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何世无雄文, 遗之草泽中 -- 玉垒关2
何世无雄文, 遗之草泽中
——为“柳凤仙”序
我的网友“乐闲人”,名不见经传。 这个普通的劳动者,退休怡孙之际完成的中篇小说“柳凤仙”,是雄文。
“柳凤仙”,开头就说,女主角的名字,“凤仙”就是指甲草儿花,这是她外婆的希望:“这个外孙女儿能像指甲草儿一样容易存活,而且活得平平安安。”之后文中又多次说:老百姓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的小幸福。
柳凤仙出生在1950年,那是伟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第二年。她被招工做了绣花女工,则是在1966年,这一年正是文革的开端。不过那些风云跌宕貌似只和精英们互动。小小女工柳凤仙,凭着勤快,和养母的日子,清贫,却日见希望。一个月18元钱,已经可以给相依为命的养母换一条厚实软和的被子。等到工资涨到了“每月二十八元。凤仙的母亲乐得抿不上嘴,每月也不再为用不用二斤肉票而发愁,咸菜煮豆腐里面的油水也厚了一些,给女儿的零花钱也增加到三元。女儿的工资再加上小菜园的收入,不能说汤香肉烂,起码也够邻人羡慕的。”
当然,凤仙儿也遇到了她的爱情,那是个抓鱼的小伙子李长庚,涨潮鱼,落潮虾。只羡鸳鸯不羡仙。
那个时候的工厂里上层的领导们之间有几派的斗争,但是,那仍然是个工人当家做主的年代。
“如果有人利用权势或走后门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好单位,大字报会无情揭露他们。大字报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是平民的匕首,老百姓看不惯时弊,就利用大字报来 揭发,以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当官的却非常害怕大字报,在大字报面前,他们简直就是一个裸体人,甚至心底想些什么也会被人看得清清楚楚,因为群众的眼 睛是雪亮的,堪比医院里的 X 光机器,当权派们做了一丁点丑事都会被群众抖搂出来。因此,大字报是保证官场清廉的有效利器。”
而劳动,就是地位和希望,凤仙儿每个月可以存四块钱,凤仙儿嘱咐李长庚无论如何每月也要存下来十六块钱,这样,他们每个月就可以存下二十块钱,一年就是二百四十块,两年就是四百八十四块。而四百八十元钱足够可以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足够“每个红纸包里都是十颗大白兔奶糖和五支牡丹牌香烟”。
最开始,我被这些文字而吸引,古典韵味,朴实无华,气韵流畅,仿佛昨日重现,然而,当读完全文,突然发现,这些亲切得仿佛发生在身边的,让人深夜里为之泪流满面的一幕幕,原来是一曲挽歌,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挽歌。
接下来的故事,行云流水,如泣如诉。婚礼的前夜,柳凤仙的未婚夫失踪,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凤仙儿带着未婚先孕的孩子,相依为命。
故事的重点,是在80年代之后展开的。最开始几年的红火,在副厂长柳凤仙儿的带领下,绣花厂短暂的蒸蒸日上过,然而,危机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书中屡次说,穷人的钱都是命换来的。女工们借着出口的热潮,拼命了的工作。
而“物价狂涨而导致的抢购风掏空了他们的钱袋”
“一些人的社会福利在腾飞,一些人的社会福利在急剧下降,大锅饭是打破了,可旧的三大差别没有铲除,新的贫与富、贱与贵差别却又如悬崖一样陡峭。”
如同我们身边的无数这样的工厂,领导廉价卖掉工厂,地皮,中饱私囊;吃到脑满肠肥,而年纪已大,身体被劳动掏空,又技能单一的劳动者们在风雨中飘摇。
故事的最终,下岗的单身母亲柳凤仙,重病缠身,为了供孩子读书,从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再到卖血,最终就要到了要出卖身体的地步。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无用的人,上学的时候,她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到工厂当工人,她的质量最好速度最快;当生产厂长,绣花厂一直受省外贸的表扬和奖励。可现 在却怎么啦,她像被卷进一个巨大的漩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同时她也觉得世道变了,劳动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劳动力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出卖劳力的人,都是一群无助的人,他们被人看成是苦力,遭人歧视。”
