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婚礼到战争 -- 姗姗来迟

共:💬17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婚礼到战争

前几天我号召大家写写欧洲的古代史部分,也看到几位兄台介绍的一些文章确实精彩.于是打算写些东西.无奈这些日子事情很多,一些想写的东西颇为费时和耗费心力,所以一直没有下笔.看看以前的读书笔记,看到法国宗教战争这一段,仍然觉得颇有趣味.于是得到下面这篇文章.我这抛几块砖瓦希望可引出许多美玉来.

我对法国的宗教战争的兴趣源起于我读alexandre Dumas 的亨利三步曲,当时喜爱的无非是英雄美女,锦衣华服,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辉宏的时代背景下动人的戏剧冲突.不过看他们这个亨利那个里查的打成一锅浆糊,实在是一头雾水不甚明了,于是就找来些书读,仔细研究后知道原来是如此这般.现在让我们先从圣巴托罗缪之夜(The 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说起.

点看全图

The 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1572年,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的美丽的女儿玛歌年方二九,被母亲-瓦卢瓦王室真正的掌权者,嫁给了19岁的那瓦拉的亨利.

点看全图

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

这个亨利说起来还是玛歌的双料表兄,首先亨利二世的父亲弗朗西斯一世(就是玛歌的祖父)的亲妹妹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外婆,并且亨利所属的波旁家族和瓦路瓦王室同出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玛歌的父亲亨利二世是个美男子,他的妻子凯瑟琳相貌平平,他们四个儿子都是孱弱丑陋,并且短命,据说这四个儿子有一种遗传怪病,就是流血汗.但是他们的女儿都艳名远播.玛歌很漂亮甚至比他的姐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王后伊丽莎白更美,伊丽莎白本来是王太子卡尔洛的未婚妻但是被公公腓力二世(也是英格兰血腥玛丽的丈夫)取来为王后,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尔>>就是说的这回事.

唐璜曾赞美玛歌:“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间的公主实在是屈尊。她的神采无法拯救救男人,只能把他们引向毁灭之路。她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我们下地狱的.很遗憾这样的美人并未得到亨利的爱情,就像有人说的他们都是多情的人,只是并不钟情于对方.

但是王室的婚姻又有多少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呢,于是婚礼定于八月在巴黎举行,这个婚礼对于当时得法国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法国的时代背景.

点看全图

伊丽莎白

十六世纪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传到了法国,当时执政的弗朗西斯一世是个思想相当开放的君主,当时已经可以控制天主教会.刚开始对这个运动还是比较宽容.但是后来由于新教徒把发对天主教的传单贴到了王宫,惹火了这位国王,认为这些人危害了国家统一.于是大肆杀戮了新教徒,镇压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等到1559年,亨利二世死后法国的宗教改革基本成形,于是法国的新教称为雨格诺教.这时弗朗西斯二世为法国国王,他是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长子,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他的未婚妻是苏格兰的玛丽.斯徒亚特(后来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杀死),年轻而孱弱的君主,他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大贵族自是不肯乖乖就范,于是最有实力的三个家族相互角逐,觊觎统治法兰西的权利,他们分别是吉斯家族,位于法国西部的大贵族 , 位于法国和西班牙间的法国南部地区的波旁家族,位于法国中部的 Montmorency-Chatillons . 在这三个家家族中,吉斯家族势力最为强大的而且是极其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逐渐控制了年轻的弗朗西斯二世,从而成为法国真正的统治者.

其余两个家族虽然也有人信天主教,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支持雨格诺教派,尤其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妈妈珍妮.亚尔培.而他的丈夫-亨利的父亲那瓦拉国王,法国国王的将军则是个天主教徒.据说珍妮信新教起初并不完全是政治的原因,因为亨利的爸爸长期不在那瓦拉,所以有很多"天主教的"情妇,于是珍妮向负心的丈夫及宫廷里一切妨碍她的人挑战而改信新教.珍妮是个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是弗朗西斯一世的亲外甥女,而凯瑟琳.美第奇不过是意大利商人的后代,因此实际上心里很鄙视她.

