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屌丝院士和傻女人 -- 混天球

共:💬101 🌺438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说署名权

家里有作科研的,本人在加拿大读过PhD但是没有读完。

对于署名权我还是了解一点的。

一篇文章,一般作者名单有干活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其他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了方便,统称学生。注意,博士后其实并不是学生)和指导的(教授导师,统称老师)。

一般名字排在前面的是学生,老师的名字排在最后。通常第一名的出力最多的学生,这就是通常说的“第一作者”。如果这个工作是在某老师的实验室作的,老师的名字排最后,并且叫做通讯作者。

学生在找工作(主要是博士生和博士后这两类人),特别是学术界的工作,有比较多的本人是“第一作者”就比较有利(当然也看文章出现的杂志和会议的档次)。

而在评估老师上,在国外,在中国在评选科学院院士上,和大学和科学院很多单位的评审,是看“通讯作者”文章多少(当然也看文章出现的杂志和会议的档次)。因为这个体现了你作为老师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名列“第一作者”对于老师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在这种评估体系下,“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井水不犯河水,不存在老师和学生争夺署名权的问题。

要把自己作为通讯作者,老师需要,

1 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本篇论文需要的实验室,设备,各种费用(含学生的生活费)。

2 给学生指导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方向。具体工作细节可以学生自己完成。这个能力,是最考验导师功力的,因为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需要对于学术界同行业有比较熟悉的了解,知道

a.这个东西作下去有意义

b.这个东西没有被别人做过

c.这个东西能够在一定时间里作出来

3 和学生定期会谈,至少一周一次,了解学生进展。

4 在学生投稿前,审阅学生的文章,要同意学生的工作过程观点,提出修改建议。如果说,1是硬性要求,2和3老师做的可多可少,老师要看过这篇文章,知道学生作了什么,并同意学生的工作,这是老师署名“通讯作者”的最低要求。

如果学生背着老师投稿并且加署老师的名字,老师知情后,应该向杂志要求撤稿。这种在正常的学术环境下不应该发生。

如果文章里有抄袭和剽窃,老师必须付首要责任。

5 对于投国际刊物,要花额外的精力修改英语。特别是Introduction部分。老妈指导学生在九十年代末第一篇国际刊物论文,是先自己看一遍,出钱让翻译公司改一遍,让自己在国外的学生看一遍,让过去自己在国外的实验室的教授看一遍,就是为了修改英语。老妈基本都投国际刊物,英语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由于2和4的要求,如果学生投稿,老师署了名,但是发生抄袭或者伪造数据,老师不能逃脱责任。

当然,有时候情况复杂一些,

1.如果老师在文章上作了大量工作,学生只是在里面打酱油。那么老师可以既“第一作者”又“通讯作者”,学生在作者名单里但是不是第一作者。这种情况有时候是年轻科学家在事业初期,由于资金学生少,自己年富力强,比较愿意事必躬亲;有时候在美国加拿大有时候是非强校里年轻的assistant professor要攒文章挣tenure,但是手下学生不给力,所以老师只能赤膊上阵。这种文章对于非第一作者的学生很鸡肋。

2.如果这个工作是几个实验室合作,贡献相同,那么可以有超过一个的通讯作者。如果有一个实验室作的工作是比较次要的从属的工作,那么这个实验室的老师一般不算通讯作者。

通宝推:柏林墙,
家园 事情发生的时间:十年前+中国

你这是在用现在和国外的规范做法,来证明过去国内的不规范是假的,这有说服力么?

就像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不会哭了,是不是可以因此证明你小时候不哭?

家园 如果是这样的那还好了

偏偏不是,而是百无一用,甚至专门开杀人药方的社科类。

家园 你是说过去还是现在呀?

我没有看出你是专说国内十年前。如果看错了,算我白说。

另外,老妈在2000-2003左右评上几个奖项都是靠通讯作者,也是十年前的。那时候几个学生是靠了几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去了Yale,John Hopkins做博士后。老师学生都不吃亏。

你是说了,

而且,这些事情是发生在十年前,现在这种风气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我相信你心里更清楚。

又似乎影射现在。

80年代,教授月工资几百;90年代,一两千算是正常;现在上万几万也不算多(不是在外面开公司,就是学校研究所的工资和奖金)。十年可以变化很大。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如果老妈现在用98-03年的那几篇文章去碰那几个奖项,连提名都不会有,就是现在海龟多了,高人多了,竞争激烈了。

另外,小时候哭,对现在很有意义么。

家园 同学,学校里有钱的教授就那么几个。。。。。

更多的副教授,助教都是给教授打工的。。。

你这一杆子把所有教师都打翻,不是科学的态度啊。。

家园 以社科类中经费比较多的经济学院

网上搜索北京大学。

外链出处

2009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经费超过1300万元,是国内综合性大学经济学院中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超千万元的学院之一。

外链出处

2011年,经济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经费超过1700万元,是国内综合性大学经济学院中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超千万元的学院之一。

根据楼上楼下说的

偏偏不是,而是百无一用,甚至专门开杀人药方的社科类。

如果个人(而且跟楼上年龄相似,10年前大学毕业)在社科方面经费动辄几亿,应该中国这样的人不多,不难搜出来。嘿嘿。

家园 现在院士在东部几大城市

本单位年收入怎么也要三十万以上,好的能到五十万以上,根本不需要其它来源就能到这个级别。还有其它各种福利补贴。这位哥们没有当上院士,但是从这个头衔和成就,钱不会差很多。

