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苹果的基础分析 -- 大山猫
人海战术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低端,利润率很低的,用人海是因为人海成本低。
即使这部分转换成为人机结合,他们对整个经济影响也不会很大。
Netflix的所引发的这场影视革命之所以说才开始而不是结束,在于影视的终端或平台仍然是在马车的年代。现在的网上看,hulu那样也好,Netflix,amazon的包月也好,内容先不说,用户体验都太差。电视机要联网,这个就有一个需要家中装router的前提,如果家中的老人不一起住,大家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好在现在的宽带商都提供入室安装。但是电视机的联网就没那么简单了,无线要带宽,有线要拉线,这些电视机厂商都没有做的很到位。除了联网,还有操控,现在的所谓“smart TV"已经做得让人走迷宫的水平了,传统上电视机用户的体验就是拿着遥控器换频道,就是一个动作要求,现在要么手持一个充满了多种多层控制的遥控器,谁都记不住按哪里做什么,要么就是进入菜单漫游,可以说我如果不在家,家里其他人除了看新闻什么也看不到,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电子用品“专家”,这已经很滑稽了,还不提每个厂商的产品都有自己一套设计与用户体验,甚至可以断言这些复杂是有目的制造出来的,刻意的去丰富市场的选择,让消费者陷入各种复杂的匹配规格价格用途等组合拳的汪洋大海中,此类现象常见在日造电子消费品,以及IT业如微软办公软件中,常年熏陶下已经让消费者习以为常了。
苹果的用户设计之所以是一场革命,就是相对于电子产品的主流设计上此类问题而言的。而苹果的革新设计威力之大,现在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么在影视平台上的革新就是个时间问题。是苹果还是其他厂商做这件事,之所以迟迟没有发生,显然是有个内容的问题。毕竟电视机不是iMac或iPad或iPhone,电视机本身只有一个通途,除了影视内容的传送,既不是静态平面媒体的(虽然也可以但是用电视机浏览互联网上本末倒置的事),本身也没有其他功能。因此没有在影视内容的提供平台上的变革,谁想控制终端最后都要走回mp3的老路,而这条路不但起内容要比mp3的市场大得多,内容商的控制欲与控制权也大得多。这里面有影视产品的时效性,也有其制作过程的复杂性,因此是个远比音乐产品复杂的市场。
在这层理解上,对于Youtube我的看法是并不简单。反而是hulu与netflix这些才是昙花一现。虽然影视的版权有个积累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控制权,但是影视的时效性也决定了只有最新的影视才能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这个时效性到了新闻评论等节目那里就是绝对的了。而Youtube的意义在与低成本的制作,与生存于影视业生态链外的一个打破才能垄断的探索。这个门槛的降低,在理论上让许多电视台的节目,小制作的作品都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引更多的潜在才能的加入。我们现在看到的选秀节目的增多与受欢迎,与Y世代的所面对的世界对工作技能需求的减少与生活基础面的提高,从侧面推动了对才艺的需求。未来的生活不事生产的人数将大大提高,而艺术人文精神领域的需求与生产在未来社会的比重将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的时代。这样的需求是推动Youtube这类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发影视作品的主要动力。
相对的,现在影视业的趋势是“大片”的更广泛的成为趋势,这里的制造成本门槛,与原来只在香港影视常见的“捧星”联合体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出现,是另一个大众影视消费的门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选择的多样与途径的易用,让“巨星”的出现也面临更多的竞争,比如最近的江南style,对于youtube的作用来说是个最明显的例子。其结果将会让影视业的金字塔食物链发生逐渐扁平化,而版权的分散,其最大的益处是对终端平台控制者提供最有利的进入机会。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细节,既有技术上的用户体验问题,也有收费模式等,但是不难想象,未来的电视将会是另一个互联网终端,而且将是继HTML的平面网页,mobile的移动之后的最大的一场革命,因为动态的画面与音响对人的生理接受是所有其他界面所不能比的(这里显示屏的大尺寸是区别与电脑与手机的产品分类决定因素)。但是,这个机会现在成熟了么?这是个问题。
蓝牙键盘没弄成功,写文章吃力。
用倒推比较容易理解,人海——要求人力性价比大于等于机器大生产(目前靠压迫底层和汇率低估实现)。
现实是底层反弹,目前生活大幅改善,rmb汇率持续升高——人力性价比将被机器大生产反超。
国家对策——提高单位人力和单位能源产出比,是为小型工业化。原因是我们缺石油,也不能再靠所谓的人口红利来制造一个绝对贫困的底层来压榨。
放到全球角度似乎有困难,由于使用人海的公司处于产业链低端,收益并不足以支撑更高的成本,如果升级将有可能消失一部分。人机结合并没有太多前景。
而一些高科技公司自动化程度很高了,人力成本相比属于低阶无穷小,可以忽略。
这个要写又是长篇,还是继续说要点吧。
高科技其实对应机器大生产,能源依赖性高,效率高的同时浪费也威猛,因为生产过量是常事。从长远看,其性价比不见得高,苏联可以算是例子。
对中国这种贫油国来说,在可替代新能源成熟前,机器大生产必须有个限度,否则太易被卡脖子而做了嫁衣。
人力这种生物能源天然成本低,但与机器比能力低下。毛时代因为环境恶劣逼迫人力超负荷运转,即便这样也有一堆吃大锅饭的懒蛋。在今天,促使人力堪用的手段依旧不多,贫困仍旧是最有效的一种。
ps:第三产业绝大多数是可有可无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分配依据,筛除懒蛋。
可现实中实现的周期单位是多大?50年?
