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最后还能在平静中缓缓落幕,其统治艺术远在美国之上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吧。毕竟人家辛苦发帖分享知识,又不是专门来搅浑水的,宁可宽容些。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都不是海运可及的范围
但北京离海就很近了,而且海河是可以通小型船只的,运河上好像也要换几次船的
漕运的主要问题是必须经过黄河,而黄河的水患、沙患是在是,,,,中国人的苦命啊
北宋更搞的,汴梁的水路交通来自汴河,汴河的水出自黄河,每年春天要开汴口,等于是在黄河大堤上开口子,引水入汴河以利漕运,冬天还要把开的口子封住。
黄河的水入汴河,河道没过几年就会淤积,每年都要疏通;而且隔十几年就可能重开河道,麻烦极了;汴梁城经常淹在水里,最狠的一次,宫城积水,英宗命令开门放水,冲垮禁卫军军营,淹死了很多人
后来,宋人导洛通汴,把洛河强行改道,给汴河供水,才解决这一问题,可惜北宋没几年就灭亡了。之后南北分治,汴梁很快衰落,汴河则淤平
基石之一,倒霉的印第安人在死在矿山之前还要再被殖民者剥削一次,矿山劳动很辛苦(没有工人斗争和社会主义思潮之前,世界上各地的矿山都是万人坑,英国自己也不例外。1606年苏格兰议会立法规定,禁止矿工离开矿井去做别的工作。否则以盗窃罪抓捕;后来人手仍然不够,甚至允许矿主抓捕被认为是“流浪者”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强制在矿井工作;到了1883年,英国官员视察矿井,还慨叹“比起在管理最差的工厂的最糟的车间里进行的最艰苦的劳动,即使是在最好煤矿里的劳动,也是更加艰苦、残酷和令人绝望的”),很多印第安人服用古柯叶强撑,于是古柯被西班牙人专卖,卖价很高。(做着牛马的活儿,还吸毒,你说能活长吗)
中国货币史是很值得一看的。
虽然老了点
古代中国最适合的货币是白银,轻重得宜;黄金数量不足,且太贵;铜钱太重,稍微大一点的交易就无法携带,晚明到鸦片大幅度涌入中国,近250年间(1550-1800),中国几乎只进口白银,才完成了社会的货币白银化。这200年间,仅从菲律宾转运的美洲白银,年均就在100万元以上;葡萄牙人从印度洋携带的货币、以及日本的银山的出产,还不在其中。尽管不同人估计的数据差异很大,但这些年间涌入中国的白银数量至少在几亿两以上,最多估计在几乎20亿两。
中国的社会生活,到明清,已经不可能完全靠铜钱(运转的白银就几亿两,铜钱要重100倍),其实西欧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前夜时,也是国内小规模的交易用铜币、银币,只有国际间的大规模交易才用黄金。西欧各主要货币的起源,都是白银。英镑者,一磅白银;法国利弗尔,一磅白银(libra,源自拉丁文的磅);德国马克,最初是半磅白银
中国的问题之一,是政府在广阔的国境内强力转运大量物资,结果钱荒和通胀同时存在;以北宋为例,西北边疆,军队云集,物价很高;政府无力运输足够的物资,就只能多发钱,铜钱不足、就当二、当五乃至当十的发大钱,又铸铁钱、发纸币等等;东南地区是出赋税的,“官今要钱不要米”(苏轼),总是钱荒,王安石变法时期,国家机构开足马力铸钱,甚至不计成本的赔本铸,仍然不够用。北宋是最后一个肯正视集权体制下的财政困境的朝代(宋代各种搜括手段用尽,财政收入折算比清代中期都多,但国家积贫,各处都缺钱,皇帝死了连葬礼都不得不俭省),变法失败之后,基本上儒家官僚集团就只剩下维稳-等死这一条路了
你说的对。
