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数据看空气污染与健康的相关性 -- 夕曦
今天让人关注的新闻是
网上有不少猜测跟北京的雾霾有关。理由
从学术角度讲,空气污染引起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突发导致死亡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还有滞后的效应。下图是邵市长去世当天和前7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数据由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上获得的空气质量指数,再由空气质量指数转换成PM2.5的日均浓度。为简便起见,我将所有的空气质量指数所报的污染物都当做PM2.5来计算。
图中,疾病发作当天定义为0天,之前的天数由-1,-2,-3代表。
两会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份在北京召开,其间会出现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这对于从空气质量较好地区来的、有慢性病的代表来说,突遇高污染状况,劳累,紧张,都是高风险易突发的情况,需要特别加强保健。
2009年香港政协常务委员徐展堂在开两会时突发脑溢血入院,最终没有抢救过来。下图是当时的空气质量状况。图中显示的是PM10的日均浓度,红线代表当年的全年日均PM10浓度。
还有几个数据:
1、著名相声艺术大师马季,2006年12月20日心脏病突发去世(72岁)。之前十天PM10曾经爆表。
2、计算机反病毒专家王江民,2010年4月4日心脏病突发去世(59岁)。
3、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杨峻,2010年1月29日心脏病突发去世(70岁)。
4、著名的“张军长”电影演员项堃,2009年2月15日心脏病突发去世,(94岁)。
还有一些数据,就不一一发出来了。
注1:这些数据,大部分在几年前就整理出来了,曾经给几个媒体朋友看过,不招待见,就放在一边了。
注2:以上数据只能显示空气质量与疾病突发死亡的某种相关性。对具体个例,不足以证明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请勿过渡解读。
注3:以上数据使用了原名,对可能引起的不快、痛苦,在此表示十分的歉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从科学方法的角度上来说,单凭举例不是验证相关性的好方法。必须有统计数字的佐证才行。比如在北京某次严重雾霾天气后N天,医院的心脏病死亡数字,并和平均每天的心脏病死亡数字相比较。
在面对大样本数据的时候,举例是很容易误导的。卖彩票的人经常通过举例来宣传“买彩票一本万利”,似乎彩票是最好的投资。他只要把拿大奖的都列举一遍就行了。但统计数字会告诉你买彩票基本属于赞助公益行为。
比如,2006年春节,PM10在初一骤然升高,或许和放炮有关,初二、初三的每天因心脏病突发死亡的人数是41,42。对比2006年全年的日平均29人因心脏病突发死亡增加了30%多。但这个数据对大多数人是感觉不到的。可如果你能将新闻上发布的此类事件和当时的空气质量记录下来,就比较直观了。
按照环境健康领域的大牛的话,在中国、印度这些国家进行空气污染与发病、死亡的研究,在科学上已经不是个另人感兴趣的问题了,问题的关键时政府和社会对此严重程度的认识和采取的治理措施。
北京地区今年一月开始出现的雾霾,是由于几十年内罕见的极端天气引起的,涉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的能力来解决了。现在还没完,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流动,北京地区西北风一停,很快就会过来。这次事件的解决,只能等大面积的降雨。确实是从未见过的现象,还在观察。
写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建议多用图表增强数据表现力,数据就不干巴巴了
吸烟
室内连吸3根烟 PM2.5超标30倍
在35平方米的室内吸3根烟,PM2.5的瞬间最高值可以达到2000微克/立方米,超标30倍。记者昨日从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获悉,日前该中心进行了一次实验,得出上述结果。
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使公众认识烟草烟雾对室内PM2.5的影响,5月10日,该中心特意进行一次实验。在35平方米的室内,让吸烟者连续吸3支烟,室内PM2.5平均浓度迅速攀升至966微克/立方米,瞬时浓度最高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而且在卷烟熄灭后,PM2.5浓度一直持续在很高水平,20分钟后仍达到350微克/立方米,远远高于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标准(PM2.5高于65微克/立方米)
==============
美丽家园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广场活动在江东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广场举行。
“今天我们广场上的pm2.5指数是30,真是一个好天气啊!”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发现生活中的pm2.5”,相关专家和志愿者用便携式PM2.5检测仪器对汽车尾气排放、车内抽烟、煤饼炉以及居民家进行了pm2.5的检测。人们印象中污染严重的汽车尾气“不负重望”,pm数值达到了597;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一个人在车内关窗抽烟时的PM2.5竟然是汽车尾气的近10倍,最高时指数达到了5500多。面对现场的检测数据,在场的市民纷纷惊讶地表示,真没想到,车内抽烟这么厉害。
===============
何须楼主的数据,
你就是生活在洁净级别爆表的芯片生产车间,
也耐不住你自己抽几根烟么。
云南的人均寿命低于北京十岁,
看来,
云南的空气真不好!
