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用亲身经历来说说美国联邦政府的官僚以及真实政治 -- 老乐
系?
李嘉诚能代表本行业的工农?宋祖英能代表人民?
而且此人要比较能发表意见(个性外向,喜欢与人沟通),比较能协调本领域的不同声音,最主要是谦卑,不妄自尊大(这里,有宗教信仰就很重要了)。至于是不是本行业老大,倒不一定,但一定是本行业的资深人员,年龄比较大,这样出面平衡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一个比较平衡的民意代表结构,我想可能至少是5部分:
1)各实业领域的资深工科男,也就是香港立法会的“界别成员”。
2)公务员体系代表。(立法后要他们去执行,能不能这么立法,他们要发表意见)
3)立法专业人士(意见统一后,要由他们以专业语言立法),这就是律师们了。
4)文化舆论界人士。
5)其他由社会投票推举的人士,比如一些很年轻的黑马议员,以确保声音的多元化。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审批是非常正常的。如果随便什么人报经费上去,随便就批,那才是不正常。
我看不出政府丝毫错误的地方。NIH也是一个联邦机构。
同行是冤家。
同行老大和其他小同行,是利益冲突关系。
你是个杂货店老板,你愿意walmart为你的利益代表制定产业政策吗?
你是家小汽车生产商,(比如Tesla),你愿意派GM为你制定产业政策吗?
连同行是冤家都不懂,说明你对任何产业界都没有基本常识。
但是,重复审批是否必要,特别是本着“融洽政府内不同部门相互关系”的重复审批是否必要呢?
实际上,系里和所里的审批就已经非常严格了,特别是系里的审批最严格:条件如下:
第一,必须要给talk。往年只要被选中给poster,就可以参加会议。
第二,必须要得到大会颁发的award--这个更难。
只有两条同时符合的才能够报名参加会议。参加过大型年会的朋友可能都有经验,投稿往往数以千计,给talk的人是少数,在给talk的人中再选出获奖者,那就更少。
我认为系里的审批就已经够了,往年只要报到所里批准就完了,但是今年要继续上报到院里。而且院里的本意并不是从新审查参会资格,而是要让政府其他部门不觉得不爽--这个才是令我们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感到不爽的原因。
政治高于科研,我对此深有感触,并且完全理解,但是政治高到这个地步,才让我真正的开了眼界。
所谓做人,在我看来就是要给自己拉关系,找靠山--通俗的说就是卖身投靠。
没有人生来就能做老大,所以在自己认为手里有点本钱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卖给一个真正的“老大”。科研界哪里有真正从零开始的小PI?还不都是在起家阶段用自己辛苦作来的成果,加入一个大老板的团队,从二级甚至三级小PI干起来,逐步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多拿经费,逐步把自己做大。
至于说工业界,我的确不懂,但是生命科学领域里面的“投靠”,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念书的时候找一个相对诚实,有潜力的中型老板(他们往往也是依附更大的老板),博士后的时候争取投靠一个更大的老板,想做PI的话,下一步就是要争取投靠一个健康,人缘好的顶级老板,最好是一言九鼎的院士,然后被大老板带着逐步拿经费,再把自己做大。至于说,做到半截,靠山倒了,那么也只好认倒霉,或者赶快投靠下一家。
做博士,博士后的关键是选择课题,想做PI,学问则在选择靠山。哪个做PI的一天到晚还看专业呢?再说了,专业上的东西早就做透了,顶多是定期开开会,看看Nature, Science,跟跟进展吧,大多数时间就是写经费,拉关系了--没关系,没钱,我们还做个狗屁科研呀。
我接触到的美国学术界,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是讲究投靠,做到院士也要给自己找靠山--这就需要政客了。
政治高于学术,应该是这么回事。
至于说在企业界,如何和巨头竞争,保护住自己的品牌,那是另外的问题,我不懂,也无权讨论。
如果我就是给李嘉诚打工的,我当然希望李嘉诚为本行业争取来更多的利益了。
老李挣不来利益和资源,我不就失业了吗?
而且,慢的原因不是因为“紧”,而是为了要让其他部门感觉好一点,刻意的在本部门放慢脚步。
我仅仅是陈述我经历过的事实罢了。
您愿意归纳为“美国的月亮更圆”--这个是您的言论自由权。
只要还有这部分预算,我就用就是了。我考虑的仅仅是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这部分经费。
如果说哪天没这笔预算了,那么我自然也就没钱去开会了,到时候再想其他办法不就完了。
至于说为什么选择夏威夷,这个是大会组委会决定的,与会议的参与者无关。我无权替他们做这个决定,因此,您也没有必要问我“为什么选择再夏威夷”。
监督需要成本。政府集中采购需要成本。这都是必需的管理成本。
你要和没有监督经费随便化的结果来对比。
没有监督经费随便报销,下次就可能有人花公款去澳大利亚开年会。
(我猜想在经费充足的年份一定有人这么干过了)
管理成本是存在的,但是重复审批,重复监督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浪费也许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