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如何自辨甲流与普通流感 -- 迷途笨狼
其他的量大些,其实也还可以。
我自己吃过,孩子吃过。
不过当时我是和孩子共吃一次量的。
但是它也确实治好了我的甲流。
且吃药后很快降温,第二天第三天就降温至正常温度了。
说起石膏。我孩子小时候老感冒,一感冒就发高烧,我经常用白虎汤,当然,每次就用一剂,对付小儿高烧有奇效。
这个不是常用的药,量大些也可以理解。
实话实说,我觉得甲流是人造的+媒体渲染加强的捞钱工具
必要时充当管制的借口
中医对药物和药量的一般看法: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
所以不能简单地看重量来说药量大小。你家那种情况,赶快退烧是第一考虑,别的什么都是可以承受的代价了。西医这种情况也很多的,不然当年非典不是要死更多人?今天还有不少“股骨头坏死(大剂量激素后果)”的幸存者或许觉得还不如当年死掉。
药量的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一般理解中医把脉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药量的大小,这个不是简单的药物的分量大小,有时候包括药物种类甚至整个方剂都会改变。药后的效果也要通过把脉来确定的。现在大部分医生都是混饭吃的,根本就不会把脉。
==========
你前面给出的方剂看起来都是“温病方”,特点就是量大,但是效果还不怎么样。现在要是还有“吴鞠通”医生的话,不知道要给患者捅死多少回了。和《伤寒论》比起来《温病条辨》理论价值高过实际医疗价值。
还是说这个病是渲染的?
我觉得甲流是真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烧过,这么快速升温,这么头疼。
以前感冒时的头疼,或者流感时的头疼,和甲流都不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
张仲景那会儿好像是论钱,大概一小撮儿?
到李时珍那会儿好像已经论两,大概一大把了
要不是工业革命,还不知道现在该咋论呢
这说明人体对中药也有抗药性?
伤寒论中论两,到了后代倒是论钱了。不过伤寒论中的方子是一天的量,明朝几钱几钱是一剂药的量,换算下来也差不多。
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个人那么多年感冒的经验,得流感的情况比较少,伤寒的情况反而比较多。虽然不会诊脉,看看鼻涕和舌苔的颜色还是可以辅助我们判断的。如果舌苔和鼻涕都白的话,那两个方子一般不能用。要从伤寒论中找治疗方法了。
感冒初起时就注意给眼睛鼻子上药 清洗,减少对咽喉影响。
中药西药都可,身边没药时我会给鼻子里涂些香油,要是浸过苍耳子的香油更好。
没错,另外非典和这个威力是被严重夸张了
感觉很多媒体在黑手误导下故意妖魔化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先区分风热还是风寒感冒再下药比较好
感觉甲流更像是瘟疫而非一般感冒
公布的配药太复杂了,也可能为了医疗产业收益故弄玄虚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