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航母之后 -- 晨枫
9月25日,“辽宁”号举行入役仪式,揭开了中国海军史上新的一章。“辽宁”号是中国第一艘航母,中国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航母。航母只是强大海军的一部分,还将有更多、更先进的驱护舰艇、潜艇、舰载作战飞机加入中国海军,彻底改变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悲惨历史。但不大为人注意的是,强大的中国海军舰队还需要补给舰,而补给舰已经远远超过舰队里端茶送水的角色。
辽宁舰已经成军,但航母战斗群不能光有航母
法国DCN的BRAVE是新概念补给舰,理念值得借鉴
海军舰船有别于陆军机动兵团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自持力,尤其是大型舰船,设计自持力超过30天甚至60天的屡见不鲜。但再强的自持力也终有需要补给的时候。舰船游弋于远洋,不一定有近便的基地,就需要有伴随舰队行动的补给舰。传统上,补给舰可以分为舰队油船和舰队支援舰,前者补充燃油和其他液货,后者主要补充弹药、食品和其他干货。舰队越大,需要的护航舰艇越多,所以把液货和干货合并,用单一的补给舰伴随补给是合理的选择。但这只是现代补给舰最起码的能力。加拿大海军计划建造新的一级“联合支援舰”,用于替代已经陈旧的“保护者”级补给舰。法国最大的海军造船厂DCN在2012年欧洲海军展上展出最新版本的BRAVE补给舰设计,这是DCN正在向各国海军兜售的全新设计。这些全新设计突破了传统补给舰的概念,值得关注。
在传统上,航母是海军中最大的舰只,现代两栖攻击舰的吨位越来越大,已经在吨位上紧随航母之后。但不大为人注意的是,补给舰常常也是各国海军中吨位最大的舰船之一。比如说,加拿大海军现有的“保护者”级补给舰达到25000吨,一艘就顶5艘“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而“哈利法克斯”级是加拿大海军最大的战舰。英国也是一样,约31500吨的“海浪”级补给舰超过了19500吨的“阿尔比昂”级坞式登陆舰,连即将退役的“无敌”号航母也只有22000吨,当然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更大,达到65000吨。在美国海军中,“支援”级补给舰达到49600吨,超过了45700吨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实际上是中型航母了)。
美国海军的“支援”级是现在最大的补给舰,可以同时给航母和另一艘主力战舰补给
BRAVE则代表了新一代补给舰
大吨位自然有利于运载更多的补给,比如“支援”级补给舰,可以运载1,965,600美制加仑(7,441,000 升)船用柴油,2,620,800美制加仑(9,921,000升)JP5 航空燃油,800瓶专用气体,1950吨弹药,360吨冷藏食品,还有20,000美制加仑(76,000 升)淡水。为了跟上航母编队,“支援”级使用4台LM2500燃气轮机驱动,最大航速25节。现代补给舰不仅能运载大量液货干货,还有专用的门式和其他专用补给站,可以在航行中实行横向和纵向补给。现代补给舰还有直升机库和直升机平台,用于垂直补给。但大个子有大智慧,新概念补给舰的功能远远超过运载和补给,实际上成为综合保障支援舰。
大吨位意味着宽大的空间,也为其他舰队保障功能提供了方便。传统上,海上医疗救护是分级的,一般舰船上的医疗救护设施只适用于急救和简单治疗,复杂治疗和疗养如果没有条件转移到岸上基地或者友好国家的医疗设施的话,需要转移到随同舰队行动的医院船。专用的医院船通常利用率不足,现在已经很少了,大多在大型舰船(如航母、两栖攻击舰等)上加强舰上医护设施代用。但把舰队医护功能转移到补给舰上,不仅可以在设计和建造时就包括完善和宽大的医护设施,还可以利用宽大的甲板临时增减集装箱式的医护模块,比如X光超声波、化验、手术、理疗、特护病房等专用模块,有利于根据需要随时增减医护能力,还有利于把作战舰船上的空间和人力解放出来,即使像航母、两栖攻击舰这样的大型舰船也有搭载人员多、功能复杂而有空间和人力紧张的问题。完善的医护设施对在长期的远洋作战中保障士气和战斗力很重要。
