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饥饿是结果,还是前提

“精英”们只把毛时代的饥饿当成结果,却无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基本就是饥饿的历史,因为自己没有挨饿,五千年都可以视而不见,自己跟着穷人挨饿了几年,就一万个不行,过了三十年多年,还是牢骚满腹,还是口诛笔伐。

只是将毛时代的饥饿当做结果,毛就成了恶魔,而将毛时代的饥饿当做不可改变的前提,毛的时代的独立统一,建设成就,社会改造,人性改造,就成了奇迹。

饥饿为结果,是个人的事实,饥饿为前提,是国家的事实,是民族的事实,在中国大多“精英”们的心中,永远是个人的事实,大于国家民族的事实。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侧翼,
家园 就事论事没关系, 由事及人封ID
家园 如果您是用自己的东西摊饼,那随便您怎么分,什么时候分

问题是您摊饼还要用大家帮忙不是,如果锅是您的,面是您的,柴火灶台统统都是您的,那您当然可以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吃独食,也不用交份子钱,明明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现在摊子支起来了,每个人却都想吃独食,那不就只有分家了事了。

社会主义绝不是没有“确立权责”就开始建设,相反,正是因为他的权责分配比私有制更有利于劳动者才会被中国的普通百姓支持,您说的这个摊饼和分饼与责权分配没有关系,这其实就是攒钱和花钱、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而已,什么时候该攒钱,什么时候该花钱,攒多少才能开始花,又该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个体有个体的看法,集体有集体的意见,大家角度不同,当然结论也不同,问题是个体有意见就应该个体想办法,集体有要求就要运用集体的优势,你觉得集体拿你的多了,那你就离开集体单干,这么做的人很多,可是有些人明明是个体能力不足,只能依赖组织的力量,但是当集体稍微有点积累的时候就要嚷嚷着分家,好像集体占了他多大的便宜,中国是个积累阶段的组织,也是个弱者的集团,这就和解放前的漕帮红门一样,都是穷人抱团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嚷嚷个体利益至上能有什么用啊,就算大家想分饼也不够分啊。

说简单点,在中国这个啥都不占优势的穷地方,分家只能越分越穷,所以那些嚷嚷个人利益受损的穷人只能是瞎嚷嚷而已,真正能摆脱这个的是那些个体能力较强,可以离开这个集体的人,比如西西河里的海外河牛们,至于剩下的穷人,还是老老实实抱团攒钱吧,否则永远翻不了身。

通宝推:侧翼,
家园 那么何以在城市生活者就会离饥饿远些?
家园 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向性。

老实说,本楼其实还好。我所以有“净坛使者"一谑,不过是看到石工所述现状,开个玩笑罢了,绝无针对你的意思。

家园 呵呵

所以,你看。板砖就是如此形成的。

假设,我偏激一点,对马兄和石兄言辞加以颜色。然后我估摸着回复也好不到哪儿去。然后我找回来。。。。这来来回回就成了板砖的往来了。

真心希望板砖少些,讨论多些。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我们无可奈何的,也是无能为力的。不然为何因一言不同,甚至是对当事人好的建议,在政治当中就成了政治不正确,甚至有杀头风险。

这说话真是不好说啊,尤其是重要人物。得了,我也少说为佳。

家园 中国人都太有历史感了

历史,作为知识的一部分,是有用的。但是某些网友,历史感太过于的强烈了。

近一百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同意大家还是要向前看,不要过分的陈密于过去。

比如说,什么民以食为天,农业最重要,等等。在工业化后工业化的今天,已经是不存在的问题了。执迷于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只是农业社会的残存记忆而已。

尽管离明朝灭亡仅仅过去不到四百年,现在不会有人还担心会有通古思野人征服文明社会的危险。

时代不同了,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已经和农业社会说白白了。TMD,连三哥都仍了个飞船上火星了,你们还在讨论讨饭的问题,很光荣么?