那一刻,我们想起了精英们的话:“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的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文中说:“那些写文章的人都是一些帮闲文人或者是御用的写家,被人养活着,总的按照主人的意愿说话。”
那一刻,我们想起马克思说“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天生的宫廷奴才”。
她的故事,我们在那些年,耳熟能详。我曾有下岗职工家的成绩很好而骄傲的同学,代替父母问同学们开口借十元二十元全家的菜钱。
这样的人,我们在海外也常常见到,来自昔日某重工业基地的女工们,下岗的时候,已经一大把年纪,偷渡到海外,运气好的给人做保姆。为了解决身份,而嫁给身有残疾的老年外国人,其中更有人沦为最廉价的站街女,在异国的街头用蹩脚的外语招揽最下层的异国男子:三十元,三十元一次。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评论两千年前希腊历史时,这样说:“这里首次出现一个阶级,它根本不参与生产,但完全夺取了生产的领导权,并在经济上使生产者服从自己”
“一个寄生阶级,真正的社会寄生虫阶级形成 了,它从...生产上榨取油水,作为对自己的非常有限的实际贡献的报酬,它很快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相应的社会影响”
“它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给另一个阶级”
这一幕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并且最终总以玉石俱焚而重新开始轮回。
收泪即长路,感谢作者以他,古典,质朴,行云流水的文字,记载了那个时代,为那个已经被牺牲掉的人们树碑立传的文字,他们的善良,勤劳,高贵,以及那个劳动者可以挺胸抬头的时代。
在这个资本的力量,润物细无声,貌似可以左右人心的时代。这样的文字,或许不会有轰动效应,然而注定,要如深山的洪钟,响彻在历史的深处。
引用书中凤仙儿的儿子在最后的一段话:
“那山谷河床里的水是有知觉的,它知道自己的力量冲不走那么大的石块,就在石块的前面冲出一个坑,大石块不得不向前栽下去,水就不断重复了这个动作几千年,直到把大石块弄成细砂冲积成平原。”
历史洪流中的所谓小人物,纵然身不由己,被掠夺,被刻意遗忘,甚至在绝望中被吞噬。而最终人们将会越来越知道,因其传承,负载,他们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人们越来越会意识到:那些潮起潮落,从来也只因劳动者们而风起云涌。
柳凤仙链接 外链出处
意思是,收起眼泪,继续上路。老实说,我读过的诗不多。但是乐府比较多。回头一看,这句话用了n多遍。
是不是少了个字?
惟有愤怒,才能冲破黑暗,打破枷锁。
不过在西西河,愤怒是被鄙视的。因为西西河的人们从来不曾体会过底层人生活的艰辛。
玉垒关mm,你的文字很好,内心也有温暖和勇气,但无法点燃怒火。估计你始终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被鞭子抽着的压迫吧。不过你这样的mm,也不应该受那种压迫,你是玉玉般的mm啊。西西河的mm里我就喜欢你和陈郢客的文字l
我是这样理解的,橙色=红色+黄色,如今红色运动是不太好指望了,能在黄色中掺些红色,发起橙色运动的人,在当世足以算作有大慈大悲之心的人了。
当然会有人说,虽然是工人的黄金年代,但是农民的苦难才开始。户籍制度是个好的切入点。
解放前农民要有好日子过会跟共产党走?
中国人有拔刀的习惯。
然而那刀口总是弱者指向更弱者,又或者更弱者指向弱者。如阿Q看尼姑,总觉得似乎高了一点点。而地主老财资产阶级们,彼时却忙着咸与维新。
声音不大,却很坚定,有悲悯之心。看完是这印象。送花。
这个所谓"精英"应该是说张维迎吧?张维迎的原话是:
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为什么不让富人多出些钱呢?比如说,学费就可以收20000元,贫困家庭的孩子就给他全额奖学金,这就是富人补贴穷人了。现在不让富人交钱,当然穷人就上不起学了。
这个建议应该是参考了哈佛的做法:家庭年收入6万美元以下学费全免,大幅度减免家庭年收入6万美元到18万美元学生的学费,只有家庭年收入18万美元以上的要交全额学费(2007数据),而美国18万美元以上家庭在当时不到5%.
富人多交钱,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全额奖学金的建议为什挨骂?有什么深层次原因?
来个5%点缀一下,其他人怎么办?如果全额奖学金覆盖面到了95%, 这和免费读书有什么分别,干吗非要涨价呢?
富裕家庭负担大部分学费。
一般家庭负担小部分学费。
贫困家庭免费。
和
政府负担所有学费
这两种方案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