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龙陵会战第一章第二节:怒水惊涛 -- 风中的羌笛
第一节: 链接出处
怒江边的战斗虽然短暂但是十分重要,一般来说,36师的坚决阻击确实迫使日军止步于怒江一线,然而这次战斗最大的价值,乃是使本来已经陷入严重恐慌的大后方稳定了下来。从4月29日腊戌失守、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5月2日参谋团失去联络以来,重庆是一日数惊,即使36师已经登车西进,国民政府还是完全没有底——须知在缅甸的三个军几乎都被赶得山穷水尽,区区一个36师到底能否有效用实在不能肯定。直到36师凭借天险阻住了实力并不雄厚的56师团坂口支队,整个大后方才渐渐喘过气来。
不过这口气出得并不顺畅。因为原本是大后方之大后方的滇西,现在成了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最前沿,日军依托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缅甸虎视眈眈,这种感觉十分不妙。5月6日,也就是惠通桥被爆破的第二天,36师对孩婆山整天攻击无果的时候,退到了保山的林蔚以参谋团的名义,给重庆蒋介石发出了一份忧心忡忡的战役设想。这份设想对目前惠通桥的战斗前景比较悲观,林蔚认为日军挟缅甸大胜的声势,一定会全力扑向昆明,最少也必定以大理为目标;坂口支队是个机械化部队,战斗力极强,36师这两个团必然难以阻止敌军,既然这样,还不如放开正面,将其放进滇西山地,调集战防炮、装甲兵部队正面抗击,待11集团军其他部队到来后,由36师断其后路,利用狭谷之地利,使其难于施展,乘机聚而歼之。林蔚已经想好了决战地点,就在大理下关西边10多公里的西洱河谷,滇缅公路在这个河谷底部沿河爬过,从下关到这里皆一路陡坡,周围是苍山山脉,落差极大,沿途都是悬崖绝壁,密林荆棘,机械化部队一旦进入绝无迂回可能,只要将公路毁坏,四面邀击,日军定然全军覆灭于此。只是这样一来,保山只能放弃了。放弃了保山,等于放弃了滇西最大的粮仓,以及2万平方公里以上地利人和的国土,中国只能退守到澜沧江一带重新布置防线。
林蔚这个后退决战的设想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模样,试想11集团军散在川滇各地尚未收拢,那坂口支队又岂会原地不动乖乖在峡谷里等着挨打,假如战斗真的在西洱河谷一带爆发,所有能够机动的军队势必都被坂口吸引在远离边境的大理附近,保山一线完全空虚,一旦缅甸日军主力哪怕只是一部分前出怒江以东,孤军深入的36师岂不是要掉进日军口袋?如此一来,甚至11集团军主力也可能被日军逐个击破。如果丢掉了对防守最有利的怒江峡谷,中国军队在山势相对平缓得多,江水也相对平缓,江面更加狭窄的澜沧江一带防御,就更无自信。那几天,重庆甚至已经传出再次迁都西安的风声,闹得一片惶惶,所幸36师硬是以两个团的兵力,在怒江边扛下了坂口支队的拳头,才使得国民政府的决策一门心思放在了坚守怒江上。这就为后来的滇西反攻作战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惠通桥的战斗获胜多少有些侥幸,惠通桥的爆破如果再晚一些,106团到来得迟一点,或者张祖武的工兵营和守桥分队炸桥后即自行逃窜,这场阻击战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坂口支队的时间被拖住了,以至于只占领了孩婆山(黑崖坡)而不是占领了最高点大山头,否则结局定然糟糕至极。
到5月11日,预2师主力车运抵达保山, 88师主力也已接近战区,怒江一线的国军力量迅速增强。既然36师两个团兵力就迎头挡住了敌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在怒江一线的兵力不会超过两三千人,三个师的兵力对当面敌人已经形成绝对优势。根据陈纳德的空中侦察,西岸敌军已经开始向缅甸边境退却,怒江附近仅留下了约一个大队的兵力,蒋介石于是命令宋希濂即刻派有力部队渡江攻击。
目前,宋希濂手里惟一可用于攻击的部队只有刚刚到达保山的预备第2师。为了稳定后方,这个师还得留下一个团担任保山的防卫,能够过江战斗的,只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区区两个团。宋希濂准备让预2师过江后先向腾冲发展,再向南突击,以期配合尔后88师、36师从惠通桥正面发起的攻击。他对预2师通报,全部敌人约有一个联队兵力,催促该师先以一个营作为先头过江搜索情况。
预2师第6团第3营5月11日从保山以西的山区出发,在第二天下午三点赶到了惠仁桥(现作惠人桥)边。然而,为了防止日军侵袭,这座铁索桥已经被当地军民破坏,3营赶到江边登时傻眼,这里就连因地制宜制作竹筏木排都非常困难。怒江峡谷的江坡异常干燥,虽然下面有一条大江,但是江风强劲,沿岸山坡上的水分蒸发迅速,因此,山坡上衰草连天,竹子生长不了,树木也十分稀疏,只有远离江坡的山岭另一面比较湿润的地方,才能找到适合作竹筏的龙竹。