实际上就算是那两个家族的很多主要领导者是雨格诺教,全法国的的雨格诺教教徒不过只占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吉斯家族来说这两个家族实在是不可小觑的敌人.所以说这几个家族间的矛盾纯粹是政治上的竞赛所引起的,而外在表现为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冲突.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弗朗西斯二世是个短命鬼,继位一年就死了,年仅十六岁,而后凯瑟琳的第二个儿子继位这就是查理九世,是年十岁,这时凯瑟琳开始摄政.这个家伙小时候倒还健康可爱,样子也不错,但是后来很是肥胖,凯瑟琳太后颇为讨厌这个面目可憎,软弱无能的儿子,而比较钟爱三子亨利.瓦路瓦,他就是后来的波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

虽然凯瑟琳是个相貌平庸的女人但是却是一个聪明和铁腕的政治家.她知道吉斯家族强大的势力对她和他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于是她在政治上开始扶持其他的两个家族用以和吉斯家抗衡,但是由于那两个家族和雨格诺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客观上支持了它的发展,所以雨格诺教派在那时期得到迅速壮大.但是凯瑟琳本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想让任何一个贵族控制国家,更不想要法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于是经过一番斗争,凯瑟琳还是决定了帮助吉斯家族打击新教徒,她先是协助他们刺伤了海军上将柯里尼(重要的新教领袖之一)在这之前,她已经毒死了珍妮,并使这个谋杀看起来象珍妮死于肺病)并且协助吉斯家族策划了以天主教的玛歌同新教的亨利婚礼为诱饵来消灭前来参加婚礼的新教首领及各地的新教教众,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

让我们想象一下那天的情形,8月18日婚礼举行,从那天开始全巴黎的人开始庆祝婚礼,无论天主教徒还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新教徒,无论宫廷,贵族,还是老百姓,全城狂欢,大家受到一场隆重的婚礼影响都几乎陷入癫狂,并且新教徒们想,这样的结合可能会使新教合法化,所以格外的兴奋,无数其他的方的新教徒都赶到巴黎参加这场婚礼,22日海军上将遇刺的消息传出,无疑又给人们脆弱而兴奋的神经重重一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漫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柯里尼的凶手及策划者.吉斯手下的人被逮捕,法院开始审判,国王也发出狠话,有罪的人决不轻饶,所以亨利.吉斯(玛歌的情人之一)带着他的人暂时离开巴黎,一切好像对凯瑟琳来说好像很糟糕.然而她沉稳而自信,她先允许他的儿子查理九世派遣新教士兵把守海军上将柯里尼的官邸,并且派新教徒们的新王后玛歌去探望病情.这时的玛歌从心眼里是同情新教徒的在它看来新教徒们虽然粗鲁,但是但是他们现在没有防备,象羊羔一样,而且他们还有良心.在此期间凯瑟琳秘密接见安汝公爵就是亨利.瓦个瓦(查理九世的弟弟,她的宝贝儿子),法国人,还有一些意大利人,最后连同他们胁迫查理九世同意处死柯里尼.

于是24日凌晨,亨利.吉斯已经悄悄返回巴黎,他首先来到柯里尼家,当即杀死了柯里尼,于是以教堂的钟声为信号,全城的武装的天主教徒保卫团出动了,这事先都是准备好的,他们带着白臂章和带有白十字的帽子,向尚在熟睡的新教徒们发动了袭击.当夜巴黎血流成河,死掉的新教徒的数量是有争议的(就像台湾现在说的1.28死伤人数有争议一样)各个立场得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数字,有人说当晚死了2000,有的说3000,还有说6000的.以后的几周,这种屠杀扩散到法国各地,死亡人数一般来说历史学家们认为是70,000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上升中的王权遭到了削弱.因为新教徒怎么会善罢甘休,因此建立自己的政权和中央对抗.从而导致了法国第二次宗教战争.

