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虽然没有那样提气,但进展以不小,各个子系统,单个技术突破就更多。
多年的心脏病快好了。
目前看来,这点做得还不太够。我们目前还只是追赶,虽然追起来似乎越来越容易,因为距离越来越近。
今天在微博上大家盛赞菲迪克那个奖项的问题。中国获得了将近或超过三分之一的菲迪克百年工程奖。我也曾为此而兴奋了大半天。不过细想起来,这里面纯属于中国原创的东西少之又少——不是说那种体量的增大的原创,而是指从IDEA开始Originate的东西。
从这点上讲,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中国人民要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这个任务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而且越看越像。被煽动起来的群众当然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特别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群众,真要是能从拆迁等获得利益的群众估计就不参与群体运动了。
中文报道也有了
此次,中国能源巨头神华集团旗下的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煤炭液化油工厂明确获得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认可。此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年产能力为400万吨。投资总额为550亿元,项目完成后的预计年均销售额为233亿元。据第一财讯
据报道,该项目为全世界单体最大的煤炭液化制油工程。由此生出的煤炭液化油预计可以用于符合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国5)以上的燃料油、飞机、船舶、军用特殊燃料等。该集团将可以提高中国石油制品的品质。
按照上述链接的《第一财讯》的消息
神华集团就此表示,作为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将会为我国应对国际石油形势变化提供重要的手段和反制措施,对提高我国能源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抢占后石油时代的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煤制油可生产优于国五标准的车用油品以及航空、舰船等军用特种燃料,有利于加快我国油品质量升级进程。
另据初步测算,项目运营期内,年均实现工业增加值为157亿元,以宁夏地区统计公报显示的2012年度工业增加值878.64亿元计算,该项目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其17.86%。
在推动设备国产化方面,神宁煤业还联合国内行业领先制造企业对部分大型空分设备、反应器、板式分离—换热器、工艺压缩机、流程泵及阀门等主要设备和关键材料的国内装备制造开展了研发、设计和试制工作,为相关设备、材料的国产化做好充足准备。其中,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主要设备共有7238台(套),绝大部分由国内生产制造,装备自主化率将达96%。
这事说简单也简单,中国或者说中华文明,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生活的洗礼时日太短,而现代传媒所需要的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积累,中国还不具备。
你只要看一下从19世纪末到现在的世界文学史、音乐史和美术绘画史,就知道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宣传方面处于压倒性优势了。
引用:
国内缺太多课,新文化运动只来得及改造了印刷字体,建国之后忙着扫盲和义务教育,美术什么的靠边站;
如今应用美术也是吃力又不挣钱的职业,门槛又低,干几年就跑的人太多,起步需要积累的经验值太多了;
就我的观察实现第一次设计突破,建立一个有效的方法论差不多要到28-30岁了,在这之前工资奇低,老加班,还有拽的要死的甲方,说实话业界平均水平进展很快,5年前的东西就完全禁不住看了,但是差距太大了。。。
教育方法也很有问题,学院派没怎么做过设计,而设计水平是要靠解决问题来提高的,1930年就在西方普遍应用的网格设计方法,国内知道的人不太多,能用的熟练的更少,能搞明白版面率和页面氛围的控制的火候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前几年大学里根本就没有人讲这个课,能讲的大概也就是赵健。
这个行当是越老的一线设计越吃香,不过国内不怎么看的起年纪大的一线员工,所以说文宣差是必然的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3;铢钱:4。你,乐善:4;铢钱:-16。本帖花:3
中国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标准被IEC定为国际标准。
话说现在看新闻联播,竟然有很神奇的疗伤效果。白天看网上乱七八糟的各种消息,心情莫名的糟糕,下班回家吃罢晚饭,坐在沙发上再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心情就慢慢淡定下来。
在重化工,石油化工方面不说技术,至少三大石油和神华的产值和规模还比较大。但在精细化工方面,和basf,杜邦,陶氏化学比起来,无论技术还是规模就都差太远了。
是先发展导弹,后用导弹的改过来。跟日本是不同的。
而且只是中试技术,美方只出技术,所有资金中国人出,其实就是把一个美国的厂拆了某炼化再拼起来,但是下面的人比较抵抗这个事情。
也是平时就有积怨的,不然不至于闹这么大
前面有的地方已经提到了,在制造这一块,重型模锻压机已经出来了,高温合金方面也是突破连连,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病快好了,但毕竟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还有检测这一块,比如涡轮叶片的内部质量、运动间隙等等,相关项目正在展开,缺了这些东西,设计和制造就是盲目的,指标和可靠性很难上去,这方面也还需要时间。航空发动机牵扯的方面实在太广了,需要补的课很多,全面突破估计还得再过几年的时间,等方方面面都弄全了才行。
中国值得一些的方面还很多,西西河里各行业的河友都有,不如大家都各自说说自己领域内的情况,也许可以考虑单开个帖子。
D.星际远航
中国航天的探索区域不仅限于地球附近,而是延伸到月球和更远的行星际空间。嫦娥二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人发射的飞得最远的人造物体,并且仍然处在技术人员的控制之中,还将继续飞向深空,最远可能飞到3亿公里的距离,为未来中国的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和数据。
嫦娥二号是用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研制的,完成绕月探测工作后,由继续飞向第二拉格朗日点,这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之后,它仍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剩下相当的燃料储备,接下来有飞回地球、撞击月面或飞向深空三个选择,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嫦娥二号能够一再完成超出预期的任务,得益于其较大的设计裕量和极高的入轨精度。在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原本设计需要三次轨道修正,实际第一次轨道修正就达成了极好的效果,后续的两次修正被取消,这就节省下了大量的宝贵燃料,使得嫦娥二号最终能够飞向更远的深空,其运行时间和飞行距离都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这说明中国航天的可靠性设计和飞行控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嫦娥工程中还体现出了中国航天一贯的严谨和务实作风。嫦娥一号在完成其基本使命之后,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禀承一贯的严谨务实作风,并没有选择让其立即撞击月面、和印度争夺所谓“第N个在月球上留下国旗”的虚荣,而是选择了继续进行变轨试验,最近距离月面仅15公里,超期服役直到燃料耗尽才撞向月面,为将来的着陆积累了经验。而印度的撞月行动,则是从绕月探测器上单独分离出一个撞击器,携带印度国旗高速冲向月面,这与其说是把国旗留在月面,不如说是把国旗击毁在月面更为贴切。