砍伐竹子、扎制竹筏,用掉了许多人力和时间,第3营为了砍伐竹子,得从渡江地点返回来,重新再走约三十公里山路。该营9连的一位排长王希孔回忆,他们从保山急行军到达怒江边的道街坝,在芒果树下住了两夜,就是在等候用竹筏过江。
植被的确不多
过江的过程也十分惊悚,怒江突然涨水,从沉静、清亮变得狂躁、浑浊,问当地人,说是怒江上游大雨的缘故,这表明雨季已经来了,再过几天怒江将会变得十分暴怒粗野,不祥的预言让渡江行动蒙上了厚厚的阴影。黄昏的时候,竹筏编扎出来了,可是这种用新鲜竹子做成的竹筏浮力很弱,每只只能承载四、五人,其中还要包括当地水手——即使这样,费心费力制作出来的竹筏,也仅有四只堪用。大家不敢有丝毫大意,在黑暗的汹涌江面上小心翼翼划行,到夜半只渡过去了一个排。
第二天,第6团主力也到达了江边,只见浊流滔滔,震耳欲聋,枯枝朽木在浊流中翻滚,平时露出水面的沙滩,现在成了水下的险滩,可见上游雨势之猛。这回经过一夜努力,渡过了一个连。王希孔回忆说,最后是派了几个勇敢的士兵身带绳索泅渡过去,拉起铁丝,才使得竹筏渡江速度加快了。
一个糟糕的消息这时终于传到预2师师长顾葆裕耳中:腾冲已经于4天前沦陷,日军292人,“大步扬扬,把臂欢笑,直入腾城”。镇守腾冲的腾龙区行政监督龙纯武龙大公子,带着他的特务营押送鸦片等贵重物资,已经从惠人桥北方几十公里外的栗柴坝渡口逃到内地去了;县长邱天培也随即逃之夭夭;路过的新28师师长刘伯龙仅在腾冲停留一夜,后不顾士绅苦苦哀求,也扬长而去;龙奎垣“息烽”部队下辖的第三营原本驻扎在腾冲以西,现在也被营长李匡时仓促带走,不知去向。只有李从善的护路营拿不定主意,还在腾冲以北的山区转来转去。而敌军据说现在已增至700余人,有可能达到千人之谱。先于本师主力之前渡过江去的那个连,在继续向腾冲方向搜索挺进中,于龙川江对岸台地的橄榄寨一带突然遭遇数目不详、战斗力很强的敌军,在短暂交火后被日军击退。情况扑朔迷离,预2师陷在江边,十分被动。
好在望眼欲穿的88师主力终于抵达保山,宋希濂敢于真正下决心了。5月15日17点,11集团军的作战命令正式下达。本次作战目的是秉承中央的意思,即收复滇西边疆,迎接被切断在缅甸的远征军归国。战场的中心目标是松山——龙陵一带,88师从惠通桥以南,预2师从惠通桥以北出击,然后截断龙陵以西敌军退路,造成龙松一线的坂口支队孤军突出,36师同时从惠通桥正面突击,将松山——腊猛(日军称为拉孟,松山东麓俯制惠通桥一带峡谷两岸的要地,现称腊勐)之敌消灭,再与其他部队合力向西攻击。此过程中,预2师还须先于各部前出至腾龙之间截断敌军联系,并相机占领腾冲,以便与正在腾冲境外缅甸密支那以北山区跋涉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取得联络。
这次作战目的有限,主要就是吃掉坂口支队,并迎接远征军归国。当坂口支队被阻于惠通桥之时,这个计划显示了一种令人振奋的前景:日军在缅甸的力量目前高度分散,第33和第55师团追击英军到了印缅边境的江河地带,散在那些茂密的丛林中;18师团被中国第6军拖在中缅泰边界的三角地带;56师团主力正在封锁、堵截进入缅北丛林的中国远征军,兵力十分紧张,用于控制怒江一线的只有这个坂口支队,中国军队如果行动迅速,很有可能重创这支孤军前出的日军。
非常不妙的是断断续续的雨开始来了,怒江、高黎贡山、龙川江、松山、龙陵都沉入到雨季即将来临的阴云中,这给装备低劣、营养不良的中国军队带来了明显影响,道路崩坏,江水日涨,病患增多,行动越来越困难。再过一些日子,军事行动将更加艰难,大雨将整日整夜浇在这些身体单薄、物资奇缺的军队身上,他们的所有动作会越来越迟钝,即便不进行战斗,各种疾病也将夺去其中许多人的健康和生命。
5月18日,88师先头264团按照指定路线,乘车绕过保山县城一路向南,从七〇七开始步行,径直穿过了平整的施甸坝子,再折向西南从条条山区小路一直下到怒江边,打算从惠通桥下游大概20多公里的攀枝花渡口度过怒江,其身后的263团也一路跋涉到达了稍南的毕寨(现名碧寨)渡口。然而,这两个团也碰上了与预2师前几天相类似的窘事:渡口仅仅有三只可载四五人的竹筏。于是在天色越来越阴,水越涨越凶的怒江边上,88师的渡江行动也受到了阻碍。糟糕的准备工作使全线的战斗都直接受到了影响。
在百多公里外的怒江上游,预2师先头营已经翻越高黎贡山,从龙江桥渡过了龙川江,向对岸台地上几条驿道的交汇点橄榄寨发起了攻击。
龙川江是腾冲县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水流湍急,江中巨石横陈,两岸石崖夹峙。徐霞客这样描述它:“水不及潞江三分之一,而奔坠甚沸。西崖削壁插江,东则平坡环塍。”这就是一个由石头和激流构成的修罗场。
