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综合加评论】解放战争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 李根

共:💬73 🌺416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显然不可能是真的

所谓抗美援朝的军长们都是湖南人,凭直觉就不对。实际上38军军长梁兴初是江西人,42军军长吴瑞林是四川人。如果说抗美援朝的军长们都是南方人,那还有些可能。

家园 谢!
家园 特别是弄一套法制程序,扯皮都不知道扯多长时间
家园 小黄捏造的黄段子是为了埋汰毛主席聂荣臻

其险恶用心正是为了影射毛主席是封建帝王。

家园 你说这话就是不尊重事实啊

什么叫土法榨油品质无法保证啊?还黄曲霉素。你连老百姓平常吃的什么油都不知道。棉籽油国内几十年前就不吃了。按照习惯北方习惯吃大豆油南方习惯是菜籽油和茶籽油。花生和棉花都是外来植物。这些是经过几千年成产沉淀下来的工艺在你嘴里成了土法。可在其他人嘴里怎么是纯天然纯绿色的呢?现代油品企业绝大部分是采用浸法出油的。实质就是用一些石油化工产品作为基油把花生油什么的浸出来。这玩意就是你说的现代方法啊。

家园 鄂西的?

我巴东的,老乡握手

家园 晕,不带这么埋汰人的!
家园 不是专不专业的问题

关键是土共不好好干就被雄奇灭掉了。

当国军的话,事情干得好不好不管,先把雄奇的屁股舔漂亮了再说。只要雄奇不倒,就永远有退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家园 70年代棉籽油曾经作为食用油供应过

那时候油很金贵,豆油菜油不足,一人一个月只有3两还是半斤的,用少量棉籽油做食用油。但是桐油确实是没有。

曾经听大院里的人讲一个笑话。过去都是几家共用一个厨房,油盐酱醋都放在外面。有一家人发现自己的油经常不知被哪家用掉。于是留了个心眼,每次做完饭后,都把油瓶收起来,另外放同样的一个瓶子,但是里面灌的是桐油。于是,几天以后,一家邻居出事了,全家拉肚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对食用油了解太少

棉籽油当然可以食用,在新疆还是主力油种之一。被禁的是棉酚超标的粗制棉籽油。

相关资料显示,棉籽油在中国作为食用油已有超过1000年的历史,尤其在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产棉区更是人们主要的食用油种,但以前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小作坊式生产的棉籽油无法脱除油中的杂质及棉酚等有害物质。20世纪60年代,在山东、湖北等地发现人们长期食用这种粗制毛棉油会导致不育,后来研究发现是毛棉油中的棉酚所致,由此,人们逐渐对棉籽油产生恐惧。实验表明,未经提炼的毛棉油中棉酚含量较高,达到2%,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后来随着工艺水平提高,国家也出台了棉籽油食用安全标准,只要棉酚含量不高于0.02%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以目前的工艺水平生产出来的棉籽油棉酚含量是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有的甚至比国家标准低40多倍,达到0.0005%,可以说,我们目前对棉籽油的质量控制达到自食用以来的最好水平。”

“凡是国内正规棉籽油加工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棉籽油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博士生导师何东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现代工艺加工出来的棉籽油给予了充分肯定。

家园 千年成产沉淀下来的工艺?

你可以用“千年工艺”试试,榨榨油菜籽,芥酸不要说不超标,能做到国标的10倍之内,都是奇迹。

家园 如果我印象没错

我国是在90年代初,在食用油品质上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之前油品的精炼程度都不够,特征之一就是油品明显比以前色浅清亮。更不用说农村还普遍是土法榨油,或吃动物性油脂了。

桐油误食听说过,不过我一直很奇怪,桐油味那么大,怎么就误食了?

家园 我猜,误食桐油是好多原因一起促成的

你说的是,食用油是90年代才清亮起来的,过去都是到粮站买油,就是自家的油瓶,粮站用个油端子给你打,倒是绿色环保,没什么废物。烧菜的黄酒也是用瓶子打。

粮站那油都是黑乎乎又稠又粘,那油瓶又不太洗。油不好,有味,哈拉了,也都舍不得倒掉,烧菜放油又少,要是事先没想到这是桐油,烧菜的时候就算闻到点异味,你还不就是想,油有点坏了,赶紧吃了吧别浪费了。

家园 这是聂荣臻在所有的保卫工作之外自己加上的一步

共军的保卫工作安排里没有这一项。

反倒是凯申公,离开大陆之前的一顿饭居然还在用银筷子试毒。

凯申公及其团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现在的文科记者有的一拼。

家园 棉籽油在俺们这有个用处

炸油条,据说色泽金黄。卖相好。咱没卖过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但是80年代之前父母都回忆吃过棉籽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