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这些大妈都是什么人啊,病人吗?这医院也太乱了。
是正规的医院,不点名也罢,呵呵。
国内的报道十分不负责任。2002年原文链接[URL=]http://www.nutraingredients-usa.com/Research/Australian-scientist-warns-of-ginseng-cancer-risk?utm_source=copyright&utm_medium=OnSite&utm_campaign=copyright
[/URL]2002年的文章发表在Menopause,而有在australian doctor有一篇介绍这项研究的文章。而国内的报道似乎都是这篇文章发表在了australian doctor,于是有人来说:“那个所谓“研究”的来源是australian doctor,压根不是peer review的期刊,大家看看当个放松的东西。”
第一个这个不是australian doctor,而是 Menopause,不只是2002年,2005年也有报道,这都是在pubmed上可以查的到
Amato P et al, Menopause. 2002,9:145-150
Lau CB et al, Menopause. 2005, 12(6):734-740
2001年有报道说当归可以使得男性乳房增大
Goh SY et al, Singapore Med J. 2001, 42(3):115-116
具体机制有争论,有的说是当归本身就有雌激素活性,有的说没有是当归当中添加了雌激素类物质,但结论一致: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建议乳癌患者避免服用。
好像是杨绛说的。
貌似都是科班出身的,就多说两句
以理气药为例。
木香,厚朴,行气止痛消胀满,区别在哪里呢?
上学时代困惑了很久。后来把本草纲目,得配本草,丁甘仁医案,老师的医案放在一起,慢慢看出点道道。
这的确是中医的一个很大的不足。没有办法把很多事情说清楚。
话又说回来,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中医好像骑自行车,无论给他数学公式还是把指南写的多详细,不会还是不会。
另外,非西医化指标做中医的诊疗模型体系早就有人在做了。不过进展如何不得而知。太难了。
医学也不例外,不论中西。
很多时候,愿赌服输就行。
姚选择了自己的筹码,谁也不好说什么,反正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令人唏嘘。
和什么医学木有太大关系。
现在来指责谁,是无力,也是苍白的。
偏偏有些人还非要这么做。
你要见过不同医生(西西,中中,中西)之间互相攻击,就不会如此诧异了。
换句话讲,谁敢拍胸脯说,按我的方案,病人就能如何如何了?
预测未来是个有风险的活儿。偏偏不缺爱好者。
1、要记录A(100,50)种的方子;
2、记录A(100,50)种方子对31680种病来测试药效,也就是A(100,50)*31680种数据。
您的手机可以?
我从来没有说中医大夫能算,我只是说中医标准化是一个很庞杂的过程,目前计算机很难做得到。
其实我还蛮喜欢西医的。
打个比方,早年的医生,中西医两方面都会,而且经验丰富,医德多数还比较好,不会为了多赚钱故意把病往大里说,也不会动不动做个全套检查,更不会专门开贵的药甚至为了赚药钱开不需要的药。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年我得病,急性支气管炎。这种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治起来也是花样种种。我在西安上学时候看病的时候,专家(其实我想打成砖家更合适)门诊,把血常规,胸片等等东西都做了一遍,看了好长时间的点滴带上各种口服药物,砖家一副这病不赶快治好必然变成慢性的那就麻烦的表情,花了一大把钞票(当然当时是学生,自己需要掏的不多)治了一个快一个月还是照样咳嗽难受。等放假回家,父母直接带去红十字医院他们的同学那里(那是个老医生,退休后跑去红十字医院继续发挥余力赚钱),把把脉,听听胸音,看下症状,开出的药还不如我在西安看病时候挂号费贵(总共不过几十块钱),都是一些看起来毫无效果的普通药,但就是几天之后就完全好了。
所以,在中国看病,得有熟人才行,不然就得看个人的运气和医生的医德了,这还没算上在学校没好好学习然后靠关系进医院的那类。
至于谈中医西医的东西,西西河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月经一次,好像次次都为了中医好不好能吵爆几页。就我个人经历,中医这东西在疑难杂症上相比西医确实更靠谱,而普通疾病就要看到底和细菌病毒有没有联系了,只要和那两样挂上钩的疾病,中医相比西医无比脆弱。
另外个人对于中西医区别的看法,认为主要还是存在在学习阶段。西医有完整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不止是相对完备的医学理论,同时还指的是西医的医学理论很多是可以用实验和数据去证实,是可以推导的,这给学习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一般而言西医6到8年就能够出师了,而实际说起来,其实学西医的人差不多4到6年就开始在医院干了。而相对的是中医,中医也有极其完备的医学理论,但是相比西医,中医的理论基础存在着太多用所谓的科学(就是实验和数据)无法去验证的地方(比如五行,比如经脉),虽然部分中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清楚知道其中的有效成份是哪些(近些年来中药中的提取物制成的成药和中成药也越来越多,不少药品相比西药效果还更加显著),但是这些成份是如何作用于人体这个问题上很多情况下就非常飘渺。同时,一个中医要想出师8年时间是不够的,这是现代教育体系无法承受的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而且这个培养过程还需要提供大量的动手和临床经验(古老中国的中医培养一直是从背医书,识别药材,调制药材,学诊,最后才能试着开药方,基本上从小到大都泡在中医上了),所以很多时候学中医的人多数情况下多少都有些家庭传统,不然的话很难学成学精。
