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荀彧与荀敱父子的功名与价值取向 -- 小戎
划江而治,让李自成和皇太极死磕,结局会怎样?
苟延残喘150年。
明朝实力超过北宋,北方留下李自成作为缓冲,可能结局比南宋还好。
当时中西方已经深度交流,明朝翻译的西方著作已达6000余本,利用划江而治,明朝可能实施立宪制,资本主义社会萌芽得以保存。
明朝以昏庸的皇帝,变态的宦官和凶恶的特务组织而闻名。
派了郑和那么庞大的舰队下西洋,除了劳民伤财,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好处?要是当年郑和占领了菲律宾,说不定中国现在就不需要在南海填岛了。呵呵。
谈论一个古人的内心取向,实际上就是历史解读的庸俗化。荀彧对于曹操的意义在于为作为一个地方性武装首领的曹操向一个区域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过渡——构建这个集团的科层制行政系统。
东汉末年的这些军阀们格局很小,这与东汉末年的社会政治生态有关,大大小小的军阀们就像是一颗参天大叔砍伐后,从树墩头上生长的密密麻麻的树芽一样,政权的混乱并没有在基层产生权利空白,反而是为形形色色的地主武装、流氓团伙提供了窃据基层权力的舞台。事后分析这些胜者和败亡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是否成功实现了科层制行政系统的重构——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用来征粮养活部队的。官渡之战之前,曹操掌握的地盘不比袁绍小,司州兖州豫州徐州,可是曹操的兵马粮草都相形见绌,根本就在于曹操集团就是个形形色色的地方自治团体的联合体,而原因则在于1曹操不是世家大族,本钱比袁绍小,不能迅速吞并地方武装团伙。2曹操在构建政权的过程中,不得不转变与世家大族对立的立场与政治面目,从而扭扭捏捏半推半就貌合神离的相爱相杀,但两者之间的张力一直存在。所以官渡之战纯粹是军事胜利。
但是也正因为曹操一直有一只独立于世家大族的直属武装力量,作为自己的权力根基,曹操才能在胜利之后,逐步压迫世家大族的权力和空间。(袁绍要是在官渡赢了,就是第二个司马炎。)荀彧是曹操政权中军政两种力量不断龃龉的润滑剂、减震器。但是在革命胜利之后,他对于曹操的重要性下降了。荀彧不支持曹操过早称王称帝不过就是希望仍旧在既有的权力格局中为世家大族张目,为自己的家族张目。
荀彧投向曹操而不是袁绍,也正是显示了世族政权的最大弊病——集权力量薄弱导致这个政权缺少最高仲裁,世族之间争权夺利的行为得不到遏制而形成恶性循环,参考西晋和东晋。袁绍不过四州之主,底下一票世族已水火不容而无力平息。
曹魏政权走上正规之后,因为边境军事压力而屯重兵于边境,导致军事格局外重内轻。大量世族子弟通过官僚系统任职边疆军事岗位,再加上曹丕苛待自己的亲族,曹魏政权中的独立与世家大族的直属武装力量就不复存在了——这个政权基本上也就丧失了内部改良的可能性。荀彧之子跟着司马家族走也就显得那么合理自然了。
清军打下扬州以后渡江进军江南几乎是兵不血刃,后来的反抗是因为多尔衮吃饱了撑的下令剃发,在此之前江南安定得很,士大夫觉得不就是换个领导嘛,无所谓,开始准备科举,人心已经散了。如果不出多尔衮这种大昏招(譬如如果皇太极没死),估计清朝统一全国会容易得多。
后续发展可以参考《大穿越时代》。
不会等到死磕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