日军占据的橄榄寨,在龙川江西岸台地的高处,瞰制着从保山通向腾冲的几条官道。橄榄寨这个名字其实是橄榄站的讹称,古时这是个重要的驿站,后来定居者多了,就成了村寨。徐霞客说:“其坡自西山之脊,东向层突,百家当坡而居,夹路成街,踞山之半。”这寨子傍山而建,后面是大约一公里长的山坡,上面布满制高点,地形险要。6团3营一来就狂热扑向寨子,当即被机枪打倒了许多人。原来日军进入橄榄寨三天内,将所有房屋进行了改造,在房屋内贴近地面的地方掏出若干射击孔,从寨外看不出异常,加上寨背后的山坡树荫浓密,高地林立,小群日军把守着每一个制高点,其火力配置可以确保互相支援,进攻者在没有重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只是白白牺牲。山上日军还妄图用反冲锋击溃进攻者,在遭到迫击炮压制后方才作罢,一个下午过去,3营一步也未能踏进寨中,反而伤亡百余人。第二天,6团主力赶到,又进行了一整天的激烈战斗,依然没有丝毫进展。布满浓云的天空中不时下起阵雨,山地上湿漉漉的,坡上两三尺长的野草鲜艳得直逼人眼,树林却越发阴暗,隐隐雷声滚过,战场暂时沉寂。
蒋介石十分担心部队的攻坚能力,他提醒宋希濂,如果腾龙之敌固守城池,则勿攻坚,先占领外围制高点,再设法消灭。橄榄寨一时难以攻下,预2师主力依其计而行,绕过去直接向腾冲周围前进,只留下6团一个营解决战斗。
不料主力离开后,围困橄榄寨的这个营居然连续遭到守军反攻,眼看坚持不住,第6团主力从腾冲附近回头攻击,占领寨子西南的灰坡垭、大石头山、马场、黄草坝高地,重新构成了对橄榄寨的包围。腾冲附近就只剩下第5团主力,以及云南息烽旅第一营了——这个营是龙奎垣在蒋介石、龙云严令之下被迫派过怒江的支援部队,由营长李繁光指挥。原先在腾冲的几个地方营,现在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气得龙云大骂“丢光了滇军的脸面”,李繁光营算是出来维持了一把云南地方部队的面子。顾葆裕得到情报说,腾冲现在的日军估计已经超过千人,橄榄寨守敌至少也增加到300,两下一合计吓人一跳:他手上这不充实的两团一营,主要由初上战阵的新兵组成,很难战胜日军。
被隔断在缅甸的远征军主力第5军部队,已经十几天没有跟国内联系。本次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迎接远征军归国,预2师副师长洪行按照计划,带了两个连从腾冲继续向西前出到达中缅国境线上的盈江莲山一带,然而无论怎么活动,都没有发现远征军主力突围归来的迹象,庞大的部队就像在缅甸丛林里消失了一般。
预2师的行动一开始就是如此不顺,71军在惠通桥以南也好不到哪里去。88师经过三天不歇气的努力,终于让264团渡过怒江,占领西岸杨梅田高山上的警戒阵地;可是后面等待渡江的部队却越来越混乱,因为36师早先选择的渡口现在已经完全无法使用,该师108团只好向南移动,跟263团一起挤在攀枝花渡口,上万人马只能凭借几只小小的筏子“冲浪”,渡江过程就此又延长了一天半,到22日,88师的264、263团才勉勉强强到达西岸预定集结地域,第11集团军的攻击行动,最早也只能到23日才可能开始了——但事实上攻击行动一直拖延到了24日才得以展开。
无疑,由于气候、地形、交通条件的限制,中国军队在滇西的反攻被拖延了。从预备2师先头营渡江开始,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乎两个星期,中国军队的意图已经暴露。面对中国军队迫在眉睫的反攻,日军在最初的惊愕过后,迅速做出了反应。
日军也有苦衷。它们虽然快速拿下了整个缅甸,但是盟军很多零散部队、人员流散在战线后边,为此不得不将绝大部分兵力投入到清剿扫荡作战中。第33师团用于控制缅甸西南沿海若开到印缅边境一带,55师团主力和56师团一部正在缅北封堵溃退入孟拱、密支那以北的远征军主力,18师团还在被中国第6军残部拖在缅甸东部掸邦高原一带抽不出身,56师团既要控制缅北又要兼顾滇西,兵力实在吃紧,因此在预2师最初的反击中,腾冲一带敌军只能收缩防御,极力顽抗;龙陵-松山一线日军为了保持滇缅路上这两个支撑点,苦于兵力不足,也只能巩固现有阵地,不能贸然出击,比较被动。
当时,56师团113、148联队还散在缅北中国边境一带,在怒江西岸的部队只有坂口支队,该支队是由56师团的步兵团司令部领率146联队和师团炮兵联队(即第56野炮兵联队)一个大队、工兵一个中队、一个野战医院加上师团通讯队、卫生队一部组成,兵力有4000多人,在惠通桥的战斗中受到了一定损伤,但远没有到损失惨重的程度,该部的步兵一个大队、炮兵一个大队正在配合野战重炮兵第18联队主力、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第2大队在松山防守,一个多大队在腾冲城、腾北和橄榄寨,另一个大队主力在畹町附近扫荡,步兵团司令部仅率一个中队和野战医院驻在龙陵,兵力十分空虚。
主要是为了阻止恶意发帖和广告。一般情况下,好的主题会很快出来。
另外,后续最好直接回复在主题帖下。
就是万把字,全放在一起的话层次会混乱,版友们会越看越不明白。这么分开也是无奈的事。
先花后复。挑一个小问题。日军的步兵团司令部不是师团司令部,是日军师团从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的四单位制改成师团辖三个步兵联队的三单位制后,取消了旅团,而组建一个步兵团司令部。
46年以后的番号是多少
