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工业除了通讯和轨道交通之外,基本上算不得成功 -- 河狸

共:💬457 🌺3067 🌵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2014年最佳帖子之一,现在有货的帖子太少了,宝推!
家园 红军时期那是前30年,现在是朝鲜战争时期,刚过鸭绿江
家园 别吹牛,钱学深邓稼先能评价下军工部分产业。他们也不能说

对军工全部工业,军工外的重工业,化工,精细化工,材料,电子,纺织工业,制药行业,生物工程,能源工业等本行业以外的下什么论语。

才30岁那就更可笑了,才博士毕业,实业界还没有几年工作经验了,怎么能比较中韩行业。一个行业没有10年从小到上的下功夫怎么能敢说了解。

我不是论文党,但是至少发一两篇文献综述到本行业的一流二流杂志上这是博士开题的要求,他能拿几篇出来看看么。

忙总他是职业经理人,从资本角度考虑问题,能请到行业领域的专家辅导指点,也不能说他是对什么行业都了解。

他就是google党,比如我贴的机床,看起来他就不知道最起码的知识,就拿股票论坛上的流言来说。

中国的工业成就太多了,只不过不是所谓高精尖,比如快走丝,中走丝,这是世界机床上中国的独创,它精度不高,但是价格特别便宜,以致于中低档的模具降低到原来20%的价格。在大规模建设方面的独创那就太多了。

说韩国好,韩国到现在连金属模具都没有入门,你看三星手机为啥连金属壳的都没有?

通宝推:遥仰凤华,卷心菜,
家园 中国的工业人口已经占了世界的一半以上,

中国的耕地则比例少得多,中国还需要继续提高工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虽然据说我们的生活水平再比如服务方面有些已经超过欧美,但很多都是建立在人工成本低、也就是生活水平低的基础上的,将来会怎样还不好说。我们的优势还是、也只能是工业生产。

即使据说人口红利或人口优势已经要过去了,人工成本已经迅速上涨,但这正可以改变过去工厂中不能不多用人工的弊端,可以提高生产率,是新的发展机遇。

家园 别扣字眼了,

这又不是写论文写新闻,不用那么精确。我用全部技术要点来形容楼主知识面全面,有一定深度没什么问题。就算是忙总,出个经济毛细血管的问题也能难住他。

家园 韩国谁也盯不了

诸强环伺,身单力薄,左冲右突,终难如愿。韩国人想成功想出名的心情很迫切,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凡是在韩国举行的国际赛事,韩国人少有不搞名堂、做小动作的,有的时候甚至用“卑劣”来形容都不为过。这是到韩国参加过比赛的外国运动员都知道的事实。

家园 欢迎“民用工业科技类的所有技术要点”

既然如此,那就至少应该选一个角度具体描述,横向纵向比较,世界排名位置,技术落后的地方,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前景展望,需要克服那些困难,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革新成功之后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如果楼主是这样的思路和立场,无限欢迎。

西西河好像从来没有因为哪个人哪个ID发言,就不挑错不讨论了。如果因为某个ID发言所有人都必须信服,这就不仅仅是立场问题了。

家园 这个比喻好,不过现在应该是刚打赢朝鲜战争

固然美国人不服输,但中国已经可以部分地争霸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说打赢朝鲜战争是因为中国货,不仅仅是低档货甚至还有中档货,已经横扫天下,截至到上上个月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99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口挣来的外汇。

另外,你这个比喻尤其好的是,红军时期固然代表了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但同时也意味着许多让人痛心的不成熟举动,比如肃反,尤其是大规模肃反,让我党栽了大跟斗吃了大教训。革命时期如此,建设时期也如此。但可笑的是,正是革命时代的成熟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扮演了建设时代的肃反者,他搞什么引蛇出洞,大跃进,彭黄张周,彭罗陆杨,文革,说白了其实就是搞红军时期的肃反。好在后来的领导者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结束了这段浩劫,并走过了这个坎。你这一句话还真是给了我不少启发,虽然你的原意不一定指的是我说的这个意思。

家园 楼主分析一下

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六九等,奇瑞是第一档次的话,那其他厂家处于什么水平,研发实力哪家强,最差的就是东风了吧。

家园 我心目中的工业化

简而言之,就是不怕西方制裁的工业化

为什么?就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不管是否挂羊头卖狗肉,至少名义上还是社会主义,就不是以资本家为中心的体制