家园 就算是河里也没有定论吧

润树和万虎不就是为这个大吵了一架

你所谓的“战天斗地精神”,在邹的文章里面却是混日子的精神

家园 我父亲似乎也要过饭

虽然他从来没说过,但我隐隐约约能够猜到。我母亲说过,大概是59年或60年,我奶奶曾带着不到十岁的父亲去投靠外地一个远房亲戚,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接济,结果空手而归。

以前从来没有细想过这件事,最近才想明白,走亲戚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出去要饭了。因为这个亲戚住在200多公里以外,当时不通火车,估计也没有汽车,一个小脚老太太带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靠步行或搭车一个往返至少要一个月,路上只能靠乞讨了。

父亲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件事对他应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几十年来只字不提。

通宝推:daharry,
家园 忘了哪里看到一个数据,不保证准确。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是一千多万,同时期从农村招工的人数也是一千多万。

要是当时全部招知青,可能就不需要下乡了,至于农村人嘛,反正他们也没有话语权,自生自灭也挺好,大不了几十年后让公知代他们发言,说二元化把农民困死在土地上很不人道就是了。

家园 这么说来

温家宝在两会时也过时了嘛,他不是明显纠结前三十年及文革,才有那句余孽的话嘛,并且广为流传。

在文眼位置把饥饿和有争议性的文革联系起来,这就是保留历史的真实?河友有异议就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就是过时了?

最好就是否定文革的一切,对不对?你肯定要说我乱扣帽子,你并没有这个说法,通篇都没有鼓励否定文革的一切,对不对?

此外,因为文革绕不过去,所以不要再去说文革的另一面,否则就是过气,应该放眼未来?我没见过这样对待历史的。

我喜欢屠狗之辈,我也没那么"知识分子"、"温文尔雅",只有两个字评论你的观点:扯淡。

家园 怎么?用老毛的著作压人?

真是笑话。

我谈的是饥饿的原因,你来说十大关系。

1 大家都知道,十大关系发表在56年,表达了中央的美好意愿;但是,因为反华势力造成的生存压力,这个意愿无法实施,不得不重工业轻消费,不得不大笔投入国防,无法做到平衡发展。这是事实,承认这个就是实事求是。你扯那没用的十大关系纸面报告什么意思?用老毛的报告压人?

2 老毛生前说过,打着红旗反红旗。你自己认为你这种抬出老毛报告的行为算什么?

3 本人文革后才出生,只知道尊重老毛就是要学习其精神,尊崇其信仰,而不是仅仅看其著作就行。一句话:出发点从大部分人立场出发,实事求是。我就是认为文革的起因不是那么简单,文革有其积极的一面,我就是认为老毛是伟大的领袖,怎么着吧?我就是你说的毛左,怎样?那种否定论者,连述说自己的观点都唧唧歪歪,怎可能服众?说句不客气的话:既然看到了饥饿的惨状,却把饥饿归因于自己国家,看不到某国反华势力是主因,直至把饥饿和文革相联系,恐怕会给自己带来争议。我一个未经历过文革和饥饿的人尚且看到这些,可以想见,某些观点和暗示,岂能服众?

家园 没有定论,多数共识还是有的

润树和万里风中虎吵的哪一架?有点不记得了。两位都离开河里好久了吧。润树偏左,万里风中虎相当右,吵架一点也不奇怪。河里大的风波,都离不开左右之争。时代不一样了,窗户纸已经捅破,立场表面化公开化是潮流,再像从前那样已不可得,观众懵懵懂懂而台上和稀泥,那样的日子回不来了。

“邹的文章”是哪一篇?大哈瑞姓邹?

家园 这个不必苛责。

大哈瑞兄出身外交官家庭,在当时条件也是比较优越的。后来出国多年,对国内现实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是很正常的,而且他的观点基本客观。

家园 "文革不等同于饥饿",文革也不等同于中美破冰及四三方案

你这个“正相反”也就是空炮

哪怕是“多数共识”,各人有各自的看法也是正常的,你这种说法“楼主是受广泛爱戴的老河友,应该不会不知道blabla”反正我觉得很怪怪的,不是太舒服的感觉

邹文是说错了,应该是林毅夫关于人民公社导致农村生产率下降的那篇文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