我知道人家辛苦发帖分享知识。 我自己就没有辛苦整理资料发过主题贴, 惭愧。 所以我也就说不再同他继续交流了而已, 我自己。
而且这个帖子我还是追着看的。好文章嘛。
这情形就象工作中有个热情,礼貌, 博学的同事。 可是我知道他对我的评价是:“一无是处, 早点死了拉倒”, 那么我怎么和他相处 ? 再宽容也只能敬而远之。
还有, 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他是不是来搅浑水的。 台湾日本 CIA 那些个组织, 要是不拨笔款子, 网罗几个写作班子上网来发舆论, 那水平也太低了,还不如我呢。
还真说不定这位就是一台湾日本 CIA 写作班子。 只要提起中国就如此阴损恶毒,哪里来的这么大仇呢? 如果非我族类, 那倒还解释得通。
拉美的印第安人占总人口的1/3,而在美国,他们几乎灭绝,这说明他们对印第安的态度不一样,西班牙人对他们是以奴役为主,美国人对他们就是灭绝性的屠杀,英国对很多其他地区都进行过殖民统治,对印第安人应该也是像西班牙人那样,以奴役为主,美国的独立对印第安是一场灾难。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他们自己都不否认,我们就更没有理由怀疑。
据说古柯叶不算毒品,不过这不会让印第安人的命运更好。
西班牙人手里的血债更多,
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本来就少,再则呢,致死印第安人最多的是殖民者带来的疾病,疾病跑的比人都快(部分动物也传播疾病,十六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对现在美国境内的北美中部大平原做探险时,当地还有人口不少的城镇,1682年法国人探险此地是则已经荒无人烟了,那时候现代美国人的后裔还没到达这个地方呢)
印第安人能否生存下来,和他们的数量以及组织度密切相关,拉美印第安人比例最高的就是墨西哥和秘鲁,而那里已经形成了雏形的帝国,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发展程度低,就彻底灭绝了(美国不过是几乎灭绝,西印度群岛的印第安人是彻底死光光,一个都不剩,连混血后裔都极少,因为那里西班牙人来得最早,手段最残忍,当地土著的生产能力很差,岛屿孤立,逃都无处可逃。西班牙人自己都觉得可惜,怎么这么快就没人可奴役了呢,于是就大肆贩卖黑奴)
美国人是怎么消灭印第安人的呢,就是剥夺他们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资源,让他们冻饿而死,他们还很小心的不让自己的手沾血呢
仅有北部荒芜地带的土著幸存
塔斯马尼亚岛原住民,凄惨的在70年间被迫害的一个也不剩
殖民者都是残暴的,土著的生存完全要看自己的能力
另外,西班牙人殖民时代,航海技术不是很发达,殖民者的人数不足,必须控制土著;美国殖民者的扩张时代,人数很多,他们只要土地、矿产,印第安人?最好都不存在于是就把印第安人都赶到荒芜的所谓“保留地”去,死不死那是上帝的事情了
如果用红色北极熊的政治话语,就是西班牙人把印第安人送到“××群岛”的劳改营,而美国人则把印第安人集体流放
另外,除了纳粹杀犹太、日本鬼子杀中国人,绝大部分大屠杀都是美国式的,比如土耳其人杀亚美尼亚人,大部分死者死于饥渴、劳累和疾病,但迫害者杀人的动机是明确的
不过对那些理论我总是有点怀疑。经济崩溃,实物生产停止的时候会出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彭信威提到的一些通货膨胀,比如明末,恐怕就是经济崩溃造成的,与货币有什么关系呢?