另一个舰队保障功能是维修。早在风帆时代,出海的战舰上就带着工匠,压舱木在战斗后则用来修补战损的船体或者桅杆。现代战舰也有这个需要,有时需要用金属毛坯车制一个部件临时代用,或者焊补损伤的船体,直到回到基地大修。现代舰船越来越复杂,不仅有复杂的机电系统,更有复杂的电子和计算机系统。舰载武器和飞机中,有很多需要分级定期检修。有的部件更换下来后,可以翻修使用,有的只能返厂回收了。一把扳手、一个万用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作战舰船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分门别类存放备件和回收件。传统上,舰队维修舰负责这些维修事宜,但在大型补给舰上开辟一个维修工作空间,就可以取代专用的维修舰了。这对缺乏航母的舰队直升机尤其重要。很多作战舰艇上可以搭载直升机,甚至有机库,但机库里缺乏空间,无法对直升机作深度维修。补给舰上的机库比较宽大,维修设施也齐全,更加适合为舰队的直升机提供维修。
舰队指挥不能算保障功能,但旗舰通常由最大的军舰担任,这是有道理的。军舰上从舰长到水兵,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舰上空间通常也是这样,每一个坑都有一个萝卜等着了。一般军舰用于舰队指挥,既没有足够的多余人手可以用来保障指挥通信功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额外的人手。现代巡洋舰和驱逐舰最大的区别已经不是吨位、武器系统和航程,而是搭载舰队司令部的能力。在驱逐舰上预留舰队司令部的空间可以解决旗舰的问题,但不作旗舰使用的时候,就是很大的浪费。把舰队司令部搬到补给舰上,就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反正需要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舰队司令部的舰队行动通常总是有补给舰伴随行动的。贺医护设施一样,补给舰上可以按需要搭载指挥、通信模块和生活模块,改装为舰队司令部。
还有一个功能是支援两栖作战。两栖攻击舰是远洋两栖攻击的第一波,随后需要大量物资上陆支援作战。第二波两栖作业不需要像两栖攻击舰那样强调作战性能,只需要有大量的载货能力和海上吊卸能力,通过补给门架、吊车把车辆、物资、弹药和燃油转移到配属的甚至自带的小型登陆艇,向岸上转运。另外,舰上宽大的直升机平台容易起降大型直升机,有利于向岸上垂直补给。
另一个不属于通常保障功能的海军需要是训练。直接用大型作战舰船训练操纵大舰太浪费,舰上也没有足够空间容纳大批学员,学员的活动和舰上正常运作容易形成干扰。补给舰又是提供远洋训练的好场所。补给舰上也可以提供娱乐、疗养设施,供远洋巡逻的官兵修整。在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的时候,这样的补给舰是人道救援的理想平台。国内人道救援还不大敏感,但国际人道救援时,出动大型作战舰船有时比较敏感,而补给舰这样作战色彩不浓的辅助舰船就比较适合。另外,作战舰船上有大量的精密装备,任何出动都导致高昂的费用,舰上大量作战人员不一定能在人道救援中派用场,还需要专人警戒隔离,确保闲杂人等远离敏感装备。补给舰就比较少这样的问题,真正能放手用于人道救援。
重要的是,补给舰不是作战舰船,不可能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单独行动,所以可以不搭载或者仅仅搭载少量的自卫武器。除了航速要求能跟上舰队行动外,可以降低抗战损标准,甚至可以按照民船标准建造,大大降低每吨的造价,使得对吨位不太敏感,在保证基本的补给、运输功能的同时,可以相对容易地包括进上述的额外功能。