现代工业的基础是电力,电力的基础是能源。这人所共知。
中国为了不被卡脖子作一些基础研发是可以的,问题是能否具有全球竞争力?脱离了市场,只是在封闭系统内计划经济有用。
对第三产业的认识也不认同,站在高一级的层面,植物是第一二产业,所有动物是第三产业。
再上升一个级别,太阳是第一二产业,地球上所有东西都是第三产业。
所以单纯只重视第一二产业不符合实际,计划经济时代就是。
老马的劳动创造价值本来就是站在一个阶级层面的视角,是偏见。用来鼓动人心可以,实际作用不大。宏观层面人的生存基础是奴役动植物,最基础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让大量没有用的人有事干,副作用就是整个社会效率下降。就像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竞争总体上看是落了下风,虽然中国本身效率也谈不上特别高。
多年前,我看到微软设计的TV,完全是把windows搬上TV界面,我曾经对他们说:你们难道想让couch potatoes都来用你们的windows吗?...... 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微软TV,完全销声匿迹了。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短期现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这现象会消失.美国通缩中国通胀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两件事不会同时长期存在.所以你的这些理由推导不出你的大胆预言.
加拿大Telus的电视服务就是微软media room,只是很少人知道。
刚刚出来的时候,微软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PC老大,数字软件技术的权威,提出要由微软来主导制定数字TV的规范。这个规范包括从视频文件的格式,传输,TV 界面的设计和控制,......。当时想主宰分数字TV这块大蛋糕的还有SGI,ATT,......。SGI 做的TV机顶盒是一个$5000的 unix 机盒;微软就是把windows95搬到TV上去了,甚至还保留了鼠标的小箭头在TV屏幕上跑来跑去。
(我猜他们就是把PC的显示输出,转换成了TV的显示屏格式,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盖茨开创的视窗-办公套件成了提款机,实在是把人养废了。如果你分头去过微软与其他硅谷科技公司的年度开发大会,比较去的人就能明显感觉到微软的圈子里几年前就充满了二流的技术人员与大量的掮客,人才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财产这句话一点没错,尤其是技术公司,微软产品那种自以为是的病态自从盖茨离开后就愈演愈烈了,混到今天这个地步被苹果与google从产品中歧视,完全是自作自受。
这是找到了产品设计的真谛,是在为所有软件硬件业做的示范作品。
IT业的软件工程里面有多少水分,忽悠的成分,这些养肥了无数的人与企业,也从消费者腰包里掏尽了无数的钱。许多人不理解消费者“变态”的对苹果产品的推崇,这里面有一个message,“enough is enough"。
还记得Y2K么?把IT当房地产做,当保险业做,当银行做,捞钱还是小事,这个世界靠忽悠掏钱的多的是,但是IT是人类一切生产力的未来关系之所在,这样胡闹,拖的是所有人的后腿,更是资本所不能容忍的。真正推崇苹果的是资本,消费者从来都是木偶,发出这个message也是资本,IT的领头羊该到换人的时候了。就这么简单。
Windows 8遇见的一个较大的抱怨,就是界面变化太大。
其实iOS非常适合老年人这些群体。我岳母过去从来不碰电脑,每次视频聊天都要岳父在的时候才能做。但是现在用iPad,非常简单就可以自己聊天了。
我给他们买了Google的第三代Nexus,界面其实也挺简单,但是花了点精力教他们如何使用基本功能,比如照相,比如电话和短信。但是之后我手欠,把4.0升级成了4.1,操作全都变了!尽管对于我只要花费一点时间适应新的操作,但是老年人就麻烦了。这还是一个小的版本升级,如果是大的升级怎么办?iOS就要稳定得多,它一般是加新功能而不是改变原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