(因54军14、50两师被调去印度,只剩下一个残破的198师),参加过腾冲战役,旋即南下龙陵参加会战一直到国境线。46年在54军建制内被整编为36旅。
看到这样一段讨论,可否澄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a5bc90102wc9z.html
眼下很多描写二战的文章,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都列有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李志鹏)的记录,但是根据历史史实记载,国民革命军第36师在1942年的2~4月底,都没有到云南滇西的记录,而记录国民革命军36师的那段时期是在西康省的西昌执行协助西昌行辕督促“乐西公路”、“西祥公路和后备陪都西昌的各项建设军务。
我们来看看以讹传讹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战斗序列表,表中是这样记载的,有的正式纪念馆也是这样记载的,这样的记载要误导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有必要澄清:
司令长官:卫立煌(卫立煌只是挂名,实质没有上任)
(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第96师师长:余韶
辖第286团;287团;288团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辖第598团;599团;600团
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
辖第64团;65团;66团
新兵训练处:黄翔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辖第143团;146团;147团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辖277团;278团;279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辖第1团;2团;3团
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辖82团;83团;84团
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辖第85团;86团;87团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辖第112团;113团;114团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 再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没有李志鹏率领的36师
从1940起,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说,整个反法西斯战线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日寇加剧了对重庆的轰炸,陪都重庆已经做好再次西迁的准备。
此时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经过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对东北军的对峙、1937年的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就武汉大会战的富金山一战,1.2万人的德械师仅剩不足800人,1940年3月李志鹏接替陈瑞河出任师长,率部开赴晋东南地区与日军周旋数月,首战即力克长治,有力掩护国军调整兵力部署。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补充、训练。继而南下进入西康省。
于1941年7月进驻西昌。协助西昌行辕在执行督促与“滇缅公路”建设同等艰巨的一条“战时公路”——“乐西公路”(四川乐山到西康西昌的公路)、“西祥公路”(西康省西昌到云南省大理祥云)和“西昌行辕建设”。并准备“重庆陪都的西迁——西昌备用陪都”的军务。
直到1942年4月底,杜聿明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几乎全军大撤退的时候,在5月初没有滇西的芒市、龙陵县、腾冲县的消息时。在五月初的一份《云南日报》在不显眼的位置上,刊登了一则记者发自畹町的快讯。快讯寥寥数语,称“我军与敌在腊戌激战”。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既无军事常识又无地理知识的人来说,这则快讯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少数头脑冷静的有军事常识才会蓦然觉察形势不妙:因为其他的报纸都连篇累牍地登载报道缅战连连告捷,为什么远征军却在家门口与敌人发生激战呢?中国大多数的人们并不知道“腊戍”在什么地方,尤其文盲的中国老百姓。
