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技术含量上、贡献上讲,李振声的最高科技奖当之无愧

袁的科学院院士、李登海的工程院院士,完全应当给。

李登海的贡献岂是那些走管理口的高官院士可比的。

想当年,那么多农民代表、工人委员,再看现在,也就不奇怪了。

家园 是啊,当年科学院院士要求很高,同行认为他理论水平不够

袁隆平搞出杂交水稻后,同行大有不服,认为是袁运气好才找到雄性不育系、而理论创新方面的高度不够,这对他参选科学院院士很不利。

当时参评院士是要求有某项创新达到国际首创(在国际上第一次发现某个科学现象),在封闭时代,这是非常难的。但所幸当时我们确实是有一批了不起的科学家(尤其是国外拿博士学位回国的那批老先生),那个时代的院士们确实大多很牛,为人也很好。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关键好像是三系法制种技术

我看资料,好像日本人也在搞三系法制种,但没能突破。

家园 我记得农业税可是很重的

小时候农业税没取消的时候跟着家长去叫“公粮”,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实物农业税”,一块是必须卖的平价粮,当时我们家是五口人,这两块的粮食,我父亲要去送两趟,一趟应该在600斤以上的样子,也就是最少1000斤。并且主要是自己家都不舍得吃的小麦,地瓜不要,玉米的量也很少。

家园 哇,吃饱饭就是有好处呀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对,一块是实物农业税,一块是定购基数,还有就是超购,超购

要高一些。

农民很苦!

家园 哈哈!重新整理时,把文字里把最后一段改了

六十四年过去,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大关,在人口增加了1.5倍的情况下,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42公斤,由不足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到高于同期三分之一,我们的先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六十四年以来,为中国人吃上饱饭奋斗、努力、做出贡献的先辈都是人民英雄。

一百六十三年以来,为中国人独立、自由、安全地吃上饱饭奋斗、努力、做出贡献的先辈都是人民英雄。

由此上溯到五千年乃至更早,从那时起,为中华文明绵延和中华民族吃上饱饭奋斗、努力、做出贡献的先辈都是人民英雄。

作为享用前人努力得以吃饱喝足的后辈,回顾梳理新中国64年(1949至2013年)的粮食生产数据,以此向先辈致敬!

愿先辈保佑吃饱了饭的后辈!

愿后辈永保先辈的奋斗和努力!

是为记。

做了次文抄公,见笑了!

通宝推:njyd,
家园 总产量也许是粮食总产量
家园 插秧也机械化了吗?
家园 为什么2003粮食产量这么低,食品的物价基本就是这年开涨

为什么2003粮食产量这么低,食品的物价基本就是这年开涨,而且基本也是这几年完全免除了农业税。

是不是这年是最不关注农业的时候。

上面讲的氮肥的事情,以前看到过文章说中国化肥技术是独创的,是通过煤解决的 因为中国不缺煤 这样就完全解决了化肥的问题,而朝鲜用的是原来苏联的技术是以石油为原料,所以苏联一完,朝鲜成套的产线就不能生产了。

粮食对中国真是天大的事啊。

家园 呵呵,没问

现在苏南农田很少了,分到每家估计半亩/人,每家再加上种些蔬菜,实际多少粮田。所以插秧不会太累,或者请人帮下忙。另外,十几年前听说我们那儿时兴抛秧,一改过去插秧,不知现在如何。

家园 侯老主持搞的煤制碳酸氢氨工艺,县级小化肥厂

建了一千多个。

另,碳氨肥效不如尿素。

现在有抛秧机。

家园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掌握投票权呢

投票的大人们认为袁的研究工作理论深度不够

这些人完全是一脑袋的shi

家园 今天在蒲江玉溪河管理局

水利工程始建于1968,1978通水,灌溉浦江、雅安、芦山山区80万亩。

家园 2003年是应该是粮价谷底

之前几年通货紧缩,我记得当时东北玉米价格每市斤大概两毛钱,稻谷每市斤一元钱左右,这样的价格和九十年代中期相比,不但没涨,甚至还跌了。另外,我估计当时为了保证城市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国家也有意压低粮价。

粮价低,农民种粮不挣钱甚至赔钱,自然没有生产热情。2004年之后,经济形势好转,粮价随着上升,加上减免农业税,粮食产量自然也跟着上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