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关家垴之战使用炮兵的两个细节 -- 河蟹
是不是有点皇帝不急,那谁急的意思。
类似古代说的,不派斥候,结果导致失败。
论坛本来就是平民生态园,研究的、评价的、吵架的、骂街的,都是论坛生态圈中的一种,百花齐放呗,大家大多数是票友。
我能做到的只是提醒自己:自己参与这种历史话题的时候,尽量保持还原的态度,不轻易去评价,如果跑偏了主题就尽力往还原的目的拉一拉,让这种讨论变得更有意义些。
至于灌水帖那也得发啊,斗嘴也是一种乐趣,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毛允许先斩后奏,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这才是大帅。
老彭越级老刘瞎指挥蛮干本身就没什么道理,你怎知陈同志不也嘟囔一句“崽卖爷田”?更何况历史上老彭老刘也一直平级。
张震到了晚年还被人抢,二代一直声称张是自己的参谋长,不是粟裕的,历史也没有错乱,会记住张震这个人物。
谁又记得当年谁是西野参谋长啊!
同样的错误彭后来在砥平里又玩一次,彭是属于没本的时候很谨慎,有了点本,就要小赌的人,包括后来的58年,59年。
聂荣臻经典的集宁大败于傅作义也是一样,刻舟求剑,当然聂是无法和彭比的,彭还是赌,概念上还有赢的可能,聂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在大家也知道,从来没指望过,也不会失望。
还有李先念们的中原崩盘,其实历史脉络是清晰的,输了赢了都很客观,要允许别人评价。
这就是所谓的作风吧?柳树垴捅了那么大个篓子还是这么大大咧咧的,才几天功夫旅部也被人摸了,连过程都那么相似。
101当年专门讲过部队的作风问题,一针见血啊。
“作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是客观上存在的。可以说每个部队都有他自己的一套作风。疲疲沓沓也是作风,雷厉风行也是作风,打起仗来怕痒怕痛也是作风,打起仗来不怕走路、不怕伤亡、能强攻、能死守也是作风。那个部队作风好,新成分进去亦能变好,那个部队作风不好,老成分的进去亦能学坏。有了好的作风不下命令不临时督促事情都能搞好,没有好的作风下了命令又加临时督促也搞不好。所以作风是个无形的巨大力量,他能帮助我们下命令,帮助我们指挥,或者妨碍我们执行命令,妨碍我们的指挥。所以作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他的意义与作用是很大的。”
咋闹出这种乌龙事件?
跟二次战役三所里、松骨峰的作风就一脉相承。当时有的干部发牢骚讲怪话:“哪有用主力部队与敌人拼消耗的?”“要是林总指挥的话,哪能舍得这么使38军,把部队骨干全打没了……”
岂不知,在林总眼里,挑肥拣瘦只想吃肉喝汤不愿啃硬骨头的部队绝不是王牌主力。
打铁出身的梁兴初说得好:“我知道,打铁是怎么回事——这一回,部队可是放在铁砧上啦。是好铁,越打越结实;要是铁渣,越打越糟……”。
一场恶战,伤筋动骨。可也打出了“抗美援朝英雄营”和曹玉海、方新这样不朽的名字。整补之后,铁血钢劲的作风依旧得以传承。
同学初下井队打井告诉我,年进尺万米的井队多是公司里面为树立榜样喂偏食,将地质好开钻的井位交给榜样井队去打。自然明星井队进尺能年突破1万米。
人民军队树立榜样,搞出主力与非主力的区别来。抗美援朝,前期主力38军娇骄二气侧漏,仗打得不好,被彭总修理,说狠话“挥泪斩马谡”,改正之后38军取得辉煌战绩,被表扬为“万岁军”
四次战役是迫于美军反攻而提前发动的。
为了争取休整和补充时间,增加联合国内部矛盾,彭德怀建议利用限期停战,并主动把部队北撤15-30公里。彭对当时形势的严重是有认识的。
毛主席认为接受限期停战是不适宜的。复电要求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美韩几万人为目标,进攻到36线,并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
据此,彭认为进攻到36线有困难,提出东顶西放的部署,旨在打破美军的进攻。得到主席肯定和批准。
砥平里是东线和西线美军间的要点,势在必克。以志愿军的装备条件打砥平里是勉强的,对此彭德怀有犹豫,最后采用邓华方案,先打横城韩军,威胁砥平里侧后,迫敌撤离,然后在运动中歼敌。
横城得手后,砥平里敌军要求撤退,被李奇微拒绝。敌人不撤,最后还是要打。
打砥平里失败,原因不少,但把砥平里说成彭德怀有点本钱就要赌就牵强了。
首先不是当兵的不应该扛,但总让士兵死扛,就是将帅无能。
砥平里按您说不算赌,是霸王硬上,OK,其实没有砥平里,也有xx里,兵法叫强弩之末,彭是老兵了,太知道了,不然当初不会在37线慌慌张张停下来,但还让那么多当兵的去送死,不是赌,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后面汉江阻击更是漏勺显露,38军在林手下是用来切肉的快刀,内战锻炼出的一水老兵油子,不得已而为之去死缠烂打阻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钢铁洪流,汉江解冻更是差点全军搁汉江南岸了,汉江阻击战是和后面上甘岭一样让美国人惊呆的战例,非人力所为,38军对得起彭,对得起全国人民了,彭可以说不知道美军钢铁的味道,让38军在汉江,39军在砥平里吃亏了。可后面第五次战役63军在铁源呢?!还是他妈死扛!!!63军不惜扔掉180师的侧翼一路狂奔撤下来的,彭“兵败如山倒”,麻痹还没留战役预备队,谢天谢地63军出其不意的出现,63军也对得起彭,对得起全国人民。
彭后来和粟裕最大的争论,粟裕代表总参出面要济南军区做全军的战略预备队,彭说我每个师,每个军都有预备队,为什么还要全军的战略预备队,想想铁源,你看看...
15军在上甘岭也死人无数,但没任何争议,当兵的当官的都理解。但39军在砥平里的经历和宋时轮带第九兵团的冻伤经历,历史评价不会太高。
大家在这里说了半天,彭怎么也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只是明明是张飞,偏要说自己是赵云,就不对了。
主席的指令是很清楚的,九兵团长津湖作战(二次战役)后归彭“指导”。到第四次战役,九兵团才归入彭的指挥序列。
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接近三八线,彭德怀建议部队留在三八线北,休整三四个月再准备越三八线作战。
主席认为现在打过38线,38线的概念就打破了,比较主动。同时主席同意彭过38线以后休整,不再南进。所以彭过38线占领汉城后,就把主力置于三八线以南,三七线以北。
此后朝鲜苏联催促彭南进,彭予以拒绝,也得到毛的支持。
打朝鲜战争本来就是霸王硬上,这一点林总看得很清楚。彭总在主席第一次征询意见的时候也表示苏联不愿参战,我们装备差的远,只好看朝鲜亡国,很痛心。
彭在前线,比后方更了解美国人的力量,彭先建议缓过三八线,再建议在三八线以南接受限期停战,这都是合理的建议,而毛主席中央军委一再电令发动新一轮攻势,彭缩水后的反攻仍然被你认为是赌,那么主席不是赌得更大?
是啊,没38军50军在汉江南岸死顶,哪有邓集图横城反击战的胜利。
林总来也改变不了敌强我弱,在砥平里如果我军也能象打锦州那样架上大炮可劲的轰,几个23团也不够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