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关家垴之战使用炮兵的两个细节 -- 河蟹
一个,平反不是什么恩赐,是犯错误的那方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
二个,中央军委批粟,对粟进行人身攻击,对主事者自身形象损害更大。因为这正说明了军委行事受他们私怨私利的影响,
那些锻炼队伍培养硬骨头云云,事后看来也是托词吧,此后八路军直到抗战胜利都再无对日如此大规模攻坚,而是大拆分大游击,锻炼出来的也被分散稀释到忽略了,
我最好的朋友还是插队时的几位同学...再骂再吵还是知心知己...
但和前辈们的生死之交相比境界还是低许多...
有了前辈们那种生死与共的情谊...才有了一个个胜仗...建立了新中国...
不必再苛求他们了...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当时国防部长大都是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兼任,他去哪里能镇得住场子。他想取代林,多少人会想取代他?他是林彪的老部下了,当年回军队接任总参谋长也是林提名,林提醒他要和老帅们多通气,可见他不止是对林一个人不敬。最后只好亲自去理解什么叫站得高,摔得碎。人还没站多高,腿已经摔碎。
286复出后让他当军委秘书长,不知道什么意思。和他最不对付的叶参座还在,而且286都得罪不起。明显除了受白眼还是受白眼。
红军时期只是营长,对比刘亚楼,那时是师政委。长征后任团参谋长,47年还是纵队副司令员。他后来任华野副参谋长虽然提拔快,55年授衔不会只考虑解放战争这一段的。
他当上华野参谋长是破格提拔,授中将衔正合适。西野参谋长阎揆要也是中将。
同样的战例发生在老毛
a 土城战役,打起来了才发现敌方人数和战斗力远远高于战前情报分析,这可是老毛出山第一仗,老毛也毫不犹豫命令撤出战斗,而不是爱面子下死命令,徒增伤亡;
b 一打四平,四平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再咬咬牙也能拿下,但前方伤亡一大,老毛也尊重前方指挥的意见,没下死命令,同意撤出。
——这事十年后庐山会议上还被黄克诚揪住不放提出来羞辱呢。
试想老毛当时爱面子呢,黄克诚是不是该枪毙?
如果是老彭呢,是不是也要不服气,辩解“锻炼了队伍,意义重大”云云。
华野可是好几十万人,责任就不一样。而且如果没记错,淮海战役时的参谋长就是张震,这是多大的功劳?
授衔时有几条硬杠杠,土地革命时期当过师级干部是上将的门槛,中将是团长。
张震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四师十二团参谋长。
1.土城战役
1月28日拂晓,红3军团向川军发起总攻,激战一上午,未能得手,从俘虏的番号中得出敌军为6个团近万人。
当日上午,毛泽东急令红1军团红2师火速增援,同时川军反攻,不得已排出干部团反冲锋,击退敌军。
红2师到达战场后,下午2点,红军再次发起总攻,激战至夜间,仍未得手。
因敌援军将至,1月29日凌晨,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总攻持续约20小时
2.关家垴战斗
10月30日拂晓4时总攻,激战一上午未能得手。
下午4时,再次发起总攻,入夜后攻上了关家垴主阵地。
因敌援军将至,10月31日下午4时,八路军主动撤出战斗。总攻持续了35小时。
对比一下就知道,两者的处置几乎相同,遇到挫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收手,而是加强力量坚决打下去,再攻不克,在敌人援军迫近迫近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撤退,如果敌人援军不知,恐怕仍然是要坚决打下去。
另外,林彪不也是在四平确实守不住的时候才撤兵的,也没见他提前几天把部队撤下去争取主动,大家都不是神仙。
李懋之回忆丢失柳树垴后向陈赓电话汇报“我给陈赓司令员在电话上如实汇报这个痛心的情况。。。
属不给力,是否视战士的伤亡为理所应当,是否还要吹牛打了大胜仗。
草地会师时张国焘就这么想的,被毛泽东讽刺为督军团会议。
张国焘的层次到了政治层次,当然是这样,何况张国焘是要争夺政治权利乃至党中央最高权力。但是军队只是一个纵队的规模,你总不能封它一个兵团司令吧?有意义吗?这符合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原则吗?
主席当众讲过(7000人大会)自己是打过败仗的,点了秋收起义、高兴圩、土城等几个地方的名。
彭德怀在自述中(给中央的8万言书和文革的交代材料)讲了自己的四次失误(赣州、百团大战、西府、五次战役),对于百团大战检讨发起时机过早,围歼1个大队的日军企图过大,不切合时机,后期指挥急躁,让129师伤亡大了。
有论点就得有论据,谈历史问题,没有材料光打口水仗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