原本担负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任务的宋希濂将军在昆明任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卫戍司令长官的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候。已经顾不得蒋介石要他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使命。在这关键的时刻宋希濂将军做了三件大事:
一、宋希濂直接电话向蒋介石报告,取得最直接的最高命令;
二、宋希濂急令西昌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国民革命军第36师是任务是准备做陪都的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从西昌调往云南大理的祥云;
三、宋希濂已经命令战时交通管理部门,将祥云至保山县、施甸县的凡是能够正常运行的军、民汽车全部征用并且扫通祥云通往施甸县滇缅公路的一切人为或者非人为的障碍。
1942年5月3日上午,驻昆明的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接蒋介石急电:“火速调部,疾进滇西,堵截日军”。当日下午蒋又催宋:“迅即行动,务必坚守怒江防线。”宋即令刚从西昌抵达祥云的36师李志鹏师长率该师106团日夜兼程抢防惠通桥,阻击日军。宋希濂将军给滇缅公路运输总局下达命令:“连夜组织运兵车辆,不管军车民车,全部拉上来运兵,凡不出车的一律按军法从事!”
国民革命军第36师从西昌日夜兼程赶到祥云,4日晚上,宋希濂将军在云南大理祥云向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副师长下达命令:从祥云到施甸县西山的怒江东岸,利用怒江峡谷阻击一切妄图强度怒江的日军。一路上,不准与任何事情纠缠,你们正、副师长各带一连做先锋,后续106团、107团、108团跟进。如果日军突破怒江天险,你们别再回来!!
在国民革命军里的战斗中由正、副师长直接带少量的兵冲在最前线,当先锋的,在国民革命军的各个战区、战役、战斗,也是很少的。
如此严厉的命令,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首脑们敢怠慢吗?
师长李志鹏想,如此严厉的命令在老长官亲口(宋希濂将军是36师师长时,李志鹏是36师213团的团长)的下达,可想而之,此任务的重要!!于是,他们想到36师这次的任务是又一次类似“上海保大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大会战中富金山一战1万多人的德械师只剩不到800人。因此,必须下定必死的决心、争分夺秒直奔施甸县城西山顶!!
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所乘的20多辆汽车(200多士兵和部队辎重)是在没有任何障碍和阻挡的情况下于要知道“惠通桥”的守桥部队仅仅是很少的宪兵和工兵,没有野战能力。国民革命军第36师由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一到达施甸县,立即争分夺秒地翻越施甸县城的西山山顶冲向怒江峡谷(假如晚点,历史将被改写),立即投入战斗,国民革命军第36师正、副师长带领两个连队争分夺秒地冲向施甸县城翻越西山顶,向怒江边俯冲下去,就在这关键的一分钟——5月5日上午10时50分“惠通桥”被炸断,怒江东岸原本是少量的宪兵、工兵,在万分危急的时候,36师正、副师长率领的两个先锋连犹如天兵下降,打退了日寇妄图用竹筏、橡皮艇强渡怒江第一轮强渡。
紧接着,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106团、107团、108团紧紧跟进,继而,后面的国民革命军11集团军的2军、6军、71军陆续巩固施甸县、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工程。
使得1942年5月5日~1944年5月9日的两年里中国守军(中国远征军11集团军、20集团军)与日寇以日本矿工为主的56师团以怒江天险为界,隔江相望。双方都试图过江,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大理祥云到施甸县西山一切公路的障碍早有其他武装部队按照宋希濂将军的命令进行排除和清理,以保证36师的先锋部队顺利通过。宋希濂的这三个措施起到了挽救大西南的作用!也起到了稳定中国战区的作用!!
