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方舟子,还有司马南 -- 淡山客
先提醒一句,Pubmed是一个文献搜索工具,是NIH建的,但不是说里边的文章和结论就是NIH认可的。
我也是学生化出身的,只不过现在工作离当年的专业已经十万八千里了。Pubmed收录的严新的文章有5篇,查了一下SCI,都是2-4范围的。要知道在分子领域,这个SCI真心不算高。我同学去年刚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毕业(延期了好几年,这年头学术民工不好混啊),他们那里博士毕业的平均SCI是5,他们老板更变态,达不到8拿不到毕业证。
当然,仅看SCI太偏颇了,没法下全文,先看了看摘要。可惜摘要里没有试验方法和实际数据。但仅仅只是通过数理统计得到的“显著升高”“显著降低”等结论实在不可靠。当年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大老板小老板们都很精通于SAS、SPSS,这可是写论文的“神器”啊。
所以我们一般都认为,怎么才能判断一篇“分子领域”的文章是好文章,标准不是文章发在哪个刊物,而是有多少人跟着你做同样的实验。很可惜,严新没能号召起大家一块来做。也许是中国ZF太毒菜,中国人不做;可是皿煮猪油的昧国人民也没跟着做,真是太伤严教授的心了。
你可以接着点击 free text部分
A实验方法是严新对分离出来的某肺癌标志性细胞进行发功,然后进行了PCR检测
SCLC cell culture
NCI-H82 cell line was derived by Gazdar in 1978 from the pleural fluid of a 40-year-old patient with SCLC. This cell line has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and used as an in vitro model for studying lung cancer [15, 16]. Cells were cultured in 24-well plates with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calf serum and 1% Pen/Strep in a 37°C incubator with 5% CO2.
YXQ-EQ treatment
NCI-H8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YXQ-EQ as described previously [13].
NIH对于文献搜索的收录也有一定的原则吧,不是什么乱七八糟都可以收录进去
我会托同学帮我下这几篇文献。
文献搜索工具的首要目标是全。他并不承担遴选的责任。每年因学术造假被各刊物取消的文章多得是,但在文献搜索工具上很多都可以搜得到,他的更新要慢半拍。
从逻辑上来说,证明没有是最难的,你得把所有的可能全排除掉才行。先不说分析和提取成分的难度,即使是已经完全确知了成分,你也无法保证这些成分就没问题。就像主贴所说,可能99.99%的人没事,但是可能有那么0.01%的因为某种变异或者缺乏相应的解毒,结果就可能悲剧了。
主贴的科普,我认为其实是说明了转基因作物,原理上其危害其实不比各种育种杂交嫁接等更大。大家如此恐惧转基因,其实还是对未知的恐怖。就好比恐怖片,鬼魂怪物凶手什么的并不恐怖,而是大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年洋务运动,中国人不怕火车,因为看得见摸得到,最怕的是反而是埋在地下的电线。
1、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您恐怕是考虑的太简单化了。它们对植物的作用在不断的揭示中。新的不说,就说赤霉素,应该是属于二萜吧。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就不必说了吧。还有香豆素,对伞形科植物的生长。单萜和倍半萜的化感作用也是肯定了的吧!
2、关键酶的作用,现有实验只能证明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不能证明,有了它们就可如何如何。换句话说,这些酶是必要的,而不一定是充分的。比如光合作用迄今还不能人工模拟,那么对RUBP羧化酶的在光合链条中的意义,起码现在还没法彻底证实(最近是不是证实了我就不晓得了)。
3、转基因的很多问题,也和光合类似,就是把必要的,当成充分的了。我们知道很多基因,没有了它,就不能如何如何。但是有了它,就一定有什么什么,其实还不是很肯定。以线粒体为例,线粒体膜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有个自组装过程,而此过程是如何调节的,和基因的关系如何,似乎完全不清楚。这就是我反对随意转基因的理由。
4、顺便问下,次生代谢的众多产物,在如何调节的问题上,基因是如何解决的?PAL,和甲戊二羟酸途径的调节,现在到底怎样了?
方舟子这个人除了长相有点难看,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反正是有机会就臭骂崔永元,这个崔王八蛋,反对转基因研究,耽误了多少人的疾病的治疗,耽误了多少科学的先进。
崔永元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