现在让我们关心一下玛歌和那瓦拉的亨利的婚姻,经过了三亨利之战,那瓦拉的亨利登上了法国王位,成为赫赫有名的亨利四世.而玛歌经过协商和亨利四世离了婚.不过据说经过了这中间的许许多多,玛歌和亨利竟然形成了亲情和友谊.嗯这听起来也还不错.

元宝推荐:香山居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电影里的玛歌皇后很漂亮

Isabelle Adjani演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嗯, 不过有些镜头少年不宜
家园 【儿童不宜】你说的是不是这个镜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BBC Radio 4 有一期节目

关于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你可以在线收听

http://www.bbc.co.uk/radio4/history/inourtime/inourtime_20031127.shtml

你对英国历史感兴趣吗?我正在读一本爱德华四世的传记,我打算读完后写一篇关于玫瑰战争的文章。

家园 我对英国历史也很感兴趣尤其是

中世纪的,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系列我都读过.最喜欢亨利八四世和亨利八世呵呵.

还有我曾经读过不少关于这个时期的历史,及传记.非常欢迎你写写英国历史,我一定拜读.哈哈.

家园 我很喜欢她,据说

Isabelle演这个的时候已经40岁,妈妈牙

太可怕了!

家园 【剧照】查了一下,你说的没错

Isabelle是55年生,而玛歌皇后是94年拍的,那时她已39岁了。

又找到了几张她不同时期的照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丽,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啊:

中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5年刚出道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5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5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9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5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5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8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8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8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6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6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她的侧脸

很眼睛太漂亮,尤其是眼睛,啧啧

家园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历史事实上并不很可靠。

他的历史剧大致写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从《理查二世》到《亨利八世》的中心思想就是Tudor王朝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只有亨利七世才能够结束兰开斯特和约克两派的厮杀,给英国带来和平和繁荣。因此莎士比亚对亨利七世的前任理查三世极其摸黑。在他的笔下理查三世简直就是魔鬼的化身。(不过我确实认为爱德华五世和他弟弟是理查三世所杀)

不过有趣的是正因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理查三世邪恶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二十世纪以来理查三世的声誉急剧反弹,几乎每十年就会有文章或小说发表替他翻案辩护。最新的是2003年出版的The Rose of York: Love & War。理查三世还在2002年被选为有史以来100个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尽管他在位只有20个月。看来真是塞翁失马。

家园 这是自然

不然为什么叫历史剧而不是历史了.

但是不可否认历史很大程度是以历史剧的形式在影响着普通人.而大多数人更容易接触到的是历史剧而不是历史.很可能对于某段历史的兴趣正是由于某个历史剧所引起的.^_^

就像我,对于欧洲历史的兴趣其实主要来自于对历史小说的接触,英,法,俄,现在想起来好像差不多全是这样.只有德国出外,德国哲学和音乐令我觉得很奇怪,什么样的国家可以产生这样的东西,进而企图从德国的历史中寻找原因.

还有D兄,快快贴上大作来哈哈哈

家园 法国的宗教战争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法国国内的现实决定的

法国和英国不同,英国经过了玫瑰战争后,在专制形成过程中培养的旧式贵族大幅度的战死了,因此后来的都铎王朝的中央集权和宗教改革的阻力主要是来自宗教界,而且也不是很厉害。但是法国不一样,法国在百年战争后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过程中由于买官制度和对于大贵族的怀柔政策培养起来了一批拥有实际武装力量的贵族,后来的法兰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都没有能够消除他们,这样当新教传入法国后,不可避免的就成为这些贵族争夺权利的工具,所以法国的宗教战争也因此分外残酷。一直到亨利四世和红衣主教黎塞留时期,通过大棒和官位政策双重胁迫,才基本上消除了这个问题。三个火枪手里面的阿多斯就是大贵族出身,在这个政策的背景下进入中央政权所在的巴黎,以火枪手身份为国王效力。

家园 莎士比亚的这种历史剧的作用同我国的三国演义很相似

都是对观众或者读者有通俗易懂的历史普及作用,当然老莎的作用更大。他的笔下的理查三世已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绝妙典型。

