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纪念毛泽东 -- ccceee

共:💬418 🌺5233 🌵1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家在老邓的路线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还有很多的人,在老邓的路线下,被抢粮,被下岗,被站街,被...等等

家园 毛时代确实压缩了精英的资源

我认为主要错在精英,因为人总是受经验影响的,毛时代之前精英除了TG那一帮子,对中国有用吗?一百年都没啥用,这个经验谁造成的?精英!

别说统治阶级不是精英,个个都是,不是统治阶级的也就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都不一定管得好,当然可以说是时势造成的,但是精英作为中国知识的拥有者,社会权利的享受者,劳动人民的血汗吸取者,这就是原罪。那个年月精英只要不革命都有原罪,我个人的看法。后来的经验又证明其实不用证明,精英是有用的,当然有用,只不过一时半会还顾不上

家园 在邓时代没有规定

下岗的人子女只能上师范吧,你有本事拿到哈佛录取照样会放你走,家人也不会落个里通外国的。

我知道农民子弟工人子弟改开后,在国内北上深广,国外美欧日加混得滋润的多了去的。下岗职工中也不缺创业成功的。

家园 这就是社会规则,阶级统治比独裁的可怕之处

有背叛的个人,无背叛的阶级。

说句怪话,其实谁都不怪,人嘛不就是那么回事,阶级统治也罢,残酷镇压也罢,屠杀灭族也罢。也不过250万年的一个物种,宇宙的一瞬间都算不上。宇宙真理or历史终结之类的,都是神马玩意。

家园 问题是这世界上

很多人宁肯回到原始社会,回到猴,也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混得好。

家园 这个也要看世界形势吧,国内和国外又不是隔离的

前三十年又不是现在这样和平的环境,当年是大家都折腾的年代,用准战争状态来描述还差不多。光论效率,邓子恢的农业统筹发展肯定比以粮为纲效率高。可是当年真的能够不用担心北边的邻居?当年的政策可是以省为单位独立应对苏联入侵。全民防核弹现在觉得是劳民伤财,可是现在资料披露出来,老毛子还真对核弹对中国的毁伤效果做过评估。

不能以80年代或更以后中国安全形势缓和的局面去想当初该如何如何。今天的和平环境,恰恰就是过去花了很大代价争来的、斗来的。敌人看到你摆出决斗的架势才不敢欺负你,你才有安稳日子过。

有些人过上了安稳日子,就去质疑当初该不该花那么多代价。对不起,这个问题实在没办法质疑。

放开这种合理欲望导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和平的世界环境,可以安心发展。这个,恰恰是前三十年压制个人欲望所争取来的。

家园 爱因斯坦不能接受不确定性

认为一切事实都是精确可测量的

家园 赤脚医生那样的基础公共医疗体系在美国有没有可能获得成功?

中国现在的目标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不是海地或者非洲这样的国家。于此相对应,发达国家有着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需要怎样的医疗体系,选择好像很明确吧。

家园 但是连这种讨论都被理解成抹黑

我只能说某些左粉也太霸道了。按这个逻辑,列宁抹黑了马恩,太祖抹黑了马恩列,事实上从中美建交开始,面对外部即将打开的世界,那种固有的发展模式就必然会被打破,60年代初期党内又不是没有类似的争论,结果被太祖否了。

家园 60年代是指王稼祥的“三和一少”吧,这和80年代的环境可

是差太多了。我个人意见是在这个问题上主席是对的,当年苏联虽然有缓和的口头表示,但是小动作,小摩擦没停过。这种情况下从第三世界出击,才能在70年代以绝对多数重返联合国。当年是民族解放的大潮,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日本为了入常在非洲投了不少钱,就没我们当年的援助效果好。如果照王稼祥那样搞三和一少,不仅缓和难以达成,由于苏联党对中国党的影响力还可能造成新的不稳,中国也不一定能恢复联合国席位。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奋斗就是为了打破美国人和西方的封锁。在外部形势缓解后,变前三十年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战备发展模式自然会改。

P.S 论坛上有时候讲话难免有过头话,也不用想太多,网上看过太多抹黑前三十年,抹黑太祖的东西,有时候难免有气。看看当年中央为了是否统购统销而进行的讨论,只能说当年的底子太薄了。我觉得当年的穷并不是一个可以指责前三十年的理由,新中国这个摊子真是够烂的,要是当年有印度的家底,那就好了。

