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巧 译 -- Songhua

共:💬125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巧 译

小可在这里新开一个话题,邀请诸位高手添枝加叶:

先讲一个小故事,钱钟书大学问有一天和朋友闲聊,说道“吃一堑,长一智”英文如何说,老钱略加思考,脱口而出“A fall in the pit, a gain in the wit”。这是大学问厚积薄发的灵感一现。翻译得合辙押韵,巧妙幽默。

后来有人详细考证,说这不是英文的经典译法,英文中“吃一堑,长一智”另外有传统说法,而且“A fall in the pit” 和“a gain in the wit”这两件事之间并没有逻辑联系,云云。我看这就过了。钱老本来就是闲聊,也没有强调这就是金科玉律的权威翻译法,就是一时一地的一个巧译,还挺形象生动,没必要吹毛求疵。

由这个小故事,我想挖掘一番其他的类似巧译。短小精悍为主,幽默风趣为主。

比如:

Education,正经翻译是教育。可是,有另类的译法云“挨揪刻(发kei的音)训”。想想就是这样,小孩子在教育系统中哪里来的自主?从来就是被耳提面命,读书,做题,考试和写作业。错了还少不得挨说,正是一直在“挨揪刻(发kei的音)训”。

再说那部老电影,“魂断兰桥”(Waterloo Bridge),除了桥字沾边,其他都是发挥,可是大家都说译地好。

更巧妙的是"Coca-Cola",可口可乐,信,达,雅,趣兼备。可谓译作经典。

细加思考,这类巧译很多,也不限于英文和汉语,请诸位西西河大学问指教。

谢谢。

家园 有意思 再请教两个字

“可口可乐”真是绝!可是“挨揪刻训”有点儿勉强吧。照这样,Motorola翻成什么?“摸脱搂拉”?

再请教两个小字:

一个是Typhoon,台风。

一个是Cooly,苦力。

请问这两个词是英文传到中文里的,还是中文传到英文里的,还是毫无关系,纯属巧合?

家园 想起一个来“Intermezzo”

居然翻译成“寒夜琴挑”,这非给是解放前的人才能翻译成这样。

虽然两个故事差得有点多,但是这个名字个人却觉得取得不错。

家园 台风绝对是中转英

苦力就不知道了。偶也想起一个中转英的,Kowtow,您猜啥意思?

家园 突然想起来

“杀青”这个词是不是“SHOOTING”的音译?

还有“鸳鸯”这个词也译得莫名其妙。

家园 叩头?

还有,Mandarin就是“满大人”,现在衍深成普通话了。

家园 嘿嘿Google了一下

磕头!

您说台风是中转英,有什么证据么?我也一直这么觉着,就是没找到出处。

家园 英转中吧

中国古代有“台风”之称么?那“飓风”呢?

而且,也没有把风称做“台”的理由呀。

家园 曾问过米国人

cooly。据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于中文“苦力”;另一种是来自于南美的一个词(西班牙语??)。但是他们也不是语言学家,不知道有多大可信度。

家园 Motorola翻译成

“摸脱搂拉”音似而意不似,戏谑可以,是单纯的谐音。可是Ericsson翻译成“爱立信”从发音上和商业的意义上看更符合,是动了脑筋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开阔思路,找找短语之类的。

谢谢,

家园 杀青不是吧

杀青好像源自先秦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用火烤去含有油质的竹青,便于刻字。后来不用刀刻改用笔了则直接在竹简上书写,定稿后刻在竹白上,也叫杀青。所以今天用的意思都是定稿。

家园 台风应该是中国出口的

英语Typhoon,德语Taifun都是中国音。

有看过一种说法说ketchup也是粤语茄汁的出口,不知道是否属实

家园 台是方言中大的近似音,大风大风的就变台风了

家园 偶是看一篇文章上写的

老早了,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之类的。一篇谈语言的开放性的,说老美对这个特别不在乎,谁的都拿来用。就像那“Walkman”,小日本发明的狗p都通的词,美国人想都没想就用啦。

家园 cocaola我记得曾有个早期的天才译成“蝌蚪啃蜡”。林语堂闻之大怒,

始有了可口可乐的译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