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这可能跟西西河的声望积累有关
这世上有很多信息属于既不能证明又不能证伪的。在我们可以证明或者证伪之前,不妨在自己的大脑中给他们一片存身之地。
另外,即便在科学体系中,有能力有条件对一些前沿理论做实证的也还是少数人。其他大多数也只是简单地接受了这少数人的结论并奉为真理。
怎么我怀疑一下无神论就不行了?
你没有透彻的理解,至少是没有思考过“存在”这个概念。你怎么诡辩也跳不出这个概念
西方哲学史的视频公开课什么的,你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我只是说另一个世界是可能存在的,结果您就一下子拔高到“存在”的哲学本源,让我去学习西方哲学史的视频公开课。我搜索了一下,就找到了一个20集、每集40多分钟的教程。与您对话,要求太高。
你只要用这个概念,就是跟笛卡尔对话,不是跟我。不管你意识到没有
注意上文最后有開戶經紀行的詳細交易記錄
科学可能做到这一点?承认易学可能比科学高明不难吧?
百度百科这样说:
既然科学家们了解的已知世界只有区区5%,中华民族的古人了解得比科学家们多一点点有什么稀奇?
关于易学大家们更多的故事,推荐阅读:《易侠张延生》全本
两套体系有各自发展的脉络,着力方式不同,具体时点上的发展程度不同,正可互相借鉴。不足的地方自然要大力弥补,但对自己的老物件要更有些耐心。不恰当的比方,就像自家的娃,即便再捣蛋犯了再多的错,也得耐着性子教育,还得讲方法,也未必需要完全按照别家孩子们的路数来,说不准小家伙哪件错事中正隐藏着非同常人的天分!
要说陈仕铎的《外经微言》,多少还有点敬业吧。黄帝外经这说法,原本就只不过是书商们取的巧,假借黄帝的名头卖书的手段,三转两转下来,到这里来竟成了傅青主外科?
就这么点东西,就直接推断为《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外经》37卷,证据是否太单薄?
无序、无跋,单纯按卷首语判断其为陈仕铎作,勉强也可以接受,再进而推论为傅山假托陈仕铎之名或是传之于陈,那就不着边际了。傅山传医术于陈,本身就是犹如帝王出身时的异兆一般的传奇,并无实录可证,穿凿附会再加凭空臆测,敢不为天下人所笑乎?
========================================
嘉庆八年《山阴县志》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
顺治十一年,以河南狱牵连被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中有以奇计救之,得免。然山深自咤恨,谓不若速死为安,而其仰视天、俯视地者,未尝一日止。比天下大定,始出与人接。
康熙十七年,诏举鸿博,给事中李宗孔荐,固辞。有司强迫,至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大学士冯溥首过之,公卿毕至,山卧床不具迎送礼。魏象枢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冯溥强其入谢,使人舁以入,望见大清门,泪涔涔下,仆於地。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翼日归,溥以下皆出城送之。山叹曰:“今而后其脱然无累哉!”既而曰:“使后世或妄以许衡、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至家,大吏咸造庐请谒。山冬夏著一布衣,自称曰“民”。或曰:“君非舍人乎?”不应也。卒,以朱衣、黄冠敛。山工书画,谓:“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人谓此言非止言书也。诗文初学韩昌黎,崛强自喜,后信笔抒写,俳调俗语,皆入笔端,不原以此名家矣。著有霜红龛集十二卷。子眉,先卒,诗亦附焉。眉,字寿髦。每日出樵,置书担上,休则把读。山常卖药四方,与眉共挽一车,暮抵逆旅,篝灯课经,力学,继父志。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眉乃称小糵禅。
在道家,都有传承体系的。傅是陈的师傅这在中医界都知道的啊?再说道门看真假,不是用世俗的方法看的。我们的文化有密码的。你不懂……
因为傅是反清复明的主要干将,因为不成功,又不愿意剃发,只有出家。因为道教是不剃发的。所以他要假借他的学生陈出书。中医的辛酸泪,几人能知道。
或者你去看罗大伦,关于傅青主他写的故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