就因为我们是中华文明,一个可以在现代化工业化条件下可以复兴的伟大文明,可以在全球与西方抗衡的普世文明

就因为西方在近代欠下我们的血债,犯下的烧杀抢掠的罪恶,害怕被我们清算

所以我们就算是充分发挥所谓传统文化的所谓精髓,以德报怨,宽容罪恶,西方也不会把我们当作自己人,围剿、制裁、对抗是正在发生、即将发生、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在激化之前,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产业升级正是核心之一(金融和市场是另外两个核心)

简而言之,如果飞机我们能自己组装,能制造发动机、能够掌握材料加工工艺,能够自己发适航证并被世界承认,那么座椅交给马来西亚、升降梯交给韩国、制服交给印度、甚至连机翼、空姐培训都交给日本,又有何妨?

但是我们现在能吗?

前三十年的奋斗,就是为大规模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利用欧美日的产业转移,把该吃的肉都吃了,现在是该我们啃骨头的时候了

事实上,如果把工业化比作一个圈子的话,我们已经从边缘逐步向中心靠拢,这的确是成绩,但不意味着我们就该停步了,该乘凉了,而进入中心更是惊险的一跳,用鲤鱼跳龙门来比喻,毫不为过

你、我、他……我们正书写着历史,正如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尽管并不知道自己将在何处落脚,不知道弱小的红军即将成为中华民族解放独立的中流砥柱,也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几十年后成为历史的丰碑,但是依然在战友牺牲的草地中、雪山上艰难地前进,向前进!

通宝推:empire2007,霹雳焦蛙,三笑,武侯大道,飒勒青,李根,
家园 机床上中国过去是不差甚至超过日本的,中国还有很多独创,

比如快走丝,中走丝。球面磨等在亚米纳米级别加工上中国排第二的对于中国来说, 机械部分的精度和质量远远超过日本,当然这是指骨干企业,所谓的“十八罗汉厂”,不包括乡镇企业。中国差的是电子和液压部分,日本的电子技术确实比中国先进。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机床的电子和液压部分都用进口的了,因此,这个问题也应该是解决了。如果这部分不好,不稳定不可靠,不是中国的问题,而应该是外国的问题。

  有人以此来说中国不行:“你看,中国机床的数控、液压都是进口的,中国机床不行呀!”错了!我举个例子,瑞士以生产精密机床著称,但瑞士没有数控生产厂,也没有液压生产厂,全用进口的,你能说瑞士的机床不行吗?不能!瑞士的机床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谁都不敢小瞧它,是不是呢?!!

通宝推:赵沐浴,
家园 你想想所谓的产业升级,集约化取代粗放化的口号代表什么?

也就是说在20年年前,中共就想走高精尖道路,多年来,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模式转型等口号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就说明了中共领导阶层不会像你一样不思进取。

家园 难以相信中国机床的机械精度超过了日本

当然了,我不了解机床工业,但是就精度,质量等等指标而言,这与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等有关,在造船领域日本的精度和质量能够胜过中国,主要也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有关。

你说的快走丝,中走丝等等,你前面介绍了貌似优势在于成本低,而量化生产,而不是精度是吧?

根据我多年以前对中国造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了解,中国人的一个特点还是一不够认真,二小富即安

比方说我当年到上海某船厂见习的时候,该船厂的人就常常很自豪的说什么,我们这个车间是远东第一大加工车间啊,我们这个技术从日本进口来了,别的厂家还没有啊,我们这个厂在上海效益最好,但是死人也死了最多啊等等,感觉一帮人就是特别的骄傲,其实在整个亚洲比起来,还真的是不算什么。

至于不够认真,缺乏一种死心眼,这点也是相当普遍的。

我们不说企业管理,就说企业文化这两点来说,很难让人相信中国机械加工的精度能够超过以认真和危机意识著称的日本企业。

当然,你如果可以给出一个指标性的数据来支持你的看法,那当然更好了。

家园 所谓精益制造其实就是时间,空间,人力的流动的优化

所谓人工智能的效能,也应该在这个时间,空间,人力的流动的效率的背景下来看。

现代化制造常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各个生产节点,在时间,空间,人力分布的不均衡,常常导致在某个时间,在某个区域中的某个生产节点异常繁忙,而其他地方的人却一点事情都没有。

特别是造船就是这样。

以造船而言,这个生产节点的不均衡就体现得很明显,造船第一个工序是放样和下料,这个节点在造船初期是很忙的,但是到了后期就天天玩了,一般的加工班组也是这样。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因为有大量的成品半成品需要一个堆场,所以常常导致有的堆场堆满了各种板材,各种小分段,而其他地方空闲着。