这位八十年代留洋的,回来至少手里攒下一些美元,当时是笔钱。如果九十年代房改,单位分房自己有了产权,按照北京现在的房产价格,至少是几百万。如果在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买几套,现在加起来千万都是有了。即使没有投资眼光,应该也绝对衣食无忧。

虽然他这个专业开公司和兼职可能机会不多(这个有教授博导院士干,是来钱的大头),但是去为了数目这个搜集发票落个十多年,稍微冤枉了点。应该是后面得罪了别人,被暗算的马奎模式。

家园 看了看,上海五星级的香格里拉的房间不到2000

此人靠开假发票,一年365天全开满,不过70多万。连续开40年不出事,才能3000万左右。

家园 就算军工也没那么多啊

那位一看就是道听途说瞎说的。牛逼如973这样的也没有几个亿。况且一个几千万的项目最后拿下来一定好多家单位一起。也不知道他的同学都是哪里来的牛人,估计是院士们的上司的上司吧

家园 老兄懂行

国内一些高校里面的确存在这种不懂行的老师,非要跟学生争第一作者。不过近几年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基本绝迹了,因为很多的奖励规则已经改了,所以这个问题就不严重了。

家园 要发票报销的事我也见过

也是回国,合作者(高校老师)要我的发票去报销(当然钱不给我)。貌似他们也是半公开的,只要有票就从横向课题费里给报,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他们领导说这是给他们“合理避税”。这位老兄看来是还没“融入主流社会”,见到便宜只知道低头猛吃,不知道上下左右利益均沾,典型的北美wsn气质

不过,虽然比他贪得多而没受处罚的大有人在,我看也不能说他就是冤枉的,处理要比不处理好。

家园 就是!同学聚会时,当教授的谈凑发票被当官的笑掉大牙了

郑州市九O后“房妹”先被爆出有两个户口,十一套房,后来被穷追不舍的网民又找到其兄也有两个户口,全家名下一共有二十九套房,房妹的爹姓翟,原为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局长。

这类事情近些年在社会上司空见惯,在翟家看来,国家的就是他家的,做案信手拈来,说谎张口就来,案发后他居然说他妻子“做生意一二十年”,因此家中有“经济积累”,但目前揭露出来的问题是他们一家四口有八个户口,这又是怎么积累的?!

某些官员的贪还可理解,权力缺乏监督,不贪才怪。但问题是翟局长不光是贪,还胆大妄为地改动自己的户口,改动全家的户口。

幸亏此事发现得早。还可以找到当事人,处分当事人。如此事过去三五十年,当翟家子女五六十岁时,两个“真实”的户口可能会让他们逃脱社会管理之外;在民事诉讼中他可以象孙悟空一样变幻身份,让对方找不到诉讼主体;再说深一些,如遇人命关天的大案,司法部门连“验明正身”这一司法程序都难以执行。

家园 学界即官场

学校是政府机构的延伸,行政机构附属物,这是中国特色。谈不上哪个腐败更厉害,都厉害。

家园 衣俊卿才是真钓丝,冲婚外情的对象收钱,女方按床第次数付费
家园 衣更牛的是让女方替他在五台山和普陀山烧香

难以想象一个TG的主管意识形态的大干部能蠢成这样。还有,三少事件之后,衣洋洋得意念的那段文言文“国史”,那不是西西河里某人写的吗?所以,对河友的文章和见解,真不能妄自菲薄。反正在衣身上看得出来,到副部级这一级,中央没有下很大的棋。

我还给他说到我爱人的家里有些政治背景,当年我老公的姥爷也算是军队的高级干部,

与赵ziyang关系不错,等等。他说政治复杂。我说不懂。他说,不懂就远离。期间,他

还谈到俞可平,说俞可平的所谓改革是治标不治本的,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他提俞

可平,似乎在暗示我什么。那天,在床上时我还说要等开春后去五台山给他烧香拜佛,

他说自己的身份也不合适去,还说普陀山的菩萨也很灵的(俞可平是浙江人)。

可能这次的谈话与以往不同,有点政治的味道。我退房后2点左右去霞多丽吃午饭。饭

中,他发给我一条关于王lijun事件的段子:【王氏列传】红朝六十三年春,渝州王氏

被夺总兵衔赴闲职,心怀怨愤,进言朝廷,弹劾刺史。刺史薄氏震怒,遂下令缉拿。王

氏仓皇出逃蜀中,一时朝野震动,举国哗然。王乃秘投美洋会馆,欲寻庇护。后锦衣卫

围会馆,美酋惧,不敢纳,令会馆逐之。王被逮,仰天长叹曰:飞鸟尽兮良弓藏,狡兔

死兮走狗烹。

我当时还没有看到王lijun事件的新闻,看了这条信息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他谈到薄

xilai的做法,我说:“这个可以理解啊!”我一扭头看到了他恶狠狠的眼神对着我,

从未见到过他如此的神情。他说:“你妨碍到我了,我就肯定不会手软!”这个话音落

了,他也觉得似乎有歧义,我也感觉听着别扭。气氛突然就尴尬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