至于嫦娥二号,到2013年7月为止,它已经飞离地球5000万公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成为一颗人造行星。通过调整对卫星的遥测码速率、测控模式、上行功率和卫星定向天线的控制策略等等,控制中心仍然保持着对嫦娥二号的测控和跟踪。这相当于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为未来的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和数据。
前面提到过,2012年中国建造了亚洲第一的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其实它也可用作深空探测的通讯天线。一般来说,天线的尺寸越大,通讯的距离越远。在这方面,俄罗斯和美国都拥有70米的天线,欧洲和日本有35米的,连印度都有32米的,而中国此前只有12米的。所以,这台望远镜(天线)的投入使用将使中国的深空探测能力得到质的提高。从中也能看出,航天是一项多么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具备全产业链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才有资格进入航天俱乐部。
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我们为什么要耗费巨资去探索如此遥远的地方,给数千万公里外的一颗太空石头拍照片,这看上去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实际利益。是的,在航天方面,导航卫星可以为我们指引方向,遥感卫星可以用于减灾防灾,通讯卫星可以为我们转播赛事,而深空探测却不能给予我们任何立即的好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不仅是在中国,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都发出过类似的疑问。
1970年,正是美国的宇航事业如日中天的年份,数月前美国刚刚把人类送上了月球。此时,一位来自赞比亚的玛丽·尤肯达(Mary Jucunda)修女,给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马绍尔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恩斯特·施图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写了一封信,信中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恩斯特博士认真地回了信。后来这封信被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其中部分段落摘录如下: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因为中世纪时穷人很多,而且那时经常爆发席卷全国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这么一个怪人和他那些无用的玩意儿上花费金钱之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我会尽可能地接济大家’,他表示,‘但我会继续资助这个人和他的工作,我确信终有一天会有回报。’”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赢来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这里借用恩斯特博士的话,是因为他的故事很好地解释了探索未知世界对于人类存续的意义。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也好,目力之外的宇宙深处也好,所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和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构成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全部自然环境。我们对此了解得越多,才越有机会生存下去,才能生活得越好。如果没有好奇和探索的天性,我们的祖先就不会去尝试用火、打制石器,也不会一次次翻过河流山峦去寻找更好的栖息场所,或许早就在某次冰河事件中完全灭绝了。反之,每一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最终都人类带来的丰厚的回报。显微镜的发明导致了微生物的发现,进而发展出了抗生素和现代医学,还有罐头食品、真空包装和加热消毒牛奶。静电现象原本被欧洲王室用作杂耍表演的道具,后来却导致了电的发现,然后是电磁学的发展直至量子力学的出现。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毫不夸张地说,好奇和探索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驱动力。因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尽管科学设备的花费越来越高昂,有的甚至到了即便是最富有的国家也难于单独承受的地步,世界各国仍然没有放弃,而是联合起来,启动了包括阿尔法磁谱仪、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合作计划。此外,包括中国在内,各航天大国也都有各自的探月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
在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方面,我们的文明原本是有所欠缺的。古代世界中的我们在传统上过于注重实用,对那些一时见不到成效的东西有些轻忽,我们一心只关注人世间的事情;我们嘲笑西方神学家争论“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却不知道这个从字面上看很无聊的问题背后,却隐含着某种对于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另一种观念,即现实是某种绝对理想世界的投影,科学探索就是研究投影的形状,以此去探知它所代表的那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欧几里得的几何世界,到近现代的公理体系、科学理论,基本出发点是一脉相承的。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在追求绝对理念世界的过程中,西方文明在探索中获知万有引力、微生物、电、原子等等现实世界的奥秘。而我们直到被炮声震醒,才惊觉已经落后太多了。好在我们不但挺过来了,而且补上了这一课,把西方科技连同探索精神一同纳入了自己的文明体系。当然,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钻研针尖和天使的问题了,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已牢牢扎根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我们已经懂得了应该如何去探求未知的世界,从南极的远古冰层,直到遥远的太空深处。
从中国对于宇宙探索的态度来看,如今这条巨龙不但已经苏醒,而且张开了双眼,正在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中微子实验、南极科考、蛟龙探海、子午工程、正负电子对撞、同步辐射光源等诸多探索项目一一展开,从微观到宇宙,从深海到太空,寻找着未来的前进方向。未来巨龙的轨迹将不仅限于大地,天空和海洋,还要飞得更高、更远,直到星辰大海。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