家园 不是三和一少

是邓子恢等提出的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实践检验可以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副食品的供应量,结果被太祖给压下去了。在重工业已经发展成型后,原先的城村剪刀差和统购统销政策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执行是值得商榷的。

家园 当年的条件搞包产到户能不能增产还有疑问

从现有的统计资料来看,搞包产到户减产的可能性也不小。《1949-2004年统计资料汇编》上可以看到,当年安微搞包产到户,以59年为基数,全国和安徽在60年粮食产量都是减产,相对来讲,安徽减产幅度还要小一下。六一年,曾在安徽搞起责任田,但减产幅度反而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后面就是李葆华搞人民公社,安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现在只提他是水利工作的优秀领导人,就是不敢说他是反对包产到户的。80年代万里造假政绩之时,曾找到李葆华想把他牵上,意思就是李葆华在安徽那几年粮食增长是因为没撤包产,以此证明包产确实能推动粮食增产。李很有分寸地回了一句:我不敢掠美。人家不搞包产到户,不也是做的有声有色?!

以76年为基数,到了80年,全粮食产量增产1.96%,而万里同志治下的安徽却减产13.67%。当年还有“要吃粮,找万里”的谣言,过了三十来年了,这种气球也该戳破了。

关于包产到户,我觉得还有一个形势判断的问题,看马社香的《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发现毛泽东真是神了。

毛主席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张平化激动地望着毛主席。大声地说:“主席,我懂了”。

补个安徽的粮食产量

年份 粮食 上年100

1960 674.6 96.23

1961 670.7 106.63

1963 697.7 104.03

1964 812.1 116.40

1965 966.6 119.02

1967 957.6 99.07

1968 1068.6 105.99

1969 933.1 87.32

1970 1263.8 135.44

1971 1361.2 107.71

1972 1367.4 100.46

1973 1553.9 113.64

1974 1554 100.01

1975 1535.5 98.81

1976 1684.2 109.68

1977 1500.5 89.09

1978 1482.6 98.81

1979 1609.6 108.57

1980 1453.9 90.33

年份 全国产量 安徽产量

万吨 增长(%) 万吨 增长(%)

1959 16967 701

1960 14385 -15.22 674.6 -3.77

1961 13650 -5.11 629 -6.76

1962 15441 13.12 670.7 6.63

1976 28631 1684.2

1977 28273 -1.2 1500.5 -10.1

1978 30477 7.8 1482.6 -1.2

1979 33212 9 1609.6 8.6

1980 32056 -3.5 1453.9 -9.7

通宝推:真离,哈酷,侯登科,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关键是可以试点啊

中国那么多地区,有的地方适合搞包产,有的地方适合搞集体公社,都一刀切搞一种模式本来就不客观。太祖在革命时期都懂得地区不同政策相应不同,江西苏区的政策能在陕北简单套用?怎么到建设时期反而犯了错误呢?而且工业化的发展强大应该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推动力,扩大内需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最可靠动力,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购买力有限对工业发展同样是不利的,这和有没有外国资本流入毫无关系,而且四三方案不就是向西方购买技术么,咋太祖这时候就没有防修反修的想法了呢?能够造出两弹一星却还得向国外买化肥生产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讽刺,后者的技术攻关比前者难么?只是不重视罢了。单靠剪刀差的掠夺积累式发展模式终有尽头。不仅仅是太祖,在他之前的列宁新经济政策同样对农村搞活允许农民出卖余粮,难道列宁想搞资本主义?布哈林也和斯大林争论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看法,两条腿走路经济发展才能均衡。何况农民的私有观念不是光靠阶级思想斗争和人民公社就能彻底抹去,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普遍的出工不出力。

家园 广大美国老黑老墨盼星星盼月亮盼赤脚医生阿

兄弟在美国的时候,常有老墨买不起保险的,病了就去中国城找人扎一针的。你要是能让他们有赤脚医生,拉一支队伍去美墨边境占山为王问题不大。

家园 赞,尤其最后一段话个人非常认同

实际上,我觉得2020之后的中国要更想进一步,就须要不再回避,而是更加全面、客观和正确的重新评价改开前三十年,乃至文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