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印度卫星进入火星轨道? -- 达雅
美国自己上去了,看中国没反应,换了个饵。似乎效果好多了。
可能你不是学工科的,跟我们思维方式不一样。
工科生的思维方式是,最好一次只走一步,别的都先别动。这样如果搞砸了,就一定是这一步的问题。如果一次走三步,搞砸了你就得纠结是哪一步出了问题,或者是三步彼此之间是不是扯着啥了。
中国当年也搞过一次走三步的事,从南京长江大桥上往下扔火箭,一次把美苏要搞三步的试验都做了,还做成了。但是,那时那人,真是牛啊。
但稳妥有个度。这个度怎么把握我也说不好,不过像中国这么细分三步走的还真独此一家,这就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么做的必要性和决策依据了。
“以前总说底子薄,现在咱好歹有点钱了,能不能学习美国,步子迈小一点稳一点,多做几个中间型号玩玩?”
1.没有人看不起印度。但是印度的航天工业与中国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2.深空探测有科学意义,近地轨道没有科学意义。但是921工程不是为了搞科研,它本身是一个有军事、政治意义的工程问题。嫦娥工程也一样。深空探测长期不受重视,欧阳自远早就在电视上吐槽过了,萤火一号不是国家项目,是CASC自己的小项目而已。我也希望国家多投资深空探测,但是能以面子问题作为理由吗?这不符合中国航天的固有思维。
3.不是跑得越远就代表水平越高。从原理上说,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所需要的技术储备是一样的。
4.“中国航天,应该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探索。现在这种谨小慎微,一点点技术不同都要发一颗星去验证,甚至在搞一个备份真的是既费时又耗钱财”这句话我不明白你说的是那颗星?
中国航天不是没承担过风险,96年大爆炸,神舟5号POGO震动,月球车不能走。都是明显的例子,更何况921和探月工程的大致计划早就定下来了,不可能临时起意加个备份。实际上这两块都是基本上按原定计划执行,并承担了相应的风险。
5.我仔细想了想,中国航天这10年来发射了载人飞船、空间站,完成了EVA、对接、月面探测。发射了大量卫星,组建了北斗网络,完善了测控系统,人才队伍也比较健康。能谈得上吃老本的大概其只是没有研制新火箭吧。我同意,长征5号早就该飞了,长征9号早就该立项了。可是拖延的原因不是有关部门不思进取,而是上面认为需求不明确。这不到现在登月计划也没确定,也就是说,2022年,921和探月完成了,空间站也建成了以后干啥现在还没想好- -!
这张图是想表示,其实科研院所的想法是有的,但是,如果只是完成上述几个工程+发射印度式的小型探测器,长2长3系列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钱的问题,而不是谁的思想问题,要偏说是思想问题,那也是习大大的思想问题啦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要说追赶,前面还有俄罗斯和ESA,还有综合实力与中国差不多的日本。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不怎么重视“你追我敢”了
看不得穷人过年呀?
各所通过各种渠道也拿了不少设备,新闻里说印度卫星质量好虽然是偷换概念,但指标确实有超过我们的时候。
印度这次画圈发射是政治任务无疑,也不能给他们的航空工业带来多少进步,但面向大众的成功也是成功,舆论战至少不会输。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而言,这绝逼算伟大的胜利了,谁家过年不吃几顿饺子。
中国的对手当然不是印度,这种意义不大的技术验证很难得到政治支持,何况萤火一样依靠俄国的深空网,恐怕五十步笑百步呢。
大国就得有大国的样子,按自己的节奏走才是正理。我们的工程师也还年轻,按部就班多练练手总是好的。美国人的行星探测也不见得领先嘛。最后一句与大家共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不小心,把三体人给招来,就后悔莫及啦。
完了,完了,完了。
地球被三体统治的时间就要到啦。。。
厚培根基,步步为营,几多磨难,几多成长。
人在局中时,总觉得人家完成的这么漂亮,咱连原型都没想清楚,怎么着也赶不上,这追赶恐怕也就是瞎忙骗经费罢。
十年过后,不经意中回首四望,却愕然发现身后怎么多了这么多惊惧的目光,惊其速度,惧其勇气也。
投机取巧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因为只有毫无花巧地一步步走来,搞定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绝望中收获希望,在人心中树立起新的大山,逼其投机取巧,才谓之勇。
航天如是,军工如是,我所在的行业也如是。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
老铁也同意。
保持一致: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有这事?
在拉格朗日点可以长期观测地球的热辐射平衡,是了解全球气候长期变化的最佳观察点。不过,本次嫦娥拜访的拉格朗日点不是静平衡的,要保持在这点上需要消耗燃料来调整姿态,难以长期停留。
连外包都算不上,更别提用自主火箭啥啥的
还失败了,被毛子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