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人人都爱奢侈品--再挣一点分,请多鼓励 -- 孙小凡
Action Calm, Go Wild
--人人都爱奢侈品
Action Calm, Go Wild是连卡佛的口号。作为香港最大的百货公司,它不怀疑你的消费能力,只是提醒你:不要大头啊!但是,买吧买吧!你已经来到香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多么可爱,购物者的天堂!实实挑衅。
看看Burberry外排着的长龙,你就会知道Go Wild是什么意思。小小的一个包,打了半价之后还要2000块港币,可店里付款的人排到了店外,完全是不要钱的作风。 Burberry年终的最后一轮降价。我抓着一个黑色的休闲大手袋,死死不松手,站在排队付款的长龙里,满心欢喜。原价5680,现价2840,哦,我爱Burberry, 我爱香港。
然而挤在人堆里的似乎只我一个大陆人。满耳的鸟语,以及几个鬼佬。听不到传说中为此地店员奉为天籁的普通话。据说香港世界顶级品牌店的店员是非听到普通话不肯挪步前来服务的。香港本地人除非打折期间,一般是只会看看问问,少有马上掏钱的。而大陆来的客人则不同,作风豪放,管你打不打折,已经比北京上海便宜了二三成,就是LV的包包,一买多个的也大有人在。
香港回归后,这里的世界顶级品牌着实被大陆人的购买力吓的不轻。“有钱有时也买不到”的LV眼睛再长在头顶,也破例允许客人在香港的旗舰店可以购买一个以上的商品。而在它的总部巴黎,香谢丽舍大街附近的街角随时会有人操着普通话问你借护照好进去再买。为防假冒也好,LV代表的是一种身份也好,外国观光客在这里半年内是不能购买2件以上的LV货品的。我就曾经在巴黎碰到过一位东北来的大姐要我帮她买LV的手袋。看着她手里大大小小的LV购物袋,我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字:靠。
宾利当年刚来中国的时候,试探性的在北京搞了个车展,心中忐忑,着实不知道这个发展中的土老冒识不识货,买不买得起。谁曾想,没有三天连样车都被订了出去。宾利狂喜,发电报给迈克拉伦、劳斯莱斯:“钱多,人傻,速来”。
一个笑话。好象本来是说小姐的。然而售价800多万元人民币的宾利车在中国一年多卖出去85辆却不是杜撰。背后笑中国人傻,暴发,可是宾利数钱数到手软。
去年9月LV斥资250万美金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时尚派对,庆祝它的全球第332家旗舰店在上海落成。这家旗舰店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开在恒隆广场。在全亚洲都为奢侈品疯狂的时候,LV冷静的紧。 大陆钱多。巴黎的LV总部,讲普通话的客人越来越多。日本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其消费已经越来越趋于理性了。下一个Go Wild的,LV锁定中国。13亿人口基数上的购买力,哦啦啦。
雅诗兰黛去年也将亚太区的总部从新加坡迁出,落户上海。真正Action Calm的,并不仅仅是LV一家。现在绝大多数世界顶级品牌都已经在中国开设了分店。虽然中国目前刚刚进入奢侈品消费的初期阶段,销售量只占全球总量的12%,全球不过排第四。据说奢侈品经营者要有五年亏损的准备,才会有所收成。大家等的,不过都是中国人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圆的那一天。摩根斯坦利说那时中国奢侈品的消费将会急剧上升。
上海女孩子以对奢侈品的狂热而闻名。她们买LV的包包,省吃简用好几个月,刷卡时眼睛也不眨一下。每天乘公车上下班,但手中拿的,一定要是LV。在日本,“中流身份,贵族感受”的Hanaco小姐是支撑起日本奢侈品第一消费大国的中坚力量。她们以Office Lady为主,收入中等,然而全身名牌,收入的绝大部分贡献给了奢侈品。Hanaco是日本某流行杂志奉送的一个专门称呼。看看周围,中国自己的Hanaco小姐似乎也正在形成过程之中,而这恐怕正是奢侈品品牌对中国的信心来源。
似乎亚洲人天生比欧洲人虚荣。
Burberry在伦敦的汉克尼区设有工厂店,该区是伦敦的贫民区,治安非常糟糕。工厂店的东西价格相对便宜。Burberry那些感觉件件都是$做成的货品摊的到处都是,每个人手里拿着塑料筐东挑西拣,如同拣萝卜白菜。毫无尊严可言。在这种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地方,出没频繁的是一张张亚洲面孔。世界各地的顶级品牌店都在招讲日语或普通话的店员。我们出了国,哪怕什么都不懂,LOGO 却是认识的。
当年勘探者在泰坦尼克里发现了LV包包,海水浸泡数十年,内部毫发无损。泰坦尼克的沉没造就了LV在皮具领域内的神话。凤凰卫视某三线女主持跟我讲,每个女人一生中都应该拥有一件LV经典Monogram图案的Speedy手袋。这样的手袋是要你拿在手里上飞机的,不能托运。此姝说话时神情倨傲。是,买大牌自然最怕没人识货。一两万的银子砸进去,当然要买一眼就看的出来的。这也是LV包包印满LOGO的Monogram最畅销的原因。只是她跟我一样,回国也是乘经济舱的。LV不仅仅是LV,你既然要带着LOGO到处走,不坐头等舱自然是走错了地方。
英国人看你有没有钱,先看你住在什么地方,其次看你开什么车,至于你身上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手袋,一概不加分。他们月入三五千镑,如果愿意,每个月都添置一条Hermes丝巾,一只LV手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以人民币收入来追捧奢侈品,人傻。然而傻也可以傻的老练一些。象英国人一样,虚荣也虚荣的含蓄。
我买Burberry的黑色手袋,黑漆抹糊的,眼睛凑上去也不见得看得出来是Burberry 。它经典的格子图案是好看的不得了,我也爱,可拜托怎样也要开Mini Cooper才跟它比较搭配吧。你试试带着它去搭地铁,挤公车,秀水买的吧?
不是刻薄。人人都爱奢侈品。谁也没有权利阻挡我们对奢侈品的热爱。只是奢侈品的光彩不是仅仅投入价签上的金额就能焕发出来的。真正在消费奢侈的,往往看来与路人无异。并不会把LOGO挂满身。雨天SPA店门口随意扔在那里的LV雨伞,好算是身份和地位的惊鸿一瞥。
砍价挺有意思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遭人白眼的时候,
你写得那个伦敦的还没来得急上花,先上这个吧,看花!
帮忙带孩子, 用的基本是名牌。出去, 其他的菲律宾的人好几次都热情给我打招呼:“哪一个是你的MAM (MADAM)?”
其实,也许你不知道,她们都很可怜的,家里也是有孩子, 赚了钱很多都教老公花掉了。
最好的一个其实是印尼的, 一般印尼受到的待遇不如菲律宾的好主要是她们英文不好, 性格内向。规定她每天念2个小时英文, 很聪明的女孩子,等她离开我们时候,英文很好了,找到了个很好的雇主, 给她工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