家园 你对巴托罗谬惨案的理解好像是有问题的

按照大多数欧洲史书的描述,最开始查理九世和皇太后都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波旁的亨利的。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

1、新教首领科利尼唆使查理九世对西班牙开战,这个与皇太后稳定国内的政策是矛盾的

2、科利尼对查理九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是皇太后无法容忍的

这两个个条件加到一块,使皇太后认为法国朝政有可能落到新教徒手中,而他们的政策将会导致灾难。皇后的三儿子安茹公爵以及吉斯公爵利用了这一点,使得皇太后倒向他们一边,但说服查理九世还是一个问题,于是他们倾向于刺杀科利尼。

但是,这次刺杀失败了,科利尼只受了重伤,巴黎的新教徒很不满,开始骚动,查理九世也声称一定要查处凶手。

这时皇太后秘密告诉国王,她就是那个凶手,而且现在新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新教徒会在巴黎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懦弱、无主见的查理九世崩溃了,下达了屠杀新教徒的命令,而实际执行屠杀的是吉斯公爵、安茹公爵以及他们手下的天主教极端分子。

亨利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事先就是一个圈套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太可靠的。

这次屠杀全法国大约有五万新教徒被杀,几乎所有的新教徒领袖都遇难,只有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因为宣布改信天主教而躲过一劫。但是新教下层民众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

后来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都逃出巴黎,于是宗教战争再度爆发,查理九世病死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天主教一方分为三派:

国王亨利三世一派,天主教极端派吉斯公爵一派,天主教温和派阿朗松公爵(也是国王的弟弟)一派,反正又是一场乱战。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

家园 哈哈,欢迎讨论啊,不过关于圈套

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讨论他们的"真心",一个天主教的王室为什么要和新教的贵族联姻,这无非是政治妥协.经过第一次宗教战争虽然天主教一派占了上风但是作为国家统治者,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说是为了维持和平,不错有这样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这也是凯瑟琳的一个政治策略.实际上是通过扶持新教来扩充另外两个家族的势力来抗衡吉斯家族正是她的目的,联姻只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宣称的仅是为了和平.不可否认在定下婚事的时候她也没有也不可能想到就就在婚礼后进行屠杀.

但是就像你说的而后发生的事情改变了很多事,柯里尼很大的影响了查理九世,以至于查理九世非常信任他并尊称她为"父亲",凯瑟琳不单不能允许儿子身边再出现一个"吉斯"更不能允许法国向新教偏斜,可婚事已经订了早在亨利的妈妈还活着的时候就谈妥了,所以婚礼还得照常举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珍妮在卢浮宫居住的时候给亨利的秘信曾被凯瑟琳截获.里面内容述说柯里尼要亨利来巴黎因为他已受到国王信任而查理正沉迷于布路瓦的爱情,这是他们的好机会逼迫太后交权.

那时是五月里的某的一天.

当然也许首先凯瑟琳一刚开始想到的不过是杀掉柯里尼,然后再除去那十几个首领(有这样的想法的话婚礼无疑是个最好的时机),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刺杀柯里尼,但是柯里尼没有立刻死,结果事情才闹到不可收拾.亨利当时带了两千人来参加婚礼,但是他和十几个首领一起住卢浮宫.

关于这次波及法国各地的屠杀最后死亡人数,可谓众说纷纭,还有人说100100人,十三万的,史学界一般认为70000人,对此我查过有关的论文,记载笔记上呵呵

查理九世死后,亨利三世继位,但是它为这次屠杀平及一些措施反招来天主教徒的不满,亨利.吉斯取得西班牙的支持发对亨利三世即亨利.瓦个瓦的战争,巴亨利三世赶出了巴黎.而后亨利三世遇刺加上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也死了,于是亨利.那瓦拉就成了合法的王维继承人.,然而天主教一方并不承认,所以亨利.那瓦拉又和亨利.吉斯打了起来.这就是有名的三亨利之战.

最后亨利.那瓦拉赢了,就成了亨利四世.但是最后还是成了天主教徒.不过新教也合法就是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