……
很明显,初二、初三大家都干吗了?
拜年!
您看,
祖国各地的外国友人,
初二、初三不拜年,
她们的心脏病发病率提高了么?
初二三也有暴饮暴食、饮酒的因素吧,排除了吗?
举例子是不够的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家里有心脏病人,所以对心脏病还是有一点关注的。排第一位的诱因不是空气污染,而是在闹市骑车。闹市中骑车,吸入大量汽车尾气,加上嘈杂的环境拥堵的交通容易引发焦虑,骑车又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这些条件加在一起才会成为心脏病的诱因。单单一个雾霾是不会成为诱因的。
人大代表应该是不会在北京的闹市中骑车的,所以这种情况对他应该是不适合的。
虽然一般冬天春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太好,但是今年冬季到现在为止还算不错,对比去年好了很多。我专门下载了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的app,每天24小时美国大使馆与万寿西宫两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数据显示的。北京的pm2.5的曲线有非常强烈的上下直线波动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是与风有很大关联的。比如最近一个月,只要一刮风,曲线就拐头向下一直降到50-100附近。风一停,就开始拐头向上一直升到200附近或者以上,然后再因为刮风拐头向下到50-100附近,如此反复,差不多5天一个循环。昨晚燃放烟花,今天开始上升到200以上了,目前是275
另外我想多说几句,因为最近我家里老人陆续出现生病住院的情况,让我比较多的思考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个问题,当然,我指的是比较大的或者可以致命的病。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情绪开朗是人健康的第一保障,生活水准是健康的第二大保障。因为我认识的生活居住在北京的老人确实普遍比较长寿,而我能从他们身上找出的不同于我故乡城市老人的特点也就是这两点了。
目的就是呼吁,当时发现用数据说话屁用没有。我当时的一个在中科院环研所工作的同事(合作空气中的铅对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当时对我说,她在忙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焦头烂额地根本顾不上什么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事如果中央领导不重视,谁也不当回事儿。
所以在那个时期,呼吁很重要。即使我对美国驻华使领馆公布PM2.5的做法再不满(数据采集有问题,解释和结论也有问题),但还是有一定的呼吁作用。现在呼吁的阶段过去了,相对声音就小多了。
这是因为正像你提到的具体例子,每个人的变异太大,要在大量样本基础上控制个体的变化,经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常常是我们说的“眼见并不为实”。所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例如辅助的证据是来源于实验室动物模型上的研究数据。
中学物理中的“波粒二象性”也是这个道理,看见物质波的特性,同时是不能看到其粒子的特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青菜、凉拌菜、蔬菜吃得多,不多放油,少吃油炸食物,对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恐怕比单单药物要管用。
当然了,医疗机构又多又先进很有用,
可老爷子那一辈,
可没几个愿意去医院的,我看北京人均寿命高与生活习惯大有关系,与广泛开战文体活动、市内各种文体场所多、老年人“老有所乐”大有关系。
就像你提过,心情愉快很重要,老年人之间玩玩乐乐,一天很快就过去了,长寿又长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