但补给舰毕竟是舰队的一部分,降低雷达反射特征有助于降低整个舰队的可探测性,也降低舰队的护卫负担。可巧,造船技术的新动向使得舰船设计和隐身可以结合起来。传统上,大型舰船采用前飘艏,尖尖的船头像一把前倾的大砍刀一样劈开波浪,并向两侧外倾压浪。这是为了减少船首上浪的问题。海浪过多冲涮上船首甲板的话,不仅人员行走不安全,也容易对甲板上的设备造成损坏。在过去,甲板密封不好,过多上浪还有船内进水的危险,更是影响安全。但前飘船首在大浪中也有造成过度纵摇的问题,船首容易随着波浪高高抬起,然后重重落下,不仅影响航行舒适,还对龙骨和船体的抗扭曲强度提高要求。
新型的后飘船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的回归。后飘船首的前沿不是传统的由前上至后下。而是由前下至后上。也就是说,船首的最前端埋在水里,像一把刀刃向上的军刀。不仅船首线是后倾的,船首侧面也是内倾的。后飘船首的特点和前飘相反,在风浪中纵摇较小,既不被涌浪顶上去,也不被卷浪压下来,行驶比较平稳。更重要的是,减少纵摇后,相当于穿浪前进,而不是劈浪或者压浪前进,阻力也减小了。如果把后飘船首的甲板索性密封起来,向后延伸,和舰桥整合为一体,后飘船首甲板上浪的问题也解决了,因为根本没有暴露的甲板。封闭起来的船首甲板在外形上和隐身要求的内倾原则一致,还增加了舱室面积,对于补给舰这样不需要在前甲板上安装大量武器系统、胆需要大量舱室面积的辅助舰船来说,来得正好。
法国最大的海军造船厂DCN在2012年欧洲海军展上,推出BRAVE补给舰设计的最新版本,正是这样采用后飘船首的先进综合后勤浮动基地。前段为生活区,不仅供本船船员使用,还可以用作指挥、医护、训练等其他功能。中段为液货区,用于运载燃油、淡水和其他液货。后段为干货和工场区,载运干货(包括食品、弹药、精密器材等)和搭载车辆,还用于容纳修造设施和直升机库,用于维修作业。后段的直升机甲板可以起落重型直升机,或者用于收放无人机。BRAVE是模块化的,可以按照用户要求建成不同吨位。在欧洲军费拮据的当前,BRAVE还只是纸上谈兵的概念,但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海军来说,这是一个颇有借鉴意义的概念。
这么多功能集合的补给舰敌我双方的指挥官一定都朝思暮想,不大可能用民船标准建吧。
后飘船首的速度影响大吗?传统船首劈波斩浪感觉阻力小,而后飘船首看上去船首横截面较大,阻力大,如果舰队全速前进能跟上吗?
看看都40朵花了,没人坐沙发
不过这要等真专家来核实了。
的导引头设计成能够识别后飘船首的程序,专打综合补给船,又是民用型的,又是n多功能一体的,还没有近程反导武器,命中率高多了。打了补给船,让舰队原地转圈钓鱼吃。
补给舰确实是舰队力量倍增器。
不过补给舰装载舰队司令部这个做法还是不看好的。
第一,正如晨大所说,补给舰的损管标准是降低到民用级别来降低成本,这样的标准对于保存舰队司令部这种指挥核心是相当不合适的。用舰队中最大的战斗舰艇做旗舰不光是为了乘坐和居住的便利,更是安全性上的保障。
第二,补给舰也并非聚宝盆,补给舰要经常往来于基地和舰队之间,让司令部脱离舰队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三,更多的多功能性,补给,维修,医院也会占用船上的资源,使得舰队司令部的运作出现问题。
司令部还是使用专门的指挥舰更合适。
“贺医护设施一样”“胆需要大量舱室面积的辅助舰船来说,来得正好。”
威风凛凛的海军上将舰队司令和冻猪肉挤在一条船上,想想就很不严肃。而且海战开始的时候,作战舰只需要前出,补给舰不适合跟进作战队形,毕竟战舰都有自持时间。如果舰队司令在开打的时候在几百海里外待在一堆由护卫舰拱卫的冻猪肉中间,这个这个,。。。,士气有点不好说。至少脸上挂不住。呵呵。
打快了,就有错字,抱歉了。
军舰都有用民船标准造的,像丹麦的Iver Huitfeldt级。
补给船好打是因为成本低省掉了很多东西,那么打掉了也好造,再派一艘或者两艘过来好了。作战舰队自己又有比较大的自持力,不会因为这一个空档没有补给船丧失作战能力,所以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