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一) -- 黄河故人
所以看他的文章,连血雨腥风的对杀都象是小孩子们的打闹。
其实,中国近代史里如大将军这般无亲无故,苦大仇深的还是大多数,绝大多数。
我曾经问过我一个机关里的哥们,俞强生这家伙叛逃了,是不是就改名换姓过小日子了。 哥们说,不用,那孙子家在台湾美国有一大堆亲戚,都是不凡的主。 日子过得肯定是有滋有味。
花之。
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吸引这些海归最重要一点就是中国真正在列强中站立起来的那股自豪感,这个是国外再优厚的条件都没法给予的。
先把EXCEL文档保存成PDF文档,转换成图片......
牛人哪,总是能相互遇上,或者人脉多遇上人
老毛年轻的时候坐火车去上海,睡着了新鞋被顺走,光着脚下了火车,居然就遇到一熟人,借钱买了双鞋
你说要是咱碰上这事,别说北上广了,就你家地级市高铁站内噶,你遇到熟人的概率多大?
戴笠在西湖游泳,遇到胡宗南帮他捡石头压衣服
咱去西湖游泳,估计也能遇到人帮咱看衣服,---城管
再往前数,鸿门宴前项伯要拉张良一把,因为他当年杀了人张良帮了他,--估计这是博浪沙之前的事情,此后张良也在逃亡,得别人救他了吧。这项伯一江南子弟,犯事了往北方靠近咸阳的地方跑,还跑挺远,乱世中居然还能再找到组织回到项羽身边,也是牛人
说起鸿门宴,不能不说樊哙,这个杀猪屠狗的家伙,居然会拽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还带对仗的!你说镇关西也是他同行,这厮当时挨了鲁提辖第一拳,如果不是喊“打得好”,而是呐出一句“不亦快哉”,是不是有可能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啥的?当然这种人不能坐交椅,日后按陆虞侯例弄死得了。或者鲁达一时笑得拳头软倒,三拳打不死自己也能留条活路,由此可见有文化的重要性呀!!!
由樊哙我又想到了韩信,韩信失势后樊哙仍然请他到自己府上,以能请到为荣,自己亲自屁颠屁颠的伺候,吃饱了喝饱了最后韩信来一句:好惨呀,我居然跟这种人混到一起了!当年封坛拜将很多人不服韩信,如今刘邦的小舅子都膜拜到这地步了,看来韩信在军内的威信那不是一般的高呀。
和韩信军内威信一样高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林彪。细数起来这俩人相同点还是很多的:
林彪是副统帅,韩信差不多是一字并肩王;
韩信当过逃兵,林彪也当过,当然韩信是萧何月下追回来的(看来骑术不精呀,被一文臣追上了?也可能没骑马),林彪是自己回来的。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没啥,同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开国大典的人不少,可还在朱毛会师现场出席的就少之又少了,哪里有那么多事情需要那么多人去给中央汇报嘛
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俩和顶头上司的老婆关系都处不好。这难怪,这俩女人都爱权,可大权在顶头上司那里,剩下就那么点儿权了,你多我就少。当然韩信这方面更悲催一些
汇报完了
核弹化学部分还是很多的。
rt
也可算是宿命论的另类解释。
白胜,陶宗旺可以上梁山,而王进,韩伯龙却失之交臂,原来都是因为那块石碑。
需要深刻理解氢弹的重要性,所以请教故人兄和各位河友一个问题。W88核弹头据说是高1.75米,最大直径0.55米的圆锥体,质量约360千克,由于采用氢弹构型,其当量达到了48万吨。假设五大流氓都不会造氢弹,在同样的尺寸和质量的限制下,如果W88采用原子弹构型,按照美国现在的水平,其当量能够达到什么级别?
阿三时不时地试验一枚火箭,然后就嚷嚷什么可以打到北京,上海,实在是令人厌恶。假定其弹头为质量1000千克左右的原子弹,估计其当量能达到什么级别?
