设亿元对应部级干部,千万元利益对应局级干部。对一个有实权的部长,看他有没有办法从本嘉明设计的这一套东西里面为自己的利益攸关者谋取上亿元的好处,并且顺利脱身上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