直到1943年11月,卫立煌将军率领的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第二路)到达保山县后,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才由宋希濂将军率领11集团军移交给霍揆彰将军率领20集团军。
从1942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6师离开西昌到云南施甸县的西山,一直坚守到1943年2月重新组建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5月装备强度怒江,进行大反攻时,国民革命军第36师才从11集团军奉命调20集团军54军,强度怒江,翻高黎贡山,强攻腾冲,都显示出36师的英雄本色。
从此,国民革命军第36师就彻底离开了老部队——宋希濂将军率领的11集团军。
眼下很多描写二战的文章,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都列有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李志鹏)的记录,但是根据历史史实记载,国民革命军第36师在1942年的2~4月底,都没有到云南滇西的记录,而记录国民革命军36师的那段时期是在西康省的西昌执行协助西昌行辕督促“乐西公路”、“西祥公路和后备陪都西昌的各项建设军务。
我们来看看以讹传讹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战斗序列表,表中是这样记载的,有的正式纪念馆也是这样记载的,这样的记载要误导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有必要澄清:
司令长官:卫立煌(卫立煌只是挂名,实质没有上任)
(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第96师师长:余韶
辖第286团;287团;288团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辖第598团;599团;600团
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
辖第64团;65团;66团
新兵训练处:黄翔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辖第143团;146团;147团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辖277团;278团;279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辖第1团;2团;3团
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辖82团;83团;84团
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辖第85团;86团;87团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辖第112团;113团;114团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 再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没有李志鹏率领的36师
从1940起,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说,整个反法西斯战线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日寇加剧了对重庆的轰炸,陪都重庆已经做好再次西迁的准备。
此时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经过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对东北军的对峙、1937年的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就武汉大会战的富金山一战,1.2万人的德械师仅剩不足800人,1940年3月李志鹏接替陈瑞河出任师长,率部开赴晋东南地区与日军周旋数月,首战即力克长治,有力掩护国军调整兵力部署。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补充、训练。继而南下进入西康省。
于1941年7月进驻西昌。协助西昌行辕在执行督促与“滇缅公路”建设同等艰巨的一条“战时公路”——“乐西公路”(四川乐山到西康西昌的公路)、“西祥公路”(西康省西昌到云南省大理祥云)和“西昌行辕建设”。并准备“重庆陪都的西迁——西昌备用陪都”的军务。
直到1942年4月底,杜聿明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几乎全军大撤退的时候,在5月初没有滇西的芒市、龙陵县、腾冲县的消息时。在五月初的一份《云南日报》在不显眼的位置上,刊登了一则记者发自畹町的快讯。快讯寥寥数语,称“我军与敌在腊戌激战”。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既无军事常识又无地理知识的人来说,这则快讯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少数头脑冷静的有军事常识才会蓦然觉察形势不妙:因为其他的报纸都连篇累牍地登载报道缅战连连告捷,为什么远征军却在家门口与敌人发生激战呢?中国大多数的人们并不知道“腊戍”在什么地方,尤其文盲的中国老百姓。
原本担负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任务的宋希濂将军在昆明任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卫戍司令长官的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候。已经顾不得蒋介石要他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使命。在这关键的时刻宋希濂将军做了三件大事:
一、宋希濂直接电话向蒋介石报告,取得最直接的最高命令;
二、宋希濂急令西昌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国民革命军第36师是任务是准备做陪都的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从西昌调往云南大理的祥云;
三、宋希濂已经命令战时交通管理部门,将祥云至保山县、施甸县的凡是能够正常运行的军、民汽车全部征用并且扫通祥云通往施甸县滇缅公路的一切人为或者非人为的障碍。
1942年5月3日上午,驻昆明的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接蒋介石急电:“火速调部,疾进滇西,堵截日军”。当日下午蒋又催宋:“迅即行动,务必坚守怒江防线。”宋即令刚从西昌抵达祥云的36师李志鹏师长率该师106团日夜兼程抢防惠通桥,阻击日军。宋希濂将军给滇缅公路运输总局下达命令:“连夜组织运兵车辆,不管军车民车,全部拉上来运兵,凡不出车的一律按军法从事!”
国民革命军第36师从西昌日夜兼程赶到祥云,4日晚上,宋希濂将军在云南大理祥云向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副师长下达命令:从祥云到施甸县西山的怒江东岸,利用怒江峡谷阻击一切妄图强度怒江的日军。一路上,不准与任何事情纠缠,你们正、副师长各带一连做先锋,后续106团、107团、108团跟进。如果日军突破怒江天险,你们别再回来!!
在国民革命军里的战斗中由正、副师长直接带少量的兵冲在最前线,当先锋的,在国民革命军的各个战区、战役、战斗,也是很少的。
如此严厉的命令,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首脑们敢怠慢吗?