rt
徐利治和孙本旺。徐利治政治上偏左,1945年加入中共在昆明秘密成立的青年革命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华罗庚、许宝騄都很赏识徐利治,想让他留校担任助教兼科研助手。可是身为国民党中委的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不主张左派学生留校,召徐面谈,很客气地劝诫一番。徐只好先应承下来,得以留校。有意思的是,徐利治同宿舍的两个室友邹承鲁当时是“三青团”团员,朱光亚专心学业,三人却处的很好,相安无事。
1946年华罗庚奉命遴选英才赴美学习,挑中徐利治和孙本旺两人,携照片和材料赴重庆报批。结果徐被刷下来,据他回忆因为“当局已经掌握了我参加学运的情报,说我跟共产党走,不能出国”,“华先生还埋怨我说,你不参加这些学运就好了么”。看来,国民党的政审也很严啊。
读完黄河此帖,不由想起已故的另一位中国核武功臣,秦公秦元勋。
他高中只读一年半,16岁就进浙江大学数学系。浙大校长竺可桢在日记里赞誉有加:“…秦为贵阳人,本届毕业生中平均成绩最高之一。其人体格亦佳,而性温厚,洵难得之人材”;
浙大毕业后经“自费”留学考试,名列榜首。由竺校长推荐,1945年进哈佛大学深造。仅用五个学期24岁就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哈佛校史上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当年美国政府要求曾参与过要害部门工作的留美中国学生宣誓、签字划押作出保证:若美国与另一国(包括中国)交战时,要效忠于美国。秦元勋断然拒绝,义无反顾回归祖国。他参与筹建香港九龙科学工作者协会,曾昭伦出任港九科协业务部部长,秦元勋是副部长;
1960年5月因国家需要,秦元勋奉召调入二机部九院,辅佐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当副主任;
专长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华罗庚称他是“中国年青的庞加莱”;
曾主持二机部工作、中国核武工程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刘杰转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专门请他出任黄河大学首任校长;
令人称奇的是,这位九院理论部副主任最后竟然以佛罗里达大学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度过余生。
秦元勋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他也确实被很多同事称为“中国的诺伊曼”。
核武攻关,秦元勋具体学科分工是负责数学、计算和计算机方面的组织管理;任务分工负责核武器设计的威力计算。在攻克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过程中,他提出非定态中子输运方程的“人为次临界法”;用拓扑学方法论证球形合成的块数;提出原子弹威力计算的粗估公式等。这些理论成果经受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实践检验。他对上述成果及时加以总结提炼,写成百万字的《核装置分析》一书,内部油印发行,同时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核威力计算队伍。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秦元勋深知计算机的重要性。当时使用了中科院计算所刚研制的104机,他及时向计算所提出研制109丙机、向上海华东计算所提出研制J-501机的任务,使这两台计算机及时支持了氢弹计划。在氢弹研制过程中,秦提出了“天然差分”概念,解决邻域选取问题,有助于克服二维流体力学计算中遇到的困难;对加强型装置作出粗估公式;对氢弹威力计算的误差作出整体估计等。
在首颗原子弹爆炸前夕,由周光召、黄祖洽、秦元勋三人签字的备忘录直送中央专委,“保证成功概率超过99.99%”;第一颗氢弹试验现场,秦元勋代表理论部在一张保证理论设计正确的保证书上签字。秦元勋后来曾跟他的学生提到关于原子弹威力计算的问题:如果原子弹释放的能量不够大,恐怕美苏测不到(特别是美国);但如果过大,则有许多技术的限制,会给整个工程带来很多困难。爆炸之日,一声巨响过后,秦公和他的同事们都欢呼起来,―― 只是秦公还不能尽兴,他还要等空军飞行员带回取样结果;等美苏发表关于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报导,最后确认。
《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荣获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一分量极重的项目共列有9名获奖者,其排名顺序为: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周毓麟、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
彭桓武和秦元勋相知多年,对其工作有着客观和深入的了解,也深为秦公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却未得到应有奖励而深感不平。
秦元勋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酷爱音乐,业余男高音颇有名气,是舞林高手,也喜欢体育,擅长游泳、跳水。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闲不住的科学头脑。文革被清理下放至河南上蔡的“五七”干校,边劳动边接受批判。他当炊事员在食堂烧火时,思考如何使有限的物质燃烧而获得最大的有效能量问题;秋收割麦时,受到抓住根部去割就可以割得很干净、一点不漏的启迪,联想到极限环个数若从复域里去抓,就可能不会有漏掉的问题,催生后来在“复定性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有根定理”和“强有根定理”;坐在汽车火车上,就想起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他引入所谓“上蔡对称原理”(即时空对称理论),避开“光速不变”的假定。趁监管人员不严之时私底下写成《空间和时间》一书的初稿。
他对门下所有的研究生都讲过一句话,让许多人终身难忘:“我不要求你们入党,但要求你们爱国!”
八卦了一下,果然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天生弱智...
[QUOTE]这一方面说明学化学的人即使发不了财,只要努力也不至于饿死;QUOTE]
侯先生肯定应该算发财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