至于最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爱谁谁吧。反正对于我而言,哪些常见病中医适合哪些西医适合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然后不常见的病,基本上先上西医,有个谱,搞不定再找中医,很多时候必须说,我对新生代中医医生的信心比西医的要低很多。
因为连写书的人都不一定知道五行阴阳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他按照经验和总结归纳的一个概念而已。至于大学里的老师懂多少甚至懂得但是能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都是个问题,何况大学医科也才那么几年时间。
至于中医的观感我和你持不同意见。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一方面是因为理论依据都是飘渺模糊的,只能依靠常年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不能说对于治疗没底,我从小到大不少病都是老爸的同学,一个中医世家出来的老中医看好的,这方面他说过很多次,得什么不是一张药方用到死就能治好的,按照诊断的不同,同一张药方里各种中药的配伍是要不断变化的。所谓能不能治好心里没底,倒不如说中医经验还没积累到家。
我承认你说的都是现实。但是,我的问题是:我们是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而随波逐流呢,还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现实。
而且,我们对医疗工作者的要求和对一般群众的要求截然不同,对于西医医生来说,医学伦理的要求是连病人的姓名都不应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透露。
中医的情况我不知道,但我认为也应该应用同样的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都不能遵守,我个人认为他/她就不是合格的医生。因为他连为维护病人基本权利的能力都没有。
但我也改变不了这个环境,无可奈何之下,之后有啥病,都跑到香港去看,虽然贵很多。
所幸小女身体健康,也没啥大事,呵呵。
本不想趟这浑水的,河里有的人对中医的意见太大,我说了肯定会引起各种争论。但我只提供一个消息,真伪就由河里各位老大自行评判,消息源恕无法提供。
在这个帖子出来之后问了一下中医圈子里的长辈,得到的说法是,姚不算使用中医治疗。她吃了某医生的几服药后,因工作原因晚上不能保持正常的睡眠(较长时间稳定的睡眠),对治疗影响很大,某医生就说如果不再正常睡眠,就不开药,姚衡量了一下,就决定不吃了。
就中医而言,晚上保持正常睡眠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这样药物才能正常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身体的器官获得休息并正常起效。
之前也和前辈讨论过治咳嗽的问题,这算是一种很经典的测试医生水平的病,提供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从西医角度,基本都是普通的抑制咳嗽的药加抗生素,但由于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如一次未彻底解决问题,药力不够,很有可能一、两周后复发,但在西医角度不认为两周后的咳嗽和之前有关系,开出同一药物,不断根,就进入循环。
从中医角度,引起咳嗽的脏器有肺、肾、肝等,不同的咳嗽使用不同的方法,总体思路的确如陈大所说的扶正。只是在不影响睡眠和吃饭情况下,允许咳嗽的存在,因为咳实际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将痰排出的手段。而西医的抑制咳嗽药是停止了这一过程,痰无法排出,在抑制药效过后,咳嗽就恢复。这里的难点就是中医师如何通过患者咳的痰,还有各种表征,判断引起咳嗽的脏器。判断后就该抑制的抑制,该扶正的扶正,再通过肺将中间的痰排出。
黑翼天使:后面看了你的饮食习惯,想插一句,你的饮料都是冷的为主?如果是的话,就尽量不喝冷的,在不喝冷的同时减少甜饮料的摄入。
sci都不收录
补充:被举报,并且要求修改。窃以为,sci杂志中还有很多很差杂志,sci都不收,难道不能这样评论吗?前面有人因此评论而骂我,我对此人的骂人行为做了一点评论,被禁言,故回复较迟。我想,本论坛即使禁止人们评论别人的行为,也应该允许人们评论事物吧。
分析问题不能脱离国情。医院是小社会,国内医生的道德水准不会脱离大社会。而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肯定不会比平均水平差。
同理,医生对于隐私权保护虽然低于美国水平,但在中国大陆社会里不会低于美国医生在美国社会中的相对水平。
另外,姚是公众人物,报道信息比较多是正常的,至于你质疑有没有授权之类的至少没有看到姚父一方对于这些信息的控诉。
如果我没有记错,Joan Rivers之死也有大量细节报道,你如有空也可以对比一下两位明星在治疗过程中的细节披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