师长李志鹏想,如此严厉的命令在老长官亲口(宋希濂将军是36师师长时,李志鹏是36师213团的团长)的下达,可想而之,此任务的重要!!于是,他们想到36师这次的任务是又一次类似“上海保大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大会战中富金山一战1万多人的德械师只剩不到800人。因此,必须下定必死的决心、争分夺秒直奔施甸县城西山顶!!
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所乘的20多辆汽车(200多士兵和部队辎重)是在没有任何障碍和阻挡的情况下于要知道“惠通桥”的守桥部队仅仅是很少的宪兵和工兵,没有野战能力。国民革命军第36师由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一到达施甸县,立即争分夺秒地翻越施甸县城的西山山顶冲向怒江峡谷(假如晚点,历史将被改写),立即投入战斗,国民革命军第36师正、副师长带领两个连队争分夺秒地冲向施甸县城翻越西山顶,向怒江边俯冲下去,就在这关键的一分钟——5月5日上午10时50分“惠通桥”被炸断,怒江东岸原本是少量的宪兵、工兵,在万分危急的时候,36师正、副师长率领的两个先锋连犹如天兵下降,打退了日寇妄图用竹筏、橡皮艇强渡怒江第一轮强渡。
紧接着,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106团、107团、108团紧紧跟进,继而,后面的国民革命军11集团军的2军、6军、71军陆续巩固施甸县、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工程。
使得1942年5月5日~1944年5月9日的两年里中国守军(中国远征军11集团军、20集团军)与日寇以日本矿工为主的56师团以怒江天险为界,隔江相望。双方都试图过江,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大理祥云到施甸县西山一切公路的障碍早有其他武装部队按照宋希濂将军的命令进行排除和清理,以保证36师的先锋部队顺利通过。宋希濂的这三个措施起到了挽救大西南的作用!也起到了稳定中国战区的作用!!
直到1943年11月,卫立煌将军率领的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第二路)到达保山县后,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才由宋希濂将军率领11集团军移交给霍揆彰将军率领20集团军。
从1942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6师离开西昌到云南施甸县的西山,一直坚守到1943年2月重新组建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5月装备强度怒江,进行大反攻时,国民革命军第36师才从11集团军奉命调20集团军54军,强度怒江,翻高黎贡山,强攻腾冲,都显示出36师的英雄本色。
从此,国民革命军第36师就彻底离开了老部队——宋希濂将军率领的11集团军。
再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没有李志鹏率领的36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640e4f10102wgei.html
眼下很多描写二战的文章,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都列有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李志鹏)的记录,但是根据历史史实记载,国民革命军第36师在1942年的2~4月底,都没有到云南滇西的记录,而记录国民革命军36师的那段时期是在西康省的西昌执行协助西昌行辕督促“乐西公路”、“西祥公路和后备陪都西昌的各项建设军务。
我们来看看以讹传讹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战斗序列表,表中是这样记载的,有的正式纪念馆也是这样记载的,这样的记载要误导一代又一代人,因此有必要澄清:
司令长官:卫立煌(卫立煌只是挂名,实质没有上任)
(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第96师师长:余韶
辖第286团;287团;288团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辖第598团;599团;600团
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
辖第64团;65团;66团
新兵训练处:黄翔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辖第143团;146团;147团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辖277团;278团;279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辖第1团;2团;3团
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辖82团;83团;84团
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辖第85团;86团;87团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辖第112团;113团;114团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 再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战斗序列里没有李志鹏率领的36师
从1940起,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说,整个反法西斯战线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日寇加剧了对重庆的轰炸,陪都重庆已经做好再次西迁的准备。
