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BBC是敌台是吧,敌台反对的温家宝是中国的什么呢?
温家宝在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方面做过了努力,但是他在两会上话音刚落,第二天国企就爆出地王的新闻。
很多人以为现在的总理一言九鼎,想把房价拉下来就拉下来,问题总是想得太简单。
现在看初中生没什么了不起,那是因为新中国已经普及基础教育了。当年呢?
1949年中国5.4亿人,只有小学生2439万人,中学生103.9万,大学生11.7万,只有总人口的4%。
学校不够,就有了伟大的扫盲运动。到1958年,全国已有9000余万人参加文化学习,3200万人达到扫盲毕业标准。
到了76年,中国人口9.37亿人,小学生15005.5万人,中学生5905.5万人,大学生56.5万人,占人口22%。
看你一副看不起初中生的态度,就想起以前葡萄写的一段话:
说到底,这样的思想根源来自一种传统儒家文化中对体力劳动者的轻蔑态度。但是,就和儒家文明所主导的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面前被轻易摧毁一样。一群由少数高高在上知识精英主宰着决大多数文盲的社会构成是无法成就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的。这样的不同实践,在印度这样一个从建国一开始就在教育上就比中国投入占GDP比例更多的重视,更多的倾斜在高等教育上而造就了至今40%的文盲率中。很实际的说,在60年代前,中国的识字率还维持在40%,到1980年中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中国,也正是沿着先普及小学,再普及初中,最后在高中入学率达到特定指标后全面启动大学扩招的。在中国,对于统治者来说,需要的始终是吃苦耐劳的识字劳动力来推进他们的工业化,而不是自视甚高自认为凌驾在众生之上的所谓知识精英上,那些人直到今天依旧无法进入土共的领导核心中去。如此罢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初中生数量都不够,到哪儿找高中生,大学生去。
至于你的看法,错误太多
跟你讲理论,估计你也完全听不进去。
你还是想想最简单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句话吧。
49年中国是一个农业国,76年中国是一个工业国。即使再差的工业国也比农业国强上千百倍。
这话说的太对了,现在西西河之所以大不如前,就是因为随便乱说甚至信口雌黄的人太多了。
薄的做法, 可以说拔一毛以利天下,
在下不才,多多少少还研究过这个问题,比起一些人来似乎距离“随便乱说”还稍稍远一点儿。
这个一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至于BBC为什么黑他,我倒有个见解:只要是不同意放开中国金融主权的领导人,都是外国人恨极,外媒大黑特黑的对像。
更不要说再早的拿皮包装一皮包身份证去买股票认购证的。
八十年代初开股票市场时,没人认这东西,卖股票要在大街上摆摊求人买,后来最初买股票的人在股市上赚了钱,大量的人跟进,新股发行也不再上上街摆摊推销。而是搞的股票认购证,谁买到了股票认购证,抽到签,就能以发行价买新股,所以当时股票认购证那就是钱啊!人们疯了一样抢购股票认购证,一个身份证限额只能买若干张,于是人们拿来家里亲戚的、朋友的、同事的,甚至从大街上民工手里租身份证,用皮包装着去买股票认购证。
俺没赶上好时候,俺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才进入股市的,那时候股票认购证已经因为深圳发生的一件导致相关当事人跳楼的事件而停止使用了。当时新股发行的办法是直接在证券部里按新股发行号认购,但每个股票帐户仍然有限购数量,然后公布每个帐户的分配的号码,等候抽签。有的人为了多买多得号提高中签率,就从亲戚朋友手里借借大量的身份证去办股东代码卡,然后来证券部开户,一次几十张是很常见的。俺经常在公布新股抽签号的打印纸上看到大量帐户分配的连续的编号,全部都达到规定的金额上限。
而现在为了沪港通,国家已经开始放开一证一户的限制了。
那个人使用别人老太太的身份证出于什么目的俺不知道,也不讨论,俺只是说明一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这种使用别人身份证开户的事情是确实存在的。
所以你不知道的事情不代表没有,你不理解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
因为许多地方租金居然超过同地段的市场价格,一室一厅的价格在那么偏僻的地段,3000块左右,困难户根本住不起,交通不便,小白领也不肯租,以致租不出去,原来限制上海户籍,或者上海居住证,后来用各种办法放宽。
原来有房的房东纷纷提高租金,因为大家笑称政府在给我们背书托底啊。后来附近的各学校、医院、大企业贴钱,动员人去租,现在估计勉强租出大部分了。