说古代中国最适合的货币是白银,你不是把全中国人都当成财主了吧?白银做生意很合适,但穷人还是需要铜钱,大观园里的人都要用铜钱。我觉得中国古代的货币问题真是很难解决,大概私铸太多吧。
说道国际间的大规模交易,我想起银行的前身就是货币兑换商,既然可以用黄金,货币兑换商又有什么用呢?我有点不明白了。
杀人不见血或者少见血,虽然不是特别喜欢杀人,我也还是觉得可怕。美国还是比你说的坏一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是一边屠杀印第安人,一边移民,一边贩卖黑奴,这恐怕不能用人数来解释,可能是怕印第安人总有一天要讨还自己的土地,预先消除可能的法律、道义问题吧,动机和手段都体现了美国人的法制精神。另一方面,美国印第安人也的确太不幸了,换了几个主子,每一个都要用他们的命来做原始积累,号称要解放全人类的马克思对他们都豪不关心。
明代力主河运的陈瑄就是武将出身,建文末年成为高级海军军官,投降永乐以后被任命为海上漕运的总兵官,顺带负责到处抓海盗,等运河通了以后他就是第一任漕运总督。
我曾经也为明清为啥要采用河运感到奇怪,于是做了一番研究,网上很多文章的观点是海运就是好来就是好,没啥看头,关键是海运有啥缺点没有。永乐那时还没尾大不掉的问题,可不论文武,都力主河运,显然就是海运的问题不好解决。天气是一大因素,不过天气可以尽量选择风浪小的季节,但另一个因素少有人提及,就是海盗,这个问题一直就像苍蝇一样讨厌,比如陈瑄就被派去抓海盗。
即使是清末海运,如今n多人论证海路可行,一般把1826年道光第一次海运拿出来作例子,因为这次非常成功,天气和海盗的问题都没出现,但道光末年(1848?)的第二次海运就碰到海盗袭扰,不算成功,所以少有人提。咸丰年间海盗仍然是个问题,但这时出现了一个明代没有的先进东东——轮船,这东西可比海盗船快多了,轮船起初主要用来护航,到了同治年间,干脆就直接用轮船运漕粮了,再也不怕海盗啦。
另外,运河除了运粮,和沟通南北的好处,还有个好处很少有人注意到,就是固定了黄河河道。黄河下游摆动的幅度相当大,唐以前基本在山东入海,宋代在天津,元以后到了淮河。为了保漕运,明清政府的确也淹了大片土地,牺牲了大批民众,比如洪泽湖就是生生堵出来的,但起码保证了黄河只祸害沿岸地区。清代漕运断了以后,黄河决口就没人管了,直到决口后30年直接默认了这次改道,开始筑堤,这都到光绪年了,显然不能光用太平天国和捻军来解释。这30年内,黄河在山东菏泽境内乱流一气,多亏北边有条汉唐黄河故道的大堤——金堤才阻止了黄河水进一步北流,今天的黄河就是沿着金堤注入大清河故道入海,就这30年,彻底把菏泽给毁了,直到今天菏泽还是山东最穷的地方,穷到啥地步,大家熟知的沂蒙山区临沂的人均GDP山东排倒第二,可临沂的人均GDP都能达到菏泽的150%以上!而黄河明清时代出现大改道相当有可能,比如康熙末年黄河北决,绕过金堤,直出天津入海。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朝廷力保的漕运,估计黄河下游南北摆动的情况明清年间会出现多次,如果这样整个黄淮海平原都会惨不忍睹。。。
老彭 引用的很多物价数据都是经济崩溃,甚至是政治经济双重崩溃下的特殊情况,那和货币的作用关系不大的
白银的购买力在我国古代,从严重稀缺的早期,到相对充足的后期,大概从500元每两的水平,降低到100元不到的水平。而白银较小的计量单位是钱,十分之一两,不过是现代十元票到百元票的水平,其实用钱的人大部分都用过的。农村居民手里肯定缺少白银,但他们用钱的机会也不多
我说白银适合中国的情况,是因为白银并不是中国政府规定的币材,而是经济运行自主选择的结果
至于银行,金银铸币以及金银条块的成色评估,是当时银行的主要工作,中国清代到民国早期,各地都有公估局的,任务也是评估银锭的成色,也就是说,上海铸的银锭元宝,没经过评估可能就无法在山东流通的,必须在银号换成山东当地的元宝,欧洲各国一般通行金银铸币,但不同政权铸币的重量,成色,接受程度都不一样的,银行最开始就是干评估和兑换的
但这不能说明白银有多好,人们就是喜欢白银,不想用别的货币,也可能是找不到铜钱才用白银,一般购物用白银都是碎银子,重量非常不精确,成色也难以判断,怎么能让精打细算的中国人满意?就算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老百姓也少不了购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之类的便宜东西,用白银买这些显然不合适。明清时造的铜钱,有黄铜的,有只用铜的,最后用铜铅合金,这也是一种青铜,说明青铜还是难以取代,另一方面用的锡还是越来越少,这能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呢?
如果是配比精当的青铜,古代钱法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销钱为器,很多钱就变成青铜器皿了
所以流通钱里含铅都多
当然,清代中国铜,锡都缺得厉害,铜很长时间依赖进口,日本铜
但是那时银子也缺,中国政府不铸银币也是怪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