智能设备的投入如果应用得不好,例如某个生产节点本来就比较空闲的,你投入进去,结果那个生产节点更加空闲,人家更加的无所事事,而且还常常涉及到所谓的工时的纠纷当中。

比方说一种很简单的半自动角焊机,为什么在很多企业推广不了,因为一用那个角焊机以后工人的工时收入下降了,所以人们反而不愿意用那个角焊机。

精益制造为什么能够达到这种时间空间,人力流动的优化,这与企业文化有关,工人对企业有更多的归属感,因而工人更能够从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从个人利益诸如工时等等个人利益出发,随着企业的生产节点的均衡的要求而进行调整。

日本企业的一个管理制度是所谓的一专多能的企业培训,这个一专多能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由于人力分布不均衡导致的生产节点不均衡而实施的。

时间空间的均衡还特别的要求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在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的企业,很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人们就只想着管自己的那一小部分工序的质量,对于其他工序的质量懒得管,懒得提意见等等(你提了意见,人家还会觉得你多管闲事,得罪了人,以我当年所知道的一个检验员因为给某分段的装配检验中划了多了一些的需要返工的地方,结果那个装配工就把检验员给暴打了一顿,本来那还是检验员的本职工作,如果让其他的工段的人来提意见,那更加的不得了了。)

所以精益制造不是封建,但它却是带着强烈的东方的家文化的色彩,就是在企业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从而确保生产均衡,和技术的不断革新。

正因为精益制造带着很强烈的东方文化的色彩,所以韩国和中国学习日本造船学得还不错,当然韩国学习得更好,而昧国则学习得很困难。

汽车业也是如此,你可以看这一篇

在过去的这些岁月里,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现在D/C的美国子公司)三家汽车厂家都尝试吸纳日本汽车厂家先进的资源:通用汽车与丰田成立了NUMMI(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参股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汽车与马自达结盟;克莱斯勒与三菱汽车合作。当时,底特律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它们进入日本市场,同时可以总结日本汽车成功的原因。经过20多年的检验,以这种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努力收效不大(详见本报底特律系列报道)。

  与此相应,丰田汽车在北美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的市场份额、销量、营利能力等逐步超越了北美的制造商。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日本的5家汽车公司都大幅度地获得“丰收”,而通用和福特的北美业务继续亏损。

  由此得出的问题是:丰田方式海外移植的关键是什么?以“杜绝浪费、创造价值”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方式难道只有日本汽车厂家才能顺利地在海外应用?这或许不是新问题,但在北美汽车行业中鲜有给出答案的厂家。

  不可否认的是,包括中国的汽车工厂和制造商在内,精益或者更先进的经营理念是它们必须逾越的一道槛。排除中国消费者停留在口头的对日本企业的情绪外,精益思想会被更多地想象成为纯粹的丰田和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操作模式,所以推广这种策略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通过翻阅国际汽车计划专家的研究结果,同时参阅中国汽车的现状,我觉得北美汽车焦点的问题在于那些厂家是否执行了精益生产方式的规则,并把这种方式北美化。这一由生产领域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变成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所以北美厂家的难题变成了——从公司的整合竞争力上考量——它们是否是一家精益企业。

和造船业一样,如果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也向日本学习的话,也可以得到相当于韩国的成功,因为在文化上东亚各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对精益管理不感兴趣

与底特律不同的是,中国的汽车厂家还很难意识到学习精益战略的重要性,现时的市场竞争还没有将中国汽车引到北美、西欧等市场的竞争层面,过分以合资为主的发展路径,使合资汽车公司的走向,只能依赖于合资方的决策,欧美汽车公司在海外不能落实的策略,不会轻易复制到中国。或者有这样的厂家,也仅仅局限于试验的阶段。

  更为重要的是,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国的汽车市场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可以暂时延缓甚至掩盖真正全球化竞争带来的危机,会给精益的推广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赵克强所言,一个公司的质量与制造体系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厂家需将此融入自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其实,学习精益生产方式并不是单纯地学习丰田或者日产,而是学习一种更经济、更具竞争力的生存方式,企业须能养成它们的文化。

注,文中谈到的赵克强是德尔福前任中国总裁

假如底特律精益化——底特律变革与中国精益变革

家园 就如同沈机飞阳数控一样,他到底有没有这个技术才是我们所需

你让我想起今天新闻刚播的被抓的间谍,小心国安局请你喝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