此时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经过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对东北军的对峙、1937年的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就武汉大会战的富金山一战,1.2万人的德械师仅剩不足800人,1940年3月李志鹏接替陈瑞河出任师长,率部开赴晋东南地区与日军周旋数月,首战即力克长治,有力掩护国军调整兵力部署。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补充、训练。继而南下进入西康省。
于1941年7月进驻西昌。协助西昌行辕在执行督促与“滇缅公路”建设同等艰巨的一条“战时公路”——“乐西公路”(四川乐山到西康西昌的公路)、“西祥公路”(西康省西昌到云南省大理祥云)和“西昌行辕建设”。并准备“重庆陪都的西迁——西昌备用陪都”的军务。
直到1942年4月底,杜聿明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几乎全军大撤退的时候,在5月初没有滇西的芒市、龙陵县、腾冲县的消息时。在五月初的一份《云南日报》在不显眼的位置上,刊登了一则记者发自畹町的快讯。快讯寥寥数语,称“我军与敌在腊戌激战”。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既无军事常识又无地理知识的人来说,这则快讯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少数头脑冷静的有军事常识才会蓦然觉察形势不妙:因为其他的报纸都连篇累牍地登载报道缅战连连告捷,为什么远征军却在家门口与敌人发生激战呢?中国大多数的人们并不知道“腊戍”在什么地方,尤其文盲的中国老百姓。
原本担负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任务的宋希濂将军在昆明任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卫戍司令长官的意识到战事的发展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候。已经顾不得蒋介石要他监视云南王龙云的使命。在这关键的时刻宋希濂将军做了三件大事:
一、宋希濂直接电话向蒋介石报告,取得最直接的最高命令;
二、宋希濂急令西昌的国民革命军第36师(国民革命军第36师是任务是准备做陪都的战略转移的先头部队)从西昌调往云南大理的祥云;
三、宋希濂已经命令战时交通管理部门,将祥云至保山县、施甸县的凡是能够正常运行的军、民汽车全部征用并且扫通祥云通往施甸县滇缅公路的一切人为或者非人为的障碍。
1942年5月3日上午,驻昆明的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接蒋介石急电:“火速调部,疾进滇西,堵截日军”。当日下午蒋又催宋:“迅即行动,务必坚守怒江防线。”宋即令刚从西昌抵达祥云的36师李志鹏师长率该师106团日夜兼程抢防惠通桥,阻击日军。宋希濂将军给滇缅公路运输总局下达命令:“连夜组织运兵车辆,不管军车民车,全部拉上来运兵,凡不出车的一律按军法从事!”
国民革命军第36师从西昌日夜兼程赶到祥云,4日晚上,宋希濂将军在云南大理祥云向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副师长下达命令:从祥云到施甸县西山的怒江东岸,利用怒江峡谷阻击一切妄图强度怒江的日军。一路上,不准与任何事情纠缠,你们正、副师长各带一连做先锋,后续106团、107团、108团跟进。如果日军突破怒江天险,你们别再回来!!
在国民革命军里的战斗中由正、副师长直接带少量的兵冲在最前线,当先锋的,在国民革命军的各个战区、战役、战斗,也是很少的。
如此严厉的命令,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首脑们敢怠慢吗?
师长李志鹏想,如此严厉的命令在老长官亲口(宋希濂将军是36师师长时,李志鹏是36师213团的团长)的下达,可想而之,此任务的重要!!于是,他们想到36师这次的任务是又一次类似“上海保大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大会战中富金山一战1万多人的德械师只剩不到800人。因此,必须下定必死的决心、争分夺秒直奔施甸县城西山顶!!
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所乘的20多辆汽车(200多士兵和部队辎重)是在没有任何障碍和阻挡的情况下于要知道“惠通桥”的守桥部队仅仅是很少的宪兵和工兵,没有野战能力。国民革命军第36师由正、副师长带领的两个连队一到达施甸县,立即争分夺秒地翻越施甸县城的西山山顶冲向怒江峡谷(假如晚点,历史将被改写),立即投入战斗,国民革命军第36师正、副师长带领两个连队争分夺秒地冲向施甸县城翻越西山顶,向怒江边俯冲下去,就在这关键的一分钟——5月5日上午10时50分“惠通桥”被炸断,怒江东岸原本是少量的宪兵、工兵,在万分危急的时候,36师正、副师长率领的两个先锋连犹如天兵下降,打退了日寇妄图用竹筏、橡皮艇强渡怒江第一轮强渡。
紧接着,国民革命军第36师的106团、107团、108团紧紧跟进,继而,后面的国民革命军11集团军的2军、6军、71军陆续巩固施甸县、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工程。
使得1942年5月5日~1944年5月9日的两年里中国守军(中国远征军11集团军、20集团军)与日寇以日本矿工为主的56师团以怒江天险为界,隔江相望。双方都试图过江,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从大理祥云到施甸县西山一切公路的障碍早有其他武装部队按照宋希濂将军的命令进行排除和清理,以保证36师的先锋部队顺利通过。宋希濂的这三个措施起到了挽救大西南的作用!也起到了稳定中国战区的作用!!
直到1943年11月,卫立煌将军率领的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第二路)到达保山县后,保山县辖区的怒江江防才由宋希濂将军率领11集团军移交给霍揆彰将军率领20集团军。
从1942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6师离开西昌到云南施甸县的西山,一直坚守到1943年2
按照下面的叙述,36师所属的整编54师(后改称50军),最后被歼于阳江围歼战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5373.htm
后备军而部署,不然怎么会在怒江出现呢。