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回国,还是留在国外? -- earthcolor
一个学区规定一个班最多25个人,事实上平均一个班15个人。那么就有了很多空位随时让插班生进来。多余计划的学位,其实也不算浪费。班上人少一点,学生比较学得好。
我觉得美国的好学校这么容易上,恐怕有多个原因:
1. 学区房足够贵,以至于一般人干脆就放弃了
2. 每个学区的人不是很多,不存在争抢
至于教育投入,那是次要原因。因为好学校是个相对概念。所有学校的投入都多了,质量变高了,但是相对来说,好的恐怕还是那几个。
所以想达到“买了学区房,轻松上名校”的最好方法,是把学区房炒到天价。别说买房租房,一般人白给都住不起。这样学区的人少了,自然就好上了。
楼上这位,住在长岛,比住其它地方恐怕要贵很多吧?虽然都可以叫做”学区房“,但是你在深圳的,和在长岛的,恐怕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吧?
美国就是好呀就是好。
十几年前,留在美国需要理由吗?
十几年过去了,得想想留在美国的理由了。嗯,空气、教育、吃饭便宜,还有啥来着?
再过十几年,理由是啥来着,嗯,自由,哈哈。
全都政府买单的话,对其他人不公平
。
http://us.soufun.com/house/37910_1.htm
看你说的,这个卖房子的有点黑了,哈哈。
不过如果这个房子相对美国人来说并不贵,那为什么住的人还这么少呢?
是说美国人对上名校兴趣不大?还是他们不想住的太好?还是其实这个地方也不怎么好?还是有钱也住不进去,还有别的限制条件?
People in different income brackets often have hard tim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Look at how people perceive of your posts: 我觉得他主要是表达一下优越感.
For me, what you wrote is just common sense, esp., if one live among middle class community with parents competing to send their kids to elite high schools and then elite universities. For kids in those circles, life is non-stop competition, in school, in student societies, in non-school activities, and money spent on kid's
--in-schoo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are just amazing. I do not even mention all the time spent by parents (mostly, their "soccer" mom") on those activities.
(2)私人大量投入。家长的私人支出补充了政府教育投入。算上这一块,中国的实际教育支出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把印度远甩开了,这是祖先留下的好传统。但私人取代不了政府,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是中国教育乱象之本。
The private investment in States is not low AT ALL. Of course, I am not talking about family education in certain low-income ethnical groups.
刚才查了这个房子的背景,业主是2007年高峰时买的,价格91.5万美元,后来挂120万美元出售,挂了几年了,一直卖不掉。已在2013年6月21日取消挂牌了
和网上那篇寒门贵子的感觉差不多。恰恰是家里面老实农民家的孩子显得木讷和不堪用。举例
一个女孩子,家里面银行的,中学是上海中学的,财大的,她的大学里面很多考试取消了,以项目小组做paper方式完成,她做过世博会园区土地用途项目,就是她们经济学、政治学老师指导,她们直接找管委会主任,没有动用关系的,现在上海的官员还是某些方面形象开明的。还做一个河南土地流转的项目,都是实实在在的去做调查,孩子在这些项目中实实在在的锻炼了能力,真有些羡慕她们,我们当年还是要背书考试的
这个孩子特点就是非常的有好奇心,并且对自己很有规划,很上进,并且不着痕迹的能恭维人。身上没有什么小资的酸味。
新一代确实有些地方很优秀。相反,所谓农民工家庭出来的,一个少有名校出来,一个就是难免的心态比较急功近利。这真 个人感觉。
我回国两年了,赞成他们的看法。
加拿大和美国略有不同,但大的体制是相同的。
我家附近的学校明年要关掉,同时关掉的还有这一片大区中的三所学校,因为生源不够,一直低于50%。家长们意见很大,但结果不会改变了。
可能会是个好生意
信息非常不对称啊
在国外出生的可以选择跟父母报户口;在香港出生的想要报户口要先放弃香港身份,不是罚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我的朋友圈收入按现行汇率都高于美国的中位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