上海的经济适用房年年号称开工几百万平米,最后建成的寥寥无几,大部分还做了动迁用房和公务员专用房,许多有条件申购的也宁愿放弃,因为只拥有70%的产权,房价还高于周边商品房的70%, 算起来还吃亏,这方面有关方面根本不敢报道,更遑论研究了。我弟弟这种赚钱不吐骨头的开发商都摇头,这些人心太黑。
上海公租房的总面积根本不敢公布,也不好意思宣传。当然, 上海是计划生育的楷模城市,8421的规律很明显,现在的上海土著已经低于1000万了,将近2800万人中40%不到,真正的土著,住房紧张的确实不多, 再过20年,老一辈都死了,温首富的人人有房的目标即将实现。
你研究这些东西,一定要问本地人,而且要问本地的多方利益者, 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答案。
重庆的公租房我的一个客户的亲戚她亲口跟我说,住在市区可以看到江景的公租房,1室一厅,大概500多块租金。
据我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到2012年底,开工或已经建成的公租房4000万平米,这里面肯定有相当大的面积在卫星城镇,或靠近大型企业, 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城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小强的那种把人聚集在一起,以为就是城镇化,那才是笑话。
重庆公租房的缺点, 按照你提供的那篇文章,主要有3点:
1. 公租房的租金每月可能高达“600元”,没有随收入改变而改变;
2. 摇号的方法不能区分困难程度;
3. 审核和监管方法不完善
说实话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在中国,比600块钱更低的房子是很难找到的,再根据收入降低,如何降? 降低到多少? 再低的话,租金无法覆盖利息,薄也是做无米之炊, 不能苛求。第2条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不摇号,任何人都可能指责后黑箱操作。 第3条更是永远正确的废话。
完美的世界从来不存在,我们只是追求更好的世界。薄在这一点上,全国各省市,做得最好。
李克强上台不是搞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吗?不是取消了开办企业的管制,你提一个皮包就可以开皮包公司吗?不是在搞利率市场化吗---李克强都是在按照西方人的步调在走的。
至于为什么在中国高层政治斗争激烈的时候西方鼓捣出温家宝家族的所谓腐败,应该还是温家宝在换届人选上对李克强们提出了怀疑,结果西方就要搞臭温家宝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初中生数量都不够,到哪儿找高中生,大学生去。”
你这话说得太对了,我非常赞同,可问题是,直到太祖驾崩,也没有恢复高考,直接把初、高中生继续升级的路给断掉了。
从71年开始,搞了个强调根红苗正的工农兵大学生的名堂,这显然是典型的反智。
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离开了严格的选拔考试制度,其可怕的后果完全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而且,初中和高中,各缩短为两年。到了68年,朝廷解决不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只能搞上山下乡运动,把闲着闹革命,却又没多大用处的初、高中学生们赶去了乡下。
假设,太祖真可以活到一百岁,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势必要出现更大的人才断层。
换句话说,仅靠初中生不可能撑起后工业化大发展的科技脊梁,世人所广泛吹捧的初级工业化,还将初级相当长一段时间。
一旦错过了美苏争霸,中国从中渔利的国际大背景,中国再想搞工业化,难上加难。
看工业国的问题,需要放到国际大背景中去观察,而不是以为可以长期保持初级工业化的水准,就可以永远稳立不败之地了!
国际竞争,此消彼涨,你一直原地踏步,人家可不会老是等着你。
如今的高科技装备和技术出现井喷,是因为啥?不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么?
据说在谈生意的时候亮出身份证,据此谈成了好多生意,还成了富豪。后来手下如法炮制,瞄准另一个大佬改名
1991年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历史,难道是13亿人在发梦?
论证论据在哪里?数据分析在哪里?莫非上下嘴唇一碰,就能形成结论,往太祖身上再泼一盆脏水?
说真的,您这种方式对反毛者来说,简直是zhu队友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